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园大班表现性活动区游戏教学案例:《好玩的玻璃球》

幼儿园大班表现性活动区游戏教学案例:《好玩的玻璃球》


观察 分析
现象观察: 孩子们对玻璃球冲关的游戏非常感兴趣。这天,游戏刚开始,谦谦说:“我们在
斜坡的跑道上来设一些关卡吧!看谁的玻璃球能顺利闯关”。只见他拿来了俄罗斯方 块和扑克牌在斜坡的跑道上设置了很多“关卡”,旁边的小志看到了,他说:“我要 设和你不一样的关,你看,我用小兔子棋。”但是,玻璃球闯关的比赛进行得并不顺 利,玻璃球很难闯过那些“关卡”,经过多次调整还是不能成功。在区域结束的分享 交流的环节,他们带着自己的记录表把他们遇到的问题与同伴们进行了交流,小伙 伴们纷纷提出了各种不同的建议。有的说:“你们关卡设太多了吧!”还有的说:“把 斜坡再搭得高一点就能冲过去了。”对于各种建议,我不予以评论,只对他们说:“这 么多办法,到底哪种才可以让玻璃球顺利通关,每种办法大家都可以试一试,看看 哪种更好玩,希望明天能听到你们顺利闯关的好消息。” 分析:
们不停地往返于捡球、滚球中。星星想了想,说:“我们在这下面做一个门拦住它吧, 这样就不用捡球了。”果真的,球从顶端滚下后,总能稳稳地滚进 U 形门中。问题解 决了,两个孩子的兴致也没有先前那么高了,我看到了,笑着问他们:“你们说这玻 璃球要是在长长的斜坡上滚起来又会是怎样的?”于是,他们又开始探究起怎样搭 一个长长的斜坡… 分析:
也有用积木和插塑的。在搭好的长长的斜坡上,孩子们结伴玩“看谁的玻璃球滚得
远”的比赛,不时有阵阵欢呼声响起。过了一会儿,浩浩提出:“我们来玩冲关游戏
吧!谁的玻璃球能冲到门洞那里,谁就赢了。”原来,他在坡的最底端用拱形积木设
置了一个冲关的门。在她的提议下,“玻璃球冲关”的游戏悄悄拉开了序幕。我惊喜
地发现,孩子们不但搭了长长的斜坡,有的跑道还会转弯,有的还在跑道的最底端
预备… 开始!
比比看谁的玻 璃球能滚到门 洞那里!
游戏推进 二 :
现象观察:
今天的科学区非常热闹,来了六个孩子,他们两两结伴为三组,一来就投入到了
“造长桥”的活动中。他们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材料,有的用几块木板连接在一起,
成了一条长长的斜坡,两端还用牙膏盒围成了栏杆;有的用泡沫垫板来连接木板变
成长长的斜坡;还有的用泥工垫板与木板组合。底座的材料也很丰富,有用易拉罐,
坡,搭完后,滚球游戏开始了。刚玩几轮,星星的玻璃球就开始偏离中心滚到边缘 掉下去。只见星星将手中的玻璃球一放手,就用双手在坡的两边挡住。可是,玻璃 球还是会从没有手挡的空隙掉下去。这时,凡凡说:“要不,我们把坡搭高一点吧!” 只见,他把原本是横着放的插塑立起来,坡度升高了,球的滚动速度也快了,这次 不用双手挡也不会从半坡滚下去了,两个孩子兴奋得直拍手。这时,凡凡又兴冲冲 地从建构区取了几块积木,放在斜坡的两端当护栏,他说:“用这个做栏杆,玻璃球 就不会往旁边滚了。”可是,玩了几次,他们又发现,玻璃球一到坡底就四处滚,他
目标调整:
1、能自主选择材料尝试延长斜坡的长度。 2、能与同伴合作探究玻璃球在不同长度的斜坡上的运动现象。 材料调整: 在原有的材料上又增加了一些各种形状的积木、泥工垫板、泡沫板、易拉罐、
调整 推进
牙膏盒等。 玩法:
1、自主选择适宜的材料来搭建长长的斜坡。 2、合作玩“看谁滚得远”的比赛。
(附图)
我们要造 最长的 “桥”!
的玩“玻璃球冲关“的提议燃起了他们进行新一轮探究的激情。
目标调整: 调整
能自主设置游戏“关卡”,并探究让玻璃球顺利通关的方法。
推进 玩法调整:
(附图)
将原本的游戏调整为“玻璃球冲关”。
材料调整: 除了投放斜坡、积木、玻璃球外,孩子们还找来了扑克牌、拱形积木块、小兔
子棋、俄罗斯小方块。
游戏推进 三 :
观察 分析
设了好几道拱门呢! 分析:
1、根据游戏的进展,适时为幼儿的探究活动调整、丰富一些辅助的材料,才能
更好地支持幼儿的游戏。有了丰富的材料,幼儿也能更好地根据探究的内容与材料
进行互动。
2、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幼儿合作游戏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在这次的游戏中,
幼儿采取了两两一组合作搭长斜坡,在与同伴合作的过程中,他们可以商量要用什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幼儿感兴趣的内容,才能激发幼儿的探究热情。活
动中,孩子们发现玻璃球会从斜坡边缘滚下,他们能主动寻找材料与方法解决问题, 大班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在增强。
2、在探究过程中,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 提升。
3、在游戏中,教师不仅是观察者,也是引导者。我们要站在幼儿的角度去理解、 看待幼儿的游去兴致时,我及 时的介入,用隐形的暗示语引导幼儿展开想象,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使活动得以 延续和发展。
材料 长木板、玻璃球、积木、记录纸、笔。
投放
游戏 玩法
1、自主选择材料搭建不同高度的斜坡。 2、与同伴合作探究,观察玻璃球在斜坡上 的运动轨迹。 3、思考:如何不让玻璃球在半坡就滚下 去?

看 我



游戏推进 一 :
这次,我不用到处捡球啦!
观察 分析
现象观察: 材料刚投放下去,就吸引来了两个小男孩。他们分别搭了两个坡度差不多的斜
幼儿园活动区游戏优秀实例
游戏名称:《好玩的玻璃球》(科学区)
年龄班:大班
游戏 来源
预期 目标
在开展科学领域活动“斜坡滚物”中,孩子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发现了球体相 对于圆柱体和正方体而言能更快地从斜坡上滚动下来。他们找来了各种球体,一次又 一次地尝试。孩子们沉浸在“斜坡滚球”的游戏中,玩得不亦乐乎。游戏中,孩子们 发现,球体有时能顺利地从斜坡上滚到坡底,有时滚到半坡的边缘就掉下去了。围绕 这个问题,孩子们展开了讨论:怎样才能让球体每次都能顺利地滚下坡?于是,“好 玩的玻璃球”的游戏就此产生了。 1、自主探究让玻璃球顺利滚到坡底的方 法。 2、能大胆表述自己在游戏中的发现。
么样的材料,一起解决坡度该怎样变化由高到矮变化的难题,互相配合从而共享合
作探究带来的成就感。
3、幼儿是游戏的主人,当他们从探究活动中获得相关的经验后,对一次次的重
复操作感到厌烦,失去游戏的激情,这时需要有新的玩法出现来再次激发他们游戏
的热情。新的玩法可以是教师启发的也可以是幼儿在游戏中自发生成的。幼儿提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