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犯罪构成要件

犯罪构成要件

犯罪构成概说
一、犯罪构成的概念:犯罪构成就是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的一切客观和主观要件的总和。

(最具代表性的观点)
二、犯罪构成和犯罪构成理论之间的区别:
作为犯罪规格、标准的犯罪构成,是由法律规定的,具有法律属性,有法律效力,其表现形式是法律规定,或者是对法律规定有法律效力的解释,在社会上层建筑领域属于社会制度范畴。

而犯罪构成是一种学说,是关于制定、说明和运用犯罪构成的理论。

三、犯罪构成的特征:
1.犯罪构成是一系列主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或称“总和”、“有机整体”)
任何犯罪都包括一系列要件,这些要件的总和就形成了某种犯罪的犯罪构成。

但这并不意味着各个要件之间互不相干、互不联系,只是机械地相加在一起,而是指犯罪构成的各个要件之间彼此联系,共同形成了犯罪构成的有机统一体:1)任何要件脱离了这一整体,都将不再成为犯罪构成的要件。

2)缺少了其中任何一个要件,其他要件也将失去作为犯罪构成要件的意义,因而犯罪构成的整体也就不复存在了。

2.犯罪的构成要件,是指对行为的性质及其社会危害性具有决定意义,而且是该行为成为
犯罪所必须的那些事实特征。

3.犯罪构成的各个要件,是由我国刑法加以规定的。

四、犯罪构成要件
(一)国外犯罪构成要件概述
1.大陆法系“三阶层犯罪构成体系”
1)构成要件该当性:行为符合刑法关于犯罪的构成要件的规定,包括主观要素和客观要素。

主观要素主要指犯罪故意、目的犯中的犯罪目的、倾向犯中的倾向这些要素,客观要素包括行为主体、行为对象、行为状况、行为本身、行为结果等要素
2)违法性:如果行为具有刑法上规定或者法秩序所认可的违法性阻却事由,则该行为不属于犯罪,这种违法性阻却事由包括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法定事由和自救行为、义务冲突等超法规的违法性阻却事由。

3)有责性:指由于实施了符合犯罪构成要件的违法行为,而且能够对该行为进行道义上的谴责。

某一行为构成犯罪,除该行为该当构成要件并且属于违法行为之外,行为人亦必须负有责任。

有责性包括如下要素:a.责任能力b.责任故意和责任过失c.期待可能性
2.英美法系“双层次犯罪构成体系”
1)实体意义上的犯罪要件:主要包括犯罪行为和犯罪意图。

犯罪行为是英美法系犯罪构成的客观要件。

犯罪行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犯罪行为指犯罪心理意外的一切犯罪要件,包括狭义上的犯罪行为、犯罪结果和犯罪情节等。

狭义上的犯罪行为指有意识的行为,它由行为和意识构成。

犯罪意图是英美法系犯罪构成的主观要件。

分为四种:a.
蓄意b.明知c.轻率d.疏忽
2)诉讼意义上的犯罪要件:英美法系诉讼意义上的犯罪要件即合法抗辩事由,又称免责理由。

合法抗辩的内容有:未成年、错误、精神病、醉态、被迫行为、警察圈套、安乐死、
紧急避险、正当防卫等
(二)我国关于犯罪构成要件的不同观点
1)主流观点:“四要件说”
①犯罪客体: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
②犯罪的客观要件:行为人所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危害行为所造成的或者可能造成的对社会的危害结果;此外,在某些特定的犯罪中,犯罪时间、地点、方式、方法、手段、工具也是犯罪成立所不可缺少的要件
③犯罪主体:实施了犯罪行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人或单位
④犯罪的主观要件:表明行为人犯罪时主观心理状态的要件。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犯罪的主观要件包括两种形式,即故意和过失
2)其他观点:
1.三要件说:a.犯罪主体b.危害社会的行为c.犯罪客体
2.二要件说:a.行为要件b.行为主体要件
3.五要件说:危害社会的行为、危害行为的主体、危害行为人的主观罪过、危害行为的客
体、危害社会的严重后果以及它同危害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