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生理变化
——周慧
妊娠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
早期妊娠为妊娠12周末以前,中期妊娠为第13周至第27周末,晚期妊娠为第28周及以后。
妊娠后全身各个系统均发生一系列显著的生理改变,以适应不断增中的生理负担的需要,并持续整个妊娠期,分娩后2-6周这些改变才逐渐恢复到怀孕前的生理状态。
病因
为适应胎儿生长发育需要,妊娠期母体的各系统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以适应不断增中的生理负担的需要。
检查化验
1、停经:凡已婚育龄妇女,平时月经正常,突然月经过期10日以上,均应考虑到妊娠的可能。
2、早孕反应:约半数妇女停经6周左右,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厌油、食欲不振、呕吐、头晕、乏力等症状,自12--14周后症状便会自动消失。
3、尿频:早期妊娠,若增大的子宫呈前位,可压迫膀胱而出现尿频。
4、乳房变化:于妊娠8周以后,乳房增大且感胀痛,乳头亦疼痛并着色。
5、胎动:一般妊娠18周后,孕妇可自感胎动,妊娠月份越大,胎动越明显。
6、基础体温测定:具有双相型体温的妇女,停经后体温升高持续18天以上不下降者,早孕的可能性大;如体温升高持续超过3周,则早孕的可能性更大。
7、生殖器官变化:阴道壁及子宫颈充血、变软、呈紫蓝色,宫体增大;妊娠达6周时,子宫呈球形:12周后子宫底超出盆腔,耻骨联合上可扪及子宫底。
8、胎体:妊娠20周后,可经腹壁扪到子宫内的胎头和胎儿肢体。
鉴别诊断
妊娠期的生理变化需要与非妊娠的停经、尿频、乳房增大且感胀痛等症状进行鉴别。
1、停经:凡已婚育龄妇女,平时月经正常,突然月经过期10日以上,均应考虑到妊娠的可能。
2、早孕反应:约半数妇女停经6周左右,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厌油、食欲不振、呕吐、头晕、乏力等症状,自12--14周后症状便会自动消失。
3、尿频:早期妊娠,若增大的子宫呈前位,可压迫膀胱而出现尿频。
4、乳房变化:于妊娠8周以后,乳房增大且感胀痛,乳头亦疼痛并着色。
5、胎动:一般妊娠18周后,孕妇可自感胎动,妊娠月份越大,胎动越明显。
6、基础体温测定:具有双相型体温的妇女,停经后体温升高持续18天以上不下降者,早孕的可能性大;如体温升高持续超过3周,则早孕的可能性更大。
7、生殖器官变化:阴道壁及子宫颈充血、变软、呈紫蓝色,宫体增大;妊娠达6周时,子宫呈球形:12周后子宫底超出盆腔,耻骨联合上可扪及子宫底。
8、胎体:妊娠20周后,可经腹壁扪到子宫内的胎头和胎儿肢体。
预防保健
合理安排生活。
孕妇衣着要宽大,冷暖适宜,不宜穿窄紧裤袜,或是系裤带、穿紧身小背心,以免影响血液循环,限制胎儿活动。
孕妇要注意膳食,忌食刺激性食物,如浓茶、酒、咖喱、辣椒等。
孕妇要尽可能从天然食品中摄入维生素,不要迷信口服液之类的营养剂。
保证每天有8h睡眼,卧室空气要流通,室温不宜过冷过热。
孕妇还须要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散步,做孕妇体操等,但要避免剧烈运动。
孕期可照常工作、劳动。
但孕末期要避免弯腰劳动。
孕期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换内衣内裤,勤洗澡,保持皮肤干净。
妊娠早期、晚期应避免房事,中期也要节制。
及时进行孕期保健,按时进行产前检查。
第三产程的观察及处理
——好医生
一、协助胎盘娩出
正确处理胎盘娩出可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接产者切忌在胎盘尚未完全剥离时用手按揉、下压宫底或牵拉脐带,以免引起胎盘部分剥离而出血或拉断脐带,甚至造成子宫内翻。
二、检查胎盘胎膜
将胎盘铺平,母体面向上,注意各叶能否对合,有无缺损。
然后将胎膜提起,检查是否完整,同时注意有无异常血管通过胎膜,如有血管断端,说明可能有“副胎盘”残留在宫内。
如胎盘不完整或大部分胎膜残留,须在严密消毒下,徒手或用器械进入宫腔取出,以防产后出血或感染。
如有小部分胎膜残留,可于产后使用宫缩剂促其自然排出。
三、检查软产道
胎盘娩出后,应仔细检查会阴、小阴唇内侧、尿道口周围、阴道及宫颈有无裂伤。
若有裂伤,应立即缝合。
四、预防产后出血
正常分娩出血量多数不超过300ml。
对于既往有产后出血史或易发生宫缩乏力的产妇,可在胎儿前肩娩出时静脉注射麦角新碱0.2mg,或缩宫素10u加于25%葡萄糖液20ml内静脉注射。
若胎儿已娩出30min,胎盘仍未排出,但出血不多,应注意排空膀胱,再轻轻按压子宫及静脉注射子宫收缩剂,若仍不能使胎盘排出,再行手取胎盘术。
五、手取胎盘术
若检查发现宫颈内口较紧,应肌内注射阿托品0.5mg及哌替啶100mg。
术者更换手术衣及手套,外阴再次消毒后,将一手手指并拢呈圆锥状直接伸入宫腔,手掌面向着胎盘母体面,手指并拢以手掌尺侧缘缓慢将胎盘从边缘开始逐渐自子宫壁分离,另一只手在腹部按压宫底。
待确认胎盘已全部剥离方可取出胎盘。
取出后立即肌内注射子宫收缩剂。
注意操作必须轻柔,避免暴力强行剥离或用手抓挖子宫壁导致穿破子宫。
六、会阴裂伤的处理
会阴裂伤易发生于急产或手术助产。
产后应检查会阴、阴道及宫颈有无裂伤,如有裂伤,应立即缝合。
七、会阴切开术
包括会阴侧切开术及会阴正中切开术。
①会阴侧切开:自会阴后联合向左侧或右侧坐骨结节方向(与会阴正中切线成45°~60°角)剪开,切口长3~4cm。
②会阴正中切开:在会阴正中线切开,切口长2~3cm。
优点是缝合简便,愈合良好,但如保护不好,有向下延伸造成Ⅲ度会阴撕裂的危险。
八、产后观察
产后应密切观察子宫收缩及出血情况,如无异常,2h后可送回病室。
产后24h应随时注意异常情况(主要是出血)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