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课程设计
学生评价:不该使用的
• 要求学生记住其中包含的相关心理学概念、 原理
• 以考试的分数来检查教学效果 • 课堂纪律及出勤情况
学生评价:应该使用的
• 是否喜欢该课程 • 是否参与活动 • 活动中是否有自己的想法 • 活动中是否能有效合作并且完成任务 • 是否从活动中获得某些心理保健的技能 • 是否能更有效应对生活、学习中遇到的某些事件 • 是否更有效调节情绪 • 行为表现是否符合其年龄特征
• 这是心理健康教学成功的基础,设计暖身活动的目 的在于以富有吸引力的活动或游戏吸引小学生产生 参与学习的动机,全心投入心理健康教学活动之中。
– 利用投影、录像、同学来信、新闻报道中反应的一些和学 生实际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的事件等,以这些事件中的疑问 或其中隐含的问题引导学生解决。
– 设计一两个操作简单,可以让所有学生参与小游戏、手指 操、唱唱跳跳等活动,由学生从活动的感受开始进入学习 的主题。
往往会伴随着追求;不怕挫折,勇于追求。
• (三)面对挫折 • 1.观看录像"同学的故事" • 2.小记者谈采访感受 • 3.电脑幻灯出示:对我们的启示"追求往往随着挫
折的战胜而实现"
• (四)挫折的影响 • 1.配乐幻灯"一封没有发出的信" • 2.讨论写信人遇到什么挫折? • 带给她什么影响?如何帮助她摆脱 • 消极的影响? • 3.配乐幻灯一一 • 当今的爱因斯坦《斯蒂芬·霍金》
• 此环节教师的作用显得较为重要,教师要善于搜集 班级团体内较为集中反映的学生见解。
4 教师引导,联系实际
• 基于前一环节学生团体讨论的结果,老师要在此基础 上,指出某些错误的导向,提出自己的观点,引导学 生结合实际来分析他们自身的情况,进一步深入思考 自己身边的现实问题,形成自己对现实问题的正确认 识或者形成符合自己成长实际的认识。
3 讨论交流,分享感受
• 如果情景设计得当,学生的参与程度会比较高,一 般来说只要学生真正参与了情景和活动,他们都会 有一定的感受。
• 针对活动中学生获得的情感体验,此时可由教师或 学生提出有关刚才活动中的一些问题和疑惑,交由 学生分组或全班讨论。学生在相互交流、分享活动 中各自感受时,又会发现某些现象,得出某些结论。
求与挫折"两者之间关系的理解。突出重点,便于 把感性的知识提升为理性的认识。
• 录像"采访本校同学"。他们的故事有利于 宣传本校典型,熟悉的人的事迹更能打动 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揭示挫折对人产 生影响具有多面性的规律。
于活动中体现的,更适于学生特点和教育训练内容及 目标的实现。
• 4.情感性原则 • 这是核心。避免了概念化,以学生情感的激发、
起伏、变化、发展为核心,关注学生的情感体 验,注重情感的共鸣,以及共感技术的运用。
• 5.过程性原则 这是重心。心理教育活动课重在学生活动的过程
及过程体验,把握、优化好活动过程是活动课 成败的关键和学生的心理品质优化的关键。
根据目标确定主题活动
• 如:
– 自我——欣赏自己、自我调节情绪 – 认知——注意集中、听课方法、记忆策略 – 人际交往——学会赞美、学会倾听 • 目标越具体明确,越具有操作性!
根据主题活动选择活动模式
• 实现同一目标有许多的方式,活动的方式主要由学 生的实际情况决定。
• 根据活动目标及活动内容,选择相应的活动模式, 有时一节课是多种模式的交互运用。
折
• (重点:遇到挫折时的想法、采取的对策、产生 的影响)
设计思路
• 烘托气氛,调动情绪,创设情境引出话题 • 置疑,引起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兴趣。 • 简洁、清晰地配合追求与挫折含义的讲解。 • 通过剪辑的录像资料,达到创设情境延伸学生的
视觉,获得更多感性材料。 • 便于学生体验感悟桑兰的"追求与挫折"加深对"追
• 心理健康课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以正 面教育为主的活动课程。
定义为:团体咨询式心理健康教学
•是一种以系统的折衷主义团体咨询理论为理论根 据,以团体咨询技术为操作指导,在自然班级教 学中,以教师引导下的学生之间的互动、沟通、 启发为主要手段,消除学生的成长烦恼,树立心 理健康意识,养成心理健康习惯的活动教学模式。
• 结合当前三生教育的大气候,多侧重尊重生命、关心人性的 活动,为学生生命奠基
• 从内容上,自我(自我意识、自我控制、自信、自尊)、认知 (学习适应、学习策略、学习监控、思维记忆学习)、人际 交往(同伴、师生、家庭)三个方面着眼,按照每方面内容, 又分为不同的单元,每个单元又由许多许多相对独立的活动 组成,每个独立的活动即为团体咨询式心理健康教学的最小 单位。
– 教师以生动有趣、简洁有力的话作一个开场白,说明课程 的目的和教学活动的大致安排,解除学生的困惑,增强活 动的意识性和目的性。
2 创设情景,情感体验
• 情景是学生通过心理健康教学能够产生情感体验的决定性环节。
• 一般来说,每次教学都应该设计一个和主题密切相关,和学生生 活较为贴近的情景。设计情景要尽量注意贴近学生现实生活,这 样学生才能更容易的把心理健康教学中学到的知识、技能更容易 向自己的实际生活迁移。
六、活动设计考核要求
• 按照设计流程 • 结构完整 • 每部分描述具体清晰 • 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 • 对青少年身心健康无危害
挫折与追求教学过程简案
•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 1.播放"命运交响曲"简介贝多芬的追求与挫折 • 二、讲授新课 • 了解关于“追求与挫折”的基本知识(暖身活动
引入话题) • 1.提问: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什么是追求,挫折" • 2.电脑幻灯出示“追求”和“挫折”的概念 • 追求是指用积极的行动,争取实现某个目标;挫折
合适的方案 – 结合自身实际分享活动或方案对自己的启发 – 分享感受
流程图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实际确定目标
根据目标确定主题活动 根据主题活动选择活动模式 列出活动的每个步骤及注意事项
教学评价 选择相应的参考
根据学生实际确定目标
• 把握青少年的心理发展需要,心理健康教学应按照学生的年 龄特征及当前学生遇到的主要焦点问题,将教育活动的目标 层次化。
• ……
教师评价:不该注重的
• 课堂纪律 • 知识点 • 板书设计 • 普通话 • 使用现代化教育设备
教师评价:应该注重的
• 内容是否符合学生年龄特征 • 教学目的是否清晰并且得以达成 • 对学生持接受、非批评的态度 • 教学中灵活运用某些团体咨询的技术 • 活动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有利学生身心健康 • 学生对活动有兴趣 • 学生参与活动的广度与深度 • 学生真实情感体验在教学中得以体现 • 每个学生对参与教学后有所感悟
• 4.为"挫折"作新的诠释
• (五)总结升华 • 1.电脑幻灯:"首席科学家"一一严纯华 • 2.小结全课 • 1)电脑幻灯一一勇于追求,不怕挫折!敢于追
求,战胜挫折!不断追求,挑战挫折!
• 2)MTV十电脑幻灯一一歌曲"未来的未来" • 3)伴随着歌声,滚动播放 • 课后作业 • 作文:"心灵的撞击"一一记自己追求中遇到的挫
– 通过电影录像等媒体资料展示,通过角色扮演,如设计社会 交往技能方面内容,让若干位学生体验在快餐店、超市、公 共汽车、文具店等场合的人际交往技能;
• 通过主体游戏,如创新思维训练方面的教学,数字、文字、图片 接龙游戏也是较好的情景设计。
• 团体咨询式心理健康教学的情景设计必须要吸引全体学生参与, 使学生从中获得情感体验,只有这样的情景设计才符合团体咨询 式心理健康教学的需要。
三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基本结构
• 暖身活动,引入话题 • 创设情景,情感体验 • 讨论交流,分享感受 • 教师引导,联系实际 • 反馈矫正,总结深化
以上五个环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一定要按此顺序操作。并且对心理活 动课多种模式的探究和实践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主要研究内容。
1 暖身活动,引入话题
• 要注意不要为了活动而活动,光图表面热闹,要体 现出各活动之间的层次递进性。
• 平行关系的活动易使活动浮于面上。?
• 列出活动的每个步骤及注意事项 • 包括活动准备,活动的先后顺序,每个活
动的注意事项及说明提示等。
• 考虑的越细,越有助于达成设计的目标
心理课的操作要领
• 1、 重感受,不重认知(是“不重”,不是“不 要”。 下同)
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全体学生的参与,避 免仅一部分活跃学生唱主角,冷落了另一 部分同学。
• 2.主体性原则 • 这是前提。在活动目标的确立、设计及实施中均可由
学生参与,教师把学生摆在活动的主体地位,当学生 主体地位得到体现时,学生在活动中才能积极主动。
• 3.活动性原则 • 这是主导。它不同于纯知识传授课型,而是将知识融
• 总目标: – 形成、维护、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 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基础 – 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 展 – 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
• 心理健康教育具体目标: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 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 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 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 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是指人们在造求某种目标的活动中,遇到干扰、障 碍,遭受到损失或失败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
(二)追求与挫折的关系
• 1.观看录像:"我们的桑兰"(带着问题观看 思考)
• 2.同学讨论一一 • 1)"桑兰的追求与挫折" • 2)出示电脑幻灯片"桑兰的追求与挫折" • 3)讨论归纳"追求与挫折"的关系 • 3.出示电脑幻灯片一-成长必须追求: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