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是个庞大的家族,现在地球上约有50万种左右。
这些植物看上去是不能动的,似乎只能任凭敌人侵害和蚕食,而丝毫没有抵抗能力。
其实不然,这些经过自然选择和人工培育而生存下来的植物,不仅有抗御不利环境的能力,而且有些植物还有着奇妙的自卫本领。
植物的防御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些是保护植物免遭一切危险;有些则是有效地对付某些"敌人";有些防御手段仅使"敌人"反感;而有些手段则是伤害那些企图侵害它的动物。
含羞草,这种植物,当有外界物体去刺激它的叶子,叶子就会合起来,这就是含羞草的自我保护方法。
这种保护方法是比较明显的,是积极、主动的。
其它植物的自我保护虽没有含羞草那样明显,但也各有自己的方法加以保护。
留下种子是植物最有力的自我保护。
种子植物具有较强的适应环境的能力,它们能使植物的一生选择在最适宜生长的时节、地点出现,同时能使植物个体进行广泛地传播,而成为地球上最大一族——种子植物。
禾本科植物是完全没有防御能力的植物,它们依靠数量来保证安全。
由于它们生长快、繁殖茂盛,很少遭受牛、羊等草食动物彻底毁灭的危害。
许多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就利用地下茎强劲的繁殖能力,一旦在一个地方落下脚,便会以星火燎原之势,向四周蔓延。
几个春秋后,便发展成一大片,排挤其它种群,使自己更好地生长。
如革命草、芦苇、蒿草等,就是用这种方法扩大自己群落,增强生存竞争力。
落叶是植物又一种自我保护方法。
为了躲避严寒、酷暑等这些不利于生长的环境的来临。
许多植物选择了落叶进行保护,以减少叶面的水份蒸发。
顺利地度过恶劣环境。
如梧桐树、苦楝树、水杉等植物就会在严寒来临之际脱落所有叶子,进行自我保护。
植物的“物理武器”也相当有效。
植物难免会受到动物或其它植物的侵害。
有些植物利用锐利的针、刺和荆棘等作为武器,使它们的敌人不敢接近。
如豆科植物皂荚树,树干和枝条上长了许多大而分枝的枝刺,小孩不敢攀登,连厚皮的水牛都不敢去碰它一下。
板栗的刺,长在种子外面的总苞上,动物就不敢吃它。
产于南非的锚草果实,形似铁锚,硬刺四伸,刺上还有钩。
兽中之王的狮子,见了它也要退避三舍。
锚草的果实一旦扎入狮子的口腔、鼻孔,就不能自拔,甚至会使狮子吃食不便而致死。
象枳、玫瑰、蔷薇、大蓟、仙人掌、仙人球等,全身都长满了刺,使动物和人不敢随意触动它们。
麦穗和稻穗上的长芒,可以抵御麻雀的侵犯。
有些植物的毛状体也是对付昆虫的有力武器,如大豆的毛状体可抵御叶蝉和甲虫的危害;蚕豆叶片上的钩状毛,可将昆虫牢牢地捆缠住,直到饿死。
人些植物如桉树、夹竹桃、蕃茄等,它们在生长过程中会散发出一种特殊的气味。
这种气味能有效地阻止许多动物、微生物对它的侵害,或能抑制某些植物在它的周围生长,有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长。
气味不佳的植物,如水毒芹和烟草,草食动物闻到难闻的气味后便去别处觅食了,从而也保护了草食动物。
干紫杉、万年青等植物能产生蜕皮激素或类似蜕皮激素的物质,昆虫食后,造成发育异常,早日蜕皮或永葆幼虫而无法繁衍后代。
有一种名叫毒芹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含有毒芹碱,牲畜吃了便会很快中毒死亡;人如误食毒芹,便会头痛、恶心、呕吐、手脚发麻而全身瘫痪,最后昏迷、呼吸困难而死亡。
马利筋和夹竹桃等植物含有强心苷,可使咬食它们的昆虫肌肉松弛而丧命。
三叶草和一些金合欢等植物,能产生毒性很强的氰化物,使蚕食它们的昆虫中毒而死亡。
丝兰属和龙舌兰属植物中含有一种甾族皂草苷,可使动物的红细胞破裂,产生血溶现象。
有些菌类植物,如毒覃和多角菌等含有剧毒,动物和人误食后,会很快中毒,严重时便会死亡。
更为奇特的是,在南美洲的原始森林里生长着一种很大的马勃菌,样子很像南瓜,有几公斤重,若不小心碰着它就会立刻炸裂,并冒出一股黑色的浓烟,人闻后就咳嗽、流泪、喉咙奇痒难受,人们称它为“催泪弹”。
还有更狡诈者。
野生马铃薯在受到蚜虫侵害时,就会分泌出一种具有挥发性的E-β-法尼烯,这种物质正好是蚜虫分泌的报警信息素的主要组成成分。
蚜虫嗅到这种气味后,便逃之夭夭,从而免遭蚜虫的危害。
当玉米苗受到黄条粘虫蚕食时,就会分泌出具有特殊气味的萜烯类物质,便可招引来它的天敌胡蜂,胡蜂便将卵产在黄条粘虫的体内,当卵
孵化时即可将粘虫消灭。
最妙的是,有些植物含有类似昆虫激素的化合物,能使蚕食它们的昆虫丧失繁殖能力。
在落叶松、太平洋水松、南美梅等植物中含有保幼酮,能使昆虫出现既不像虫又不像蛹的中间型虫体,从而使昆虫很快死亡。
在蕨类、万年青和筋骨草等植物中,含有大量类似蜕皮激素的物质,昆虫吃后就会提前蜕皮,这样昆虫就不能发育成成虫,也就无法繁殖后代。
在熊耳草体内含有两种早熟激素,一种早熟激素可使昆虫过早蜕皮成熟而很快死亡;另一种早熟激素可使昆虫停止产生性引诱剂,不能完成正常交配,从而无法产生后代。
有的植物能长出不同形状的叶子,使自己的面目不断变化,令敌人捉摸不定,从而躲过敌人的侵害。
也有的植物与各种植物群生在一起,可以减弱本身的表征,同时混杂植物所发出的复杂气味,能干扰昆虫的定向能力,使昆虫无法找到它。
人们研究植物的自卫本领,就可以模仿它们来制定出控制虫害的策略,以达到不用或少用农药便可获得好收成的目的。
为了得到更多的阳光,有的植物便爬到其它植物上去,展开大叶,争夺阳光。
如南瓜、葡萄、葛藤等攀缓类植物,在最能展现生命的夏季,纷纷爬到其它植物顶上,去争夺阳光,有利于自己生长。
有的植物则长满密密层层的叶子,最大限度地利用照射到它身上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
有些植物为了避免被人类、自然所消灭,长期以来,逐步改变了生长规律:提前或推迟走完一生。
如积麦、稗草,它们与大麦、水稻有许多类同的属性,但为了免受人类对它的侵害,往往比大麦、水稻提前成熟,留下种子。
沙漠中的有些“短命”植物则会在一年中适宜时节匆匆地走完一生,这样的自我保护,保持了这些物种的延续性。
还有一些植物利用拟态来保护自己。
如生于非洲南部原野的番杏科的圆石草和角石草,混生于沙砾之问,植株矮小,外形酷似卵石,其色泽与纹痕与天然石头相差无几。
动物不易发觉,可以免受侵害。
除了上述几种,植物的自我保护方法还有许多。
如九死还魂草会随着环境改变出现假死现象等。
而更多的植物则是好几种自我保护方法的综合。
它们的自我保护方法都是积极主动地参予生存竞争的结果,努力地不被自然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