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级建造师市政实务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一级建造师市政实务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水结碎(砾)石:粒径不大于 70mm,且不得大于层厚 0.7 倍,掺灰量为小于 0.5 mm颗粒含量的 8%~12%;
垫层 介于基层和土基之间的层位,改善土基的湿度和温度状况,保证面层和基层的强度稳定性和
抗冻胀能力,扩散由基层传来的荷载应力,以减少土基所产生的变形。具备良好的水稳定性。 设置垫层情形:处于潮湿或过湿路段,季节性冰冻地区产生冰冻危害的路段;
3、测标高:测出道路中心高程,标于边桩上,以供施工;
1、不得使用腐殖土、生活垃圾、淤泥、冻土块或盐渍土。不得含有草、树根,
粒径超过 100mm的土块应打碎;
2、排除原地面计税、清除树根、杂草、淤泥等,处理坑、坟、井穴等分层填实;
3、填方段内应事先找平,坡度陡于 1:5时,需修成台阶形式,台阶高度不大于
沥青混凝土面层常用合度及适宜层位
面层类别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骨料最大粒径( mm) 常用厚度( mm)
适宜层位
26.5
60 ~ 80
二或三层式面层的下面层
19
三层式面层的中面层或二层式面层的下面层
40 ~ 60
16
二或三层式面层的上面层
13.2 9.5 4.75
25 ~ 40 15 ~ 20 10 ~ 20
知识点总结 市政公用
第一章:城市道路工程
城市道路的分类
快速路; 主干路; 次干路; 支路;
道路行车速度; 道路宽度; 分级因素 路面结构厚度; 交叉口形式;
除快速路外的各类道路根据城市规模、设计交通量、地形等又分为Ⅰ级、Ⅱ级、Ⅲ级。
高级路面:路面刚度大、强度高、稳定性好。运输成本低、建设投资高、养护费少。 按结构强度分类
采取增加路基高度,使其最小填土高度满足要求;选用不发生冻胀的路面材料;
对不满足冻胀要求的结构,调整结构层的厚度或采用多空矿渣等格温性能好的
材料;防冻层厚度(包括路面结构层)不低于标准的规定;
不良土质危害形式:
1、淤泥、淤泥质土、水下沉积的饱和软黏土:地基发生整体剪切、局部剪切或刺入破坏,造成路面沉陷
沥青表面处治主要起防水层、磨耗层、防滑层或改善碎(砾)石路面的作用,常用厚度为 基层 路面结构中承重层,有足够的、均匀一致的承载力和刚度,足够的水稳定性。
15~30mm。
1、整体性材料:无机结 合料稳定粒料 —— 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石灰稳定砂砾、石灰煤渣、 水泥稳定碎石等。其强度高、整体性好,适用于交通量大、轴载重的道路。
1、直接承受行车的作用; 路面性能要求
2、改善汽车的行驶条件、提高道路服务水平(经济性、舒适性);
路面性能主要指标
1、平整度; 2、承载能力:具备相当的刚度和强度,抗疲劳破坏和塑性变形能力; 3、温度稳定性:较高的温度稳定性,即较低的温度、湿度敏感度; 4、抗滑能力强; 5、不透 水性; 6、噪音量低的路面结构;
路面结构特点:行车荷载和自然因素对路面的影响随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弱,对路面的材料的强度、 刚度和稳定性要求也逐渐降低,为适应这一特点,路面结构多层次的。
面层
直接同行车和大气相接触的层面,具有较高的强度、刚度、耐磨、不透水和高低温稳定性 有良好的平整度和粗糙度。高级路面面层:磨耗层、面层上层、面层下层。或成为表面层、 中面层、底面层;
孔隙比 e 土的孔隙体积与土粒体积之比,即 e VV VS ;
孔隙率 n 土的孔隙体积与土体积之比,即 n VV V ;
含水量 W 土中水质量与土粒质量之比,即 W WW WS ;
饱和度 Sr 土中水体积与土中孔隙体积之比,即 Sr VW VV ;
液限 ωL 土由流动状态转入可塑性状态的界限含水量,是土的塑性上限,称为液性界限,简称液限;
二或三层式面层的上面层 1、沥青混凝土面层的磨耗层(上层); 2、沥青碎石等面层的封层和磨耗层;
自行车道与人行道的面层
热拌、热铺的沥青碎石
双层式沥青面层的下层或单层式面层。常用厚度 应铺设沥青封层或磨耗层。
50~70mm。做单层式面层时,
沥青贯入式碎(砾)石 面层或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下层,常用厚度为 50~80mm 做面层时,应铺设沥青封层或磨耗层。
塑限 ωP 土由可塑状态转入半固体状态时的界限含水量,是土的塑性下限,称为塑性界限,简称塑限;
塑性指数 I P 液性指数 I L
土的塑限与液限之差, I P ωL ωP,即土处于塑性状态的含水量变化范围,表征土的塑性大小; 土的天然含水量与塑限之差值对塑性指数之比值, I L ω ωP I P ;
渗透系数 k
基层与面层模量比应大于或等于 0.3 ; 土基与基层模量比宜为 0.08~0.4 ;
4、层数不宜太多,在半刚性基层上铺设面层时,适当加厚面层减轻反射裂缝;
挡土墙结构形式
重力式、衡重式、钢筋混凝凝土悬臂式、钢筋混凝土扶壁式、带荷载板的柱板式、 锚杆式、自力式(尾杆式)、加筋土;
利用衡重台上填土下压作用和全墙重心的后移增加墙身稳定; 1、衡重式
在毛细作用下逆重力方向上升一定高度,在 0℃以下毛细水仍能移动、积聚,发生冻胀。
地下水
分为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若潜水的矿化度较高, 而水位埋藏较浅,容易引起图的盐渍化。盐渍土可使路基出现盐胀和吸湿软化。
路基排水分为地面(各种管渠),地下(地下排水构筑物)两种方式。
1、严格控制细粒含量,在潮湿路段,采用水稳定好且透水的基层;
土压力计算的两个经典理论
库伦土压力理论、朗金土压力理论;
静止土压力 刚性挡土墙保持原位静止不动,墙背土层未受任何干扰时,作用在
墙上水平压应力;
主动土压力 刚性挡土墙在填土压力作用下,背离填土一侧移动,当墙后土体达到极限平衡,开始剪裂,
并产生连续滑动面,使土体下滑;土压力减到最小值;
被动土压力 刚性挡土墙在外力作用下,向填土一侧移动,当墙后土体达到极限平衡,土体开始剪裂,
出现连续滑动面,墙后土体向上挤出隆起,土压力增到最大值;位移也最大。
库伦土压力理论 假定挡土墙之后的填土是 均匀的砂性土,当墙背离土体移动或推向土体时,墙后土体即达到
极限平衡状态,一个是沿墙背的 AB面,另一个是产生在工作中的 BC面,均通过墙趾 B。假定
滑动土楔 ABC是刚体,根据其静力平衡条件,求得挡土墙的土压力。
土的黏聚力:与土的种类、土的天然结构是否被破坏、试样在法向压力下的排水固结、试验方法因素有关
从小于 9.81 KPa,到近似于 200KPa。
标准冻结深度 z0 地表无积雪和草皮覆盖条件下,多年实测最大冻结深度的平均值。 不良土质路基的处理方法:
1、淤泥、淤泥质土、水下沉积的饱和软黏土:换填法、挤密法、排水固结等;
墙胸坡陡,下墙倾斜,可降低墙高,减少进出开挖;
2、悬臂式: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由立壁、墙趾板、墙踵板三部分组成;
挡土墙 特点
3、扶壁式:沿墙长,隔相当距离加筑肋板(扶壁),使墙面与墙踵板相连接,比悬臂式经济; 4、柱板式:由立柱、带卸荷板的底梁、拉杆、挡板和基座组成,借卸荷板上土重平衡全墙; 5、锚杆式:由肋柱、挡板和锚杆组成,靠锚杆 固定在岩体内拉住肋柱;
垫层材料:粒料稳定土和无机结合料稳定土两类
天然砂砾小于 0.075 mm含量小于 5%; 炉渣小于 2mm含量小于 20%; 厚度根据当地经验确定,一般大于等于 150mm;
1、面层、基层的结构类型及厚度与交通量相适应;
2、层间结合必须 紧密稳定,保证整体性和盈利传递连续性;
沥青路面结构组合原则 3、各层材料回弹模量自上而下递减
郎金土压力理论 假设竖直的墙背,水平的填土面。
1、准备工作; 2、修建小型构造物与埋设地下管线,先地下、后地上,先浅后深; 路基施工程序 3、路基(土、石方)工程:测量放线、开挖路堑、填筑路堤、整平路基、压实路基
修整路床、修建防护工程等; 4、质量检查与验收;
1、恢复中线测量:对道理中线的各点进行复测,确认无误后进入施工测量; 路基施工测量 2、钉线外边桩:两侧边线外 0.5 ~1.0 m处, 以 5m、10m、15m为间距定边桩;
城市道路分类 快速路、主干路 次干路、支路
路面等级 高级路面 次高级路面
面层材料 水泥混凝土 沥青混凝土、沥青碎石、天然石材 沥青贯入式碎(砾)石 沥青表面处置
使用年限(年) 30 15 12 8
路基 在地表按道路的线型(位置)和断面(几何尺寸)的要求开挖或堆填而成的岩土结构物;
1、为车辆在道路上行驶提供基本条件; 路基性能要求 2、道路的支撑结构物;
3、对路面的使用性能有重要影响;
路基性能主要指标:整体稳定性、变形量。
路基分类
路基断面形式
路堤 —— 路基顶面高于原地面的填方路基; 路堑 —— 全部由地面开挖出的路基,分为重路堑、半路堑、半山峒三种形式; 半填、半挖 —— 一侧挖方、另一侧填方;
从材料上分:土路基、石路基、土石路基; 路面 在路基顶面的行车部分用不同粒料或混合料铺筑而成的层状结构物;
6、自立式:有拉杆、挡板、立柱、锚碇块组成,靠填土本身和拉杆、锚碇块组成整体稳定;

7、加筋土:是填土、拉筋和面板三者的结合体,可以解决 3.6 m~12m的填土;
造价较低,是普通挡墙造价的 40%~60%,可以预制拼装,施工快捷
土中水 固态、液态、气态三种,液态水有吸着水、薄膜水、毛细水、重力水。其中毛细水
次高级路面:维修、养护、运输费用较高。
路面 按力学性质分类
柔性路面:行车荷载作用 下产生的弯沉变性较大,在反复荷载下产生累积变形, 破坏取决于极限垂直变形和弯拉变形 —— 沥青路面;
刚性路面:行车荷载作用下产生板体作用,抗弯拉强度大,弯沉变形很小,呈现出 较大的刚性,破坏取决于极限弯拉强度 —— 混凝土路面;
τf σ tgφ;
φ—— 土的内摩擦角 粉砂、细沙为 28?~3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