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文档仅供参考
Word文档仅供参考采桑子重阳赏析
毛泽东这首词从外观上说,词句晓畅,几乎没有任何费解的地点。
但是这首词却采古之风于现代之韵。
古往今来,歌咏人一辈子的诗词真是太多了,但大多带有悲观色彩,及时行乐的一面。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便是很典型的。
全诗只四句:“前别见古人,后别见来者,念乾坤之悠悠,独怆但是涕下。
”愈是“念乾坤之悠悠”,便愈是“感人一辈子之短暂”,前瞻后顾,孤独悲凉,再加上人一辈子坎坷,处处失意,便别免“怆但是涕下”了。
毛泽东这个地方有说“人一辈子易老天难老”且别是悲观面对,而是告诫我们大自然的规律别容回避,应该珍惜生命,造福人类。
尽管古今诗人们看到的是同样的客观存在,是同样的有限与无限的联结,但是经无产阶级革命家这么一说,便没有悲观的味了。
这算是毛泽东和其他诗人在世界观上的别同之处。
这首词的核心句子,或者说最脚以代表这首词的精神的,便是那句“战地黄花格外香”了。
这是对革命战争的由衷赞叹。
谁都知道,战争是伴随着牺牲和灾害的。
尤其处在第一线作战的人,随时随地都有牺牲的可能。
假如一是对革命战争具有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假如一是把战争看作是一种幸福,一种愉快,他就可不能对“战地黄花”有一种“格外香”的感受了。
这如同当年马克思回答他女儿的话。
女儿咨询他:“你的幸福是什么?”马克思只回答她两个字:“斗争。
”这算是说,为全人类的幸福而斗争,才是他最大的幸福。
可见,毛泽东与马克思的人一辈子态度多么一致。
如此的世界观,带给他的是革命的乐观情绪。
这在毛泽东的诗词中,别止一处能够看到。
如《大柏地》:“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也是一例。
村壁上留下一些弹痕,按常理说有什么好看的呵?但是在伟大的革命家笔下算是与常人别同。
那些弹洞村壁,在歪阳、彩虹如带的映照下,就显得与众别同了。
这是词的上半阕。
下半阕要紧是描写秋天。
毛泽东很喜欢秋天。
俄罗斯的大诗人普希金,就很喜欢秋天。
每个人都各有自己喜欢的季节,这别算特殊。
值得注意的是,毛泽东对秋天的描写能够说独树一帜。
在古代文学的传统描写中,秋天总多少和悲秋相联系。
老杜的《秋兴八首》,能够说是其中的典型了。
江边、孤舟、悲号中的猿啼……确实叫人泪下。
这些在艺术上的高度成就自别必多说。
而老杜在那年多病羁留孤城的逆境中,忧国思家,心事重重,这是很自然的。
可是,毛泽东笔下的秋天,比起许多诗家却是另种调子。
即使在他少年阶段的词作《沁园春.长沙》中,也可看到这种特色。
虽然他“独立寒秋”,而看到的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以及“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红烂漫”,比春天的映山红还要红,还要可爱。
总之,这是一首渗透着无产阶级世界观的战斗者之歌。
它感情饱满,总象宏丽。
一种对革命前途的坚决信心,同外部世界的美水乳交融地化为一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