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疗基础知识
1941年苏联阿尔捷莫夫教授【N.M.ATtemov】出版了《蜂毒生理学作用和 医疗应用》
Page 2
B国内
92年在长沙马王堆墓出图了90多件关于蜂疗记载的文献。 据说,扁鹊经常用蜂疗。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得了“血管神经性头疼”是华佗用蜂 疗治愈的。
当然还有很多用蜂的事迹……
所以,不管在国内外,还是贵族百姓,用蜂疗的方法从古就 有。
Page 26
蜂毒对疼痛有良好的镇痛作用。
这是因为蜂毒中的赛卡平和安度肽有较强的抗炎和镇痛 作用。
总之,蜂毒在医药的应用上,对呼吸系统,心 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 方面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Page 27
蜂毒的适应症
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硬皮病, 强直性脊柱炎,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 腱鞘炎,网球肘,足跟痛,吊悬风,三叉神经, 坐骨神经,脑意外后遗症,神经性头痛,肠胃炎, 哮喘,糖尿病,痛风,前列腺炎,冠心病,高血 压,高血脂,肿瘤,癌症等。
Page 12
3、生物胺类:组织胺,儿茶酚氨
Page 13
4、其他有机物: 胆碱,甘油,磷酸,蚁酸,脂肪酸和 19种游离氨基酸。
Page 14
蜂毒的生物学作用
1、蜂毒的亲神经特性: (1)有对烟碱型胆碱受体的阻断作用 (2)有对特异性神经——肌肉传导阻滞的作用 (3)有对神经节阻滞作用(封闭的作用) (4)蜂毒明肽有强化兴奋中枢的作用
Page 24
(三)血液循环系统
1、血压高: 降压作用:(1)与神经节阻断有关 (2)与蜂毒反射性有关 2、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其它血管病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周围血管的慢性闭塞性病证, 下肢多见,早期有间歇性跛行和疼痛等症状,最后导致肢 端坏死。蜂毒对于晚期病损重的患者疗效差,但对早期病 变的脉管炎疗效好,但必须戒烟和躲避寒湿因素,这是治 疗获效和巩固疗效的重要因素,复发后用蜂毒治疗仍然有 效。 蜂毒用于脑动脉粥样硬化和脑血栓的形成非常有 效——因为PLA2有很强的溶血活性。
(5)磷脂酶A2,具有突触前效应的神经毒素。它能有选择 性地改变脊椎动物神经末梢乙酰胆碱释放过程
(6)蜂毒成分中的安度肽是一种镇痛抗炎活性很强的多肽, 对前列腺素合成酶表现出很强的抑制作用,它对脑前列腺 素合成酶的抑制作用约为消炎痛的70倍,这是它产生镇痛 抗炎作用的基本原理。
Page 15
2.蜂毒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Page 28
四
蜂毒治疗的几种方法:
1、蜂针疗法:
我们是在八纲辨证,藏象学说,经络学说,解剖学说
和反射学说理论上,运用中基理论,抓住【辩证】二
字。使用恰当的手法,在所需要的皮肤穴位上, 实施不同方法的蛰刺。
蛰刺的方法有:活蜂蛰刺
直刺
散刺 点刺 等
Page 29
2、注射疗法:
A、穴位注射
B、肌肉注射 C、静脉注射
Page 21
7、其它生物学效应:
(5)对关节,肌肉的作用 蜂毒可以提高患者关节骨骼肌的活力。
能提高考的松在血液中的水平。
对健康骨骼肌并无影响。 (6)防治肝纤维化:
蜂毒具有抗肝纤维化形成,和促进肝纤维化吸收。
(7)蜂毒的体内代谢: 蜂毒通过血液和淋巴液的吸收,蜂毒注射在肌肉 时,吸收很快,5分钟,血中含量可达70%左右,主要分布 于肾、肺、心、肝、小肠、关节、脾、肌肉。脑组织中浓 度最高,90分钟尿液中含量最高,少量经粪便排出。
蜂疗基础知识
一、蜂针疗法的起源与发展
二、蜜蜂的生物学成分和作用 三、蜂毒在医药上的应用 四、蜂针治疗的几种方法
一、蜂针疗法的起源与发展
(一)蜂针疗法由来已久 A国外:
在1700多年前,古罗马医学家盖伦【calen】就记述蜂毒有止疼等多种用 途 742年-814年查理曼帝国的创造者查理大帝和1530年-1580年的俄国沙皇 伊凡雷帝,这两位帝王都是用蜂针治好了他们的痛风性关节炎 1888年,奥地利医师泰尔奇在《维也纳医学周刊》上发表了《用蜂螫治 疗风湿病173例》 1935年美国贝克【B.F.Beek】博士出版了《蜂毒疗法》
Page 4
Page 5
Page 6
(三)蜂疗疗法正在全球推广应用
1993年9月,在南京召开的第三届国际蜂疗大会上,当时任国家 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的诸国本在讲话中指出:“蜂疗保健和蜂疗疗法, 本来是一门边缘科学,当他发展到一定深度,已成为医药学的一部 分。”换句话说,中医药学的基础理论,指导了蜂疗实践,蜂疗的临 床和研究又丰富了中医药学,它成为整个世界医药学的宝贵财富,为 全人类的健康做出了贡献。我特别强调:我们希望中国和世界的蜂疗 事业兴旺发达,我们支持这个行业,把它作为自己的责任,看做是发 展中医药学术,振兴中医药事业的任务之一”。 值此,在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和大洋洲均已出现了蜂疗机构, 热情推广和研究,正向全球推广应用。
(二)蜂毒的特性和成分 蜂毒是一种成分复杂的混合物,是具有芳香 气味的透明液体,味苦,呈酸性反应,易溶于水 和酸,不溶于乙醇,包括易于挥发成分的报警激 素——异戊基乙酸酯。
还含有主要作用的若干肽、酶、生物胺和有 机酸等。
Page 10
1、肽类:蜂毒液是肽的宝库。
Page 11
2、酶类:透明质酸酶,磷脂酶A2,其他酶类若干。
Page 22
三、蜂毒在医药上的应用。
蜂毒的临床效应 (一) 结缔组织疾病——自身免疫系统。 结缔组织病称为胶原疾病,它们的基本病变是疏松结缔组织,粘液样水肿 和类纤维蛋白变性,发病原因至今尚未明了。近年来一直认为是一类自身免 疫病,常见的有风湿和类风湿①、红斑狼疮②、硬皮症③等。
①
②
③
用蜂毒治疗能取得良好的疗效,注重强调的是远期治疗。
Page 23
(二)神经系统的病变
因不同的致病原因,损伤了相应的神经,致使部分肌 群麻痹和神经传导受阻,造成功能障碍。蜂毒具有亲神经 特性和扩张微循环的作用,并能活血通络,消炎止痛,营 养神经。因此,使病变组织迅速改善。 涉及的病症:坐骨神经痛、腰骶神经根炎、三叉神经 痛、忱神经、视神经、肋间神经、面神经、麻痹末梢神经、 交感神经、植物神经等。
Page 25
(四)变应性疾病——支气管哮喘
变应性即变态反应,是由于变应原或抗原在机体内发挥作用而引起的 异常的特异反应。
蜂毒作为一种脱敏剂,可以治疗某些变应性疾病。 如:枯草热(即花粉过敏症) 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
支气管哮喘,血管舒缩性鼻炎
痉挛性结肠炎患者 从近期效果看,蜂毒与激素或其他药物综合治疗相比无 特殊优越性,而在治疗后1——5疗程远期疗效甚为突出,蜂 毒治疗的远期有效率高达80%。 对支气管哮喘病人来说,更为重要。
Page 19
6、毒理学试验
(1)用蜂毒对29种动物试验得知:蜂毒对冷血动物毒性最 弱,对哺乳类温血动物作用最强。(在临床上我们发现, 对实症反应大,对虚症反应小) (2)蜂毒多肽的特殊性评价:
对小白鼠实验证明:蜂毒多肽使小白鼠胎无突变,无 畸形胎,安毒的量,也在乎注毒的部 位和个体敏感性,除蜂毒过敏的以外,非过敏人群经受几 只蜂蜇一般出现局部反应。通常同时受200只以上蜂蜇即 引起严重的中毒反应,但对蜂毒免疫者可同时经受300只 或更多的蜂蜇而无明显反应,一般认为500只以上是人致 Page 20 死的量。
蜂毒对血液系统的影响,积累了很多的报告,其中蜂 毒在抗凝、纤溶和活血化瘀这些方面的作用值得重视。 实践证明:对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电泳速度, 全血还原黏度,聚集指数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但对纤维 蛋白无影响。 (所以说,对当代人的血稠问题,蜂毒就是一种安全的 血粘催化剂)
Page 16
3、蜂毒对心血管的效应(心脏肽) 临床证明,治疗剂量的蜂毒,可 改善冠状动脉的血流量,增加血流速度, 可增强心肌收缩力,缓解心绞痛。 蜂毒是治疗心脏病心衰的一种长效剂
Page 3
一、蜂针疗法的起源与发展
(二)、现代蜂疗从我国掘起
1957年-2000年,房柱(曾任连云港蜂疗医院院长,蜂疗研究所所长,
南京中医药大学,云南农业大学客座教授,中国蜂疗专业委员会主任, 国际蜂疗研究会会长)是我国蜂疗发起人。
开创中西医结合的现代蜂疗研究和临床应用,在国内外出版发表 蜂疗著述61件107万字,从1959年-20004年先后出国应邀讲课18次, 主办全国蜂疗学习班45期,培训海内外学生3000多人 1992年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蜂疗医术在房柱的率领下,进入了 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2007年国家发改委,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将蜂疗纳入医疗服务 项目,向全国全面推广, 石家庄,北京,南京,福州,广州,开封,军队相继建立了蜂疗 医院和蜂疗科室。
Page 30
3、外用疗法: (1)软膏
(2)搽剂
4、电离子导入 5、超声透入疗法
6、综合疗法
配合:针灸推拿、点穴、放血、拔罐、刮痧、蜡疗、药 物等。 我是采用1、6这两种方法。
Page 31
看蜂疗视频,打开【土豆网】;蜂疗以毒 攻毒栏目,蜂疗内容很多,请观看!
Page 32
Page 17
4、蜂毒对垂体——肾上腺系统的刺激作用。
蜂毒的有效成分,蜂毒肽和蜂毒明 肽,能兴奋垂体(是通过体液途径促进垂 体前叶分泌ACTH)促进肾上腺系统活动, 导致肾上腺皮质功能加强。
Page 18
5、蜂毒的抗炎,免疫活性。
A、全蜂毒,肽,明肽,MCD—肽通过刺激垂体—肾上腺系统, 使皮质激素释放增加而产生抗炎症的作用。 MCD—肽是一种抗炎肽,它比氢化可的松抗炎强100倍, 它虽刺激垂体—肾上腺系统,但肾上腺切除术,并不能完 全解除MCD—肽的抗炎作用,它与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和 阻止白细胞游走等机制有关。 B、鉴于蜂毒能促进机体,皮质的分泌,故具有免疫抑制功 能。
7、其它生物学效应: (1)抗菌: 蜂毒的抗菌作用不但很强,而且可以与抗生素合用, 产生协同作用。 (2)对平滑肌的影响: 蜂毒能兴奋离体肠管和子宫平滑肌。 (3)辐射防护效应: 蜂毒中的2种组胺肽具有抗辐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