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开展生命教育课题研究

开展生命教育课题研究

开展生命教育课题研究,提升学生的生存能力和生命质量――辽宁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生命教育有效途径和方法的研究》中期报告锦州市教师进修学院樊波今天我们召开辽宁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生命教育有效途径和方法的研究》实验校负责人会议,我代表课题组向会议作主题报告,报告内容分三部分:(一)报告课题研究进展情况;(二)关于对生命教育途径和方法的研究与思考;(三)关于校本教材《学校生命教育》读本的编写。

一、课题研究进展情况自实验工作开展以来,各实验校依据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研究的目标,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从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出发,通过多种教育途径和方法,对学生进行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成长、生命与价值、生命与关怀的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概括起来说,我们做了三件事:一是建立了生命教育实验基地;二是探索了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三是生命教育校本教研工作初见端倪。

1.生命教育实验基地的建设本课题是应用性研究课题,必须建立实验基地,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课题组在全市建立了86个实验校,总称为实验基地。

关于生命教育实验基地的建设,我们坚持自愿与审批相结合,使之合理布局;坚持管理与指导相结合,使之科学规范运作;坚持日常工作与成果相结合,使之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不断创新。

(1)合理布局。

参加辽宁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生命教育有效途径和方法的研究》实验基地的学校,都是在自愿申报并填写《申报审批书》的基础上,课题组依据辽宁省教育规划办审批实验基地的有关规定,将具有科研兴校的办学思想,较强的科研教师队伍和科研力量,并申请承担一项子课题的学校确定为实验基地。

为了增强实验的信度、效度,在实验基地有布局上,针对我市四个县(市)五个区及局直的特点,考虑到我市城市,农村分布情况,实验基地为市内20所,黑山县15所,北镇16所,凌海7所,义县12所,凌河区3所、古塔区3所、太和区2所、松山新区2所。

并针对学生学年段的特点,实验基地为小学35所、初中43所、高中7所,一贯制学校1所,分布比较合理,为课题研究的有效性实施,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开局。

(2)规范运作。

课题研究实行了国家课题与省课题联合运作的方式。

根据辽宁省教育厅(辽教办[2007]050号)文件的要求,锦州市作为协作区之一参与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规划课题《中小学生命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工作,为了保证课题研究在我市有效运作,我们将两个课题一起研究,此课题得到了行政领导的重视,锦州市成立了以各县(市)区副局长组成的实验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并以文件的形式下发。

同时课题组建立了以德育研训部主任为成员的业务指导小组。

实行二级课题管理体制,定期对实验校进行指导。

各实验校根据课题组的要求,制定了实验计划,建立了课题实验工作档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青春期困惑、逃逸、自杀等危机状况进行咨询、指导和帮助,保证了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3)实践创新。

课题研究与实验的目的是多出成果,以推动学校生命教育的发展。

本课题以学生日常行为表现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青春期、毒品预防、法制、安全、公共卫生、预防艾滋病、环境保护、性教育、国际理解教育等相关科目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了必要的生存技能。

通过个案和活动研究,通过总结经验交流,探索生命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提升学生的生存能力和生命质量,初步形成了适合学生发展的生命教育体系。

2.生命教育有效途径和方法的探索自开展生命教育课题研究以来,我们依据《辽宁省中小学生命教育专项工作方案》,结合学生实际,开展了以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为主的系列生命教育活动,对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规划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内容实施生命教育,需要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整体规划小学、初中和高中生命教育的内容序列,在小学低年级阶段,以“认识生命”为重点,着重帮助和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和认识生命现象。

在小学中高年级,以“珍惜生命”为重点,培养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初中阶段,以“尊重生命”为重点,着重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掌握自我保护、应对灾难的基本技能;学会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悦纳自我、接纳他人;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

高中阶段,以“热爱生命”为重点,着重帮助和引导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性生理、性心理和性道德观念;学会用法律和合适的方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热爱生命;学习如何应对精神创伤的危机干预方法等;提高健康、丰富的精神生活的能力,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

使“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教育内容在小学低年级、小学中高年级、初中和高中阶段有机衔接、循序渐进、全面系统。

(2)学校通过多种教育形式实施生命教育通过对散落在一些课程中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进行提炼整合,各门学科教师通过各个环节将生命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同时坚持以实践体验为主,开展形式多样的生命教育活动,主要体现在学科教学、专题教育、课外活动三大载体之中。

首先,在学科教学中,要紧密结合“课改”,注重发挥自然科学、生命科学、社会科学、思想品德、体育与健身等显性学科的优势,分层次、分阶段,适时、适量、适度地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生命教育。

注重发挥语文、音乐、美术等隐性学科所蕴涵的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

其次,通过青春期教育、心理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法制教育、国际理解教育等专题教育形式,开展灵活、有效、多样的生命教育活动。

再次,通过班团队活动、节日活动、纪念日活动、仪式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途径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3)家庭生命教育的兴起,使学校与家庭的优势资源互补生命教育是一项涉及到学校、家庭、社区和全社会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

父母对生命的态度决定子女对生命的态度。

于是我们倡导在家长中开展生命教育,指导家长学会培养孩子如何尊重生命、爱惜生命,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明白在一个积极、乐观、奋进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必然会有健康的人格,懂得珍爱自己和尊重他人的生命。

去年锦州市启动了“整体推进家庭教育现代化工作”实验项目,并把其作为办锦州人民满意教育一项系统的工程来实施,目的就是要发挥家长在塑造人的过程中重要的作用,提高家庭教育质量,这其中蕴涵着对孩子的生命教育。

我们两次请来了中华家庭教育网、中国区域家庭教育现代化倡导者、实践者顾晓鸣教授的作了四场报告,分别对校长、班主任、家长和家庭教育志愿者进行了培训,参加人数近900余人。

我们还在锦州市中小学生家长中招募家庭教育志愿者,2008年5月,锦州市第一批家庭教育志愿者通过培训已经服务在锦州教育的平台上。

3.学校生命教育校本教研工作取得一定成效自开展生命教育研究以来,实验校的领导和老师依据认知、体验与实践相结合,发展、预防与干预相结合,自助、互助与援助相结合的原则,针对造成少年儿童意外死亡的卫生、中毒、交通事故、抢劫绑架、触电、溺水、烧伤、窒息等开展饮食安全、运动安全、交通安全、用电安全、突发事件应急自救教育和训练。

并结合生活案例和心理辅导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逆境教育、死亡教育,磨炼学生的意志。

在实施过程中,逐步摸索出适合本校特点的生命教育模式,编写成校本教材,对学生进行发展性、预防性教育。

如开发区笔架山小学二、关于生命教育途径和方法的研究与思考1.建立一个关注未成年人生命的教育网络注重以人为本,关注未成年人的生命与健康,需要建立一个以学校和家庭为主体的生命教育网络。

学校网络:以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班主任、共青团、少先队辅导员、教师为成员的生命教育指导小组,聘请了一些德高望重的老教师、老领导,关心、支持学校工作的社会各界朋友参与到学校中来,群策群力,以学生的生命健康为第一要义。

各尽其力,合作共进,相通互补。

家庭网络:以父母为主体,以亲属为纽带,对孩子进行家庭生活中相关生命教育,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社会网络:以家庭居住的社区为主体,以邻居、朋友为纽带,与一些热爱公益事业的志愿者们一起关注孩子的生存与发展。

形成学校、社会、家庭融会贯通的未成年人生命教育网络,搭建了学生生命教育的“立交桥”。

2.构建有利于生命教育的良好环境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的教育,必须营造与教育内容相协调的环境氛围,使学生在这一环境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达到认知情感与润物无声的统一。

强化师爱感染,以情感人,以情施教。

要求广大教师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关爱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用最直接、最形象、最具体、最有效的形式去感染学生。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充分体现“人情味”、“人性化”,并以自己对生活的无比热爱和对人生的积极乐观、进取向上的态度影响学生,为学生树立珍爱生命的榜样。

创设互敬互爱的班级环境,营造和培育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相尊重,彼此关爱的浓郁氛围。

让学生置身于“被人爱”和“爱别人”的情境之中,从而懂得应该如何感激、报答别人给予自己的爱,懂得自己应该如何去爱别人。

因为爱是生命的基础,缺少了爱,生命也就失去了意义。

营造关注生命的校园氛围。

各中小学充分利用班团队会、升旗仪式、橱窗板报、广播电视、图片展示等手段,让学生在耳熏目染中感悟生命的可贵,在直观形象里理解生命的内涵,从而在生命化的环境中过生命化的生活。

营造充满亲情的家庭氛围。

家庭是每个人依赖和信任的港湾,家庭的温馨会激起人们对生活的向往。

把家庭教育融入到生命教育之中,是我们进行生命教育的另一重要途径。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各学校在原有家长学校的课程中增添了生命教育的内容。

通过家长会、讲座、致家长一封信、家访、学校热线等形式,教育和引导家长从自身做起,共创民主、平等、和睦、幸福的温馨家庭。

使学生在交流中感受父爱、母爱的崇高与伟大,在互爱中体味家庭的温馨和人生的幸福。

3.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训练教育的目的就在于生命的不断成长,学校要坚持开展系列安全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安全防范意识。

通过制定各种应急预案和坚持紧急疏散演练、逃生自救演练等形式,积极防范各种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

要开展适合中小学生发展的自救自护、安全防护、体育健身、动手实践等生存训练活动。

教给学生各种生存的知识、方法和遇到各种生存危机的处理办法及逃生的本领,提高防护意识和能力。

积极协调社会资源,系统科学地开展生命教育,使学生珍视生命、保护生命、体悟生命价值和智慧人生,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

4.探索生命教育工作模式,做好实验成果的总结和申报工作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许多学校已经探索出自己的实验经验和生命教育的工作模式,为了使研究成果得以深化,并为以后实验工作奠定基础。

各实验校在实验的同时,做好成果的总结和申报工作。

要求在2008年9月以前完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