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家具纹饰
一、植物纹
1卷草纹 卷草纹又称蔓草纹 ,多呈二方连续或多变的带形边饰。其基本结构在 原始彩陶纹饰中已有雏形 ,在商周时期 ,卷草纹呈不规则的 S形。秦汉时期 , 卷草纹已具有 S形骨架 ,但叶子与茎蔓尚无区别。魏晋时期 ,卷草纹已分叶、 茎 ,奠定了卷草纹的基本格式。唐代卷草纹、缠枝纹、蔓草纹三者并无严格的 区分。有的以花为主 ,有的以叶、茎为主。这种装饰纹样流传到日本 ,称为 “唐草纹”,对日本古代装饰艺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卷草纹在唐代流行 ,它既 不是以前中国的造型题材 ,也不是印度佛教的具体对象 ,但它那旋绕盘曲的似 是而非的花叶枝蔓 ,却得祥云之神气 ,有佛物之情态 ,它即有曲线缭绕的空灵 , 又有流转的韵律 ,且保持婉柔敦厚的静谧 ,它是中华民族吸纳外来宗教而改造 的。卷草纹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 ,它标志着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及宗教的融合 和发展。卷草可以组成短短的两卷一束 ,作为透雕的卡子花或浮雕的边缘装饰 , 也可以向长广方向自如延伸 ,而用以装饰狭长的面积尤为相宜。它是杌凳、桌 几、床塌的牙子、椅子、柜格的券口等最常用的花纹 ,容易收到圆婉生动、富 有韵律的效果。如;明代的老花梨木三弯脚矮桌 ,这是当时江南普遍使用的一类 矮桌 ,牙板浮雕卷草纹 ,呈阳线形;清朝中期的紫檀有束腰方凳束腰雕刻卷草 纹 ,托腮部分雕刻莲花瓣纹 ,除凳面外 ,通体浮雕 ,繁而不乱 ,华丽高贵;清朝 中期的紫檀有束腰海棠形杌凳牙板浮雕卷草纹。(图1)
3凤纹 凤纹在青铜器中是最为美丽的纹饰。它是由原始彩陶上的玄鸟演变而 来的,西周基本形象是雉,早期凤纹有别于鸟纹最主要的特征是有上扬飞舞 的羽翼。(图3) 4赑屃纹 赑屃,龙之九子之一,又名霸下。形似龟,好负重,长年累月地驮载 着石碑。人们在庙院祠堂里,处处可以见到这位任劳任怨的大力士。据说触 摸它能给人带来福气。 赑屃是“一龙生九种”里的一种,所以有龙头,是 个龙首大龟。而且好负重,用于负卑,功德无量之意,帝王陵寝中的神道碑 都少不了它,足见其尊贵。赑屃纹是以其为形象的一种传统纹样。(图4) 5蒲牢纹 蒲牢,传说中的“龙生九子”之一,形状像龙但比龙小,受击就大声吼叫, 充作洪钟提梁的兽钮,助其鸣声远扬。蒲牢纹是以其为形象的一种传统纹样。 (图5)
图5
梅花纹多宝格
图6
红木灵芝太师椅
7西洋花 西洋花是西洋生长的一种植物 ,茎干葡地而生 ,花朵如中国牡 丹 ,又称“西番莲”、“西莲花”、或“西洋菊”,花色淡雅 ,自春 至秋相继不绝 。春间将藤压地 ,隔年凿断分栽。根据这些特点 ,既 可做大面积的板面装饰 ,又可做缠枝花纹用于边缘装饰。明末清初之 际 ,海上交通发达 ,大量西方传教士来华 ,随之带来了一些先进的科 学技术。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 ,西方的建筑、雕刻和装饰艺术逐渐 为中国所应用。自清代雍正、乾隆和嘉庆时期 ,出现一些模仿西式建 筑及室内装饰的风气。最典型的是北京长春园中的远赢观 ,从建筑形 式到室内装修无一不是西洋风格 ,为装饰和布置这些西洋式建筑 ,曾 作过大批用西洋花纹装饰的家具。这样 ,在清代家具中 ,除主要用传 统纹饰外 ,用西洋花纹装饰的家具亦占有一定的比重。表现手法通常 是以一朵花为中心 ,向四外伸展枝叶 ,还可根据家具的构件形态而随 意延伸。(图7)
图7
紫檀描金万福纹扶手椅 (镂空西洋花纹)
二、动物纹
1.螭龙纹
螭,龙属。 《汉书· 司马相如传上》:“于是蛟龙赤螭。”颜师古注:“文颖曰:‘龙子 为螭。’张揖曰:‘赤螭,雌龙也。’如淳曰:‘蠄,山神也。’”《广雅》云:“有角曰虬,无 角曰螭。” 关于螭龙有两种说法:一说中国传说中的龙的来源之一。也称蚩尾,是一种海兽,汉武 帝时有人进言,说螭龙是水精,可以防火,建议置于房顶上以避火灾;二说是龙九子中的二子,古 书中云:“其二曰螭吻,性好望,今屋上兽头是也。”(形体似兽,习性好张望或好险,成为今日 庙宇殿顶、堂塔楼阁等高处的龙或屋上的兽顶、殿角的走兽,也可压火灾。)根据以上的说法,螭 龙的原形应该是我们生活中的壁虎。螭龙纹是一种典型的传统装饰纹样,用于房屋门窗、家具、瓷 器和服饰。螭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属蛟龙类。《说文· 虫部》有释:“螭,若龙而黄,北方谓 之地蝼。”其形盘曲而伏者,称蟠螭。躯体比较粗壮,有的作双尾状。螭纹最早见于商周青铜器上。 是和龙纹非常接近的一种题材,故又有“螭虎龙”之称,尾部同样有拐子型和卷草型之别。若就细 部而言,头和爪已不大像龙,而吸取了走兽的形象,身躯亦不刻鳞甲,体态有肥有瘦,可以相差悬 殊。图案设计,比龙纹有更大的自由,用螭纹来装饰长边,充填方块,蜷转圆弧,皆可熨贴成章。 正因如此它才成为最常见的花纹题材。受复古风气的影响,宋代瓷器大量出现螭纹装饰纹样。宋定 窑以印花、划花手法在瓷盘、瓷碗、瓷瓶等器物上装饰螭纹。元末景德镇窑有釉里红塑贴螭纹高足 杯等名品。明清瓷器上的螭纹有蟠螭、团螭、双螭等多种形态,表现手法多为会画,偶有塑贴。北 京故宫博物院藏明嘉靖白釉红螭瓶,以一条蟠螭盘绕白瓶颈肩处,红白辉映,神采耀目。定陵出土 明万历黄釉紫彩三螭足炉,以三螭倒立成足,螭身成为炉腹上的堆塑装饰,构思精巧,风格古朴, 令人赞绝。晚明民窑青花瓷器上螭纹大量涌现,逸笔草草却颇有神采。清康熙豇豆红太白尊上则是 以细线刻划团螭纹,尽显盛世之时刻意追求精益求精的审美情趣。(图1)
图4
小叶紫檀荷花纹罗汉床
5梅花纹
梅花是我国传统名花 ,由中国的野梅演变而来。在隆冬萧杀之 际 ,惟它吐幽香于山野。“万花敢向雪中出 ,一树独先天下春”而 称为百花之魁 ,当之无愧。它傲雪凌霜 ,压枝缀玉 ,恰似侠骨柔肠 , 坚贞高洁之士 ,其人格化的风范 ,历来为人们所推崇 ,是我国文学 家、美术家喜爱的创作题材。梅花为五瓣 ,五福分别为“福、禄、 寿、修好德、考终命”,从图案整体出发 ,民间又借以象征不老不衰。 (图5) 6灵芝纹 灵芝被视为仙草 ,把见到灵芝视为祥瑞的象征 。史书对灵芝的 描述很多 ,大都带有神秘色彩。灵芝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传统装饰纹样。 故宫博物院珍藏着一件紫檀雕灵芝纹画案 ,画案模仿炕几的形式 ,下 带束腰 ,鼓腿膨牙 ,但与一般鼓腿膨牙不同 ,四腿自拱肩处不是向四 角 ,而是向两侧张出后又向内收 ,足下有横木承托 ,横木中间有向上 翘起的灵芝头。此案除了案面外通体浮雕灵芝纹 ,大小相间 ,随意生 发 ,属满布式。雕刻的灵芝丰腴圆润 ,造型及装饰都具独到之处。明 代木雕有非常圆润的一种 ,透雕灵芝仗其枝叶卷转 ,可将一块方正的 空间填补得匀称而妥帖。明圆雕灵芝纹面盆搭脑挑出 ,圆雕灵芝纹 , 搭脑下雕花挂角牙 ,中间牌子雕四层云纹 ,整体繁简得当为明代家具 中的精品 。(图6)
图2
枝雕缠枝纹大桥枱
3牡丹纹 古人有“惟有牡丹真国色 ,蛤开时节动京城”。牡丹春季开花 ,花大盈 尺 ,香味浓郁 ,且有红、白、黄、绿等多重颜色 ,雍容华贵 ,不同凡响 , 视为吉祥富贵 ,繁荣昌盛之象征。牡丹在我国被看作是花中之王 ,被称 为“天香国色”。又因牡丹具有富贵之象 ,被人们喻为“十二客”中的 “富客”,被人们当成富贵的象征。并与其他花卉相配、组成各种各样的 图案 ,来为自己及亲友祝福如:牡丹与荷花、瓶子相配 ,寓意“富贵和 平”;牡丹与玉兰、海棠相配 ,寓意“玉堂富贵”等等。牡丹花姿层出不 穷 ,千变万化 ,作为装饰纹样能适应各种工艺的需要 ,所以牡丹成为最 广泛的装饰题材。牡丹纹最早见于北魏。到隋唐五代 ,开始用于染织、 陶瓷、铜镜等 ,形态曼妙多姿 ,丰容绮丽 ,表达出当时的太平景象。它 是典型的民族特色的纹样。牡丹有折枝牡丹和缠枝牡丹。折枝牡丹常在 柜门或背板雕刻或彩绘 ,如明紫檀扇面形官帽椅靠背浮雕牡丹花纹。缠 枝牡丹常用来装饰边框 ,装饰手法多用螺钿或金漆彩绘。(图3)
图1明式海南黄花梨螭龙纹罗汉床
图2明黄花梨草龙纹带地盘天香几
图3
夔凤纹方桌
图4
明代海马赑屃纹方桌
6鸱吻纹
相传鸱吻是龙的儿子,所谓龙生九子,鸱吻为其中之一。中国古代建 筑屋脊正脊两端的一种饰物。鸱尾之名据汉代文献,传说南海有鱼虬,尾 似鸱,可以激浪降雨,于是便在屋脊的两端作上翘鸱尾形,以魇火取吉。q 以来的陵墓、石窟中所见鸱尾,尾身竖立,尾尖内弯,外侧施鳍纹。据记载 大约在晚唐以后,鸱尾下部塑成含脊的兽头,即改称为鸱吻。有的尾尖分 成鱼尾形的两叉,如山西大同下华严寺辽代薄伽教藏殿的壁藏和天津蓟县 辽代独乐寺山门的鸱尾都是这样。宋以后鸱吻的形象可见于敦煌壁画和卷 轴画如《瑞鹤图》、《滕王阁图》、《黄鹤楼图》等,吻部都绘作兽头形。 《瑞鹤图》中的兽头形似龙头,上翘的身体雕有鳞片,尾部为毛束。明清官 式建筑中将吻都作成龙头形,上部内弯后又向外卷曲,身上塑龙鳞,身内塑 龙爪,并塑有1条小龙,吻背上插着剑把,吻侧突出1个小兽头,这样的正脊 被称做吻兽。垂兽、戗兽和岔脊上的嫔伽、蹲兽都出现于宋代。清代蹲兽 称为走兽,数量有所增加;嫔伽称为仙人。在最高等级的建筑中,仙人走 兽的排列次序是:最前为仙人,然后是龙、凤、狮子、麒麟、天马、海马、 鱼、獬、、猴。等级较低时,走兽的数目也相应减少。明清民间建筑中的 吻兽形象也很繁多。鸱吻纹是以其为形象的传统纹样。(图6)
图3
紫檀牡丹纹南官帽椅
4荷花纹 荷花又称莲花 ,荷花纹为我国传统花卉纹样。荷花形色清丽 , 花叶幽香 ,盛开时 ,天生丽质无与伦比。荷花纹最早在春秋初期 , 全盛期在魏晋以后 ,这与当时盛行佛教有关。佛教以荷花喻佛 ,常 以莲花为标志 ,代表“净土”,象征“洁”,莲花宝座最具有代表性 , 这是明代的紫檀有束腰带托泥莲花宝座 ,除座面通体浮雕莲花。随 着佛教的传播 ,莲花的内涵与中国传统理念相互渗透。魏晋以后 , 荷花装饰更加丰富 ,应用范围也更加广泛。而大众化的趋势显得生 动活泼 ,如人们根据佛教故事中的“太子莲花经”意创作“童子戏 莲”图案 ,后来再配以金鱼成为民间喜爱的吉祥图案“连生贵 子”“年年有余”等。(图4)
图1
老花梨木三弯脚矮桌(牙板浮雕卷草纹)
2缠枝纹 又名“万寿藤”,寓意吉庆为传统吉祥图案。因其结构连绵不断 , 故又具“生生不息”之意。缠枝纹是一种藤蔓卷草经提炼变化而成 , 委婉多姿 ,富有动感 ,优美生动。它源于汉代 ,盛行于南北朝、隋唐 宋元及明清。明朝万历年间的紫檀香盒内壁饰有缠枝莲纹 ,精致美观。 缠枝以牡丹组成的称“缠枝牡丹”,以莲花组成的称“缠枝莲”。清 代末期出现了“缠枝葡萄”、“缠枝葫芦”等。缠枝花纹是缠枝的主 要形式 ,其构成是枝叶沿波状线或交切圆的外缘线连续 ,构成方向相 反的长弧。茎上尘枝叶 ,出花苞 ,可以向二方或四方延伸生长 也可 与人物、鸟兽、草虫组成丰富多彩的图案。最早的缠枝花纹构图受几 何形骨架的制约 ,较为规矩古朴 ,唐代的多为四方连续 ,用综合、抽 象的变形手法。(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