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调查期末考试

社会调查期末考试

1.社会调查社会调查指的是一种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系统地、直接地从一个取自总体的样本那里收集量的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法。

2. 调查课题的明确化:通过对调查课题进行某种界定,给予明确的陈述,将最初比较含糊的想法变成清楚明确的调查主题,将最初比较笼统、比较宽泛的研究范围或领域变成特定领域中的特定现象或特定问题。

3.操作化操作化: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观察的具体指标的过程。

或者说,是对那些抽象层次较高的概念进行具体测量时所采用的程序、步骤、方法、手段的详细说明。

4.常量和变量常量和变量所谓变量.就是指具有一个以上取值的概念,或者说.就是包括一个以上范畴的概念。

而那些只有一个固定不变的值的概念,则叫做常量。

5.层次谬误层次谬误:又称为区群谬误、生态谬误或体系错误,指的是在社会调查中,研究者用一种比较大的集群分析单位作研究,而用另一种比较小的或非集群分析单位做结论的现象。

或者说,研究者在一个比较大的集群的分析单位上收集资料,而在一个比较小的或非集群分析单位上来下结论的现象。

6.近代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产生的原因(1)资本主义社会会中大量社会问题的出现;(2)自然科学方法的渗透;(3)人口普查的需要。

7.与普通调查相比,抽样调查的优点抽样调查的优点:1、节省时间、人力和财力;2、可以迅速获得资料数据;3、可以比较详细地收集资料,获得内容丰富的资料;4、应用范围广;5、准确性高。

8.采用自填问卷法收集资料的优缺点优点:节省时间、经费和人力;具有很好的匿名性;可避免某些人为误差。

缺点:问卷的回收率有时难以保证;对被调查者的文化水平有一定要求;调查资料的质量常常得不到保证。

9.资料整理的一般步骤社会调查所搜集的资料一般可分为数据资料和文字资料。

1) 数据资料的整理大体可分为以下几步:(1)、对原始资料进行认真、细致的检查。

从逻辑上检查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从内容上检查是否有遗漏、笔误或逻辑错误,若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

(2)、选择合适的分组标志,对原始资料科学地进行分类分组。

这步工作很重要,分类分组不合理、不科学,将不能正确反映被调查现象的本质特征。

标志可分为数量标志和属性标志。

凡用数量界限将总体各部分区别开来的标志称为数量标志,如按年龄大小分为若干组。

凡按属性类别不同,将总体各部分区别开来的标志称为属性标志,如按性别不同分为男、女两类。

选择分组标志的原则是:从调查研究的目的出发;从反映现象本质的需要出发;根据调查研究对象的特点而定。

分组标志还应满足穷尽性和互斥性的要求。

(3)、统计汇总。

把数量资料按一定的格式分门别类地汇集起来。

汇总的方法主要有:手工汇总和计算机汇总。

A手工汇总可采用:a、划记法。

按已确定的标志绘制汇总表,将同类型的标志值用点线符号记入表中在进行统计。

b、卡片登录法。

用特制的登录卡片进行分组汇总。

这种方法的准确程度较高,但工作量较大。

手工汇总一般要自己编制统计图表。

统计图有圆形图、直方图、曲线图等多种形式。

统计表可分为简单表、分组表和复合表。

统计图表能以直观、清晰、简化的形式将汇总的数据资料表现出来。

B计算机汇总的步骤是:编码、登录、输入和程序编制。

编码的主要任务是用不同的数字符号标记调查内容的不同类别,编码可在调查前或调查后进行。

登录是将编好码的调查资料过录到资料卡片或登录表上,以便输入到计算机中储存起来。

输入的主要方式有打孔输入和键盘输入;被输入的所有数据资料称为数据库。

以后只要编制或调用一定的统计程序给计算机发出指令,计算机就可以用统计表的格式输出所需要的汇总资料。

2)文字资料的整理1、对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进行检查、核对。

如观察记录是否带有个人偏见、被访者是否如实反映情况、文献来源是否可靠等等。

2、从原始材料中摘取与调查研究目的有关的主要内容,对资料进行简化。

这两步也称为“去伪存真、去粗取精”。

3、按主题、人物或时间对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建立资料档案。

其作用一是便于查找,二是便于作进一步的定性分析,如类型比较分析或时间序列分析。

还可以将文字材料的内容转换为数据形式,进行定量化的内容分析。

10.问卷设计中的语言表达和提问方式1.问题的语言要尽量简单2.问题的陈述要尽可能简短3.问题要避免带有双重或多重含义4.问题不能带有倾向性5.不要用否定形式提问6.不要问回答者不知道的问题7.不要直接询问敏感性问题11.社会研究中的分析单位什么是分析单位≠调查对象≠研究内或活研究主题什么是分析单位一项社会调查所研究的对象≠调查对象研究者收集资料时所直接询问的对象≠研究内或活研究主题分析单位的属性或特征分析单位的特点首先,调查所收集的资料直接描述分析单位中的每一个个体。

其次,将这些对个体的描述聚合起来,可以描述由这些个体所组成的群体 (调查的样本),以及屮这一群体所代表的更大的群体(总体),或用这种描述的聚合去解释某种社会现象。

首先,调查所收集的资料直接描述分析单位中的每一个个体。

例:如果分析单位是个人,则调查资料直接描述每一个人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以及对某些现象的看法等等。

如果分析单位是家庭,则调查资料直接描述每一个家庭的规模、结构、人均收入等等。

其次,将这些对个体的描述聚合起来,可以描述由这些个体所组成的群体 (调查的样本),以及这一群体所代表的更大的群体(总体),或用这种描述的聚合去解释某种社会现象。

例如,在一项有关顾客对不同品牌的彩电的购买倾向的调查中,顾客就是我们的分析单位,调查资料首先是直接描述这一个个顾客。

比如描述他们每一个人的年龄、性别、职业、收入,他们每人对不同品牌的彩电的价格、质量、外观、功能等方面的春法等等。

然后,这些对每个顾客的描述被以平均数、百分比等形式聚合起来,用来描述所调査的顾客样本及这一样本所代表的顾客总体的有关特征和对不同品牌彩电的购买倾向。

分析单位与调查对象和研究内容或主题的区别与联系例:一项关于家庭代际关系的社会调查分析单位:家庭调查对象:每一个家庭的户主研究的主题或内容:“代际关系”分析单位的主要类型1、个人2、群体3、组织4、社区分析单位的主要类型1、个人例:一项关于某城市就业问题的调查状况:在业、待业、失业特征: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以个人为分析单位的描述研究一般旨在描述由那些个人所组成的总体,解释性研究则是为了发现存在于该总体中的社会动力。

作为分析单位的个人可以用他所隶属的社会群体(家庭出身)、受教育程度来指示其特征。

家庭出生——教育程度教育程度——就业选择(如公务员)12、操作化的设定方法操作化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界定概念,二是发展指标。

1、界定概念:a.弄清概念定义的范围;参照已有定义或自己界定b.决定一个定义;采用现成的还是自己创造2、发展测量指标(1)列出概念的维度:包括哪些方面2)建立测量指标第一种方式是寻找和利用前人已有的指标。

第二种方式是研究者先进行一段时间的探索性研究。

自己探索拟定13、概率抽样的类型包括: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段抽样14、测量的四个要素:a.测量的客体,即测量的对象;b.测量内容,即测量客体的某种属性或特征;c.测量法则,即用数字和符号表达事物各种属性或特征的操作规则;d.数字和符号,即用来表示测量结果的工具。

.测量的客体——对应的是“测量谁”的问题。

b.测量内容——对应的是“测量什么”的问题。

c.测量法则——对应的是“怎么测”的问题。

d.数字和符号——对应的是“如何表示”的问题。

15、抽样的一般程序(抽样的基本步骤)界定总体:对从中抽取样本的总体范围与界限作明确的界定制定抽样框:依据已经明确界定的总体范围,收集总体中全部抽样学位的名单,并通过对名单进行统一编号来建立起供抽样使用的抽样框决定抽样方案:选择抽样方法,确定样本规模实际抽取样本:1.先抽好样本,再调查 2.一边抽样一边调查评估样本质量:对样本的质量、代表性、偏差等进16、整群抽样将总体按某种标准划分为一些子群体,每个子群为一个抽样单位,用随机方法从中抽若干子群,将抽出的子群中的所有个体结合起来构成样本。

整群抽样与前几种抽样的最大差别在于,它的抽样单位不是单个的元素,而是成群的元素。

这种小的群体可以是居民家庭、学校中的班级,也可以是工厂屮的车间,还可以是城市中的居委会等等。

整群抽样中对小群体的抽取可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或分层抽样的方法。

四)整群抽样特点:抽样单位不是单个的个体,而是成群的个体优缺点:优点:不需要详细的所有元素的名单,简单,费用低缺点:样本的分布面不广,代表性相对较差整群抽样和分层抽样的比较:子群体之间的差异大,内部差异小——分层抽样子群体之间的差异小,内部差异大——整群抽样17、分层抽样;分层抽样又称类型抽样,它是先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某种特征或标志(如性别、年龄、职业或地域等)划分成若干类型或层次,然后再在各个类型或层次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的办法抽取一个子样本本,最后,将这些子样本合起来构成总体的样本。

分层抽样的优点:a:不增加样本规模的前提下降低抽样误差,把异质性较强的总体分成一个个同质性较强的子总体b:便于了解总体内不同层次的情况分层的标准:a:以分析的主要变量或相关变量b:保证各层内部同质性强,各层之间异质性强c:以那些已有明显层次区分的变量作为分层变量分层的比例:a:按比例分层抽样b:不按比例分层抽样18集中量数:平均数,众数,中位数19、离散趋势离散值又称离散趋势,反映变量值的分散程度或波动范围。

离散趋势分析与集中量数分析相反,离散量数分析指的是用一个特别的数值来反映一组数据相互之间的离散程度。

常见的离散趋势统计量有全距、标难差、异众比率、四分位差等。

其中,标准差、异众比率、四分位差分别与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相对应,判定和说明平均数、众数、中位数代表性的大小。

20、文献研究的优缺点优点1、不会打扰对象2、省时、省钱、省力。

3、可以研究无法接触的对象4、特别适合于纵贯研究缺点1、许多文献的质量往往难以保证2、有的资料是不易获得的有的资料有更多的人工雕琢3、许多文献资料由于缺乏标准化的形式而难于编码和分析4、效度和信度存在一定的问题21、社会调研报告分类:1、应用性调查报告与学术性调查报告2、描述性调查报告与解释性调查报告3、综合性调查报告与专题性调查报告22、定类尺度定类测量:是一种分类体系分类的原则:穷尽性与互斥性定类测量的两种属性:对称性和传递性23、定序尺度定序测量:按某种逻辑顺序将调查对象排列出高低或大小,确定其等级或次序定序测量的数学特征:大于或小于(>或者<),比定类测量的数学特征高一个层次定序测量的属性:对称性不对称性传递性24、定距尺度:所谓定距尺度,又称间距测量尺度,是指用来鉴别和把握社会变量各变量值间确切差别的社会测量形式或社会测量标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