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案例与反思

教学案例与反思

教学案例与反思
小学语文十二册课文——《景阳岗》
2008年6月黄月霞
师:《水浒传》是我国的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

这部小说塑造了108位个性鲜明的英雄好汉形象。

今天,咱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一位,他就是景阳同上的打虎英雄──武松。

课文是怎样通过语言了解武松的特点的?
师:下面我们来学习课文中描写武松打虎前的内容,学习运用语言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师:同学们自学得很认真,讨论得很激烈,谁愿意说说通过武松的语言你体会到武松有什么特点?
生:通过武松的语言,我体会到武松具有倔强的特点。

生:通过武松的语言,我体会到武松这个人比较豪爽。

生:我觉得武松很勇敢。

生:我还觉得武松有点爱面子。

师:同学们体会得挺好,武松主要具有的特点是──
生:豪爽、倔强、勇敢。

师:你是通过哪些语言体会到武松具有这些特点的比较豪爽。

生:我通过“这酒真有气力”这句话也能够体会到武松具有豪爽的性格。

生:“原来这样。

我吃了三碗,如何不醉?”通过这句话我体会到武松很
倔强。

生:我还通过“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体会出武松倔强的。

生:我通过“就有大虫,我也不怕”这句话体会到武松很勇敢。

生:“这是店家的诡计,吓唬那些胆小的人到他家里去歇。

我怕什么!”通过这句话,我能够体会出武松的勇敢。

师:同学们找到了这么多能够表现武松特点的语言。

现在谁能以“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为例,具体分析一下这句话是怎样表现武松倔强的性格特点的?
(生讨论,师巡视点拨)
生:武松在酒店喝酒,喝完了三碗,店家劝他别喝了,因为他家的酒叫“透瓶香”又叫“出门倒”,刚喝时只觉得好喝,一会儿就醉倒了。

但凡来他家喝酒的只喝上三碗,就都醉倒了,过不了山冈,过往的客人都知道,所以,往往只喝三碗就不再要了。

可是武松偏偏不信,叫道:“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所以我觉得武松比较倔强。

生:我还想补充一点,这家酒店的酒有劲,武松不是不知道,因为他喝完第一碗酒时就说:“这酒真有气力!”喝完第二碗时还说:“好酒!”说明店家说的是实话。

武松明知这酒劲大还偏偏要喝,说明他的确倔强。

师:的确,店家好心好意劝他别喝了,可是他就是不信,还说:“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这个武松真是倔强。

师:刚才这些同学体会得挺好。

他们之所以体会得这么好,就是因为他们抓住了这句话,联系了上下文,根据语气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

这就是通过语言体会人物特点的方法。

【评析】
这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体现了如下几个特点:
一、创造性地处理教材。

把教材作为一个“范例”,根据教材的特点;重新组合,灵活处理,使学生达到“一课一得”。

《景阳冈》这一课,教材中的教学目标难度不大,学生经过读课文,基本上能够顺利完成。

而本节课,教师则根据教材的特点,创造性地把目标定为:学习武松打虎前的内容,学习通过语言体会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和根据人物特点设计符合人物特点的语言的写作方法。

使学生学有所得。

二、精心设计“台阶”,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实施自主学习,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小学生受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制的,他们的自主学习需要教师铺设一定的“台阶”,在教师的辅助下完成学习目标。

本节课通过教师的辅助指导,学生完全自主地进行了学习。

三、突出对学生运用能力的培养。

过去,我们经常把理解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整节课都是按段落进行琐碎的分析,以为学生理解了的语言就自然而然地会运用。

这也直接导致了语文教学效率不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低下。

“新大纲”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统习,要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

本课教学在设计上,教师注意把理解与运用紧密结合起来,把理解作为基础,突出对学生的指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