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实甫与《西厢记》
❖“人值残春蒲郡东,门掩重关萧寺中;花 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回顾觑末”
❖“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休道是小生, 便是铁石人也意惹情牵。”
➢“一见钟情”的意义
❖寻求爱情的艰难性和急迫性 ❖“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
▪关汉卿《拜月亭》:“愿天下心 厮爱的夫妇永无分离。”
▪白朴《墙头马上》:“愿普天下 姻眷皆完聚。”
《娇红记》(佚)
《诗酒丽春园》(佚)
《赵光普进梅谏》(佚)
《东海郡于公高门》(佚)
《孝父母明达卖子》(佚)
《曹子建七步成章》(佚)
《作宾客陆绩怀橘》(佚)
汉陆绩,字公纪,吴郡人。其父康,曾为庐江太守,与袁术交好。绩六岁时,于九江 见术,术出橘待之。绩怀其三枚,及归拜辞,橘堕地。术笑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绩 跪答曰,吾母性之所爱,欲归以遗母。术大奇之。(选自二十四孝)
《才子佳人多月亭》(佚)
★《西厢记》的故事创作源流 1.元稹《莺莺传》(《会真记》) 2.杨巨源《崔娘诗》 、李绅《莺莺歌》 3.晏殊词、苏轼诗 4.秦观、毛滂“调笑转踏”歌舞曲 5.赵令畤《元微之崔莺莺商调蝶恋花词》 6.《绿窗新话》卷上《张公子遇崔莺莺》 7.周密《武林旧事》卷十《莺莺六么》
8.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五《红娘子》、 《拷梅香》
“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
4、斋坛闹会
☆第二本:崔莺莺夜听琴 5、白马解围
6、红娘请燕(宴)
7、夫人停婚
【江儿水】佳人自来多命薄,秀才每从来懦, 闷杀没头鹅,撇了赔钱货,不争你不成亲呵, 下场头那答儿发付我!
【殿前欢】恰才个笑呵呵,都做了江州司马泪 痕多。若不是一封书将半万贼兵破,俺一家儿 怎得仔活。他不想结姻缘想甚么?到如今难着 莫。老夫人谎到天来大;当日成也是你个母亲, 今日败也是您个萧何。
★《西厢记》 ◇张生:坚贞不渝的情人
❖红娘:“心不存学海文林,梦不离柳影花阴, 则去那窃玉偷香上用心。”(3/4)
❖张生:“自古人云:‘痴心女子负心汉。’今 日反其事了。” (3/4)
《西厢记》的改写策略
➢否定“始乱终弃”的道德正当性
❖陈寅恪《读莺莺传》:“舍弃寒女,而别 婚高门,当日社会所公认之正当行为也。”
【调笑转踏】春风户外花萧萧,绿窗绣屏阿母娇。白 玉郎君恃恩力,尊前心醉双翠翘。西厢月冷蒙花雾, 落霞零乱墙东树。此夜灵犀已暗通,玉环寄恨人何 处。 何处?长安路。不记墙东花拂树。瑶琴理罢霓 裳谱,依旧月窗风户。薄情年少如飞絮,梦逐玉 环 西去。(毛滂《东堂词》)
赵令畤·商调《蝶恋花》
夫传奇者,唐元徽之所述也。以不载于本集而 出于小说,或疑其非是。今观其词,自非大手笔, 孰能与于此?至今士大夫极谈幽元,访奇述异,莫 不举此以为美谈。至于倡优女子,皆能调说大略。 惜乎,不比之以音律,故不能播之声乐,形于管弦。 好事君子,极宴肆欢之余,愿一听其说,或举其末 而忘其本,或及其略而不及终其篇,此吾曹之所共 恨者也!今因暇日,详观其文,略其繁亵,分之为 十章。每章之下,属之以词。或摭其全文,或止取 其意;又别为一曲,载之传前,先叙全篇之意。调 曰商调,曲名[蝶恋花],句句传情,篇篇见 意。……
西厢记
★王实甫资料:
名德信,大都人,《录鬼簿》列为“前 辈已死名公才人”而位于关汉卿之后,据此推断 他大约与关汉卿同时或稍后。
据周德清《中原音韵》(成书1234年), 可知王实甫于泰定元年(1324)前已去世。
1、明贾仲明增补《录鬼簿》[凌波仙]词:
风月营密匝匝列旌旗,莺花寨明飚飚排 剑戟。翠红乡雄纠纠施谋智。作词章风韵美,士 林中等辈伏低。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 下夺魁。
❖张生:“早是那脸儿上扑堆着可憎, 那堪那心儿里埋没着聪明。”
【混江龙】……投至得云路鹏程九万里,先受 了雪窗萤火二十年。才高难入俗人机,时乖不遂男 儿愿。……
行路之间,早到蒲津。这黄河有九曲,此正古 河内之地,你看好形势也呵! 【油葫芦】九曲风涛何处显,则除是此地偏。这河 带齐梁,分秦晋,隘幽燕;雪浪拍长空,天际秋云 卷;竹索缆浮桥,水上苍龙偃;东西溃九州,南北 串百川。归舟紧不紧如何见?却便似弩箭乍离弦。
…… 时人多许张生为善补过者云。
❖陈寅恪《读莺莺传》:“舍弃寒女,而别婚高门,当日社 会所公认之正当行为也。”
【调笑转踏】崔家有女名莺莺,未识春光先有情。河 桥兵乱依萧寺,红愁绿惨见张生。张生一见春情重, 明月拂墙花影动。夜半红娘拥抱来,脉脉惊魂若春 梦。
春梦,神仙洞。冉冉拂墙花影动。西厢待月知 谁共?更觉玉人情重。红娘深夜行云送,困亸钗横 金凤。(秦观《淮海词》)
《吕蒙正风雪破窑记》(存)寇准 吕蒙正
刘月娥 刘仲实 刘员外之女月娥在彩楼上抛绣球择婿,偏偏看中穷秀才吕蒙正,并且坚持要嫁给他,刘员外劝说无效,
一怒之下将她赶至吕蒙正破窑中居住。吕蒙正在白马寺中赶斋,刘员外让长老不必接济他,又想带月娥回 家,月娥不肯。吕蒙正自觉羞辱,与好友寇准进京应举。十年后,他中状元回家乡任县令,为试探月娥, 先让媒媒婆谎称自己己死,劝月娥另嫁,月娥严词拒绝;后又假装不曾得官,月娥也没有嫌弃他,他这才 讲出实情。白马寺中,吕蒙正夫妇前往烧香,刘员外认婿,表明自己羞辱吕蒙正正是为激他上进,免得迷 恋富贵,父女终于和好。恰巧寇准做官因采访贤士也至此,众人团圆。
❖赵令畤:“天长地久终有尽,绵绵不似无 穷恨。”
❖董解元叙写崔、张团圆 ❖戏文《王魁负桂英》、《赵贞女蔡二郎》
★《西厢记》主题的构造 1.元稹对张生的文过饰非 2.毛滂、秦观等对莺莺的同情 3.赵德麟对莺莺离恨的同情,对张生
薄幸的批评 4.董解元对崔、张二人反对封建礼教、
取得婚姻自主的颂扬 5.王实甫《西厢记》的题旨
[离亭宴带歇指煞]……俺娘呵,将颤巍巍双头花 蕊搓,香馥馥同心缕带割,长搀搀连理琼枝挫。 白头娘不负荷,青春女成担阁,将俺那锦片也 似前程蹬脱。俺娘把甜句儿落空了他,虚名儿 误赚了我。
8、莺莺听琴
吟诗抚琴:恋爱的方式
➢和诗(1/3)
❖张生:“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 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
❖莺莺:“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 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
苏小卿与双渐的爱情故事,产生于北宋,并且在民间极为流行。它从口头到书面,传承千年而不衰,足 以说明国人历来对美好爱情的追求与憧憬。 记载这个故事的说唱版,今见于《水浒传》第51回白秀英说唱的 《豫章城双渐赶苏卿》,将其编为传奇说唱编为戏剧的历代都有,可见其影响之深远。
《双蕖怨》(佚)
【摸鱼儿】 元·李冶
9.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莺莺传》(故事发生在801年)
唐贞元中,有张生者,性温茂,美风容,内秉坚 孤,非礼不可入。
以是年二十三,未尝近女色。
崔氏妇,郑女也;张出于郑,绪其亲,乃异派之 从母。
“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必妖于人。 使崔氏子遇合富贵,乘宠娇,不为云,不为雨,为蛟 为螭,吾不知其所变化矣。昔殷之辛,周之幽,据百 万之国,其势甚厚。然而一女子败之,溃其众,屠其 身,至今为天下僇笑。予之德不足以胜妖孽,是用忍 情。”
一见钟情:爱情的发生
➢外在原因:“男女授受不亲”的社 会
❖“正撞着五百年前风流业冤” ❖“颠不剌(顶,最。指上等)的见了万千,
似这般可喜娘的脸儿罕曾见。” ❖“谁想着寺里遇神仙”
➢内在原因:男女之间的心灵感应
❖“我见他宜嗔宜喜春风面,偏宜贴翠花 钿。”“则见他宫样眉儿新月偃,斜侵入鬓 边。”
❖“未语前先腼腆,樱桃红绽,玉粳白露, 半晌恰方言。”“恰便似呖呖莺声花外啭, 行一步可人怜。解舞腰肢娇又软,千般袅娜, 万般旖旎,似垂柳晚风前。”
➢比较白朴《墙头马上》
❖裴少俊与李千金
❖“谁管我衾单枕独数更长?则这半床 锦褥枉呼作鸳鸯被。流落得男游别郡, 耽阁得女怨深闺。”
❖“休道是转星眸上下窥,恨不得倚香 腮左右偎,便锦被翻红浪,罗裙作地 席。既待要暗偷期,咱先有意,爱别 人可舍了自己。”
2、僧房假寓
3、墙角联吟 “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
❖“最恨才多情太浅,等闲不念离人苑。” ❖“天长地久终有尽,绵绵不似无穷恨。”
★《西厢记诸宫调》 ◇以二人私奔而最终获得团圆
“自今至古,自是佳人,合配才子。”
“报德难从礼,裁诗可作媒;高唐休咏赋,今夜雨云 来。”(莺莺的自我表白)
把莺莺对张生的爱,与“报德”连在一起。董解元尽管歌颂年青人对爱情的追求,但又竭力表明 他们的越轨行为有其合礼的一面。他所塑造的莺莺是深受封建思想束缚,而又羞羞答答地追求爱情的 大家闺秀。
《韩彩云丝竹芙蓉亭》(残) 存曲词一折
《苏小卿月夜贩茶船》(残) 双渐 苏小卿 冯魁
明·梅禹金《青泥莲花记》: 苏小卿,庐州娼也,与书生双渐交昵,情好甚笃。渐出外,久之,不还。小卿 守志待之,不与他狎。其母私与江右茶商冯魁定计,卖与之。小卿在茶船,月夜弹 琵琶甚怨。过金山寺题诗于壁以示渐云:‘忆昔当年折凤皇,至今消息两茫茫。盖 棺不作黄金妇,入地当寻折桂郎。彭泽晓烟迷宿梦,潇湘夜雨断愁肠。新诗写记金 山寺,高挂云帆入豫章。’渐后成名,经官论之,复还为夫妇。
唱
、 用 调 及
◇第五本 楔子:张生 第一折:莺莺 第二折:张生 第三折:红娘
仙吕 商调 中吕 越调
用
第四折:张生、红娘 双调
韵
莺莺
表
《西厢记》弘治本(1498),五卷。卷首标有四句名目。
☆第一本:张君瑞闹道场 1、佛殿奇逢
小生姓张,名珙,宇君瑞,本贯西洛人也。先 人拜礼部尚书,不幸五旬之上,因病身亡。……学 成满腹文章,尚在湖海飘零,何日得遂大志也呵! 万金宝剑藏秋水,满马春愁压绣鞍。
4、郭沫若《西厢艺术上之批判与其作品之性 格》:
反抗精神,革命,无论如何,是一 切艺术之母!元代文学不仅限于戏曲,全是 由这位母亲产生出来的。这位母亲产生出来 的女孩儿,总要以《西厢》为最完美、最绝 世的了。《西厢》是超时空的艺术品,有永 恒而且普遍的生命。《西厢》是有生命的人 性战胜了无生命的礼教底凯歌、纪念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