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声现象一、选择题1. (2017·山东枣庄)下列声现象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2. (2017·四川内江)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看”到自己的声音的实验.把两个纸杯底部用细棉线连接起来,固定其中一个纸杯,在纸杯口上蒙上胶膜,膜上粘一片小平面镜,拉紧棉线,将激光笔发出的光照射在平面镜上,小明对另一纸杯说话(不接触纸杯),会看到墙上反射的光点在晃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小明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B. 该实验说明声音不能传递能量C. 两个纸杯间声音的传播主要是通过空气实现的D. 在月球上做该实验也能看到光点的晃动3. (2017·江苏南京)如图所示,小华在唱《青藏高原》这首歌,老爷爷所说的话是指唱到“高原”的“高”时,要求声音的().A. 音调高B. 音调低C. 响度大D. 响度小4. (2017·江苏苏州)语音智能门禁系统能“辨音识人”,这主要是依据声音的().A. 音调B. 响度C. 音色D. 频率5. (2017·湖北随州)随州市广水一中物理老师程军涛在CCTV科技节目中展示了自制教具“用锡纸记录声音”,赢得了亿万观众的赞叹(如图).对着纸筒唱歌,纸筒底部的振针在移动的锡纸上留下深浅不一的刻痕从而记录下声音.复原声音时,振针经过刻痕带动纸筒振动发声重现歌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这个魔术节目,用障眼法使观众把“假的”当成了“真的”B. 利用声波是电磁波的特性和锡纸导电的特点,将声音电流记录下来C. 声波具有能量,响度越大刻痕越深D. 用显微镜仔细观察刻痕,刻痕里记录着歌词汉字6. (2017·贵州安顺)第十七届科博会在北京召开,中外多款智能机器人齐亮相,如幼教机器人可以和小朋友比赛背唐诗.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 机器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B. 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 机器人能区分小朋友的声音主要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D. 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108 m/s7. (2017·江苏淮安)如图所示,在学校运动会的开幕式上,小明表演了“威风锣鼓”节目,他时重时轻地敲击鼓面,这样做是为了改变鼓声的().A. 音调B. 音色C. 响度D. 声速8. (2017·上海)新“七不规范”中,“言语不喧哗”提醒大家要控制声音的().A. 响度B. 音调C. 音色D. 频率9. (2017·湖北襄阳)能分辨出琴声和笛声的主要依据是().A. 音色B. 音调C. 响度D. 频率10. (2017·江苏盐城)重敲音叉产生的声音与轻敲音叉相比().A. 音调变低B. 频率变大C. 响度变大D. 声速变小11. (2017·江苏无锡)物理老师上课声音洪亮,大家听得清楚,这里的“洪亮”是指声音的().A. 响度大B. 音调高C. 音色优美D. 传播速度快12. (2017·山西)位于我省永济市普救寺中的莺莺塔如图所示,它是我国现有的四大回音建筑之一.若游人在塔附近的一定位置以两石相击,便可听到“呱、呱”的回声,类似青蛙鸣叫,并且声音也变得格外响亮.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以两石相击”主要是空气振动发声B. “类似青蛙鸣叫”是指音色相近C. “变得格外响亮”是指音调变高D. “呱、呱”的回声一定是噪声13. (2017·湖南怀化)“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我们能区分蛙声是根据声音的().A. 音调不同B. 响度不同C. 音色不同D. 频率不同14. (2017·四川乐山)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敲击鼓面,看到鼓面上的泡沫颗粒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 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音量减弱,说明空气能够传声C. 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拨动时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说明响度由频率决定D. 发声的扬声器外,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15. (2017·四川成都)如图所示,小秦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尺子,尺子振动的快慢不同,他听到的声音不同.这表明().A. 音色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B.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C. 响度跟人与声源的距离无关D. 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16. (2017·山东烟台)演奏弦乐器时,演奏者的手指不停地在弦上不同位置按下或松开,这是在改变声音的().A. 振幅B. 响度C. 音调D. 音色17. (2017·甘肃兰州)关于音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音调的高低只与发声体的长度有关B. “闻其声便知其人”判断的依据就是音调C. 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无关D. 音调的高低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18. (2017·山东威海)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在课堂上“大声”回答问题才能让老师和同学们都能听清楚.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A. 音调B. 响度C. 音色D. 声速19. (2017·四川绵阳)物理课上,老师用力吹一根较长的塑料吸管的同时,用剪刀一小段一小段地剪短吸管,如图所示.同学们听到的声音().A. 音色变了B. 音调变了C. 是老师的声带振动产生的D. 后排同学听到的与前排同学听到的相同20. (2017·新疆)冬不拉是新疆的民族乐器,弹奏时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琴弦是为了改变声音的().A. 音调B. 音色C. 响度D. 频率21. (2017·广东广州)如图,手机与音叉的位置保持不变.利用手机软件测出音叉发出的声音从30 dB变为50 dB,说明音叉振动的().A. 振幅变大B. 振幅变小C. 频率变大D. 频率变小22. (2017·湖北黄石)每年辞旧迎新之际,黄石爱乐乐团在磁湖剧院举办迎新年音乐会,乐团优美的演奏为观众献上了盛大的“听觉宴”.观众能够分辨出多种不同的乐器,依据乐音的特性是().A. 音调B. 响度C. 音色D. 声音频率范围23. (2017·福建)夏商时期,已有铜制的铃和皮质的鼓.人耳能分辨出铃声和鼓声是根据声音的().A. 响度B. 音调C. 音色D. 频率24. (2017·北京)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个音叉,比较音叉两次发出的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响度不同B. 音调不同C. 音色不同D. 频率不同25. (2017·山东淄博)中国“海巡31”轮船配有强声设备,可以定向远距离发射高达150 dB 的警示音,用于警示海盗等人员.关于强声设备发出的警示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强声设备发出的警示音是超声波B. 强声设备发出的警示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 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警示音,以保护听力D. 发射器外形呈喇叭状可以减少警示音的分散,从而使音调变高26. (2017·湖南郴州)噪声已成为现代城市环境污染重要因素之一.下列措施不能直接减弱噪声的是().A. 在道路两旁、建筑物周围植树B. 给摩托车、汽车的排气管安装消声器C. 在城市主要道路两旁安装噪声监测仪D. 纺织工人在车间工作时戴上耳罩27. (2017·天津)如图所示,纺纱工人工作时戴着防噪声的耳罩,这是为了().A. 防止噪声产生B. 监测噪声强弱C. 防止噪声进入耳朵D. 减小噪声传播速度28. (2017·贵州遵义)下列措施中是在声音的产生处减弱噪声的是().A. 房间的窗户安装双层玻璃B. 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C. 燃放鞭炮时用手捂住双耳D. 剧院内墙用吸音材料装饰29. (2017·湖北鄂州)在学校、医院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有如图所示禁鸣喇叭的标志.在下列措施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A. 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B. 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C. 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D. 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30. (2017·湖北武汉)下列事例中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A.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B. 利用超声导盲仪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C. 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D. 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31. (2017·山东潍坊)声可以传递能量和信息.下列实例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A. 利用超声波清洗机清洗眼镜B. 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C. 利用超声波检测锅炉有无裂纹D. 盲人利用超声导盲仪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32. (2017·山东德州)下图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33. (2017·江苏宿迁)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B. 声音传播的速度是340 m/sC. “闻其声,辨其人”是根据音调来分辨人的D. 戴上耳罩可以防止噪音的产生34. (2017·湖南衡阳)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 剧院四壁做成凹凸不平或用蜂窝状的材料,是为了增强声音的响度B. 医生用“B超”给病人做检查,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C. 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以看见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而不是以听到枪声开始计时,是因为声速远小于光速D. 学校路段“禁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35. (2017·山东聊城)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 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B. “闻其声,辨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C. 超声波能排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D. 房间的窗户安装双层玻璃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36. (2017·湖南长沙)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 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均为340 m/sB. 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C. 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了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D. 真空也能传声37. (2017·山东泰安)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音调越低B. 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音传递能量C. 用真空罩罩住发声体减弱噪声的做法是控制噪声的产生D.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相同38. (2017·四川德阳)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宇航员之间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B. 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C. 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D. 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可防止噪声的产生39. (2017·山东滨州)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B.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调来判断的C. 医生用“B超”观察胎儿的发育情况是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D. 今年滨州市中考英语考试由上午调整到下午,目的是减少喜宴鞭炮声对听力测试的影响40. (2017·内蒙古)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声也是一种波,而且能够传递能量B. 在空气中,只要物体振动,近旁的人就一定能够听到它的声音C. 外科医生常利用超声波的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D. 在教室周围植树,是一种让学生免除噪声干扰很有效的方法二、填空题41. (2017·河南)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声音由物体的________产生,以________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42. (2017·山东济宁)同学们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有下面两种看法,请根据你的知识,对每种看法作出评论:(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运动产生的”,评论:________;(2)“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 m/s”,评论:________.43. (2017·湖南邵阳)君君同学在游览某文化长廊时拍下了一幅如图所示的古诗碑帖.诗中寒山寺的钟声是通过________传播到客船上.44. (2017·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的端午节赛龙舟时,龙舟上发出的阵阵鼓声是由于鼓面的________产生的;鼓声通过________传到观众处.45. (2017·安徽)在音乐中,中音C调“1(do)”的频率是262 Hz,D调“1(do)”的频律是294 Hz,由此可知D调“1”比C调“1”的________(填乐音的三要素)高.46. (2017·江苏徐州)如图所示,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水,用嘴对着试管口吹气,使其发出声音.声音是由管内空气柱________产生,通过________传入人耳的,改变试管内的水量,会使声音的________发生改变.47. (2017·四川南充)诗词“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声”是描述声音的________;汽车上的倒车雷达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________.48. (2017·江西)声音是由于物体________而产生的,当人们在雪山中大声说话时,因为声音能传递________,所以就有可能诱发雪崩.49. (2017·湖北黄冈)学校在“5.12”汶川大地震纪念日举行防震逃生演练,同学们听到广播中的警报声迅速离开教室,说明声波可以传递________(填“信息”或“能量”).声波是通过________传到同学们的耳朵中.三、实验探究题50. (2017·山东青岛)请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过程方法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保持振幅相同,运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法.现象缩短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发现钢尺振动得越来越________,音调越来越________.问题讨论在桌面上撒些碎纸片,敲击桌子,发现桌子发声的同时,碎纸片被弹起,由此证明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产生的.51. (2017·江苏连云港)某兴趣小组计划探究“铝棒的发声”.同学们使用一根表面光滑的实心铝棒,一只手捏住铝棒的中间部位,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粘少许松香粉,在铝棒表面由手捏部位向外端摩擦,可以听见铝棒发出声音,而且发现在不同情况下铝棒发声的频率是不同的.为了探究铝棒发声频率的影响因素,该兴趣小组找到不同规格的铝箔、虚拟示波器等器材进行探究,实验前同学们提出了一下猜想:猜想A: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铝棒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B: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铝棒的长度有关猜想C:铝棒发声的频率可能和手捏铝棒的部位有关为了验证猜想A,同学们选择4根铝棒,每次均捏住铝棒的中间部位,由手捏部位向外端摩擦.实验所得的数据记录于下面的表格中,在2%的误差范围内(频率相差在70 Hz以内)的测量值可以认为是相等的.(1)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铝棒的发声频率与横截面积是________(填“有关”或“无关”)的.(2)为了验证猜想B,同学们选择横截面积均为2.9×10-5m2的铝棒,实验所得的数据记录于下面的表格中.同学们从表中前两列数据很难得出频率f与长度L之间的关系,他们利用图像法处理数据,画出了频率f与长度的倒数1L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可知发声频率f与铝棒的长度L的关系是________.(3)同学们又通过实验探究了铝棒发声的频率和手捏铝棒部位的关系.在实验过程中,有同学将发声的铝棒一端插入水中,可以看到________现象.有同学用手迅速握住正在发声的铝棒,可以听见声音很快衰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与解析1. C2. A3. A解析:本题考查声音的特性.为什么唱到“高原”的“高”就唱不上去了,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音调.故选A.4. C5. C6. C解析:本题考查声现象的有关知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A错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B错误;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音色是判断发声体的依据,C正确;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D错误.7. C解析:本题考查声音的特性.时重时轻地敲击鼓面,鼓面振动的幅度不同,不能改变声音的音调、音色和声速,但可以改变鼓声的响度,故选C.8. A解析:本题考查声音的特性.“不喧哗”是提醒大家控制声音的响度,故选A.9. A解析:本题考查声音的特性.能分辨出琴声和笛声,主要依据是声音的音色,故选A.10. C解析:本题考查声音的特性.轻敲音叉振幅小,重敲音叉振幅大,而响度和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就越大.11. A解析:本题考查声音的特性.声音洪亮指的是响度大,故选A.12. B解析:本题考查对声音特性的认识.“以两石相击”,意思是两块石头碰撞发出声音,这个声音是由石头的振动发出的,故A选项错误;“类似蛙鸣叫声”,可以听出声音像蛙鸣,指声音的音色相近,B选项正确;“变得格外响亮,”指声音的响度变大,C选项错误;从环保的角度讲噪声是指影响到人们正常的工作、休息等的声音是噪声,“呱,呱”的回声不一定会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声音不一定是噪声,D选项错误.13. C解析:本题考查声音的特性.我们能区分蛙声是根据蛙声与其他声音的音色不同.14. C解析:本题考查声音的特性.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拨动时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说明音调由频率决定,而响度是由振幅决定的,故C错误,符合题意.15. B解析:当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时,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当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时,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本实验表明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16. C17. D18. B解析: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指声音的响度要小;在课堂上“大声”回答,是指声音的响度要大,所以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响度.19. 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声音特征的理解.用同样的力吹细管时,同时不断地剪短细管,使得细管内的空气柱逐渐变短,振动变快,振动的频率变大,所以其所发出的音调会20. C解析: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冬不拉”同一根琴弦,用力大的时候弦振动的振幅大,发出声音的响度大,用力小的时候弦振动的振幅小,发出声音的响度小;因此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同一根琴弦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故选C.21. A解析:dB(分贝)是响度的单位,声音从30 dB变为50 dB,声音的响度变大,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因此说明音叉振动的振幅变大,故选A.22. C23. C24. A解析:同一个音叉用不同的力敲击后,音叉振动的幅度不同,振幅不同,声音的响度不同.故选A.25. C26. C27. C28. B解析:房间的窗户安装双层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错误;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故B正确;燃放鞭炮时捂住耳朵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剧院内墙用吸音材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错误.29. D解析: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A不合题意;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B不合题意;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C 不合题意;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符合题意.30. C解析:本题考查声的利用.地震的方位属于信息,所以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判断地震方位是利用声传递信息,A项错误;导盲仪探测障碍物是信息的反馈,B项错误;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利用的是超声波具有能量,可以击碎结石,C项正确;超声波给金属探伤,是利用超声波反射情况来分析金属工件的内部情况,是利用声传递信息,D 项错误.31. A32. D33. A解析: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性以及噪声的控制.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故A正确;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故B错误;“闻其声,辨其人”是根据音色来分辨人的,故C错误;戴上耳罩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不能防止噪声的产生,故D错误.34. C解析:剧院四壁做成凹凸不平或用蜂窝状的材料,能使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多次反射,减弱回声,故A错误;医生用“B超”给病人做检查,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B错误;因为声速远小于光速,故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看见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而不是以听到枪声开始计时,C正确;学校路段“禁鸣喇叭”,是在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35. B解析:本题考查声现象.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因受力大小不同,振动的幅度不同,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A错误;不同人声音的音色不同,可以凭此区别出熟悉的人谁在说话,B正确;超声波能排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波传递能量把结石打碎,这样人体便可把结石排出,C错误;双层玻璃中空部分被抽成真空,可以阻断噪声的传播,36. C解析:本题考查声现象.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故A错误;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只有一部分能被我们听到,超声和次声我们都听不到,故B错误;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故C正确;真空不能传声,故D错误.37. B解析:本题考查了声现象的有关知识.A选项,物体振动得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故A错;B选项,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传递能量,故B正确;C 选项,用真空罩罩住发声体减弱噪声是阻断噪声的传播,故C错;D选项,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有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故D错.38. D解析:太空中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因此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故A正确;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的原理制成的,是根据回声到来的时间和方位,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故B正确;看电视时调节音量,声音强弱发生变化,所以改变的是声音的响度,故C正确;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是在传播中减弱噪声,而不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故D错误.所以本题应选D.39. D解析:本题考查对声音特性、应用和声速.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B超”观察胎儿的发育情况是利用超声波能传递信息. 英语考试由上午调整到下午,是在声源处错开喜宴鞭炮声对听力测试的影响.40. B解析:本题考查声现象的有关知识.声以波的形式传播,所以声也是一种波,而且能够传递能量,A正确;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在20~20 000 Hz之间,在空气中,如果物体振动的频率不在这个范围,近旁的人也不能够听到它的声音,B错误;声能传递能量,外科医生常利用超声波的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C正确;在教室周围植树,可以阻断噪声的传播,是一种让学生免除噪声干扰很有效的方法,D正确.所以本题应选B.41. 振动声波解析: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以声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42. (1)错误(2)错误解析:(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物体运动,不一定能产生声音,故此种说法错误;(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 m/s,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相同的,故此种说法错误.43. 空气(气体)44. 振动空气45. 音调46. 振动空气音调47. 响度信息48. 振动能量49. 信息空气解析:本题考查声音的传播和声能的利用.同学们听到广播中的警报声,迅速离开教室,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声波是通过空气传到同学们的耳朵中的.50. 控制变量快高振动51. (1)无关(2)反比例(3)水花四溅振动衰减了(说法合理均给分)解析:本题考查探究声音的特性实验.(1)分析表格中数据1和2可得,横截面积相等的不同长度的铝棒,发声频率不同;分析1和3或2和4可得,长度相等、横截面积不等的铝棒,其发声频率非常接近(可以认为是相等的),故发声频率与横截面积无关.(2)由图像可知,发声频率f与铝棒长度L的倒数成正比关系,则f与L成反比例关系.(3)将发声的铝棒的一端插入水中,可以看到水花四溅;用手迅速握住正在发声的铝棒,阻碍了铝棒的振动,振动衰减了,声音很快衰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