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庆铜矿1矿体开采设计(通风系统专题)文档

安庆铜矿1矿体开采设计(通风系统专题)文档

题目:安庆铜矿1#矿体开采设计(通风系统专题)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一章总论 (1)1.1矿山概况 (1)1.2设计依据 (1)1.3矿山生产简述 (1)1.4矿山工作制度 (2)第二章矿山地质 (3)2.1矿区地理与气候条件 (3)2.2矿区地质构造 (3)2.3矿脉分布、产状及规模 (5)2.4矿区水文地质 (7)2.5矿区工程地质 (7)2.6矿区环境地质 (8)第三章矿山年产量及服务年限 (9)3.1矿山年产量 (9)3.2矿山服务年限 (10)3.3矿山工作制度 (10)第四章矿床开采技术 (11)4.1矿体及其顶、底板岩石的稳固性 (11)4.2矿石化学成分 (11)4.3矿床的勘探类型及勘探网度: (11)4.4矿床开采工业指标 (11)第五章矿床开拓 (12)5.1井田划分 (12)5.2阶段高度的确定 (12)5.3井田中阶段开采顺序和阶段中矿块开采顺序 (13)5.4矿床开拓方法的选择 (13)5.5充填系统 (14)第六章矿山井巷工程 (15)6.1矿山基本井巷工程 (15)6.2主井设计 (15)6.3副井及其罐笼设计 (17)6.4阶段运输巷道设计 (19)6.5回风井设计 (21)第七章采矿方法 (22)7.1矿床地质及开采地质条件 (22)7.2采矿方法选择 (22)7.3采矿方法构成要素(VCR法) (24)第八章矿井运输与提升 (29)8.1运输任务、方式及线路 (29)8.2运输设备选型 (29)8.3轨道结构与选型 (30)8.4列车编组计算 (30)8.5矿井提升系统 (33)第九章矿井通风(专题部分) (40)9.1矿井通风概述 (40)9.2矿井通风条件 (40)9.3通风方式与通风系统的拟定 (40)9.4风量计算与分配 (42)9.5通风阻力计算 (45)9.6通风制度 (50)9.7通风设施 (50)9.8通风设备选型 (50)9.9通风动力费用 (52)9.10局部通风 (52)9.11井下防尘 (52)9.12通风与安全技术工作人员编制和所需设备 (53)第十章矿井供风供水供电 (54)10.1矿井供风 (54)10.2矿山供水 (55)10.3矿山供配电 (55)第十一章矿山排水 (56)11.1矿井涌水量及其确定依据 (56)11.2排水设备选型 (56)11.3水泵房的设计 (57)11.4排水系统终述 (58)11.5排水设备及人员编制 (58)第十二章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 (59)12.1劳动安全 (59)12.2工业卫生 (63)第十三章矿山环境保护 (65)13.1矿山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 (65)13.2采矿车间环境及保护 (66)第十四章总图运输 (67)14.1矿山外部运输及总图布置 (67)14.2矿区运输 (67)参考文献 (69)致谢 (70)摘要本设计为安庆铜矿1号矿体-400m~-580m中段铜铁矿床的地下开采方案。

根据矿体赋存条件及矿山开采技术条件,设计中段高度为60m,矿山日产原矿2000t,年产量56.6万t,矿山服务年限约为17a.采用下盘竖井开拓,采矿方法为垂直深孔球状药包落矿阶段矿房法;采用单翼对角式统一通风系统;井下运输为电机车有轨运输。

论文对矿井防排水系统和各工种人员和设备配置作了阐述,初步形成了完整的地下开采方案。

关键词:安庆铜矿;地下开采;下盘竖井开拓;垂直深孔球状药包落矿阶段矿房法(VCR法)ABSTRACTThis design integrates the underground mining program of Anqing Copper Mine, Focusing on the mining program between -400 and -580 meters. The daily output ore of designing requirement is 2000 tons. This mine service term is estimated as about 17 years. On the basis of detailed analysis about geologic state of Anqing Copper Mine and by comparison with kinds of the requirement of exploiting, have confirmed the scheme of opening up adopts shaft opening up-system behind the body, and decided to use vertical crater retreat stoping, alternate pillars and stops, and adopt centralized control extraction ventilation and track haulage transport system. Main drainage system, the gang for per shift and relevant machine has been figured out. The design of underground mining program for Anqing Copper Mine has been completed.Key words:Anqing Copper Mine ;underground mining; shaft opening up-system ;vertical crater retreat stoping第一章总论1.1矿山概况安庆铜矿是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属一座大型铜,铁矿山。

矿山1991年建成投产,设计采选能力115.5万吨,设计服务年限为31年,采用井下开采,主,副井和斜坡道联合开拓的现代化矿山,目前开采中段已下降到-580米中段,按勘查发现时间的先后被认为划分为三个矿床,西马鞍山矿段、东马鞍山矿段和马头山矿段。

安庆铜矿区位于安徽省怀宁县月山镇北2.5公里,安庆铜矿地形起伏不大,一般山峰海拔高度在200米左右,属沿江低山丘陵区。

矿区四周环山,北边为双活龙山,南为东、西马鞍山,东边为铜头尖,西为低丘区,中部地势低平,多为农田,海拔高度在30米到50米,为一小型山间盆地。

矿区气候较温暖和湿润,年平均降水量1427.5mm,最大年降水量2294.2mm。

七、八月份为高温期,最高气温达39~41℃,冬季最低气温0℃左右,年平均气温16℃左右。

区内水系较发育,南侧有月山河自西南向东南流入石门湖,年平均流量2.048 m3/秒,最大流量22.88m3/秒,为季节性河流。

石门湖集水面积6.4Km3。

1.2设计依据本设计依据安徽省地质局(76)地质H230号文批准的“安庆铜矿地质储量报告”为依据,针对该矿的地质及矿床赋存条件,设计日产量2000t矿石的矿山企业。

1.3矿山生产简述根据矿区地质条件和矿床赋存条件,采用竖井开拓方案;采用垂直深孔球状药包落矿阶段矿房采矿法。

矿石贫化率为15%和损失率为9.85%。

1.3.1运输与提升采用有轨运输,各中段开采的矿(废)石经阶段运输巷道运至溜井再到竖井井底车场,然后提升到地表,矿石用电机车运往选矿厂,废石直接充填到采空区。

1.3.2通风采用单翼对角抽出通风方式和局扇通风系统,新鲜风流从副井进入各工作面,污风由排风井排至地表。

1.3.3排水采用集中储水,接力排水的方式,即-400m中段涌出的地下水由泄水孔排到-460m中段的水仓内,-460m中段以下的地下水排到-580m中段的水仓内,-580m 中段水仓的地下水排到-460m中段的水仓内,-460m中段的地下水排到-350m的水仓内,-350m的地下水排到-240m的水仓内,-240m水仓的地下水排到-130m水仓。

-130m 水仓的地下水再排到 -20m水仓。

-20m水仓的地下水再扬到地表。

1.4矿山工作制度为了保证矿山采选工作的连续性,采用每天3班,每班8h,每年300d的连续工作制度。

第二章矿山地质2.1矿区地理与气候条件安庆铜矿区位于安徽省怀宁县月山镇北2.5公里,距市区约18㎞,面积约13.7㎞2。

地理坐标:东经117°34′10″~117°36′15″,北纬28°56′50~28°59′08″。

矿区交通方便,距合肥至安庆国道和铁路只有2。

5公里,距安庆市18公里,濒临长江黄金水道,在长江北岸的石门湖和安庆市东郊调有专用产品中转码头,交通便利,地理环境优越。

安庆铜矿地形起伏不大,一般山峰海拔高度在200米左右,属沿江低山丘陵区。

矿区四周环山,北边为双活龙山,南为东、西马鞍山,东边为铜头尖,西为低丘区,中部地势低平,多为农田,海拔高度在30米到50米,为一小型山间盆地。

矿区气候较温暖和湿润,年平均降水量1427.5mm,最大年降水量2294.2mm。

七、八月份为高温期,最高气温达39~41℃,冬季最低气温0℃左右,年平均气温16℃左右。

区内水系较发育,南侧有月山河自西南向东南流入石门湖,年平均流量 2.048 m3/秒,最大流量22.88m3/秒,为季节性河流。

石门湖集水面积6.4Km3。

2.2 矿区地质构造1).区域地质:安庆铜矿位于“下扬子台拗”北西侧,“怀宁凹褶断束”中段,亦即“淮阳山字型构造”前弧东翼。

北临“郯城----庐江深大断裂”,南东近“沿江破碎带”。

其间区域构造分为三部分,两侧为中生代末期槽地,北西的称为“孔城槽池”,南东的为“沿江槽地”,中部为隆起,为“怀宁褶皱带”。

总观全区构造轮廓,两侧大断裂自北向南,其方向北北浙转为北东,呈明显的收敛趋势。

本区即处于浙行收敛部位,因此区内构造较为复杂,岩浆活动频繁。

2). 地层:区内出露及揭露的地层均为下三叠统南陵湖组,中三叠月山组和铜头尖组,接触关系均为整合接触。

另外还出露侏罗系下统磨山组。

1.下三叠统南陵湖组(T1n)灰白色,薄至中厚层状大量岩,上部和下部含泥质条带。

为有利成矿围岩,厚度大于420米,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矿床内仅见中,中部,分布在西马鞍山和东马鞍山之间,大部分由钻孔揭露。

上部为灰白色薄层状细晶大理岩,中部为白色中厚层状及中薄层状细晶吕理岩,夹泥质条带,缝合线构造发育,为矿区主要成矿围岩。

为浅海相碳酸岩沉积,岩石已变质。

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2.中三叠统月山组(T2y)根据其岩性特征分为下,中,上三段。

下段:为浅海相碳酸盐沉积,岩石普遍变质。

岩性主要为灰-灰白色薄层,中厚层白云石大理岩,是重要成矿围岩,厚60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