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美

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美

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美
【论文摘要】
小学英语教学要走出简单灌输,高强度练习的误区,注重发掘课堂教学的艺术美,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英语技能。

要以语言之美感动每一个学生,以教态之美打动每一个学生,以教法之美吸引每一个学生,以板书之美感染每一个学生,以环境之美熏陶每一个学生。

英语教师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具备浓厚的美育意识,创设多姿多彩的美育情境,以课堂教学的艺术美,增强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提高学习兴趣、领略成功的喜悦,在融洽的教学氛围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
英语教学艺术美语言教态教法板书环境
爱因斯坦曾说过:“教学中无论是运用课文中美的东西去感染学生,还是教师用组织教学的艺术美作用于学生,都要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让学生将学校的功课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

”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酝酿融洽的教学氛围,并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呢?笔者以为,应该走出简单灌输,高强度练习的误区,注重发掘课堂教学的艺术美,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英语技能。

课堂教学的艺术美,能增强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提高学习兴趣、领略成功的喜悦,在融洽的教学氛围中,得到全面的发展,取得教与学的最佳效果。

为此,笔者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美方面作了一些探索。

一、以语言之美感动每一个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教学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英语教师的课堂语言是直接面对面
与学生交流的工具,是课堂教学有效的信息载体。

小学英语教师自然流畅的语调,抑扬顿挫的节奏能使学生置身于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保证教学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发挥最佳的效能,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和英语语音语调。

英语课堂语言之美包括“形式美”与“内在美”两个方面。

“形式美”指的是教师的声音要洪亮,发音要清晰,声调要自然与抑扬顿挫,从而保证教学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发挥最佳效能,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和英语语音语调。

为了使学生感受到较为纯正的英语,笔者在备课时即仔细模仿原版教学录音,感受其韵味,使自己在授课时的语音语调能和录音磁带保持一致,从而排除母语和方言的影响,形成语音美。

笔者对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的讲述,对人物语言神态惟妙惟肖的模仿,再配上恰到好处的体态语言指导学生听音、模仿、表演等,学生个个学得兴趣盎然。

“内在美”包括内容和情感两个部分。

内容是语言内在美的基础,没有内容的语言是华而不实的,在教学上属于无效信息。

情感有助于语言美的升华,正如一位哲人所说的那样:“如果说所有职业的语言都蕴含着自己情感美的因素,那么没有哪一种职业的语言能象教师的语言那样动人心弦,令人神往,催人奋起,教人求真。

”例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1B (苏教版)Unit6 In the park 时,我事先查找资料,精心组织语句,为学生列举了人类不注意环境保护所产生的种种恶果。

简单的语句,沉重的事实,激昂的声调,是学生强烈地感受到环境保护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意识到环境保护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
起。

又如教者在学生做两人对话时,双手并排合拢,说:“Pair work, please.”每当Free talk突然无声时,轻声地鼓励:“Don't be afraid. Never mind.”每当学生回答正确时,及时地说一声:“Very good!”“Well done!”“Great!”“You are clever.”以示表扬。

二、以教态之美打动每一个学生
教态是无声的语言,它能对有声语言起到恰到好处的补充、配合、修饰作用,可以使教师通过表情让语言的表达更加准确、丰富,更容易为学生所理解。

教师的教态庄重和谐、美观大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沟通师生情感,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教师亲切而自信的目光、期待而专注的眼神可以使学生产生安全感,消除恐惧感,缩短教师与学生的感情距离。

教师热情洋溢的微笑、友善慈祥的面容可以使学生获得最直观、最形象、最真切的感受;教师潇洒得体的身姿手势,时刻感染着学生,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

可以说,教师的教态(眼神、身姿、手势等),无时不在影响着学生的注意力和好恶情绪,同样也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取得。

在英语课堂上,我积极寻求教态美。

每当上课铃响,笔者总是精神饱满、面带微笑地走进教室,并亲切地向学生问候:“How are you? Nice to meet you.”每当学生正确回答问题时,笔者总是微笑着竖起大拇指说:“Excellent! Good, you are right.”然后点头致谢:“Thand you very much.”反之,则摇摇头或摆摆手并鼓励学生:“Next time you can.”讲课时,与学生进行充分的眼神交流。

手势我力求自然,避免做作。

在教学过程中,我的庄重美好的形象、准确生动的
语言、恰到好处的手势、适当的幽默表情都能很好地把语言信息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始终在美的氛围中获取知识。

三、以教法之美吸引每一个学生
英语教师需要针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在教学手段上不断推陈出新,围绕一个“活”字,增强课堂教学的活动性和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寓教于乐,在活动中获取知识。

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方法有:
1.利用唱歌、游戏、值日报告等活动,调动学生的情绪,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愉悦感,从而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2.利用卡片、实物、图画、幻灯、简笔画等手段教学词、句,体现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让学生轻松地掌握词、句。

3.利用投影、录像、多媒体等电化教育手段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使学生在情景中迅速排除难点,把握重点,掌握英语知识。

同时注意运用日常用语和文明礼貌用语,培养学生的英语会话能力,使学生从小具有文明礼貌的良好素质。

四、以板书之美感染每一个学生
板书是教师的微型教案,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板书融教学中教材思路、教师教路、学生学路三者为一体,也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创造板书的形式美可以强化课堂教学效应。

板书形式的美,顺应了学生喜新、好奇心理,能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感知,生发美的思索。

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4B Unit2中Let’s talk的板书设计:
这个板书漂亮、规范,设计整洁、美观,为学生树立榜样,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

五、以环境之美熏陶每一个学生
教学环境有显性环境和隐形环境之分。

显性的教学环境,主要是教室的美化、布置。

显性教学环境,其理论依据在于小学生年龄小,无意注意占优势。

无意注意往往是刺激手段的外部特点引起的。

无意注意引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促使其主动的学习。

教室是学生主要的学习、活动场所,如果通过布置、美化,使教室呈现出一种自然、平静、整洁、向上的气氛,显现一种和谐的美,无疑有助于学生的学习生活。

在教学中,教师也应特别注重教学情境和氛围的设计与创造,根据教学内容要求设计布置场景,融入教学活动。

如学习去商店购物的会话,就将教室布置成商店的形式;讲授逛公园常识,就将教室布置成公园的模样。

学生可以身临其境似地感受逛商店、游公园、在厨房烧菜做饭、当英语导游等过程,师生互动配合,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感到新鲜自然、亲切愉快,完全没有疲劳感。

隐性的教学环境是课堂教学的心理环境。

隐性环境则与教师的心理健康息息相关。

现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明确指出:“教师的任务在于建立一个积极的、接纳的、无威胁的学习环境。

”而要创设
良好的、宽松的课堂心理环境,教师就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如果教师心理健康,情绪稳定,他们不仅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潜能,而且在教学中能使学生在一种平静、愉快而活泼的气氛中学习,相反,教师本身情绪的失控,往往会导致师生关系冷漠和教学气氛紧张。

因此,教师应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较好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品质,以自身的心理健康为基础,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心理环境去影响学生,接纳学生,理解与尊重学生。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追求教学的艺术美是时代的需要,也是使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达到科学性与艺术性和谐统一的需要。

在素质教育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把美学美育原理拓展到英语课堂教学中去,以美求真,以美激情,以美育人,势在必行。

我们英语教师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具备浓厚的美育意识,创设多姿多彩的美育情境,这样,教师可以在充满艺术美的氛围中教书育人,学生可以在充满艺术美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在多渠道、全方位的艺术美的熏陶、感染下,教师的教学技艺,教学境界得到提高,学生的英语技能,综合素质也必将得到有效的促进和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正东,《外语教学技巧新论》,科学出版社,2009 年;
2. 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广西教育出版社,2008 年;
3. 吴效锋,《新课程怎样教》,沈阳出版社,2005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