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复习试卷一、基础知识(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千骑.(qí)埋.怨(mán)罪愆.(qiān)荒阡古陌.(pò)B.半晌.(shǎng)打量.(liang)脚镣.(liào)繁文缛.节(rù)C.天堑.(qiàn)提.防(tí)羌.管(qiáng)户盈罗绮.(qí)D.巷.道(hàng)华.发(huá)料峭.(shāo)羽扇纶.巾(guān)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市刽寻觅查无音信前合后偃B.缜密惊愕惊慌失措无语凝噎C.藩属缔听万恶不赦阿谀献媚D.故垒萧瑟良辰美景抗旱三年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为表达对青海玉树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4月21日举行全国哀悼活动,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
②2010书香中国,以“今天,你读了吗”为口号倡导大众阅读,讲述中国人的阅读故事,通过各个层面中国人今天的阅读风貌。
③中国传统节日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文化载体,传承传统节日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A.致哀展示蕴蓄B.志哀显示蕴蓄C.致哀显示蕴含D.志哀展示蕴含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网络文学走过十年之路,似乎大有成为准主流文学之势,但相对于纯文学而言,它只不过是冰.山一角...。
B.王勃在滕王阁盛会上,当众挥笔而书,率尔成章....,于是《滕王阁序》喷薄而出,“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熠熠生辉。
C.电视剧《命运》,以恢弘的气势、感人的细节,浓墨重彩....地再现了深圳经济特区“杀出一条血路”的风雨历程。
D.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再次暴露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管理不严格等问题,人们对这场本不该发生的事件痛不欲生....。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历史证明了一个真理: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从民族的进步中得到补偿。
正是深重的灾难,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百折不挠、自强不息。
B.造成高房价的原因主要是土地财政的病灶、腐败枉法的危害、房地产商唯利是图的不良行为和炒房者“搅混水”的混乱等因素引起的。
C.上海世博会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的综合类世博会,也是历史上国际参展方最多的。
D.在第41个世界地球日即将来临之际,国土资源部确定我国今年地球日的主题为“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倡导低碳生活”。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近几十年来,,,,,,。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关于中国的国际地位、作用和责任的讨论方兴未艾。
①也高于同时期世界的平均水平②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③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④中国的综合实力大幅度提高⑤尽管对增长的原因有不同的看法,然而谁也无法否认增长的事实⑥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发达国家A、②④③⑥①⑤B、②⑤⑥③④①C、⑥⑤④②③①D、⑥①②④⑤③二.文言阅读(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于谦,字廷益,钱塘人。
生七岁,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时宰相也。
”举永乐十九年进士。
宣德初,授御史。
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
扈跸①乐安,高煦出降,帝命谦口数其罪。
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
高煦伏地战栗,称万死。
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
疏奏陕西诸处官校为民害,诏遣御史捕之。
帝知谦可大任,会增设各部右侍郎为直省巡抚,乃.手书谦名授吏部,超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
正统六年疏言:“今河南、山西积谷各数百万。
请以.每岁三月,令府州县报缺食下户,随分支给。
俟秋成偿官,而免其老疾及贫不能偿者。
州县吏秩满当迁,预备粮有未足,不听离任。
仍令风宪官以时稽察。
”诏行之。
河南近河处,时有冲决。
谦令厚筑堤障,计里置亭,亭有长,责.以督率修缮。
并令种树凿井,榆柳夹路,道无渴者。
威惠流行,太行伏盗皆避匿。
初,三杨在政府,雅重谦。
谦所奏,朝上夕报可,皆三杨主持。
而.谦每议事京师,空橐以入,诸权贵人不能无望.。
及是,三杨已卒,太监王振方用事。
适有御史姓名类谦者,尝忤振。
谦入朝,荐参政王来、孙原贞自代。
通政使李锡阿振,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
下法司论死,系狱三月。
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
山西、河南吏民伏阙上书,请留谦者以千数,周、晋诸王亦言之,乃复命谦巡抚。
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
明年秋,也先大入寇,王振挟帝亲征。
谦与尚书邝野极谏,不听。
野从治兵,留谦理部事。
及驾陷土木②,京师大震,众莫知所为。
郕王监国,命群臣议战守。
侍讲徐珵言星象有变,当南迁。
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
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
时京师劲甲精骑皆陷没,所余疲卒不及十万,人心震恐,上下无固志。
谦请王檄取两京、河南备操军,山东及南京沿海备倭军,江北及北京诸府运粮军,亟赴京师。
以次经画部署,人心稍安。
即迁本部尚书。
(节选自《明史·于谦传》)【注】①扈跸:护从皇帝出行。
跸:指帝王出行的车驾。
②土木:土木堡,地名,明英宗在此被瓦剌军俘虏。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按:巡查B.责.以督率修缮责:责备C.诸权贵人不能无望.望:怨恨D.擅.举人自代擅:擅自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乃.手书谦名授吏部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B.请以.每岁三月比去,以.手阖门C.而.谦每议事京师夜缒而.出D.一动则.大事去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于谦正直的一组是()①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②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③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④太行伏盗皆避匿⑤而谦每议事京师,空橐以入⑥劾谦以久不迁怨望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④⑥D.②③⑤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于谦小时候,有个和尚认为他奇异不凡,将来长大后可以做救世的宰相。
B.于谦做事有魄力,能为百姓着想,从而得到皇帝赏识,越级提升他为兵部右侍郎。
C.由于于谦不向当时把持朝政的“三杨”行贿,而受到打击陷害,被捕入狱三个月。
D.也先入侵,皇帝被俘,有人主张迁都,于谦果断地阻止了这一行动,安定了民心。
三.(29分)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1)州县吏秩满当迁,预备粮有未足,不听离任。
(4分)(2)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
(3分)12.阅读下面两首宋词,按要求答题。
(12分)(一)玉楼春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①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①縠皱:绉纱,这里形容波纹细密如绉纱织纹。
(1)“红杏枝头春意闹”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它描绘了怎样的一种景象?艺术特点是什么?(4分) _____ _____(2)“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这两句诗,表现了怎样的美好情趣?(3分)_____(二)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这首词下阕主要运用了一种什么表现手法?试简要分析。
(5分)_____ _____13. 古诗文默写(10分)①.执手首相看泪眼,。
②.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③.,憔悴损,?④.《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运用典故其中一句是:想当年,_______、_______ __。
⑤.《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赤壁古战场险要形势的三句是:,______,______。
⑥.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
四.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22分)风声在耳凸凹走在熙攘的街市上,看着攫利者飘忽的行色,听着叫卖者嘹唳的贩声,内心不禁忧郁起来:感到人到底是被生计追迫着,本质上是与觅食的兽们无多大差异的。
然而,即使对物的追逐是人性的,但被物支配着的人的生活,终有沦落的味道,因为人到底是人,而不是兽。
想到此心情竟烦躁起来。
从街市折回书房,翻几本闲书,一本纪德的《人间地粮》,一本《梁宗岱批评集》,一本《难忘徐志摩》。
便发现了一个趣处:既同是面黄骨瘦之人,却均有丰腴的浪漫情怀;现实拘其不住,我行我素地活得很热烈,很幸福(至少在感觉上很幸福)。
稍做思忖,我笑了:他们都是被书香涵养着的人,他们具有了超越兽性的一种“神性”——不为物像所动,煮字疗饥。
感觉着他们的“神性”,心意在不知不觉间,平静如水。
涵养着书香的人,与物欲淡远了,饱尝着简约之境给内心带来的平静。
这种平静,就是心灵的自由,就是幸福本身。
那么,书籍对人的意义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它做着这样的证明:人与兽的区别就在于,人可以不为生存而生存。
一书在手,神游太极。
这是惟有人,才能领略的境界。
也就是说,人完全可以生活在精神之中。
思至此,忆起了素日的一些关于书的感受。
——当自己最看重的一些人、一些事、一些感情,由于世事的乖戾,机缘的作弄,突然就离你而去了,便感到山之欲倾,身之欲颓,几乎感到再也没有再生的出路了。
无奈之下,躲进书屋,拿一册蒙田的随笔,硬着头皮读下去,慢慢竟入卷了,从字里行间悟出:自己的苦乐感受其实古已有之,正是这种不请自到的磨砺,才使人聪敏起来;人间没有新鲜之事,更没有决绝之事,你只要有耐心走向时间深处,一切都会自行化解,一切都会有新的开端。
于是,内心的皱褶竟慢慢舒展了,感到自己的偏执真是有几分可笑,我之愚甚于古人。
当书读得沉酣之时,感到:有书可读得进的日子,其实什么都没缺少。
书真是疗心的药剂啊!——人时时会陷入沉沉的孤独之中,亦会感到人生的短暂和飘忽,便生出难以排遣的幻灭感。
但一旦进入书的境界,发现每本书都是一个无言的友人,只要你肯与其亲近,他都会与你娓娓地叙说,就像小草淋到甘露,你的心便倏地清亮起来——日子其实是毫不灰暗的,是你没打开心灵的窗子。
静静想来,书是人类不竭的生命:人只有一次生命,每人都只有一种生命感受,但你每读一本书,就多了一种生命感受;那么,读过千本万本书,你就拥有了千条万条生命。
同样,一个人只能活一生;但只要你从古读到今,你就拥有了千百万年的人生经验,就等于你从古活到今。
如果你再留心著述,你的人生轨迹会延伸到时空的深处,你是不死的。
于是,人与兽的根本不同,就在于:人可以以精神疗救肉体;也可以以精神的记述——书籍,拓展延续生命的疆域,使生命不朽。
“贫穷而能静静地听着风声,也是快乐的”。
这是海德格尔“人要诗意地栖止”的形象阐释。
在书房里阅读,不亦是风声在耳么?这样的意象在脑中闪现出来之后,我不禁笑出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