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贴花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和区别对称、不对称(随意)纹样;学会对折一次剪纸的方法,剪出角花纹样;培养学生手脑协调的能力和简约、概括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1)对称(对折后剪)与不对称(随意)剪的认识和剪贴方法步骤。
(2)角花的设计制作的步骤、方法2、难点:纹样的简约、概括、变化、虚实得当。
教学步骤:一、导入开头叙说,剪纸是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根据考古其历史可追朔到公元六世纪,但人们认为它的实际开始时间比这还要早几百年。
剪纸常用于宗教仪式,装饰和造型艺术等方面。
剪纸不是用机器而是由手工做成的,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剪刀剪和刀剪。
顾名思义,剪刀剪是借助于剪刀,剪完后再把几张(一般不超过8张剪纸粘贴起来,最后再用锋利的剪刀对图案进行加工。
刀剪则是先把纸张折成数叠,放在由灰和动物脂肪组成的松软的混和体上,然后用小刀慢慢刻划。
剪纸艺人一般是竖直握刀,根据一定的模型将纸加工成所要的图案。
和剪刀相比,刀剪的一个优势就是一次可以加工成多个剪纸图案。
(板书课题)二、插入新知。
教师传授角花的折纸方法。
(1)指导学生看书自学,教师提问:制作单个、两个、四个相同的角花分别怎样折纸?1、制作一个角花:2、制作两个角花:3、制作四个角花:(2)学习设计描绘花纹。
(3)剪制纹样。
请看老师剪。
(教师示范剪)是不是很难?你们自己剪剪看。
学生试剪,教师观察,发现问题提请大家注意。
针对学生在剪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边讲边示范分解步骤:(4)、贴。
在考虑好构图大小布局的基础上开始粘贴。
角花最好贴在有色底纹纸上。
鼓励同学们套色剪贴。
三、补充观摩。
上教师将收集的图案给学生看,稍加特色说明,引发学生的创作愿望。
四、课后作业布置学生剪出大小形式各异的角花,剪得好而快的同学可让其粘贴在底纸上,提请注意底纸要尽可能把角花衬托明显。
教师巡行指点,并不断出示剪得好的角花,加以表扬。
剪纸贴花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剪纸的方法和步骤。
本课学习剪动物,重点学会用剪纸剪动物。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运用简单的手法剪出动物,学会用剪纸装饰纹装饰动物。
3、情感与态度目标:鼓励学生设计不同的动物,激发学生对剪纸兴趣。
进一步提高对形式美的认识和感知美、创造美的能力,能在实际生活中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教学重点:了解并掌握动物的剪纸方法。
教学难点:外形设计。
教具准备:示范作品、各种规格的彩色纸、剪刀、刻刀和胶水。
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这个导入,揭题]师:上课前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来观赏一小段动画片(1分29秒)师:说说这段动画片和你们以前看过的有什么不同呢?学:里面的人物和动物都是用纸剪出来的……师:嗯,说的真不错,今天我们要上课的内容就和剪纸有关,叫做《剪纸贴花》。
二、讲授新课[通过这个直观欣赏环节,让学生感受剪纸贴花的表现方式以及激发学生的兴趣]师: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剪纸?师:其实,今天我们看到的剪纸,在中国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
差不多是和造纸术同时出现的。
主要有人物,花卉、草虫鱼兽,以及一些吉详谐音的物象,洋溢着欢快,健康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师:剪纸和绘画有哪些不同呢?工具、技法、形象。
师:你们知道这些剪纸都代表着什么寓意吗?出示作品。
师:说的真不错。
所有的图案都有吉祥的寓意。
相传剪纸最早是因为古代有一只叫夕的怪兽,专门偷吃农民的粮食。
后来有位婆婆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
"夕"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
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夕"浑身战栗,落荒而逃。
原来,“夕”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
驱赶走了这只怪兽。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
那是不是所有的剪纸都是红色的呢?在陕西就有一位库淑兰奶奶,用手中的剪刀,剪出了一个梦幻多姿的世界。
(出示剪纸作品)师:看库淑兰奶奶的剪纸作品,你有什么想说的?题材,造型,色彩。
师:你知道库奶奶是怎么样做出来的吗?谁来猜一猜?师:先剪出外形再贴花装饰。
师:生活中同学们见过各种各样的动物吧,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喜欢的动物吗?师:猫是由哪几部分组成?(出示图片)师:每只动物都有不同的形状、色彩,它的花纹就是由不同的装饰纹组成。
这节课我们就利用动物进行剪纸创作。
学:第一步我们先该做什么呢?学:剪出外形。
师:老师这有个剪好的外形,能看出来是什么吗?学:是只大公鸡。
师:你们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学:有鸡冠,大大的尾巴师:大公鸡的身体结构有什么特点呢?头部:椭圆形,有山形鸡冠身体:长长的,有羽毛尾巴:弯弯的,色彩很丰富脚:有力的,当我们在剪外形时应抓住特征,让别人一看就知道你剪了什么。
师:如何让这只大公鸡更威风呢?学:剪些花纹贴在大公鸡身上师:老师这也准备了些花纹,要怎样拼贴、组合才可以让大公鸡变漂亮,谁来试试!学:我来……师:别急,老师这还有一张,再请个同学上来试试。
点评[师生互动]两位同学都贴的真不错。
[通过三个连续问,让学生明白剪纸贴花和画画一样也可以是有场景的,并且从生活中找题材]师:因为运用的花纹不同,拼贴、组合的方法也会不同,所以两大公鸡各有各的美。
现在请大家再想一想,她可能在哪?再做什么?周围又有些什么?学:……(学生说,我也同时剪出来,并进行组合)师:还有不同的想法吗?谁来说说看学:……师:是的,想法不同,就有了不同的画面,虽然这幅作品的主角是大公鸡,但生活中其实还有很多题材,你们看(课件播放)师:大家都迫不及待了吧?让我们先小组讨论下你们要剪的题材,然后剪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大家动起来吧!学:开始制作三、评价师:恩,大家作品都做的差不多了,请做好的同学贴在合适的位置。
现在我这有三个奖项,请大家来评评看[最佳创意奖、最佳制作奖、最佳色彩搭配奖]同学们的作品都非常不错四、拓展延伸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光是很多的题材可以用剪纸贴花的方式来表现,还有很多不同质地的纸张也可以用来进行剪纸贴花呢。
比如旧挂历,包装纸等,希望同学们回去后都可以进行尝试。
今天的课我们就上到这,下课!折叠剪双喜一、教学目的:1、了解双喜的基本构造及特点,控制剪双喜的方法和步骤。
2、能运用对折的手段剪出双喜。
学会用剪纸符号装潢双喜。
3、激励学生设计不同的双喜,激发学生对剪纸兴趣。
二、教学理念:对折手段是学生熟悉的,本课采用对折手段剪出双喜,重点学会用剪纸符号装饰双喜。
而在双喜的构图上,对于有能力的学生激励他们设计不同的双喜.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用剪纸符号装潢双喜。
2、教学难点:设计不同的双喜.四、教学筹备:教师范作、彩纸、剪刀、胶水五、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
1、情景导课::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小魔术,一张纸老师只剪两个口,就能使它变成一个字。
2、教师演示剪纸过程。
3、提问:老师剪这个双喜用了什么方法?(折叠)4、师:为什么通过折叠就能得到双喜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察看这个双喜。
5、引导学生细心察看双喜6、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双喜是由两个喜字组成,每个喜字都是左右对称的。
)4、展示双喜剪纸作品。
5、领导学生察看双喜。
六、总结:双喜是由两个喜字组成,每个喜字都是左右对称的。
所以我们可以用折叠的手段来剪喜字师:剪喜字的方法很多,今天我们就用二方持续来剪双喜。
(二)、新课学习1、板书课题《双喜》2、引导学生回忆二方持续的折法。
(1)、同桌互说、互折(2)、取一张纸,从中间对折,在分别向外堆着,使两边对齐。
3、汇报演示4、总结剪双喜的方法和步骤:(1)、将纸按二方持续的折法折好。
(2)、绘制单喜字的一半。
(3)、剪5、察看折叠好的纸。
(强调:将图绘制在双层的那面)6、观看黑板上出示的喜字7、观看教师构图8、在黑板上展示教师筹备好的双喜图片。
9、欣赏各种方法的喜字10、说说你最喜欢哪一种,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剪喜字的方法了吗?(学生细心察看后说出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在自行创作中可以参加这些创新的元素。
)(三)、实践创作1、分小组合作创作剪双喜字。
2、师巡查领导学生创作。
(四)、作品展示、再次创作。
1、比一比谁设计的喜字新鲜、奇特。
2、在欣赏同窗作品、互相交换经验的基础上再次练习剪双喜字。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窗们通过自己动脑、动手,相互合作,创作出了这么多精美的双喜字剪纸作品。
信任只要你们善于察看,善于发现,认真构图,细心剪裁,一定能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剪纸作品来。
教学反思:在本课的教学中,学生对二方持续折纸的方法控制得很好,能精确地剪出双喜字,也能适当的参加自己的创作元素,创作出富有新意的双喜字剪纸。
但有的学生剪纸时不够细心,作品显得毛糙,不够细腻,特殊是在转角、镂空等部分的处置上显得比较粗糙。
今后要增强培育孩子们细心、耐烦剪纸习惯的养成。
剪拉花教学目标:1、学习欣赏及制作拉花的方法,能够剪制一种以上的拉花并能设计出多种用途。
2、通过活动,增进相互合作意识及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
3、培养保护环境既美化环境的意识。
4、培养学生感知、观察、探索能力,能主动尝试以不同方法、不同材料,探索各种造型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1、激发学生探索意识,鼓励学生自由发表。
2、自主学习拉花的制作方法,并能为拉花设计出多种用途。
教学准备:彩纸、剪刀、胶水、拉花作品教学过程:1、出示拉花作品2、说一说你见到过像这样的东西吗?它有什么作用?美化3、分析拉花作品引导观察制作图(1)分析异同小组讨论(2)试一试分析你的作品做的好(不好)的原因。
4、尝试不同的剪法5、美化说说你可以用拉花怎么来美化。
用拉花美化自己,或美化环境。
把拉花连起来,美化。
剪双喜拉花(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用红纸剪双喜的方法,剪出喜字图纹,美化生活。
学会运用剪纸的基本技法制作剪纸作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习折叠的方法进行设计,通过欣赏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剪纸方法与内涵。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
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剪喜字,激发兴趣,唤起学生对民间剪纸艺术的热爱;为自己获得剪纸本领而感到喜悦。
使学生认识民间剪纸艺术的同时,并为继承和发扬民间艺术而努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学习用折叠的方法剪双喜并在原有基础上进行花纹设计。
2、设计出富有装饰美的多种效果的双喜纹样,启发创造性思维。
(三)教学用具: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红宣纸、剪刀、等2、学生准备:铅画纸、红宣纸、剪刀、胶水、双面胶等(四)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
1.双喜的由来2.提问:在现代生活中,我们还能见到双喜吗?它表达了人们一种什么样的心理?3揭示课题:剪喜花二、分析与尝试。
1、分析喜字的结构特点(找对称轴)2、示范讲解喜字的折叠方法3、重点讲解喜字剪法的关键4、学生试剪双喜5、评价学生作品找出剪错的原因三、感受与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