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单元教学设计思路与方法

单元教学设计思路与方法

单元教学设计思路与方法山东聊城第一中学郝书香如何看待考试焦虑:运动会上,某一著名跳远运动员在比赛前十分紧张,当他看到对手试跳失败后,完全放松了,一点儿也不紧张了。

然而比赛结果大失所望,他竟败给了一个实力不如他的对手。

据一位日本学者研究:决定一个人考试成绩的因素,竞技状态占30%,知识水平占70%。

由此可见,焦虑不能一概否定,适度的焦虑和紧张能使注意力集中,大脑运转加快,能调动身体的能量,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但过度焦虑会分散和阻碍注意过程,从而干扰和破坏思维的效果。

过度焦虑还会引起身心反应,如头晕、手抖、心慌、头疼、腹泻等。

焦虑不可过度,也不可全无,关键是把握一个度。

教师怎样帮助学生克服考试焦虑:考试焦虑与学生各种内外因素有关,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考试焦虑的原因,以便对症下药: 1、帮助学生改善认知,让学生认识到考试的竞争是全方位的,是知识、技能、心理素质的综合较量。

(1)坚决杜绝学生用“惨了,糟了,我肯定考不好等等”这类话进行消极的自我暗示。

(2)不应过于顾虑失败的后果,而是尽量用“尽力而为,无怨无悔,问心无愧”这类话宽慰放松自己。

(3)不要被一两次考试失败所吓倒,不要以偏概全,认为自己不行而丧失信心,要不怕挫折,争取在下一次考试中考出好成绩。

2、帮助家长正确对待考试,不给学生增加过多的精神压力。

3、帮助学生按照以下小技巧放松自己:(1)、适时发泄:可以选择一些需要付出体力的活动,如踢球,跑步,拳击等,通过体力活动来发泄自己的消极情感。

可以做一些不需特别动脑但需特别投入的活动,如打字,练字等,使自己在充实的活动中等待成绩公布。

(2)、听、看、走方法:听一段欢快的乐曲、看看报纸上的漫画、到大自然中去散步。

(3)、腹式呼吸法:很自然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双眼微闭,排除杂念,进行腹式呼吸,通过鼻孔慢慢将气吸入,使腹部鼓胀起来,气吸足之后,再缓缓地用嘴和鼻子同时将气呼出。

(4)、想象放松法:放松前首先请焦虑者坐好,闭上双眼,然后教师用轻柔的语气,适中的节奏告诉焦虑者:“我静静地躺在舒适的海边,周围没有其他人,温暖的阳光照在我的身上,海浪有节奏地唱着歌,我感到全身无比的舒适……”接下来请焦虑者配合深呼吸进行自我想像。

(5)、口头宣泄法:将内心言语化为口头语言,大声地宣称自己的感觉,通过讲话宣泄掉内心的不安,一切结束后你就会平静下来。

(6)、冥想排忧法:安静地坐在座位上,双眼微闭,面带微笑,呼吸均匀,回忆过去发生过的一件愉快的事,回忆的越具体,越生动,越形象越好-。

(7)、本森放松法:在安静的环境中舒适的静坐,闭目,放松全身肌肉,平静缓慢地用鼻子呼吸,使自己能感到自己的呼吸。

在每次呼气的同时,默诵“一”字,将注意力集中在“一”字上,并保持一种随和的心境,对头脑中不时涌现的杂念,不必为之着急,不要理会它们,继续重复“一”…用不了多少时间,松弛自然到来,训练结束时,先闭目静坐几分钟,然后睁开眼睛,每次训练约20分钟。

(8)、自信训练法:自信训练是运用交互抑制原理,让考试焦虑者自我表达正常的情感和自信心,使那些消极的自我意识得到扭转,借以削弱或清除其考试焦虑。

自信训练分为两步:第一步是觉察出个人消极的自我意识,要求清晰地在纸上把它们逐条记下,第二步是用自我分辨的方法向消极的自我意识逐条进行挑战,包括指出这种消极的自我意识的不现实性和不必要性,阐明由此对个人所造成的危害,并明确今后应取的态度。

[例]:消极意识:“我讨厌考试,它让我如此紧张,忧心不止。

”自我质辨:“这种担心有必要吗?平时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学习,月考成绩也证明了发挥是正常的。

因此,只要做好考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就一定能考好,这种无端的忧虑而苦恼完全没必要”。

“此种担忧有危害吗?这种担忧松懈自己的斗志,转移自己的注意目标,扰乱自己的精神状态,对当前复习百害无一利。

”个人应取怎样的态度?“当前最要紧的是有计划地进行复习,查缺补漏,对考试充满自信”。

皮格马利翁和罗森塔尔效应的启示:古希腊有位叫皮格马利翁的年轻王子,把一块洁白无瑕的象牙变成了一座美丽的少女雕像,王子每天注视着这位身材婀娜多姿,眼睛充满希望之光的美丽公主,热切地希望“她”有血有肉会说话,希望“她”能变成真正的少女,并与她终生为伴。

终于,王子的爱情感动了天神,天神让这位象牙少女拥有了真正的生命,成为了真正的公主。

这个神话故事说明了一个现象:热切的期望会使被你期望的人实现你的预言。

这种神奇的作用是通过对对方的暗示作用实现的。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可布森为了研究暗示的作用,做了一个非常有名的实验。

他们在一所小学对一至六年级的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一次“发展测验”,她们给每个班级的教师发了一份学生名单,并告知教师说,这些学生是班上最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

发展测验结束8个月以后,结果发现这些学生们的学业成绩都有了显著的进步,而且这些学生的情感健康,好奇心强,敢于在课堂上发言,学习努力,与教师和同学的关系也特别融洽,教师们连连点头说心理学家的测验准确,有很多学生是它们原先根本想不到的,竟会有这么大的发展潜力!其实,这些学生是心理学家随机抽取出来的学生,他们想通过这个实验研究证明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所起的作用!心理学家通过“权威”的暗示,坚定了教师对这些学生发展的信心,也调动了教师对这些学生的感情,这些学生时时感受到老师的热切期望,并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老师的暗示,最终实现了心理学家的预言,像他们想象的那样去发展了。

皮尔.保罗校长对当年调皮的罗尔斯说:“我一看就知道,你将来是纽约州的州长”。

从此,罗尔斯记下了这句话,纽约州州长就像一面旗帜带给他信念,指引他成长。

他衣服上不再沾满泥土,说话时不再夹杂污言秽语,开始挺直腰杆走路,很快成了班里的优等生。

终于在51岁那年,他成了纽约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长。

这个故事进一步说明,教师对学生的赞扬与期待,将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乃至成长产生巨大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也发现“人类本性中最深刻渴求的就是赞美”。

因此,要想使一个人发展更好,就应该给他传递积极的期望。

可见,“期望效应”是一种高智商的培养方法。

暗示的结果会使一个人发生改变,甚至是很巨大的改变。

有些同学的考试焦虑较重,其原因往往在于钻进了消极的自我暗示的怪圈,人有时候是很奇怪的,你以为自己怎样,常常就会怎样。

所以,知道了自我暗示的巨大效应,你就应该把消极的自我暗示转换成积极的自我暗示。

之后,关于考试焦虑我给每一位教师都印发了一份,王老师把它贴在后面的墙上,时刻在提醒着学生????????????最后这个班升学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

2010、12、9号下午我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聊城已快到五点了,校长打电话在五楼多媒体开教研、备课组长会,于是我“打的”来到学校,快速来到开会现场,开完会回到家已是快七点了,突然想到今晚有自习值班,去不去呢?正在矛盾之时,我想到了学生那期待的眼神,想到已好几天没见学生的身影了,想到好几天没听到学生的欢声笑语了,我匆匆吃点饭赶到教室,“老师,你可来了,想死我们了,让我拥抱你一下吧,你开什么会了?……”“解放你们的会,使你们快乐的会,使你们有个性的会……”看到学生那发自内心的、纯真的、触动心灵的“呐喊和召唤”,我情不自禁的说出了我的心里话,劳累全无了,和学生共度了一个“探讨问题”的良宵美夜……我在思考,我给学生什么了?工作以来从未遇到过的幸福感、满足感、轻松感……我的课堂变化了,我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我和学生是平等的,学生随时举手提出自己的疑问,大部分我鼓励学生解答,个别的给予点拨,学生的思维活跃了,学习积极性高了,兴趣浓厚了,也喜欢我了,也喜欢物理了……除此我认为关键是我在关注学生成绩的同时更关注了和学生的情感的交流,学生时常给我说:“老师,我都厌学了”“老师,真无聊,烦躁……”“老师,睡不够,作业做不完……”大家想一想,孩子从早到晚从宿舍到教室除了听课就是做作业,孩子的生活太单调了,太乏味了,太枯燥了,学生明白学习重要也不愿意学习了,因此,在课堂上我尽力制作一些小实验,讲一些小故事调节一下课堂的气氛,每隔一段时间我就给学生意外的惊喜,比如发一只笔,发一张奖品,发一只糖块,发一个“大米”糖球,发一袋爆米花……一次又一次升温了我和学生的感情交流,放假时我把QQ号给了学生,便于学生和我交流谈心,同时便于假期中的研究性学习的指导交流…… 2010.9月份我接了这样一个高一班级,班内共有64人,有10人左右基础特别差,理科知识几乎什么都学不会,20人左右学的很慢,几乎跟不上课,20人左右学的稍快,几乎能跟上课,10人左右学的比较好,面对这样一批学生,我想到<a name=baidusnap1></a><B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A0FFFF'>放弃</B>过,急躁过,烦恼过……但想一想他们非常痛苦,非常无聊,简直是煎熬……他们每一个都是家里的希望,都是国家的未来……,我怎能<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A0FFFF'>放弃</B>他们呢?思来想去,我的目标不能直定位在学生的成绩上,我把目标定位在“怎样让每一位学生在现有基础上发展一些,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问问题的习惯,善于思考的习惯,读书的习惯,审题的方法,想办法让他们每天进步一点点”,我对这些学生的定位没有定位在高考,我就是想办法让他们对生活充满快乐,充满阳光,对将来充满希望,他们才十几岁呀,今后的路还很长……我告诉他们,我们首先<a name=baidusnap0></a>学会</B>读书自学,怎样在课本中会找到概念的关键点,让学生划下来,引导学生如何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比如弹力的概念,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再引导学生怎样应用物理概念、规律解决问题,怎样审题,怎样建立物理情景,已知那些量,未知哪些量,这些信息用哪个物理规律最合适,比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基本公式的应用如自由落体中已知中间位移和时间、频闪照相求加速度?????????? 并经常鼓励学生,大家刚上高中,由于初中的知识感性知识较多,而高中的知识理性较强,大家感到难学,有一定的适应过程非常正常,大家不要惧怕物理,物理建模思想非常重要,物理解题过程思路方法大致一样,慢慢的大家会感到物理好学的,这样学生的信心慢慢提高了,自学能力提高了,同时我经常遇到的现象是学生上课说话、作业收不齐、学生整体学的慢,怎么办?后来我想办法啦,我说同学们这样好不好?如果跟不上课,自己看书、看指导书行不行?同学们说好,大家想总比说话好,比睡觉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