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年她经济产业分析报告(经典版)

2016年她经济产业分析报告(经典版)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2016年8月目录一、“她经济”撑起消费半边天 4二、“她经济”相关产业:紧盯女性消费市场 61、品牌服饰72、珠宝首饰83、美妆94、医疗美容104、女性旅游135、互联网背景下“她经济”商业模式创新14 (1)垂直电商与社交电商14(2)医美O2O 15三、相关企业171、朗姿股份182、潮宏基203、汇洁股份224、瑞贝卡235、歌力思246、维格娜丝267、豫园商城298、老凤祥319、上海家化3410、青岛金王3511、星期六3612、华斯股份37四、主要风险38一、“她经济”撑起消费半边天“她经济”又称女性经济学,指的是在经济社会中,随着女性的不断独立和自主消费能力的逐步旺盛,女性正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形成围绕女性消费、理财等特有的经济现象和经济市场。

据统计,目前国内女性消费群体已达48 亿人,这部分消费群体拥有更多的收入和更多的机会,崇尚“工作是为了更好地享受生活”,庞大的消费基数+经济独立与自主+女性消费特点(追求美、感性消费、享受购物过程、个性化)成就了“她经济”时代的旺盛消费需求与经济新增长点的形成。

从国内女性各年龄段人口结构来看,2003 年以来中老年女性(40 岁以上)人口占比逐步提升,消费主力军年轻女性(20-40 岁)人口占比基本保持平稳。

除了庞大的人口基数,“她经济”更体现在购买话语权上。

女性消费者多变的社会角色影响着她们的消费方向,作为个体,她们会为自己购买内衣、女鞋、女装、女包、珠宝、生理用品等商品,作为妻子,她们会为丈夫购买目标群体为男性的商品;作为母亲,她们会为子女购买母婴、幼儿、教育等相关产品。

根据经济学人智库EIU 发布的亚洲女性网购调研报告显示,2014 年“女权力量”正在崛起——女性对家庭开支使用拥有强大的话语权:购买服饰、化妆品的话语权均为88%,购买家居用品85%,休闲旅游84%,母婴产品69%。

值得一提的是,2014 年中国家庭总消费中,女性决策占比达到75%,男性定位产品女性购买占比达到50%,中国女性除了拥有“买买买”强大的消费力,同样对整个家庭消费支出拥有绝对的影响力与决策权。

由于两性之间天生的思维上的差异,相对而言女性更容易产生冲动消费,对于品牌有较大的认知和敏感度,因此女性的消费欲望和能力更容易被激发,消费潜力也远大于更为理性的男性消费群体。

据统计,美国女性在社交媒体上与品牌互动性更高,在查看支持、特权获取、查看更新和评论上,女性的参与度都远远高于男性。

在消费行为上,女性消费者呈现出情感化、休闲化、自主化、个性化与多样化的趋势。

现代女性偏好那些能与自我心理需求引起共鸣的商品或服务,因此商品的名称、外观、色彩、款式以及购物环境中不同的建筑风格等都可能成为使她们产生冲动性和诱发性购买行为的因素。

另一方面,休闲娱乐日益成为“她经济”引导下女性的主要消费项目之一,25-40 岁的国内白领女性多数都拥有健身卡或美容卡。

此外,现代女性不再满足于一成不变的生活、千篇一律的形象,“求新求变”成为消费关键词,女性消费者追求生活的多样化,希望尝试不同的生活方式,希望改变身份,经历各种体验。

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追求那些能够促成自己个性化形象、显示自己与众不同的产品或服务,这也使得款式与设计数量有限的品牌服装受到追捧。

二、“她经济”相关产业:紧盯女性消费市场作为消费市场的主力军,女性群体在可支配收入与社会地位的上升阶段,显示出更高的消费支出弹性与购买热情,分行业来看,女性可选消费品中的服饰、内衣、化妆品、医疗美容、旅游、珠宝首饰等市场的成长性与投资机会也将高于必需消费品。

根据阿里巴巴的统计,阿里系在线电商销售额中70%由女性贡献,女性消费者最爱在线上购买的商品中,服饰占89%,母婴产品占87%,化妆品占83%,家居用品占比78%;根据《2015 年女性生活蓝皮书》显示,被调查女性最大一笔开支用于购买服装服饰的人数最多,已连续7 年稳居个人最大一笔开支的第一位,女性消费者越来越受到了互联网创业者的青睐。

1、品牌服饰2009-2013 年中国女装市场迅速扩张,零售额由2009 年的2480 亿元上升至2013 年的5200 亿元,国内女装人均消费达到439 美元,逐渐接近世界平均水平,但离欧美发达国家300-450 美元的水平仍有着较大的差距。

从发达国家男女服装消费的比例来看,女装消费显著多于男装消费,美国、日本、韩国等成熟市场的女装和男装的消费比分别为18:1、24:1 和17:1,而目前中国女装男装消费比仅接近1:1。

考虑到随着社会地位和生活状况的改善,加之女性对时尚和美丽的持续追求,国内女性对女装的消费意愿和能力正在加强,因此我们预计未来国内女装消费仍有很大空间。

尽管女装销售增速近年受到整体经济环境的影响出现一定波动,但仍保持高于行业的增长。

根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数据统计:2009-2013 年,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女装零售额增速和服装零售额增速均呈下降趋势,但从各年看,女装零售额增速始终高于服装零售额增速。

同样,2009-2013年,全国终端大型零售企业女装零售量增速和服装零售量增速均基本呈下降趋势,但从各年看,女装零售量增速始终高于服装零售量增速。

2、珠宝首饰国内珠宝首饰行业进入新常态:增速放缓,投资需求让位个性化消费。

目前行业整体零售规模近5000 亿元,保值增值需求主导了过去五年以黄金为首的珠宝首饰市场17%以上的持续快速增长。

但2014 年开始随着抢金潮透支影响的淡去,国际金价的持续下跌以及国内通胀压力的减缓使得黄金饰品作为国内居民投资保值渠道的重要性已经明显回落,市场更多回归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与情感价值的诉求,婚庆与自我佩戴的个性化珠宝首饰的需求占比逐步提升。

在行业竞争中,品牌、渠道与设计成为核心要素,线上线下结合成为大势所趋。

珠宝首饰市场层次分明,预计未来时尚与轻奢定位更具成长性。

由于珠宝首饰价格跨度大,各个层次市场的目标消费群体相互渗透很少,市场层次分明。

国内主流龙头企业的竞争主要集中在中高端领域。

参考成熟市场的消费结构,同时考虑金价的低迷以及国内珠宝首饰购买主流人群的代际转变,预计未来K 金与彩宝等时尚首饰增长空间大、时尚与轻奢定位的品牌和产品更具成长性。

3、美妆Euromonitor 数据显示,中国的人均化妆品消费金额不到韩国的1/3,日本的1/5。

随着女性经济水平提升及化妆品技术升级,将进一步拉动化妆品消费。

假设2015-2020 年中国市场销售额以10%的年复合增速增长,2020 年中国化妆品销售额将近5000 亿元。

在国外,彩妆市场一般占整个化妆品市场的30%,而在我国,彩妆市场所占的市场份额不及10%。

随着彩妆消费习惯逐渐普及,彩妆子行业的未来增长预计加速,今后五年其年均复合增速将升至12%左右。

目前国内彩妆业大致可以分四个梯队:以欧莱雅和宝洁为代表的外资彩妆占据第一梯队,这些外资品牌已经牢牢把控市场约70%份额;由国内本土的一线品牌玛思红、卡姿兰等组成的第二梯队大致占市场20%的份额;第三和第四梯队仅占剩余约10%的市场份额,这部分主要是OEM 品牌和针对乡镇批发市场的彩妆组成。

在此情况下,提高产品质量,在性价比上下功夫,同时加强终端服务,成为本土彩妆重要的几个突破点。

4、医疗美容“她经济”时代,“美无止境”催生庞大市场需求。

在爱美天性的驱使下,女性医疗美容2013 年共消费手术类和非手术类项目达2000 万例,占总数的872%。

根据央广网的测算,国内女性美容美妆行业容量达到11 万亿元,并且将保持20%以上的增速,其中2014 年我国医疗美容市场容量已达到5530 亿元,预计在2018 年左右达到万亿产业规模。

2014 年我国医疗美容市场容量已达到5530 亿元。

据中国卫生部的统计结果显示,除基本生活费用以外的中国人支出中,整容手术和化妆品费用,是继购房、购车、旅游之后居第4 位的消费热点。

而2013 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新增投资规模为43 亿元,2014 年这一数字达到54 亿元,同比增长26%。

中国赴韩国整形现象火爆,寻诊人数五年增长70 倍。

中国的“整形韩流”从2005 年开始正式掀起。

由于韩国政府近年来推行医疗观光政策,加之韩流明星效应,吸引了众多外国游客赴韩整形。

赴韩整形的中国游客从2009 年的791 人猛增至2014 年的56 万人,5 年间整整激增了70 倍,占赴韩寻访整形外科的外国人比例超过70%。

预计2020 年左右每年将有约8 万中国人赴韩整形。

去整形外科就诊的外国患者人均治疗费用约为345 万韩元(约合人民币2 万元),由此测算中国人在韩整形的消费额在2014 年多达1932 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12 亿元)。

根据36 氪自媒体对2231 位微信用户的调查结果显示,有571%的人有过整形美容(含微整形、激光护肤)的经历;从健康服务类型来看,医美整形、皮肤护理和瘦身塑形排名前三;从具体整形项目来看,对微整形(注射玻尿酸、瘦脸针、脂肪填充等)有意向的人群占比最高(6746%);多数人可以接受每年整形美容消费在5000-10000 元的区间范围。

根据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经验,当人均GDP 超过3000 美元时,民众对美容的消费能力和意愿将会有快速的提升。

中国现在就处于医疗美容行业的快速增长期。

此外,由于我国居民年龄结构的变化,中国将会产生一大批有经济基础的中年美容消费者,对抗衰老、祛斑、紧肤除皱的需求将会提高,且单位支出和消费频率都将增加。

2014 年的整形美容数据显示,全国的消费群总人数为9000 万。

医疗美容行业的客户以20-45 岁的中高端女性为主,主要的职业范围包括企业管理层、企业白领、时尚和娱乐业从业者以及全职太太,如今在学生群体中的辐射面也越来越大,去年的消费比例已经达到了386%。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美容机构行业研究小组2014 年的1000 份有效样本研究也显示,高学历年轻女性是目前和未来整形手术的主要消费者。

主要表现在:(1)已接受整形手术及未来3 个月内有意向的人群,女性占60%以上;(2)现有及潜在用户87%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25-35 岁的超过50%,15-24 岁亦有近30%;(3)现有用户收入层基本均匀分布,年收入15 万以下及45 万元以上者略多;潜在用户则以高收入为主,53%的潜在用户年收入在6 万元以上。

4、女性旅游根据2014 年国际旅游展会针对女性旅游市场的调研结果,在亚太地区,无论是商务旅游还是休闲旅游,女性旅行者占比正在快速增长。

据估计,这一比重将在2030 年增长400%。

“女游市场”也日益引起旅游业界重视,2015 年《女性生活蓝皮书》显示,旅游已成为被调查女性休闲度假的主要方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