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音乐和美术故事》教学设计作品解读丰子恺编著的《少年音乐和美术故事》中的文章选自民国时期开明书店的青少年杂志《新少年》,旨在引导少年认识社会、欣赏文艺和了解自然。
《少年音乐和美术故事》按照故事容分为“少年音乐故事”和“少年美术故事”两部分,将枯燥的艺术基本常识融化在平易的小故事中,讲述风趣,情味悠然。
虽然书中的一些乐理、美术知识的表达与当今有些差异,但读者绝不会因此而减少对这本书的喜爱,因为其中蕴含的对艺术真知的追求和感悟是不会因为时代的差异而褪色的。
设计意图这本书是丰子恺先生为少年儿童“量身定制”的,每一个故事中都蕴含着一些音乐、美术方面的知识,而这些故事本身涉及的生活场景又都是那么自然,虽然有的场景对现在的孩子来说不那么熟悉,但就像看老电影一样,都能马上进入其中的情境。
本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先“走进故事”,再“走出故事”,通过形式各异的教学环节,充分地提炼、感悟到丰子恺先生寄寓在故事中的艺术知识和艺术品味,体会到这本书的“良苦用心”,并在生活中拥有发现艺术之美的眼光和心性。
教学目标1.通过导读版块的听故事、了解作者、交流知识点等环节,充分激发学生阅读本书的兴趣。
2.通过推进版块的“知识竞答”环节,将重点知识从故事中提炼出来,对基本的知识进行巩固性掌握。
3.在实践运用中提升对艺术的感悟能力,在对精妙的、哲思性语言的品读过程中,提升艺术修养。
4.通过延伸活动,进一步拓展对本书的兴味,进一步了解作者在漫画、散文等领域的伟大成就。
教学过程【导读板块】一、听《维多利亚女皇害怕》的故事1.从原书中《维多利亚女皇的害怕》一文中截取相关的故事讲一讲。
2.学生谈感受,老师总结:可见,艺术有超越世间一切荣华的尊贵性。
3.大家知道这个故事老师是从哪本书中读到的吗?(出示《少年音乐和美术一书》)二、走进作者1.这本书的作者是就中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丰子恺先生。
2.介绍: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桐乡石门镇人。
中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
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协分会主席、中国画院院长、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
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
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深受人们的喜爱。
他的作品涵深刻,耐人寻味。
他一生出版的著作达一百八十多部。
3.丰子恺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我的心为四事所占据了:天上的神明与星辰,人间的艺术与儿童。
”他认为孩子“有着天地间最健全的心眼”,是世间“彻底真实而纯洁”的人。
他甚至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长大,让生命一直浸润在童心世界的快乐和本真中。
为此他还曾满怀惆怅地写了一篇《送阿宝出黄金时代》的散文,既为自己的儿女长大而欢欣,又为孩子告别童年而伤心。
4.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阅读的就是一个叫“逢春”的小姑娘和一个叫“如金”的小男孩身上发生的有趣的故事,他们是姐弟俩。
这些故事有一个共同点,都和“音乐”或“美术”有关。
三、共读第一篇1.先来听一听《独揽梅花扫腊雪》的故事吧。
2.出示句子:“满天大雪,从去年除夜落起,一直落到今年元旦的朝晨。
天井里完全变成白色,只见两株老梅的黑色树干从雪中挺出,好像一双乌木筷插在一碗白米饭里了。
”这个比喻怎么样?3.“除了两株梅树以外,还有一个浑身黑色的王老公公……”(教师读书中的容至“爸爸伸手抚我的头,笑着说:‘雪腊扫花梅揽独,王公公做不到,只好你去做了!’说着便离开我,自去同王老公公闲谈了。
)4.你听懂爸爸的话了吗?(交流)5.师继续往下读文章。
6.交流:你觉得在你们家,谁是“主音”do?谁是“属音”sol?“中音”或“次中音”又是谁呢?7.小结:丰子恺讲的这些和音乐知识有关的故事是多么有趣,多么容易理解啊,它比纯粹地讲乐理知识要有意思得多,那就让我们继续读故事吧。
【推进板块之“少年音乐故事”】一、乐理知识让我们先来考考自己从故事中积累的乐理知识。
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do,re,mi,fa,sol,la,si叫作长音阶,也叫大音阶,用长音阶作曲的乐曲,叫做长调乐曲。
la,si ,do,re,mi,fa,sol,叫作短音阶,也叫小音阶,用短音阶作曲的乐曲,叫做短调乐曲。
(正确)2.在钢琴上,黑键是划分半音的。
七个白键之中,只有EF之间相隔一个“半音”,其余每两白键间相隔都是两个“半音”,即一个全音。
这样,一个音阶中一共含有十二个“半音”。
(答案:EF之间和BC之间都相隔一个“半音”)3.在钢琴中,十二个键中只有c可以当作第一音do。
(答案:在钢琴中,十二个键都可以当作第一音“do”,所以音乐上共有十二个调子。
)4.大凡吹运管中空气而发音的乐器,管愈长发音愈高,管愈短发音愈低。
(答案:管愈长发音愈低,管愈短发音愈高。
)5.先有曲而后作歌词,方法不及先有歌词再作曲,因而难得那样融和而圆满的结合。
(正确)6.磨练声音的方法,根本的有三种,即呼吸练习、声区练习与发韵练习。
(正确)二、实践运用在故事中我们了解了那多么的乐理知识,现在要看看大家实际运用的能力了。
1.《晚餐的转调》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每个音阶里有七个音,每两个音之间的距离不等。
从mi到fa,从si到 do,这两处的距离特别短,叫做“半音”,其余的叫做“全音”。
故一个音阶是由五个“全音”和两个“半音”造成的。
所谓“度”,就是从一个音到另一个音所经过的字数。
例如从do到re,经过两个字,叫做二度;从do到mi,经过三个字,叫做三度。
”请从音乐书中找一段谱子,找一找,哪些是二度,哪些是三度。
2.《理法与情趣》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好几个音一同奏出,叫做“和弦”。
最常用的和弦,是由三个音同奏的,叫做“三和弦”。
三和弦有七种,音阶上的每一个音上都可造一个三和弦来。
”请写出几个音“佳”的三和弦。
3.《巷中的美音》一文中写道:古乐里的阶名,就是七音“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因为其中有两个仅加一变字,故又叫做“五音”。
请分别写出这五音相对应的阶名。
4.你能根据《蛙鼓》一文对“交响乐”演奏中各类乐器的描述,画一“合奏位置”示意图,并标注出这些乐器的音乐特点吗?三、心灵感悟1.关于音乐,文中有很多论述,比如“音乐是精神的食粮。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2.你还能从文中找到相似的论述吗?答案预设:(1)对于个人,音乐好像益友而兼良师;对于团体生活,音乐是一个无形而有力的向导者。
(2)音乐是最善于表现感情的艺术。
音乐可以说是“感情界的言语”。
(3)倘然没有了音乐,人类的生活将何等隔膜而枯燥!世间将何等荒凉而寂寞。
(4)听曲趣高尚的乐曲,好比吃橄榄,其味隽雅;听曲趣卑浅的乐曲,好比吃糖,其味浅俗。
(5)音乐的效果不是空洞的,着实有实用之处。
所谓“安慰感情,冶精神,修养人格”等等,不是一空头支票,保存得好,将来可以兑现。
(6)第一,音乐并不完全是享乐的东西,并非时时伴着兴味的。
在未学成以前的练习时期,比练习英文数学更加艰苦,需要更多的努力和忍耐。
第二,人生的事,苦乐必定相伴,而且成比例。
吃苦愈多,享乐愈大;反之,不吃苦就不得享乐。
3.你对音乐有怎样的感受呢?也来写两句吧!四、佳句品读作为一部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这本书不仅构思精巧,将一个个知识点融化在精彩的故事中,更有许多精妙的句子,值得好好读一读,品一品。
逐句出示,并交流感想(也可以由学生找句子):1.和暖的春风吹在我脸上,好像一片薄纱,使我感觉非常舒适。
——摘自《律中夹钟》2.他的白胡须映着雪光,白得更加厉害,好像嘴上长着一丛鲞鱼骨头似的。
——摘自《独揽梅花扫腊雪》3.他大嘴巴,把口琴一口含住,好比花猫拖鱼似的。
忽然繁弦急管之声从他的颔下滚滚地流出,一会儿弥漫堂前。
满堂人都听得出神。
——摘自《松柏凌霜竹耐寒》4.姆妈说:“……最使我讨嫌的是的卖盐声:‘盐——’像发条一样卷起来,越卷越紧,最后好像卷断了似的。
的卖夜报也讨嫌,活像喊救火,令人直跳起来。
”——摘自《铁马与风筝》【推进板块之“少年美术故事”】一、美术知识让我们先来考考自己从故事中积累的美术知识,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三原色是指:红、黄、白。
三间色是指:红黄成橙,红白成粉、黄蓝成绿。
(答案:三原色应是红、黄、蓝)2.远近法里有一个定规:同样大的东西,越远越大,同样长的距离,越远越长。
(答案:同样大的东西,越远越小,同样长的距离,越远越短。
)3.一幅画,人物在中间是齐整的好看,在三分之一处是自然的好看,贴在边上就不好看了。
(正确)4.看一幅画,应当靠近看,越近,看得越仔细。
(答案:画面广大的,必须隔开相当的距离,方才看见全部。
若距离太近,只见画的局部,便无从鉴赏。
看画,须将画放在视线的六十度角,方能同时看到画的全部,方能看出画的神气。
所以小的画可以近看,大的画必须远看。
)5.一般来说,写生画比图案画更复杂,因为它没有一定的规则,而美恶显然不同。
(正确)二、头脑风暴1.作为漫画家的丰子恺,在这本书的《壁画》一文中对漫画《军缩会议》进行了分析,特别有意思,现在请你他来分析几幅漫画,看看能不能读懂。
(漫画容见《阅读指导方案》,也可从网络中搜索)2.在美术史上,出现过许多不同的流派,这本书中也用相关的故事把它讲述出来了,现在就请你读一读以下几条描述,想想它们分别描述的是哪一个流派。
(1)到了罗丹,开始废弃一切定规,完全依照实际的人体而雕塑。
所以雕出来的全同真的人体一样。
(答案:写实派)(2)把过去现在未来的状态一齐描出。
譬如描一只正在跑的马,就描几十只脚;描一个正在弹琴的人,就描好几只手。
(答案:未来派)(3)描画不必描写外界的状态,应该描写我们看见一种状态时心目中所起的感想。
(答案:表现派)(4)把物体的形状裂为种种几何形体,重新组织起来,使人看了不知道所描的是什么东西。
(答案:立体派)三、实践运用在故事中,我们了解了那多么的美术知识,现在要看大家实际运用的能力了。
1.《弟弟的新大衣》一文,等候开会前那一幕中对“各色人物”的描写很有意思,请模仿着写一写教室里同学的着装,也可以思考一下谁的着装最得体,为什么。
2.《初雪》一文中,有对家具装饰的“繁”与“简”的论述,你不防也到家具市场上去看一看,哪些是属于“繁琐”型的,哪些是属于“简约”型的,你更喜欢哪一种,还可以画一画哦。
3.《山芋版画》一文中讲到几个孩子用雕刻山芋的方法来做版画,你觉得还可以用什么做版画呢,动手试一试吧,一定很有意思。
4.《新同学》一文中例举了各种不同类型的“脸孔”,对照图,照照镜子,找找你自己属于哪一种脸孔。
再看看你的同学们,分别属于哪一种脸孔。
【延伸板块】1.这本书的容是以故事的方式连缀在一起的,其实,在这些故事中还含着好多有意思的“故事”,比如“仙人吹魔笛”“希腊画家乌克西斯和巴尔哈西斯的故事”,可以讲给伙伴听或把它表演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