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胸痹
胸 痹
胸痹
概 述 病 因 病 机 诊 查 要 点 辨 证 论 治 预 防 调 护 结 语 临 证 备 要
定
义
★ 胸痹: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
概 述
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 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 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 真心痛:胸痹重证,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手
足青至节,旦发夕死,夕发旦死。
胸 痹
辨 证 论 治
概 病诊辨预结临 述因查证防语证 病要论调 备 机点治护 要
辨 证 要 点
辨 证 论 治
★ 辨标本虚实 标实:气滞、痰浊、血瘀、寒凝 本虚:阴、阳、气、血亏虚。
★辨病情轻重
分型
症状
气滞 标 痰浊
闷重痛轻,兼胁胀,善太息,脉弦 窒闷而痛,伴唾吐痰涎,苔腻,脉弦滑
辨 证 论 治
心脉痹阻
病 因 小 结
寒邪内侵
病 因 病 机
饮食失调
邪实壅塞,不通则痛;
情志失节
劳倦内伤 年迈体虚
气血虚少,不荣则痛。
胸
痹
病 机
★病位及涉及脏腑: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肾。
病 ★病性:本虚标实,虚实夹杂。 因 本虚:气虚、阳虚、气阴两虚; 病 机
相兼为病。 ★病势:轻重缓急、病机转化
悬 饮
痰饮之一,胸膈饱满, 咳唾引痛,喘促不能平 卧。——饮流胁下
胃脘痛
真心痛
胸痹与悬饮
病变 疼痛部位 发作特点 诱因 兼证 脏腑 左胸部, 闷痛;突发、历 受寒、饱 心系病 胸 症- 心 心 向左肩臂 时短暂;休息或 餐、激动、 内侧放射 用药后可缓解 劳累 悸气短 痹 悬 肺 胀痛;持续不解; 无明显诱 肺系病 症- 咳 整个胸部 转侧、呼吸时加 因 重 嗽咯痰
★证 候:心胸隐痛时作,心悸气短,动则益甚,倦怠 易汗出,舌淡胖有齿痕,脉虚细缓或结代。 ★病机概要:心气不足,阴血亏耗,血行瘀滞 。 ★治 法:益气养阴,活血通脉 。
辨 证 论 治
★代 表 方: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加减 。 ★常 用 药:人参、黄芪、炙甘草;肉桂;麦冬、
玉竹;五味子;丹参、当归。
★加 减:川芎、郁金;茯苓、白术、白蔻仁;茯苓 茯神、远志、半夏曲;柏子仁、酸枣仁。
★病机概要:血行瘀滞,胸阳痹阻,心脉不畅。 ★治 法: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代 表 方:血府逐瘀汤加减。 ★常 用 药:川芎、桃仁、红花、赤芍;柴胡、桔梗、枳
壳、牛膝;当归、生地;降香、郁金。
★加 减:乳没、郁金、降香、丹参;沉香、檀香、荜 茇;桂枝、细辛、良姜、薤白;人参、附子。
气 阴 两 虚 证
备; ★缓解期: 要注意适当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坚持力所能及的活动。
胸痹
辨 证 论 治
概 述
病 因 病 机
诊 查 要 点
辨 证 论 治
预 防 调 护
结 语
临 证 备 要
结
★ 病
语
★ 临床特征:闷痛,甚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 因:寒邪内侵、饮食失调、情志失节、劳倦内伤、 年迈体虚。病位在心,与肺肝脾肾有关。 ★病 ★辨 ★治 ★ 治 机:本虚标实 证:分清标本虚实。 则:补其不足,泻其有余。 法:实证---活血化瘀,辛温散寒,泄浊豁痰; 虚证---益气通脉,滋阴益肾,益气温阳。
病
病 因 病 机
因
寒邪内侵 饮食失调
情志失节
劳倦内伤 年迈体虚
寒邪内侵
病 因 病 机
素体阳虚,胸阳不振
阴寒之邪侵袭
寒凝气滞、胸阳不展
血行不畅、心脉痹阻
饮食失调
脾失健运
病 因 病 机
聚湿生痰 痰浊久留 上犯心胸
痰瘀交阻
情志失节
忧思伤脾 郁怒伤肝 肝郁气滞 郁久化火 灼津成痰
临 证 备 要
诊 查 要 点
诊断依据
主要症状: 胸部疼痛
诱发因素: 操劳过度、抑郁恼怒、多
饮暴食、感受寒冷等
发病年龄: 中年以上
诊 查 要 点
部 性
主 要 症 状
位: 膻中及心前区,并向左肩臂放射 质: 闷痛、隐痛、刺痛、窒息感
持续时间: 阵发性、时间短、反复发作
兼
症: 心悸、气短、自汗,甚喘促
结 语
胸痹
辨 证 论 治
概 述
病 因 病 机
诊 查 要 点
辨 证 论 治
预 防 调 护
结 语
临 证 备 要
临证备要及前沿动态
★ 胸痹治疗应以通为补,通补结合
临 证 备 要
★ 活血化瘀法的应用
★ 芳香温通药的应用
★ 注意益气化痰
★ 治本以补肾为主
以通为补,通补结合
临 证 备 要
★特征:胸闷痛、气短,兼心悸、眩晕、疲乏等。
★代 表 方:参附汤合右归饮加减 。 ★常 用 药:人参;附子;肉桂;炙甘草;熟地、
山萸 肉、仙灵脾、补骨脂。
★加 减:真武汤加黄芪、汉防己、猪苓、车前子; 四逆加人参汤,参附注射液。
证 治 分 类
证 型 症 状 舌 脉 治 法 方 药
辨 证 论 治
心血瘀阻证 气滞心胸证 痰浊闭阻证 寒凝心脉证 气阴两虚证 心肾阴虚证 心肾阳虚证
心 肾 阴 虚 证
★证 候:心痛憋闷,心悸盗汗,虚烦不寐,腰酸膝软, 舌红少津,苔薄或剥,脉细数或促代。 ★病机概要:水不济火,虚热内灼,血脉不畅 。 ★治 法:滋阴清火,养心和络 。
辨 证 论 治
★代 表 方: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加减 。 ★常 用 药:生地、玄参、天冬、麦冬;人参、
炙甘草、茯苓;柏子仁、枣仁、五味子、
胸 痹
诊断依据
主要症状: 胸部疼痛
诊 查 要 点
诱发因素:
操劳过度、抑郁恼怒、多
饮暴食、感受寒冷等
发病年龄: 中年以上
诊 查 要 点
相关检查
心电图(ECG) 明确病变部位及程度。 静 息 ECG 、 发 作 ECG 、 负 荷试验、动态监测。
心
脏
超 声 X 线
心 脏
冠
脉
造 影
诊 查 要 点
病症鉴别
纠正阴阳气血、脏腑偏衰。
证 治 分 类
心血瘀阻证
气滞心胸证 痰浊闭阻证 寒凝心脉证 气阴两虚证 心肾阴虚证 心肾阳虚证
辨 证 论 治
心 血 瘀 阻 证
★证 舌 候:心胸刺痛,痛有定处,入夜为甚,胸闷, 紫暗有瘀斑,脉弦涩;暴怒、劳累诱发。 ★病机概要:血行瘀滞,胸阳痹阻,心脉不畅。
标实:血瘀、寒凝、痰浊、气滞,且可
轻 轻 重 重 缓
胸中气塞,短气。 不得卧,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渐进而为,始则偶感心胸不舒,继而心痹痛作,发作 日频 。 素无不舒之感,或许久不发,遇诱因猝然而发心痛。
病 因 病 机
缓
急 急
危
心胸卒然大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真心痛)
病 因 病 机
病 机 转 化
诊 查 要 点
诊 查 要 点
病症鉴别
悬 饮
胃脘痛
真心痛
胸痹进一步发展的 危重病症。
胸痹与真心痛
疼痛 持续时 缓解情况 兼证 相关检查 间 程度 休息或服 气短乏力, 胸 较轻 短暂; ECG:缺血性 微 <15min 药后可缓 自汗心悸 ST- T段变化; 解 心肌酶正常 痹 真 剧烈 持续; 难以缓解 面色苍白, ECG:多为心 心 伴压 >30min 汗出肢冷, 肌梗死图型; 痛 榨感 唇甲青紫 心肌酶异常
★代 表 方:栝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加减 。 ★常 用 药:瓜蒌、薤白;半夏、胆星、竹茹;人参、茯苓、
甘草;菖蒲、陈皮、枳实。
★加 减:黄连温胆汤加郁金;海浮石、海蛤壳、山栀、 天竺黄、竹沥;桃仁、大黄。
寒 凝 心 脉 证
★证 候:卒然心痛如绞,心痛彻背,形寒肢冷;心
辨 证 论 治
悸,面色苍白,脉沉紧或沉细,感寒而发。
诊 查 要 点
病变脏腑
悬 饮
疼痛部位
真 心 痛
疼痛程度 持续时间 缓解情况 兼夹症状
诊 查 要 点
发作特点 诱发因素
胸痹
胃 脘 痛
兼夹症状
相关检查
小
结
诊断依据:主症——胸部疼痛;诱因——操劳 诊 查 要 点
过度、抑郁恼怒、多饮暴食、感受 寒冷等;发病年龄——中年以上。
相关检查:ECG、心脏超声、冠脉造影等 病证鉴别:悬饮、胃脘痛、真心痛
病 因 病 机
脾虚气结 运化失司 津聚成痰
痰瘀交阻 心脉痹阻
气滞痰阻
劳倦内伤
劳倦伤脾 积劳伤阳 心肾阳微 胸阳不展 气血乏源 阴寒内侵
病 因 病 机
脾失转输
心脉失养 心脉痹阻
血行滞涩
年迈体虚
肾阳虚鼓动无力 肾阴虚不能滋养 心阴亏虚
病 心气不足 因 病 机
心阳不振
脉道失润
心火偏旺
灼聚成痰
血脉鼓动无力
★病机:本虚标实。
★治法: 通法---芳香温通、宣痹通阳、活血化瘀等 补法---补气血法、温肾阳、补肾阴
活血化瘀法的应用
★病机:本虚标实
临 证 备 要
★特点:反复发作,病程日久,多为夹杂证候。
胸痹
辨 证 论 治
概 述
病 因 病 机
诊 查 要 点
辨 证 论 治
预 防 调 护
结 语
临 证 备 要
预 防
预 防 调 护
★注意调摄精神,避免情绪波动; ★注意生活起居,寒温适宜; ★注意饮食调节; ★ 注意劳逸结合,坚持适当活动。
调 护
★发作期:
预 防 调 护
立即休息;密观病情变化;吸氧、心
电监护、保持静脉通道通畅,并做好抢救准
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