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世界大战比较表
1916年索姆河战役(英军首次使用坦克、规模最大)
(1)初期:1940不列颠之战
(2)扩大:1941苏德战争爆发(莫斯科保卫战)
进一步扩大:太平洋战争爆发(1941.12.7日本偷袭珍珠港)
(3)转折(1942年下):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德战场转折点)、中途岛海战(亚太战场转折点)、阿拉曼战役(北非战场转折点)。
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
客观上推动了科技进步。
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灾难;
挽救了人类文明,避免了历史倒退;
奠定了世界和平的基础,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二战
胜利的原因
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的,法西斯恐怖独裁反人类、反社会,违背历史潮流的,威胁世界和平,遭到世界人民的反对。②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成立,改变了力量对比4)第二战场的开辟:1944.6.6诺曼底登陆
结束的标志
1918、11德宣布投降
1945、9、2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
性质
非正义的帝国主义争霸战争
正义的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重要会议
战后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
1943年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1945年雅尔塔会议
战后世界
政治格局
形成了臭名昭著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对峙的两极格局
中国参战
结果
战胜国之一,但在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遭宰割(爆发五四爱国运动)
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在二战中参加了开罗会议,并通过了有利于中国的决议。
国际机构
国际联盟(1920)
联合国(1945)
影响
或
意义
是人类历史上的空前浩劫;
激化了交战国国内矛盾;
促进了东欧民族独立国家的形成和殖民地人民的觉醒;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时间
1914年7月——1918年11月
1939年9月——1945年9月
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具体
原因
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形成
1929-1933年经济危机,德、意、日法西斯化和英、法、美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
导火线
萨拉热窝事件
1938年,慕尼黑阴谋、德国得寸进尺
军事集团
三国同盟(德奥意)----三国协约(英、法、俄)
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德、意、日)--国际反法西斯同盟
开始的标志
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主要战场
欧洲战场:东线、西线、南线(西线起决定作用)
欧洲战场、亚洲太平洋战场、北非战场
主要
战役
1916年凡尔登战役(首次使用飞机、最残酷、绞肉机、转折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