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设计
设计科目:高中地理
选自教材: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课题名称:《冷锋与天气》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流程图】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教学设计到教学实践力求贯彻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渗透“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有以下四个主要特点:
一、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不管学生用哪种方法回答,只要方法合理,结果正确,我都予以肯定,保护他们的自信心。
这些教学活动,使得课堂生动而有活力,也有效地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认识的主体,是发展的主体。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中,通过与生活相联系的PPT展示,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从而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另外,通过有效的对话,让学生在沟通与交流中,表达自己的观点,也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附:导学案
第二章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
第一课时冷锋与天气
一、学习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
1、了解气团、锋的相关知识和冷锋的概念。
2、理解冷锋的形成过程、天气特征及冷锋过境前后天气变化。
3、能够判读冷锋锋面天气系统图,学会解释冷锋天气现象。
4、激发探索天气系统的兴趣和动机,养成关注天气变化的科学态度,防治气象灾害。
二、启发诱思(课前预习)
1、阴晴冷暖、风云雷电、雨雪冰雹,这些天气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通过预习我们知道引起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有、、。
三、学习新知识
(一)气团与天气
气团:是指水平方向上、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的大范围空气。
按相对温度的高低,又分为冷气团和暖气团。
对比冷暖气团
【起来说一说】①假设黄石市正处于一团暖气团的控制下,请描述一下东升镇的天气。
②假设黄石市处于一团冷气团的控制下,描述一下东升镇的天气状况。
(二)冷锋与天气
1、锋面:冷暖气团相遇,它们之间的 ,叫锋面。
锋面与地面的交界线叫 。
两者合起来称为锋。
锋面向 气团一侧倾斜。
【动手画一画】在下图相应的位置填出冷气团和暖气团;在右图画出锋面。
2、冷锋与天气(课件展示冷锋,并学习冷锋与天气) 冷锋是 主动向 移动的锋。
【思考】
1) 假设未来几天黄石市区将受冷锋影响,请根据课件展示的情况,描述冷锋经过黄石市区前,经过黄石市区时,经过黄石市区后的天气情况。
① 冷锋过境前,黄石市区处于 气团的控制下,气温比较 ,气压比较 ,天气状况是 。
②冷锋过境时,锋前的 气团被迫抬升,在抬升的过程中,其中的水汽容易 ,可能带来 天气。
③冷锋过境后,黄石市区会被冷气团占据,因此,气温 ,气压 ,天气转 。
【自学资料补充】
暖锋是指锋面在移动过程中,暖空气推动锋面向冷气团一侧移动的锋。
暖锋过境后,暖气团就占据了原来冷气团的位置。
暖锋多在中国东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活动,大多与冷锋联结在一起。
暖锋过境时,温暖湿润,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多转云雨天气。
与冷锋相对。
暖锋比冷锋移动速度慢,可能会连续性降水或出现雾。
准静止锋是很少移动或移动速度缓慢的锋。
它的两侧冷暖气团往往形成势均力敌的形势,暖气团前进时,为冷气团所阻,被迫沿锋面上滑。
其上滑的情况与暖锋类似,故出现的云系亦与暖锋云系大体相同。
但准静止锋的坡度比暖锋更小,沿锋面上滑的暖空气延伸到离地面更远的地方。
因此,准静止锋的云区,降水区比暖锋更广,降水强度比暖锋更小,降水历时比暖锋更长。
江南清明时节雨纷纷,即往往与准静止锋有关。
冷气团
暖气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