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顶管应急预案

顶管应急预案

顶管应急预案
布吉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河道引水管工程顶管施工应急救援预

一、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4、《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JGJ46-
6、《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GB12942-
7、《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GBZ/T205-
8、《建筑施工作业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及使用标准》JGJ84-
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10、《城镇排水管道维护安全技术规程》CJJ6-
11、《深土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深土公司防洪抢险应急预案》
二、工程概况
2.1工程项目基本概况
本工程为深圳市布吉河(特区内)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第二阶段)河道水景引水管工程顶管施工分项工程。

该顶管共有两段3个作业坑,顶管管径均为1.0m,设计起点为工作井P2,设计终点为接收井P1及P3。

P2-P3(东西走向)段长117m,P2-P3
(南北走向)段长125m,全段顶管总长约242m,工作井P2为双向共用工作井。

顶管工作井地点位于笋岗路与人民公园路交界处的三角地带,P2-P1段顶管沿顶进方向下穿笋岗路,P2-P3段顶管沿顶进方向下穿人民公园路。

2.2、施工场地水文及地质情况
P2工作井桩位在笋岗路与人民公园路交界处,施工场地呈15×15×15m正三角形,场地平整,三侧均有道路,地下管线较多,地质状况良好,土层物理力学性质较好,毗邻布吉河道地下水位较低;
P3接收井桩位在布吉河道旁,管线稀少,地质状况良好,土层物理力学性质较好,地下水位较低;P1接收井桩位在洪湖公园景观湖岸边,景观湖水浅属人工湖,井中心桩位恰好在洪湖公园水塘边,水深大约1m,基本无地下管线,地质多为回填土,土层物理力学性质较差,地下水丰富。

受雨季影响较大,因此涌水、涌砂本次人工顶管安全薄弱环节。

2.2.1、场地岩土层划分及其工程特征
参照业主提供的岩土勘察报告可知地层如下表:
场地各岩土层结构特征表
2.2.2、水文地质条件
场区内地处珠江水系入海口附近,为珠江三角洲平原的前缘,地表水系发育,河网密布,塘池众多,水位因季节而变化。

地下水位变化一般不大,主要受降水及河潮水补给。

区内存在第四系孔隙水含水层和基岩风化裂隙水含水层两个含水层,二者都有一定的承压性。

场地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一般为0.1~5.8m,水位高程0.66~2.24m,水位变幅0.5~2.0m。

地下水总的径流方向为由北向南,地下水与布吉河水存在互补。

2.2.3、气象情况
本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南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日照充分,雨量充沛,温差振幅小,季风明显,温湿多雨。

年平均气温21.8~22摄氏度,1月平均气温12.7℃,7月均温28.0℃,极端最高气温为38.2℃,极端最低气温为-0.5℃。

冬季最冷为1月份,夏季最热为7月份。

年均降雨量1687mm,最大降雨量可达mm。

雨季一般在3月份开始,结束期在10月份。

其中5~8月雨量最多,占全年降水量的80%左右。

由于暴雨集中,对新开挖地表,最容易造成水毁等病害。

三、指导思想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生产各项制度,让每个员
工熟知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以及应对措施,保证职工在施工过程中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确保在发生紧急突发事件或伤亡事故时,能够及时有序的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的降低生产安全事故给企业和职工造成的损失。

四、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成员
4.1项目部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组长:叶稳新
副组长:潘鹏旭
成员:易惠江、陈连辉、王子浩、朱沛江等技术员和施工员、现场的作业人员组成。

4.2、应急救援组织机构职责
事故应急小组组长职责:
a、负责事故现场组织协调和指挥和善后处理工作;
b、明确人员分工和责任落实,组织救援;
d、协调好医疗、交通管制、抢险救灾等各公共救援部门联系工作;
e、及时向公司汇报应急救援情况,向业主等上级单位请示启动上级部门应急预案等;
事故应急小组副组长职责:
a、在组长的指导下负责事故现场的指挥和协调;
b、开展事故救援,指导人员撤离;
c、启动应急救援预案,排除一切干扰防止事故扩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