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消费文化语境下文化产业园规划思考——以甘肃省临洮县老子文化产业园规划为例

消费文化语境下文化产业园规划思考——以甘肃省临洮县老子文化产业园规划为例

消费文化语境下文化产业园规划思考——以甘肃省临洮县老子文化产业园规划为例桂春琼,段德罡摘要: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以“丝绸之路”文化为代表的文化产业被置于重要的战略地位,文化产业的发展必将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转型带来新的机遇。

同时我国的消费结构也快速转型,关注自我和享乐的消费活动及消费文化成为消费时代的主流。

因此探讨符合时代背景的文化产业园规划方法十分必要。

文章从消费文化的视角出发,明确消费文化的三个转向,探讨消费文化对于文化产业园的影响,进而以临洮老子文化产业园规划为例,运用消费文化的当代逻辑分析确定目标客,以及满足当代消费需求的养生养老的项目定位。

同时传承与弘扬老子文化及中华民族孝悌尊老文化,深入挖掘并运用文化的时代价值,建设文化传承与消费共赢的文化产业园区。

关键词:消费文化文化产业园规划设计目标客户临洮引言按照国际经验,当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以上时,经济驱动将由投资转为消费,人们逐步进入消费、投资、休闲的社会。

2011年我国人均GDP已达到5432美元,我国进入一个消费结构快速转型的时代,关注自我和享乐的消费活动及消费文化成为消费时代的主流。

并且该消费文化正在逐步对当代的文化导向与建构产生重大影响,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其影响。

文化产业被认为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越来越多的地区逐渐认识到文化产业园对拉动地区经济增长以及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显著作用,因此,在各地政府与地方企业的介入下,文化产业园的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将促进丝路沿线城市文化产业园的快速发展。

临洮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甘肃省省会兰州的后花园,马家窑文化、辛店文化、寺洼文化均因在临洮发现而得名,相传老子西出函谷关后于临洮传道并飞升于东山凤台,历史文化内涵博大精深,其文化产业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

在上述的时代背景下,本文从消费文化的视角来探讨文化产业园的规划,以期寻找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满足时代需求的文化产业园规划方法,为该类文化产业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1.消费文化与文化产业园1.1基本概念1.1.1消费文化现代社会中,消费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一种以物的实用性消费为主的经济行为,更代表了人们的社会关系与社会文化形态。

[1]因此国内学者认为消费文化就是人们在消费中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即文化中那些影响人类消费行为的部分,或文化在消费领域中的具体存在形式,包括各种物质产品和劳务、消费的价值取向以及消费的方式和规范等。

在当代消费社会,大众消费运动伴随着符号生产、日常体验和实践活动的重新组织成为消费社会运行的内在机制与核心价值。

[2]1.1.2文化产业园文化产业园是以某种历史文化集合和时尚文化资源禀赋为依托,在一定地理空间将科技、文化、人才、创意等各种要素有效集中在园区中,开发相关的文化产品。

其建设有利于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升产业的整体形象和综合竞争力。

文化产业园于2003年开始出现在中国大地上,之后在中国大地上遍地开花,成为继开发区与大学城区之后的又一次园区热,2010年文化产业园迎来其发展的黄金时期。

但文化产业园发展时间短,速度快,存在跟风同质化、文化迷失等问题,对其发展规律的认识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以促进其健康发展。

1.2当代消费文化的三个转向1.2.1个性化消费从前,到裁缝店量体裁衣是为了省钱,如今到专卖店定制服装却价格不菲,但人们追求的是那份独特。

消费者在工业化带来的标准化、均质化社会中越来越张扬个性、表现自我。

消费成为区分你我并突出自我的最佳解决办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追求差异的符号消费得以流行,各种富有特色与个性的产品、服务、体验不断丰富着市场,成为经济新常态下的新消费趋势。

1.2.2体验化消费如今消费者消费的不再仅仅是商品本身,还包括在一定的消费环境中消费者体验另一种生活、体验自身的创造力等,从而获取美好难忘的记忆的心理及情感体验。

此时,物品所提供的服务和文化意义成为消费的重点。

1.2.3视觉化消费消费社会是一个被媒体及图像所充斥的社会,通俗易懂、视听化的文化产品所提供的视觉冲击,让商品的使用价值逐渐被其外在性的形象价值所取代。

消费者更加习惯并依赖对图像的认知和解读及其带来的视觉冲击力来认识事物。

1.3消费文化对文化产业园的影响在消费社会的语境下,文化产业园作为社会的构成元素之一,处处浸透着消费主义的原则和行为模式。

一方面,文化产业园自身成为消费的对象和消费场所;另一方面文化产业园的消费活动受社会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影响,消费文化的逻辑从以下几个方面影响着文化产业园的发展。

首先,消费文化的三个转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文化产业园的规划建设和经营。

大多数文化产业园逐渐以文化体验、动漫、演艺等项目来吸引游客,例如曲江国际级文化产业园建设的全媒文化产业园,在国内起到很好地示范作用。

其次在消费时代的影响下,大肆建设的文化产业园对自身产品定位不清,缺乏文化特色,或跟风建设、处于文化迷失的状态。

例如,伴随着白热化的“名人故里”之争,各地争相建设名人文化产业园。

历史上可能只是子虚乌有的故事,文化产业园中却以各种景区建设、庙宇建设、祭祀大典等符号化、仪式般的形式向市民及游客提供消费名人文化的场所,带来了大量的社会资源的浪费。

更有甚者,山东阳谷、临清及安徽黄山三地展开了“西门庆故里”之争。

万万没想到,文学名著《水浒传》中的淫贼、恶霸、奸商西门庆会成为受到热烈追捧的“文化产业英雄”。

这种颠倒社会道德礼义的文化迷失现象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极其不利,是应当受到诟病的。

第三,文化消费进入井喷时代,文化产业园应消费时代的需求而生。

但其开发建设已然成为各地政府招商引资,进而扩大政绩的重要载体。

因此政府部门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园建设的主导力量。

政府或通过对废旧工业区进行改造,建设富有历史特色的文化产业园。

或将文化产业园开发变相为“圈地运动”,搞政绩工程,最终建设了一批“只有园不见产”的文化产业园区。

2.消费文化语境下的临洮老子文化产业园定位分析临洮县境内洮河北流,四山环抱,自然环境优美。

现状马家窑文化产业园刚起步建设,文化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低,没有充分挖掘其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品牌。

该产业园用地西侧以卧龙山为背景,东侧紧邻洮河,自然条件优越。

卧龙山因老子飞升于东山凤台后长眠于西山而得名“卧龙”。

同时周边散布的几个村庄也流传着大量与老子相关的历史文化传说。

尽管老子飞升地在国内存在很大的争议,但当地政府希望借老子文化产业园的规划提升临洮现有的“老子飞升地”文化品牌。

因此在当地政府的要求下我们充分利用周边资源打造老子文化产业园。

在这里我们只探讨此类文化产业园的规划方法。

2.1遵循消费文化的当代逻辑在该目标导向下,我们运用消费文化的当代逻辑来寻找文化产业园的适当出路,进而为老子文化产业园的规划需求支撑及创新发展。

2.1.1消费的主体——谁在消费?当前消费已日趋成为全社会参与的活动。

其中中年人成为消费社会的中坚力量。

作为家庭的主心骨,养老护幼成为中年人的义务与责任。

在尊老爱幼这一传统美德的影响下,大部分中年人努力为父母、孩子创造优越的生活条件。

因此以中年人为核心,涵盖家庭中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属于社会消费的主体。

随着临洮周边城市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当地的消费逐渐朝着文化体验、休闲旅游等享受型消费转变。

2.1.2消费的动机——消费什么?(1)中年人——远离城市喧嚣,调节疲惫身心中年人作为家庭的主心骨,除了养老护幼的责任与义务外,他们还承受着事业上的压力,以至身心交瘁,疲惫不堪,各种疾病潜然而生。

中年人亟需一个远离城市喧嚣,调节疲惫身心的环境。

他们在挣钱养家,承受压力的同时也需要享受生活乐趣、体验多样文化、享受家人陪伴的美好时光。

(2)老年人——尽享天伦之乐,道修颐养天年人到老年,身体机能下降,而中年人忙碌无暇照料他们,他们常常会感到孤独,往往希望得到子女的孝顺、老伴的体贴,尽享天伦之乐。

他们也需要寻找新的精神寄托,通过修身养性调节自身情绪,真正实现颐养天年。

(3) 少年儿童——享受家人陪伴,亲近自然山水少年儿童,处于人生无忧无虑的阶段,玩乐是他们的天性。

在这个时期少年儿童对于外界世界充满好奇,渴望在家人的陪伴下,亲近自然,尽情玩耍。

这对于少年儿童增长见识、身心的健康发展十分有益。

2.1.3 消费的环境——在哪消费?甘肃省会城市兰州,其带状的城市形态让这里的人们承受着交通拥堵的痛苦,雾霾等城市病导致人居环境恶化。

临洮作为兰州的后花园,其绿色宜居的环境是兰州居民所渴望的。

并且综合分析临洮周边城市的中年人、老年人、少年儿童的消费需求及消费特征,以及他们现在所处的环境,他们需要一个远离城市喧嚣、山水环境优美、能休养放松、有一定文化氛围的场所。

因此依托临洮的资源环境优势,及其与周边城市通达的交通联系(见图1),规划中应该营建这样的场所,提供满足中年人及其家庭成员需求的消费环境。

在这里,忙碌的中年人得以放松休息,老年人寻找到精神慰藉,少年可以儿童快乐的成长。

2.2 挖掘老子文化的时代内涵消费文化的当代逻辑告诉我们需要建设一个怎样的文化产业园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但以老子文化为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应该如何适应消费社会的需求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我们不应该像大多数文化迷失状态下的产业园那样只是把文化当噱头。

因此,传承老子文化的核心思想,挖掘老子文化的时代内涵是规划建设文化产业园的必然选择。

2.2.1 老子文化的传承意义老子文化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世界范围内也有着广泛的影响。

临洮作为图1:区位分析资料来源:作者自绘老子生平最后一个重要的地点,这里见证了老子飞升,实现人生的升华。

因此从全国老子文化打造的完整性来看,作为“老子飞升地”的临洮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职责,必然需要加强对于老子文化的挖掘与研究。

同时在当前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潮流下,老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成为时代之需。

此外,基于老子文化发展符合当下社会需求的文化产业将促进临洮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

2.2.2老子文化的核心思想老子西出函谷关时所著《道德经》,洋洋洒洒五千字,记载了老子的处世哲学及思想智慧。

经借鉴总结众多专家学者对老子文化的研究,将其核心思想归纳成以下四点。

(1)道法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老子强调了天、地、人、道之间的相互关系,人、地、天相互效仿,遵“道”而行。

规划中应该秉持道法自然的基本原则,在空间布局上模仿自然之形、提取自然之意、遵从自然之法,任万物之自然,最终打造天人合一的境界,为目标客户提供亲近自然的场所。

(2)有无相生“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道德经》第一章“道”是虚体的,无形无象,只能依赖于“有”,依赖于意识去感知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