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年级(下)周考化学试卷(10)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5分)1.(3分)3月29日是“地球一小时”(Earth Hour)活动日,2015年度中国区主题是“能见蔚蓝”.作为一名中学生,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环保主题的是()A.开发利用新能源B.草稿纸使用时要两面都用C.使用一次性木筷D.选择自行车作为出行工具2.(3分)下列生活事例中,主要过程为化学变化的是()A.功夫深,铁杵成针B.佳节到,焰火缤纷C.春天来,冰雪消融D.美酒开,满屋飘香3.(3分)新型材料的出现是材料发展史的重大突破.下列应用的材料属于复合材料的是()A.玻璃钢茶几B.人面鱼纹彩陶盆C.金刚石薄膜D.银制器皿4.(3分)铵态氮肥氯化铵中(NH4Cl)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A.0B.﹣3C.+4D.+55.(3分)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其中碳元素部分信息缺失,下列有关该元素认识错误的是()A.该元素对应原子的质子数为6B.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C.该元素可以组成多种单质D.该元素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6.(3分)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B.C.D.7.(3分)下列实验现象错误的是()A.电解水一段时间,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B.将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出现黑色物质C.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固体粉末由红色变为黑色8.(3分)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达不到实验目的是()A.用图所示的装置加热蒸发NaCl饱和溶液制备NaCl晶体B.用图所示装置除去CO2中含有的少量HCl气体C.用图所示装置除去少量运河水中的泥沙D .用图所示装置制取少量CO2气体9.(3分)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其中“”表示氧原子,“”表示碳原子,“”表示氢原子。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没有发生改变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没有发生改变C.反应物甲、乙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3D.生成物丙和丁都是氧化物10.(3分)以下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对鉴别方法的认识B.对安全的认识①区分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后搅拌②区分棉纤维和羊毛纤维,点燃后闻气味③区分硫酸铵和硫酸钾,加熟石灰研磨①海鲜食品喷洒甲醛溶液防腐②煤矿矿井要保持通风、严禁烟火③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C.对现象的认识D.对生活的认识①气体压缩,分子变小②喝汽水打嗝,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③活性炭除去异味,活性炭具有吸附性①食用加碘盐可以预防人体贫血②缺钙会引起骨质疏松③自行车的支架喷油漆防锈A.A B.B C.C D.D 11.(3分)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0℃时,甲溶液中溶质质量一定小于乙溶液B.20℃时,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乙溶液C.20℃时,100 g水中加入20 g甲可得到饱和溶液D.50℃时,100 g水中加入20 g乙并降温至20℃,溶液由不饱和变饱和12.(3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①粗盐中泥沙的去除可采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步骤;②只用酚酞试液鉴别出NaOH、HCl和NaCl三种无色溶液;③用Fe(NO3)2溶液、Cu和Ag比较Fe、Cu和Ag的金属活动性;④可用Ca(OH)2溶液来检验露置在空气中的NaOH溶液是否变质.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是()A.1个B.2个C.3个D.4个13.(3分)现有铁和另一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把5.6g该混合物加入到10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为w.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混合物为Fe、Zn,w可能是0.2gB.若混合物为Fe、Al,w不可能是0.2gC.若混合物为Fe、Cu,w是0.1g,则该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为55%D.若混合物为Fe、Mg,则加入的稀硫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10%14.(3分)雾霾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健康。
某地区的雾霾中可能含有如下可溶性物质NH4NO3、NaNO3、BaCl2、MgCl2、Na2SO4.某同学收集了该地区的雾霾,经必要的处理后得到试样溶液,设计并完成了如图所示实验。
根据以上实验操作与现象,该同学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A.试样溶液中可能含有NaNO3和BaCl2B.沉淀D的化学式为BaCO3C.试样溶液中一定含有NH4NO3、MgCl2、Na2SO4D.该实验中涉及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15.(3分)Fe2O3、CuO的固体混合粉末a g,高温下用足量CO还原,得到金属混合物2.40g,将生成的CO2气体用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吸收后,产生5.00g白色沉淀,则a的值为()A.2.45B.3.20C.4.00D.7.40二、解答题(共6小题)16.用化学用语表示:(1)2个氮原子;(2)+2价的铁元素;(3)5个碳酸根离子;(4)缺少元素会得侏儒症;(5)植物光合作用得到的单质;(6)不含金属元素的碱.17.生活处处离不开化学.(1)常吃粗粮有助于健康.下表是玉米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其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有油脂、蛋白质和.(2)某食谱:主食﹣﹣馒头;配菜﹣﹣红烧肉、骨头汤.“骨头汤补钙”中的钙是指(填“原子”、“分子”、元素”).从营养角度看,你认为还应补充的食物是.(3)山药中含有碱性皂角素,皮肤沾上会奇痒难忍.你认为可涂厨房中的来止痒.(4)下列物质不能用于人体补钙的是(填字母序号).A.牛奶B.生石灰C.熟石灰D.高钙麦片(5)某钙片每片含碳酸钙1000mg,若老年人每天需服用该钙片补钙800mg,则每天需服用此钙片片.18.实验室利用图1所示装置进行相关实验,请回答问题。
(1)图中标有①的仪器名称是。
(2)实验室利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要获得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填字母).选择A装置作制氧气的发生装置,试管口需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用该发生装置制取另一种常见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要得到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则发生装置产生的二氧化碳按气流方向连接顺序为(填导管接口字母):CO2→→→→→。
(4)利用图2装置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装置中小试管外壁贴有4片试纸:其中两端的两片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中间两片用紫色石蕊溶液浸过并晒干。
将制得的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缓缓流入小试管内,观察到的现象是,该实验说明了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19.如图是某工厂苛化法生产烧碱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烧碱属于(填酸、碱或盐),应该保存,否则烧碱会变质,其原因是.(2)X的化学式是,生石灰可以由(填名称)高温煅烧而得,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操作②的名称是;结晶得到的固体烧碱中可能含有少量的;烧碱有强烈的腐蚀性,如果不慎将碱液沾到皮肤上,可先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稀溶液.(4)滤液C可加入反应池循环再利用,目的是降低生产成本和防止.20.(2分)工业上常利用电石制乙炔气体(C2H2)时产生的灰浆和残渣制备化工原料KClO3和超细CaCO3。
(1)电石制乙炔气体(C2H2)时产生灰浆和残渣的过程如下:电石(CaC2)灰浆残渣其中电石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乙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残渣中主要成分是Ca(OH)2和。
Ⅰ.制备KClO3的流程如下:(2)向灰浆浊液中通入Cl2,得到Ca(ClO3)2、CaCl2溶液。
反应中Ca(ClO3)2与CaCl2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1和5.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有关物质在常温下的溶解度如下:物质Ca(ClO3)2CaCl2KClO3KCl溶解度/g209.074.57.334.2上述流程中加入KCl粉末,KCl与(填化学式)发生了复分解反应,得到KClO3晶体。
你认为能得到KClO3晶体的原因是。
(4)洗涤时,可选用下列洗涤剂(填字母编号)。
A.KCl饱和溶液B.冰水C.饱和KClO3溶液Ⅱ.制备超细CaCO3的流程如下(注:加入NH4Cl溶液的目的是溶解残渣中的难溶盐):(5)向CaCl2溶液中通入两种气体,生成超细CaCO3的化学方程式。
检验CaCO3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是。
(6)流程中溶液A可循环使用,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是。
碳酸钠(Na2CO3)和碳酸氢钠(NaHCO3)为常见的两种化合物,其中碳酸钠最为重要,在工业上有广泛的应用。
21.在生活中,碳酸氢钠是常用的发酵剂的主要成分。
Ⅰ.(1)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中阴离子对应的酸都是(填化学式)。
(2)碳酸氢钠在医疗上用作治疗胃酸过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Ⅱ.某天然碱中可能含有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小明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探究其组成。
请分析其过程完成填空。
在老师的指导下采用了如图1所示装置用小苏打和纯碱做了对比实验。
实验中小试管内沾有无水硫酸铜粉末的棉花球变成蓝色,a烧杯中石灰水无明显现象,b烧杯中石灰水了现白色浑浊。
试回答:①结论:(填“碳酸钠”或“碳酸氢钠”)受热分解出水和CO2等物质;②写出b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同学们还查阅到如下资料:(1)2NaHCO3+Ca(OH)2=Na2CO3+CaCO3↓+H2O(2)Ca(HCO3)2+Na2CO3=CaCO3↓+2NaHCO3(3)CaCl2稀溶液与NaHCO3稀溶液混合无沉淀、与Na2CO3稀溶液混合有沉淀【假设猜想】假设一:天然碱成分为碳酸氢钠;假设二:天然碱成分为碳酸钠;假设三:天然碱成分为。
【实验方案】方案一:取一定量样品直接加热,再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根据实验现象,对上述三种假设的每一种是否成立都能进行判断。
请评价这种方案是否合理(填“是”或“否”),理由是。
方案二:可选药品:NaOH溶液稀盐酸Ca(OH)2溶液CaCl2溶液入过量的,观察假设三成立Ⅲ.为测定天然碱中的成分,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其主要实验步骤如下:(1)按图2组装仪器,将52.5g试样放入锥形瓶中,打开活塞B,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2)准确称量干燥管的质量后再次连接好装置;(3)关闭活塞B,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和上面的塞子,加入足量某酸溶液;(4)待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泡时,打开活塞B,再次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直至干燥管内物质质量不变;(5)再次称量干燥管的质量;并绘制干燥管增加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图(见图3);讨论:①步骤(1)加入样品前还应,所加的酸溶液最好是。
②装置甲的作用是;装置乙的作用是。
第(4)步再次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的作用是。
③请利用有关数据计算试样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
(写出计算过程)苏教版九年级(下)周考化学试卷(10)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5分)1.C;2.B;3.A;4.B;5.B;6.C;7.A;8.B;9.B;10.A;11.C;12.C;13.B;14.A;15.B;二、解答题(共6小题)16.2N;;5CO32﹣;Zn;O2;NH3•H2O;17.糖类;元素;水果或蔬菜;食醋;BC;2;18.集气瓶;2KClO32KCl+3O2↑;C;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B;Zn+H2SO4=ZnSO4+H2↑(或2H2O22H2O+O2↑);d;e;b;c;a;干燥试纸无变化,湿润试纸由下而上依次变红;密度比空气大,能与水反应;19.碱;密封;易潮解,并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H2O;石灰石;CaCO3CaO+CO2↑;蒸发;Ca(OH)2;硼酸;环境污染;20.CaC2+2H2O=Ca(OH)2+C2H2↑;CaCO3;6Cl2+6Ca(OH)2=Ca(ClO3)2+5CaCl2+6H2O;Ca(ClO3)2;KClO3在常温下溶解度较小;BC;CaCl2+2NH3+CO2+H2O=CaCO3↓+2NH4Cl;取最后一次的洗涤液加硝酸银溶液,如有沉淀生成则没有洗干净,反之以洗干净;NH4Cl;21.H2CO3;NaHCO3+HCl=NaCl+H2O+CO2↑;碳酸氢钠;CO2+Ca(OH)2═CaCO3↓+H2O;碳酸氢钠和碳酸钠;否;只能得出是否含有碳酸氢钠或碳酸钠,不能判断是否同时含有碳酸氢钠和碳酸钠;CaCl2稀溶液;Ca(OH)2溶液;无沉淀出现;产生白色沉淀;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稀硫酸;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水蒸气;使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碱石灰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