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风景名胜简介

北京风景名胜简介

北京的风景名胜简介天安门广场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的正中心,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00米,总面积44万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00万人集会,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

天安门广场曾是封建帝王统治时代紫禁城整个宫廷广场,东、西、南三面用围成一片普通百姓的禁地。

1958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全国l000多名设计师、建筑师参加了当时天安门广场改建工程的设计竞赛,在以后的岁月里,又几经改造才形成今天的格局:广场北面,是雄伟壮丽的天安门城楼,从这里西行不远,便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央委员会和国务院所在地:中南海。

天安门正对面,飘扬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广场中心矗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和庄严肃穆的毛主席纪念堂,西侧是人民大会堂,也是中国全国人民常委会所在地,南面是两座建于14世纪的古代城楼——正阳门和前门箭楼,整个广场宏伟壮观、整齐对称、浑然一体、气势磅礴。

几乎所有的中外旅游者都把天安门广场作为北京观光的第一站,对许多中国人来说,到天安门广场甚至是一个毕生的夙愿,这不仅由于这里是一处美丽的历史胜迹,更因为在中国没有任何一个地方,像天安门广场这样与人们的感情世界有着如此令人感动的联系。

从1919年五四运动在这里爆发,中国人民向帝国主义宣战:到毛泽东主席在这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向被屈辱、被奴役告别:到邓小平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启动中国经济腾飞的航船到江泽民与首都人民同庆香港回归,以及历年历次的国家级庆典活动、国事活动……天安门广场是无数重大政治、历史事件的发生地,是中国从衰落到崛起的历史见证人。

紫禁城世界最宏大的古宫殿群。

紫禁城的“壮”与“尊”唐朝诗人骆宾王有一句诗“未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

面对明清皇宫紫禁城,你将产生同样感受。

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今天人们称她为故宫,意为过去的皇宫。

故宫东西宽750米,南北长960米,面积达到72万平方米,为世界之最;故宫的整个建筑被两道坚固的防线围在中间,外围是一条宽52米,深6米的护城河环绕;接着是周长3公里的城墙,墙高近10米,底宽8.62米。

城墙上开有4门,南有午门,北有神武门,东有东华门,西有西华门,城墙四角,还耸立着4 座角楼,角楼有3层屋檐,72个屋脊,玲珑剔透,造型别致,为中国古建筑上的杰作。

偌大的故宫大体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南为工作区,即外朝,北为生活区,即内廷。

外朝内廷的所有建筑排列在中轴线上,东西对称,秩序井然。

不可不看的外朝主体建筑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三殿均建筑在8米高的巨大平台上,总面积约85000平方米。

其中的太和殿最为高大、辉煌,它宽60.1米,深33.33米,高瞻35.05米。

皇帝登基、大婚、册封、命将出征等都要在这里举行盛大仪式,其时数千人山呼“万岁”数百种礼器钟鼓齐鸣,极尽人间气派。

太和殿后的中和殿是皇帝出席重大典礼前休息和接受朝拜的地方,最北面的保和殿则是皇帝赐宴和殿试的场所。

内廷包括乾清、交泰、坤宁三宫以及东西两侧的东六宫和西六宫,这是皇帝及其嫔妃居住的地方,一般称为“三宫六院”。

在居住区以北还有一个小巧别致的御花园,是皇室人员游之所。

明清和清初的皇帝均住在乾清宫。

皇后住在坤宁宫,交泰殿则是皇后的活动场所。

清朝中后期,皇帝和皇后都搬至西六宫等到地去,最著名的是养习殿,从雍正皇帝起,这里就成为帝王理政和寝居之所,慈禧太后也在此垂帘听政,时间长达40余年。

北海世界最美的皇家花园之一。

在北京城中心的故宫西侧,有一片水域,这就是西苑,又称太液池。

太液池被一分为三:北为北海,中为中海,南为南海。

其中的北海最为有名,早在l000多年前,这里就被开辟成了皇家的大型花园。

太液池的设计思想可以追溯到一个古老的传说:在渤海里有蓬莱、瀛州、方丈三座仙山,山中的神仙居住在十分漂亮的楼阁里,他们拥有长生不老的仙丹。

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曾派人寻找但一无所获,于是,历代帝王们干脆在皇宫附近修建水中的仙山,把飘缈的幻景变成可触摸的现实。

太液池的宽阔水面就好像大海,北海水中的琼华岛是蓬莱,南岸边的团城是“瀛州”,而中海里的犀山台则是“方丈”。

团城和犀山台以前都在水中,明朝时为了交通方便才和陆地相联。

今天的中海和南海即中南海,已成为中国的中枢,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中国政府的办公地均在这里。

只有北海被开辟成公园,向我们展示旧日的风采。

琼岛春荫琼华岛是整个北海公园布局的中心,岛上喇嘛教的白色佛塔是整个北京城最明显的标之。

这尊巨型白塔高35.9米,塔内有一根高30米的通天柱,顶上金盒内放着两粒佛舍利。

佛塔下面建有喇嘛寺庙,以前有僧侣住寺,整日诵经。

除此之外,白塔过去还有信号塔的作用,遇到不测,这里可燃放信号炮,只要白天升旗,夜间悬灯,军队便可随时出动。

欣赏琼岛的美景要在夕阳西下的时候,这时,白塔的一半沐浴在黄金的霞光里,另一半则在蓝天的映衬下泛着幽兰的光。

白塔更显洁白了,而观赏者的心里则有了另一种深邃感。

天坛世界最大的祭天神坛。

在故宫东南方向数公里处,有一座巨大的祭天神坛,这就是天坛。

天坛的面积是270万平方米,比故宫还要大4倍。

中国的皇帝号称“天子”,也就是“天的儿子”。

天子的居所自然不敢大过“老天”的了。

除了“天”之外,中国皇帝还有许多神祗需要祭祀,包括地神、水神、农业神、军事神、社会神、宗教神、市民神以及自己的祖宗牌位。

因此,祭祀活动是皇帝重要工作,一年四季不断。

天坛的建筑也在一条中轴线上。

最南的围墙呈方型,象征地,最北的围墙呈半圆型,象征天,这种设计不自于远古“天圆地方”的思想。

中轴线上的三大建筑,构成了天坛的核心。

南方一座叫圜丘坛,坛呈圆形,高5米,直径23米。

坛中心是一块圆石,外围共有9圈扇形石板,最中心一圈为9块然后按9 的倍数增加,第9 圈共有81块。

当年的皇帝们就站在圆坛的中心虔诚地祭祀苍天。

中间一座叫皇穹,通高19.5米,直径15.6米,是存放天神牌位的地方。

皇帝祭天之后,便到这里向无数个神位叩头致谢.著名的祈年殿在最北方,这是天坛内最宏伟、最华丽的建筑,也是想象中离天最近的地方。

祈年殿的上下三层屋顶,均用深蓝色琉璃铺盖,象征天色。

大殿内有28根楠木巨柱支持整个建筑,中间4根最粗壮,象征一年四季;周围24 根又分为2圈,内圈12根,象征一年12 个月,处圈12根,象征一天12个时辰;24根合起来,又象征中国历中一年的24个节气。

站在殿内,仰视室顶,气势恢宏,色彩艳丽,其感染力无法抵御。

颐和园--世界最广阔的皇家园林之一北京西北郊的西山脚下海淀一带,泉泽遍野,群峰迭翠,山光水色,风景如画。

从公元11世纪起,这里就开始营建皇家园林,到800年后清朝结束时,园林总面积达到了1000多公顷,如此大面积的皇家园林世所罕见。

在西山园林中,最著名的是“三山五园”。

三山是指香山、玉泉山和万寿山。

这三座山上分别有静宜园、静明园、颐和园,再加上畅春园和圆明园,这就是所谓的五园。

“三山五园”独立成园,各具特色,但又互为因借,浑为一体。

如此集中的园林也为世所仅见。

金、元、明三代的主要精力在修建北京城池和城内的皇宫,因此,西山花园多为私家拥有。

从清朝康熙帝开始,城内已无发展,皇家园林才始涌向西山。

现存的皇家园林多为清代中叶所建。

最初,皇家园林只是帝后宫妃们的消闲避暑之处,政务、祭祀和生活都在城内。

清雍正帝继位后,园林开始有了离宫的味道,最后干脆就长期居住在西郊园林里,政务、读书、游乐等都一并处理。

园林成了政治的心脏。

颐和园距市区15公里,总面积约300公顷。

颐和园大约有四大景区。

最东边是东宫门区。

这一带原为清朝皇帝从事政治活动和生活起居之所,包括朝会大臣的仁寿殿和南北朝房、寝宫、大戏台、庭院等。

玉澜堂是光绪皇帝的寝宫,后来又因为实行维新被慈禧太后囚禁,这里成为囚禁他的地方之一,现在还能还能看到当时修筑的封闭通道的高墙。

万寿山前山景区,建筑最多,也最华丽。

整个景区由两条垂直对衬的轴线统领,东西轴线就是著名的长廊,南北轴线从长廊中部起,依次为排云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等。

佛香阁是全园的中心,周围建筑对衬分布其间,形成众星捧月之势,气派相当宏伟。

最北部的后山湖景区,尽管现存建筑较少,但林木区葱笼,山路曲折,优美恬静的风格和前山的华丽形成鲜明对比。

一组西藏建筑和江南水乡特色的苏州街,布局紧凑,各有妙趣。

颐和园的水面占全园面积的四分之三,巨大的湖面碧波荡漾,轻舟点点。

从湖上眺望万寿山,有如一幅层次清晰、从东向西徐徐展开的巨幅画卷,令人赏心悦目,叹为观止。

湖中有一道西堤,堤上桃柳成行,六座不同形式的拱桥掩映其中;湖中三岛上也有不同形式的拱桥掩映其中;湖中三岛上也有形成各异的古典建筑;十七孔桥横卧湖上,既是通往湖中的道路,又是一处叫人过目不忘的景点,造型十分优美。

长城--举世闻名的世界奇迹修长城的历史开始于春秋战国时代(公园前七、八世纪)当时的北方候国为守疆御土,纷纷在地势险要之处筑起城墙。

秦统一中国后,为防范北方匈奴南侵,将泰、燕、赵三国的北部长城整修贯通,史称“万里长城”。

其后的汉、五代、隋都曾加以修固扩展;到了明代,北方崛起的达靼,瓦刺等少数民族,经常突入中原地区,因此,明朝曾18次修筑长城,把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全长6700公里的长城联成一体。

北京不仅是全国的政治中心,还是北方重锁或重要的军事中心。

向北穿过燕山上的隘口就能进入广阔的东北平原,直通蒙古大草原直至西域的不毛之地。

在此,历朝历代的能工巧匠都为北京留下了牢固的长城。

北京现存629公里的长城上,遗留下829个城台、71座关口,它们保存完好,雄风不减当年。

八达岭长城位于昌平以北的群山之中,盘桓蜿蜒,是万里长城中最有特色最有代表性的一段,又由于英国女王、美国总统、日本前首相等等要人的登临,成为万时长城中知名度最高的一段。

从青龙桥往北1 公里,便是八达岭了。

“八达”是四通八达的意思,也是交通中枢之意。

它是古代的一条重要的交通要道和防卫前哨。

八达岭由于地势险要,守卫非常严谨。

这里居高的城墙平均高7.5米,墙的下脚宽约6.5米,顶上宽约5.8米,可容五马并骑,容士兵十行并进。

城墙顶上靠里的一面设置宇墙;靠外的一侧设置垛口,约有1.7米高.十三陵世界最集中的皇陵群之一。

在北京西北郊50公里群山和平原交界处,成弧形地排列着明朝13个帝王的陵墓,这就是十三陵。

13个陵墓的共同起点,是平原中心的神道。

神道起自一个5门6柱11楼的石牌坊,这是中国最大的石坊建筑。

然后是石像生,共有24座石兽,12座翁仲。

辽、金、元、明、清五朝均以北京为都,在位帝王共有数十人。

但辽代、元代帝王没有在北京留下陵墓,唯独明、清帝陵,规模浩大,可和生前居所媲美。

同是帝王,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距呢?这和对死亡的看法有关。

元人来自蒙古高原,是四海为家的游牧人。

他们认为人来自大地,死后自然回归大地,不能带走什么东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