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实践论文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实践论文

高中化学探究实验的教学实践与思考摘要:本文分别从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力以及引导学生在原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和拓展这三个方面浅谈自己在高中化学新教材中探究实验的教学体会。

关键词:创新能力探究实验学习兴趣延伸拓展
化学发展的历史证明:化学科学的任何一项重大的突破,无一例外地是经过化学实验而取得的。

正如波义耳所说,没有实验,任何新的东西都不能深知。

探究性实验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而实施的,在选择和探求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等去参与活动。

在此过程中,他们始终处于紧张、积极的状态。

从选择内容到动手实验,得出结果,都是学生自己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选择和获得新知,教师只起指导、组织和协助作用。

它可以真正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自主性。

一、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实验探究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学生不再是一味听教师讲、看教师做,而是在允许的范围内,由自己来确定时间的分配,进行方案设计和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加以分析并得出结论。

这种学习氛围能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由此激发其主动参与的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如果学生对实验产生了稳定兴趣,带有自觉性和持
久性,就能够主动钻研,认真操作,掌握更多的实验知识,深入理解实验原理。

反之,如果学生对实验不感兴趣,处于被动状态,即使是自己动手做过的实验,也毫无印象,那当然谈不上迁移的效果。

因此,我们应该在培养学生实验的稳定兴趣上下功夫。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生活实例创设探究情景。

化学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应该精于设计,巧于结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产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竟,激发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去解释日常生活中现象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的现实意义,以便培养其在解决问题时思维的实践性。

在学习氯气的性质时,教师首先让学生阅读以下材料:六十年代,五角场地区大部分还是农田,有一天早晨,农民起来发现沿马路两旁的杂草以及一些农作物都发黄死了,便感到很奇怪,经过调查,原来有一辆装有氯气瓶的车经过,发生了氯气泄漏造成了这一现象,幸好当时没有人员伤亡。

阅读完材料,问题随之产生:如果发生氯气泄漏,你如何逃生?如果氯气有毒,为什么生活中能用氯气消毒自来水?课堂内一下子象炸开了锅,学生讨论得非常激烈,很多学生都积极发言,如:逆着风向跑;往高处跑(密度比空气大);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用碱液、石灰水喷洒;就近用水龙头冲洒地面等等。

同时,学生探究氯气性质的热情、积极性就会随之上升。

二、培养学生重视探究过程,提高实验观察能力
化学实验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创造性地探究的过程。

中学生化学学习中的化学实验,虽然绝大多数是对物质及其变化的再认识,但
从本质上看,这一过程与科学家进行的科学研究中的化学实验是一致的。

当化学实验被用作探究性学习的途径时,化学实验的创造性和探究性便充分显示出来。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地动脑动手,体验科学家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获得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说。

所以,教师应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培养学生重视探究过程。

实验离不开观察,观察少不了思维,应用实验知识解决问题需要良好的观察力。

所谓观察力,是指能够敏锐发现实验现象中不显著的却是本质特征的能力。

具有敏锐观察力的学生,能细致观察到实验现象的特征,并把它应用到解决问题中去。

例如,“鉴别苯、乙烯、甲苯三种液体。

”这道题解的常规思路是先分别与溴作用,能褪色者为乙烯,余者为苯和甲苯,再进行鉴别。

然而有些学生只用酸化了的高锰酸钾溶液作用来区别。

他们认为,如果很快褪色者为乙烯,缓慢褪色者为甲苯,不褪色者为苯。

从这些思路分析,由于他们动手做过甲苯和乙烯跟高锰酸钾溶液作用的实验,而且认真细致观察过这些实验的全过程,并能把这些观察到的知识应用到解决问题中来,使解法更为简便。

在探究过程中,教师注意对学生观察力的培养,启发学生积极感觉、知觉事物的变化,自觉地进行观察实验中表现出来的现象,在大脑中留下深刻印象,并透过现象,积极思考,这样才能探有所得、究有结论。

三、鼓励学生在原有的实验基础上对实验进行延伸和拓展
创新思维具有求异性、灵活性、独创性和灵感等,其主要体现在灵活性。

一是思维方向灵活,善于从不同角度和方面思考;二是
思维过程灵活,从分析到综合,从综合到分析,全面灵活地进行综合分析;三是迁移能力强,能举一反三,多解求异,进行发散式思维。

而在原有的实验基础上对实验进行延伸和拓展更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高层次要求,它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一定的实验技能,通过分析、综合、推理、联想、想象等多种思维活动设计出实验的具体方案,并用实验加以验证。

如何设计实验组合装置验,这个过程能让学生亲自尝试创新思维和能力的飞跃。

通过这样的延伸和拓展,既让学生重视课本基本实验,又能从中得到了提升,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化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探究乙烯的性质时将乙烯通入溴水后,溴水褪色。

于是大多数同学认为是乙烯的作用而使该水褪色,但少数同学回答却是不一定。

原因是制取乙烯时产生的副产物so2也可使溴水褪色。

这种有争议的问题就激发了学生进一步的探究兴趣:到底乙烯能不能使溴水褪色,怎样才能检验乙烯?该如何设计这个实验?只有不断求索才能真正体现探究的价值和意义。

陶行知先生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天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我们实践探究性实验教学就是要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得以发挥,都成为具有自信、自强、自我发展和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让每个学生都获得科学探究的体验,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获得成功,这是我们实施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目的,也是素质教育所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学化学实验探究型创新学习模式的探索》
2.《高中化学新课程理念与实施》[m]
3.《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模式》[m]
4.《高中化学实验探究型创新学习模式的探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