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语法翻译法、情景法和听说法摘要: 语法翻译法、情景法和听说法是3种非常重要的外语教学方法, 对我国外语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但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不同的理论基础, 都有其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将从背景、理论与模式等方面对此3 种教学方法进行分析与讨论, 以便能对我国的外语教师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 语法翻译法; 情景法; 听说法在外语教学理论研究中, 有关教学法的讨论非常多, 关于不同的教学法的优缺点的争论也非常热烈。
众所周知, 教学法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教学效果, 两种不同的教学法可能会导致完全不同的教学效果, 所以怎样才能探究到一种合理、有效的外语教学法是所有外语研究者、教师和学习者都非常关注的问题。
外语教学法是一门研究外语教学的学科, 它既要有一定理论基础, 又要密切联系教学实践, 同时更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给予一定的规范和指导。
长期以来, 众多的专家、学者和教师一直在不断的进行尝试和探索, 他们依托重要的外语教学理论, 借鉴和吸取国外的有效教学法, 同时又充分结合中国的外语教学现状, 试图找到一种最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于是, 有关各种教学法的讨论与比较纷纷呈现。
其中, 语法翻译法、情景法和听说法都对我国的外语教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背景、理论与模式等方面对此三种教学法进行阐述。
1 语法翻译法、情景法和听说法1 . 1 产生背景语法翻译法起始于18 世纪晚期的欧洲, 在外语教学史上具有悠久的历史, 同时也是我国外语教学史上使用范围最广, 而又最具有生命力的教学方法之一。
在18 世纪, 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学习书面拉丁语, 阅读文学作品, 而这正是语法翻译法的特点之一。
语法翻译法最早是由德国学者麦丁格( J o h a n n V al e n t i n M e i d i n g er ) 和费克( J oha nn Ch r i sti a n F i c k )倡导并提出的。
在我国早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 主要也是采用了此种教学法。
在20 世纪80 年代中期前, 我国的大学英语教材基本都是以语法为纲, 以翻译和讲解语法为主, 这也充分体现了语法翻译法在我国在于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到了1 9世纪中期, 欧洲各国之间交流的加强对口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人们开始注重口语, 语法翻译法受到了挑战,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 直接法应运而生。
到了21 世纪20 年代, 英国语言学家Pa l m er 和H o r nb y等人倡导并提出了情景教学法。
最初,情景教学法被称为/ 口语法0 , 后才被改称为现在人们所提及的/ 情景法0 。
从教学法的历史发展来看,口语法是直接法的演进, 情景法是口语法的发展。
情景教学法的适时出现使其曾一度被广泛应用, 其倡导者们也做了大量的工作, 出版了大量的着作, 对后世影响深远。
到了2 0世纪50 年代, 由于结构主义在美国的主导地位, 美国外语教学中出现了以此为理论基础的听说法。
尽管听说法在很多方面与情景法相似,但他们有不同的渊源关系, 各自强调的重点也有所不同。
听说法起源于美国二战时期采用的/ 陆军法0, 是在美国描写语言家培训语言调查人员的/ 问询法0 ( i n f o r m a n t m et ho d ) 和美国军队特别培训课程( A S TP ) 教学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影响甚广的外语教学法。
1 .2 理论基础1 .2 . 1 语法翻译法翻译教学法把语言看成是一种规则记忆的心智活动, 其理论背景是智能心理学。
( S te r n 19 83 ) 德国语言学家奥朗多弗等学者总结了过去运用语法翻译法的实际经验, 并在当时的机械语言学、心理学的影响下, 给语法翻译法以理论上的解释, 使语法翻译法成为一种科学的外语教学体系。
1 .2 . 2 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的语言理论是英国的结构主义理论, 认为口语是语言的基础, 结构是说话能力的核心; 其学习理论则以行为主义者学习习惯理论为基础, 语言学习被认为是一种习惯形成的过程, 首先强调语言学习的过程而非条件, 其次强调语言学习的过程就是习惯养成的过程。
1 .2 .3 听说法听说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结构主义和行为主义心理学。
受美国结构主义者的影响, 听说法认为语言是一种体系, 其构成成分是在结构上相互联系的。
在学习理论上, 听说法认为学习语言关键在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获得一定的学习技巧, 它强调要接触目的语, 进行语法结构的操练。
1 . 3 教学目标1 . 3 . 1 语法翻译法语法翻译法认为学习外语就是为了阅读或通过阅读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和智力发展来提升自己, 所以其倾向于以学习语法为主, 通过语法学习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不重视目的语口语和听力的练习。
1 . 3 .2 情景法与大多数教学法相似, 情景法的目的仍是掌握听、说、读、写这四种基本语言技巧能力。
该教学法的特点就是强调要通过结构来掌握语言技巧; 要求在发音和语法上尽可能达到精确, 尽可能的避免错误; 认为熟练的掌握语法结构和句式是提高阅读和写作的能力的基础, 而这一切又只能通过口语来实现。
也就是说, 只有在口语上熟练的掌握了, 才能有助于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1 . 3 . 3 听说法根据布鲁克斯( Br o ok s) 的观点, 听说教学法的教学目标可以分为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
其短期目标就是要求学习者能够听懂, 要有标准的发音, 要能够辨认字面书写的话语特征并能将这些话语特征应用到自己的学习实践中; 其长期目标就是要使学习者的目标语更接近本族语使用者的水平。
就其长期目标来讲, 是普通外语学习者很难达到的水平, 但也是所有外语学习者的最终目标。
1 . 4 教学模式1 . 4 . 1 语法翻译法传统语法翻译法主要是通过大量的翻译练习来教授语言知识, 其目的就是要让学习者能够准确、快速地阅读、理解和翻译目的语文章, 所以, 在翻译教学法的教学实践中, 翻译既是教学目的, 又是教学手段。
语法翻译法的教学模式: 阅读- 分析- 翻译- 讲解- 背诵( 罗立胜, 石晓佳, 200 4 ), 通常采用三段式教学: 讲解( 翻译) - 领读- 做练习( 明树杰, 2004 ) 。
在语法翻译法的课堂上, 通常是先阅读课文, 从课文中挑选出重点句型进行语法分析, 基本是以句子结构、重要语法现象和可以引申的语法规则为基础进行逐句的翻译和讲解,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单词和语法规则, 根据语法规则来理解课文内容, 并通过不断的翻译和练习来练习使用, 加深自己的记忆。
语法翻译法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翻译能力, 在教学中注重语法规则与词汇的记忆, 主要运用母语教学, 并以母语为参照系统。
1 . 4 .2 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主要是依靠场景来学习, 以加深学生们的理解和掌握。
学习方式主要是教师进行指导, 让学生在指导下进行不断的重复和替换练习, 直至掌握为止。
其主要过程就是由教师控制的练习到学生的自由练习, 由最初的口语表达到口语、阅读和写作中的完全自由表达。
情景教学法中, 结构大纲和词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结构大纲中列出了根据教学顺序安排的英语的基本结构和句型, 词表中列出了根据对讲解该结构的有利程度所选择的词汇。
在此教学法中, 教师要进行示范, 协调指挥和监督, 起主导作用, 一切以教师为中心, 由教师决定教学的进度。
同时, 此教学法对教材和视觉辅助物依赖性很强。
1 . 4 . 3 听说法听说法是一种以结构为主的语言教学法。
有一个按照教学的顺序编排的语言大纲, 涵盖了所学语言的音位、词法和句法中的主要项目; 语言技能按照听、说、读、写的顺序练习; 主要课堂活动为对话和句型操练, 通过对话, 让学生进行重复模仿和记忆, 在模仿对话中, 要求学生注意自己的发音、重音、语音和语调等; 在对话讲解之后, 从中选出好的句式让学生进行操练, 句型操练是听说法的一大特色。
1 . 5 对三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论述上文论述的三种外语教学法都有其各自的优点和特点, 都曾对我国的外语教学产生过较大的影响, 但又都具有各自的不足之处, 在教学实践中也都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的问题。
语法翻译法是我国外语教学的传统方法。
该教学法主要是针对书面语, 注重语法知识, 通过将目的语翻译成母语的方式进行教学, 对于我国部分师资和教学设备较差, 班级规模较大的地区来讲, 这种教学法是最方便易行的。
另外, 此种教学法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学生成绩, 比较适合目前中国的应试教育体系, 颇受中国师生的欢迎, 故至今仍在被广泛应用, 尤其是在偏远城市和农村地区。
语法翻译法实施方便, 一块黑板, 一盒粉笔, 一本教材就可以满足语法教学法的教学要求。
(张丽华, 2003 )同时, 该法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翻译和阅读练习, 非常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然而, 这种方法也有其不足之处。
它重翻译和书面语, 轻口语和听力技能, 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以母语为主要课堂用语, 不能为学生提供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以教师讲授知识为课堂主要活动, 不能很好的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上课方式枯燥、单一, 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
同时, 语法翻译法要记忆大量枯燥无序的语法规则和词汇, 并过于追求语言的准确性, 让学生感到疲惫和厌倦。
( B r o wn , 2002 ) 。
此外, 多年的实践经验也使我们认识到, 语法翻译教学法不注重口语和听力, 使我们的学生说不出, 听不懂, 很难适应或满足当前形势对外语学习着的需求。
和语法翻译法相比, 情景法在很多方面都有了进步, 更能显示出其优势所在。
它在重视语法的同时, 更加突出了口语的重要性; 侧重于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场景来接受、理解和学习语言知识; 主要通过目的语进行课堂教学。
该教学法因其情景式的学习内容和练习形式和活跃的学习氛围而备受欢迎。
在英语教学中, 巧妙地设置情境, 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活跃课堂气氛, 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提高教学效果。
但情景法也受到了乔姆斯基和部分英国的应用语言学家的批判, 他们认为其所依托的理论基础并不能很好的解释语言的基本特征, 也没有对语言的功能性和交际性潜能等方面给予更多的解释。
另外, 还存在着所设计的场景不够真实, 操练的句式过于简单, 更有利于初期学习者等多方面的实际问题。
听说法提出以口语为中心, 以句型结构为纲的主张, 重视口语和语言教学; 通过朗读、模仿和熟记笔记等实践练习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语言技巧; 它的出现, 使教材的编写和教学过程的安排更科学、更合理, 对提高我国的外语教学水平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尤其是对听说领先思想的传播, 更是功不可没。
但是, 听说法在教学中的也存在着不少的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