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体育与艺术的融合教学模式建构

初中体育与艺术的融合教学模式建构

龙源期刊网
初中体育与艺术的融合教学模式建构
作者:吕有宏
来源:《天津教育·中》2019年第06期
【摘 ;要】在教学内容与形式趋于固化、学生体育精神趋于萎靡的初中体育教学现状下,教师不得不进一步去思考体育的发展需求——与现代化接轨及其与其他领域的融合。

在此背景下,艺术凭借其与体育同等的社会文化属性,凭借现代社会及为适应社会做出的素质教育改革所皆注重的精神与审美意义,则可与体育结合,通过课堂教学艺术化、体育艺术的学生自主创造活动两者构造成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从而促进体育自身的发展及学生体育兴趣、素养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初中体育;体艺融合;模式建构
体育与艺术是两种看似完全独立的社会文化现象,但此种独立面貌源于两者的一体性及在社会发展进步要求下对此一体性的打破,与艺术融合的原始舞蹈及现当今对体、艺两者独立性地看待便是印证。

但当社会进一步发展,两者又通过再次融汇结合来丰富自己——体育超越竞技本身而向真、善、美的文化形式成长;艺术谱出更加华美的文化乐章。

现阶段初中体育正在经历内容与形式单一的教学困境,教育部推出“体育、艺术2+1”项目亦印证了此“体艺融合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而其结合教学实际具体模式可通过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建构。

一、课堂教学艺术化
(一)花样艺术热身
在传统的体育课堂热身环节,教师一般采用“慢跑+拉伸”形式,且此过程几乎不对学生的动作规范性、美观性做任何要求,从而渐渐沦为体育课堂僵化的“形式主义”,对于学生的体育兴趣、体质体能等毫无提升作用。

而当在此自由融入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元素,将会美化单一、枯燥的肌体运动而契合现代学生的审美及精神需求,进而点燃其对体育的向往与激情,真正达到热身活动的目的。

例如:在慢跑热身活动中,我会要求同学们在整齐队列中,按照和谐统一的步伐,跟随口哨指示进行整齐的跑步移动,这能够给予“军事化”的审美感觉。

而如若不保留,我则以跟随音乐律动的舞蹈动作代替之。

节奏感鲜明的音乐本就会激活人的内心情感、激发人的肢体活动欲望,加之在统一带领下整齐标准的诸如头部运动、腰部、腿部及各部位连缀运动动作等,会让同学们获得极大的审美体验及创造美的快感。

在此之后的肢体拉伸环节,我会将懒散化随意伸展转变为“集体瑜伽”运动,即在轻柔和缓的音乐下,学生在操场上整齐跟随学校舞蹈教师一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