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路工程施工测量作业指导书样本

公路工程施工测量作业指导书样本

公路工程施工测量作业指导书
[工艺标准适用范围]
适用于新建、改扩建的公路路基、路面、桥梁、涵洞的施工测量放线作业。

[作业条件]
1、工程项目明确。

2、工程位置、工程类型、等级确定, 方案明确。

[操作步骤]
1、( 控制网点) 的测设
控制网点就是在工程所在沿线( 测区范围内) 先选测一些有代表性的控制点。

连接各点组成测区的测量骨干。

在施工准备期间, 必须对控制网点进行识别、确定。

1.1控制网点的布置方法
建立平面控制网点的方法有两种, 即三角网测量和导线测量。

A、三角网, 即在地面上选择一些控制点, 组成互相连接的三角形网状, 称为三角网。

适用于山区、丘陵地带测量距离较困难的地区, 其测角任务重, 量距工作量较小, 一般应用在小型桥梁及隧
四边形网(c)三角形(a)
三角网(b)
其必须有一条基线( 即勘设测定的基线) 为基础进行布设。

其计算方法按平面三角学及简易平差方法进行成果计算。

B、导线, 即在地面上选定的控制点, 组成连续的折线或多边形, 构成导线。

其适用于加密控制点和小范围的独立施工测量, 特别是分布较复杂的建筑地区和障碍物较多的带状地区, 减少测角和平差的工作量, 更适用于全站仪的测量工作, 其布置形式有附全导线、闭合导线和支导线三种形式。

附合导线: 从一条高级导线出发, 经过一系列转折点, 最后附合到另一个高级导线, 呈伸展状为附合导线, 它适用于带状建筑物的测量、控制, 公路工程一般采用这种形式( 见下图) 。

闭合导线: 从一个高级导线出发, 经过一些转折点, 最后又回到这一高级导线, 整个形成一个闭合多边形叫闭合导线。

它适用于局部地区的测量, 象工厂、车站、学校等建筑区( 见下图) 。

支导线: 当导线点的数量不足时, 不能满足某局部地区测量要
求时, 作为辅助导线。

但布设时不能超过两个导线点, 一般适用于涵洞、连接线的工程( 见下图) 。

1.2控制点的实地选点与埋设
在实地选点时应便于长期保护和不易丢损, 网( 导线) 点间应通视良好, 便于测角和量距。

并应使视线高于地面障碍物表面0.5米。

为长期保存且坚固稳定, 对一级导线应埋设基石或现场浇灌砼桩, 对二级以下线点应选择长100cm 直径20cm的木桩, 埋深外露10cm, 桩顶订钉作为标记。

1.3编号和点志记
a、编号: 可分线不分区进行编号。

例: Ⅰ-4-3, 表示一级导线第四条线的第3号导线点, Ⅱ-2-5.表示二级导线第2条线的第5号导线点。

b、点标记: 公路工程一般线路较长, 导线点埋设后应绘点志记。

在实地应量取不少于三个护桩, 并注明导线点的编号和护距, 标识类型( 建筑物、或树木名称) 。

必须登记到施工测量记录。

1.4 经伟仪测量公路工程的控制点布设
根据已有建筑物或勘设确定的位置来确定。

1.4.1道路工程: 用经伟仪测量道路工程时因导线布设的控制点量距较困难, 道路等级较低( 无全站仪要求) 。

因此控制点一般为道
路的弯道交点、中线里程桩( 直线段较长时, 在通视情况下, 加设里程控制桩) , 一般有三角控制、直线控制( 见下图a、图b、图c) 。

1.4.2 涵洞的控制点( 直线法、延长线法)
直线段涵洞布置控制点同道路布置法( 见图1) 。

在曲线道路设涵洞控制点应布设涵洞与道路交叉中心点和曲线的起终点, 在施工前中桩恢复时予以控制( 见图2) 。

1.4.3 桥梁控制桩应在恢复中线时的里程桩和有关桥梁控制桩联结呈三角网, 进行控制( 见图3) 。

2.导线的测量
导线测量工作是测定各导线点间的相互关系, 即测定导线点的水平角, 导线边长及测定导线超始边的方向。

将全站仪架立至基线点, 按基线的两点的座标算出全站仪的方位角。

校核全站仪测距的精度, 要进行左右盘两测回测算。

即: b a b a
ba ba ba x x y y X y tgR --=∆∆= 22ba
ba ba y X D ∆+∆= 2.1 附合导线: 从基线测起, 经一系列转折点, 最后附合到另一条基线( 见下图) 。

基较核方法: ∑-⋅+=右βα180n a ba NM
[]n f f NM NM 0
3''±=<-'=容ββαα( n 为折转角个数, 架立仪器点) A N x x x -=∆∑理 ∑∑∆-∆=理实x x f x
A N y y y
-=∆∑理 ∑∑∆-∆=理实y y f y 22fy fx f += 150001/1<=∑
f D K 2.2 闭合导线: 从基线测起, 经一系列转折点, 最后又回到基线 其校核方法:
()∑∑''±=<-=n f f 03允理测ββββ( 闭合导线的转折角数)
22fy fx f += 15000
1<=∑D f K 2.3 导线点的坐标计算.
a. 计算导线角度闭合差及允许角度闭合差并调整之, 如果是附合导线还要先求算导线起、 终边( 基线) 的坐标方位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