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侵生物-红火蚁
入侵生物
红火蚁
红火蚁
简介
全名:入侵红火蚁 Solenopsis invicta Buren,1972 俗名:Red imported fire ant(RIFA)
中文:红火蚁、外引红火蚁、泊来红火蚁(台湾) 属 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膜翅目-细腰亚目-蚁科-家蚁亚科-火蚁族-火蚁属
外形特征
红火蚁工蚁多型,体长2.4-6mm,上颚 4齿,触角10节,身体红色到棕色,柄后 腹黑色。蚁巢向外突起呈丘状,直径一 般小于46厘米。
蚁巢结构
红火蚁
生活习性与寿命
红火蚁食性杂,觅食能力强,喜食昆虫和其他节肢动物,也猎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 物、植物,还可取食腐肉。
据报道,该蚁可取食149种野生花草的种子,
57种农作物。红火蚁群体生存、发展需要大量
的糖分,因此工蚁常取食植物汁液、花蜜或在
植物上“放牧”蚜虫、介壳虫。通常在凉爽季
节的白天或炎热时期的傍晚和夜间工蚁觅食活
在1998年所做的调查,在南卡罗来纳州约有33000人因被蚁 叮咬而需要就医,其中有15%会产生局部严 重的过敏反应,2% 会产生有严重系统性反 应而造成过敏性休克,而当年便有2件受火
蚁直接叮咬而死亡。
被红火蚁咬伤
红火蚁
防治方法
•化学药剂防治法
利用饵剂与化学药剂(赐诺杀 、芬普尼 、百利普芬 等)进行诱杀。
火蚁(Fire ant)的名称便是在描述被其叮咬后如火灼伤般疼痛感,其后会出现如灼伤 般的水个体数约可 达到20万至50万只个体,因此入侵者往往会遭受大量的火蚁以螫针叮咬。
大量酸性毒液的注入,除立即产生破坏性的伤害与剧痛外, 毒液中的毒蛋白往往会造成被攻击者产生过敏而有休克死亡的 危险,若脓泡破掉,则常常容易引起细菌的二次性感染。
红火蚁
分布与入侵
红火蚁源自南美洲 。它在在1930年代传入美国,并于2001年及2002年透过货柜箱 及草皮从美国蔓延至澳大利亚及台湾,然后又透过家居垃圾从台湾再传入中国广东省 吴川县,继而蔓延至省内其他城市及香港、澳门。
亚洲地区一直未有发现入侵火蚁的报告发表,台湾旧纪录中有3种火蚁属种类被纪录, 但未曾发现有入侵火蚁。但2003年9~10月于桃园与嘉义地区发现疑似火蚁入侵农地案 例,经采样鉴定后确定是危害美国、澳洲与新西兰的入侵红火蚁已于台湾地区发现,
动最积极。觅食蚁通过地表下的水平蚁道离巢
去觅食,一个大型蚁巢的觅食蚁道可从蚁丘负外延伸几十米远,沿路有通向地面的开口。 在蚁丘四围有一明确的觅食范围,在此区域内不容许其他种群的红火蚁进入。
红火蚁的寿命与体型有关,一般小型工蚁寿命在30-60天,中型工蚁寿命在60-90天, 大工蚁在90-180天。后蚁寿命在2-6年左右。由卵到羽化为成虫大约需要22-38天。红火 蚁为单或多后制群体,后蚁每天可最高产卵800枚,一个几只蚁后的巢穴每天共可以产生 2000-3000枚卵。当食物充足时产卵量即可达到最大,一个成熟的蚁巢可以达到24万头工 蚁,典型蚁巢为8万头。
大部分火蚁饵剂用药的剂型多使用玉米颗粒为饵剂的基质及大豆油为载体,黄色固体的 材质是去油脂的玉米颗粒,而作用的药剂原料是加在大豆油中,再将含有药剂的大豆油与 玉米颗粒混合,而大豆油将是饵剂吸引蚂蚁来取食的重要成分。但大豆油常常会因为过期 而开始腐败,而影响对蚂蚁的诱引力,所以需要在饵剂新鲜的时候尽快使用。
且陆续获知有农民与民众被蚂蚁叮咬而送医的案例。
传播与繁殖
入侵红火蚁的扩散、传播包括自然扩散和人为传播。自然扩散主要是生殖蚁飞行或 随洪水流动扩散,也可随搬巢而短距离移动;人为传播主要因园艺植物污染、草皮污 染、土壤废土移动、堆肥、园艺农耕机具设备污染、空货柜污染、车辆等运输工具污 染等而作长距离传播。
•二阶段处理法
二阶段处理方法是将二种处理方法共同配合使用,这也是最被研究人员与防治人员所 推荐使用的方法。
在红入侵火蚁觅食区散布饵剂,而约在10~14天后再使用独立蚁丘处理方法,并持续处 理直到问题解决。
二阶段处理方法建议每年处理二次,通常在4~5月处理第一次,而在9~10月再处理第二 次。
二阶段化学防治药剂防治方法建议用药,经农药咨议委员会通过3种饵剂与6接触性药 剂可以使用于农地的火蚁防治工作上 。
饵剂中所使用的药剂大约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为化学药剂 (毒剂),第二类为昆虫生 长调节剂。一般研究调查显示,不管饵剂使用那一种药剂类型,所获得的防治效果都仅能 防除85%至95%的火蚁族群。但明显的差异在于可见蚂蚁族群数量减少开始时间与速度上, 一般而言,生长调节剂的成效要比较延后,但其却较有利于去控制火蚁族群的拓展阶段。 散播火蚁饵剂最低有效量的公式,大部分状况约每4000平方公尺需要洒1公斤的药剂。
当蚁丘受到破坏时,入侵红火蚁将异常 愤怒。其可用后腹部的尾刺进攻入侵者, 一般被蛰刺后次日会有水疱出现。
红火蚁
蚁巢
完全地栖型蚁巢的蚂蚁种类,成熟蚁 巢会以土壤堆出高约10~30公分直径约 30~50公分的蚁丘,但新形成蚁巢约在 4-9个月後才会成熟而出现明显小土丘 状的蚁丘。
入侵红火蚁成熟蚁巢明显拢起的蚁丘, 则是极容易快速认定红入侵火蚁的方法 之一,因为目前台湾约 270种蚂蚁中没 有会筑出拢起地面高于10公分以上蚁丘 的种类,因此由小山丘的蚁丘是可为判 定是否为入侵红火蚁的依据之一。
注意事项
一、使用新鲜的饵剂
二、使用在火蚁积极觅食的地点
三、禁止将饵剂再混合其他物质如肥料
四、使用正确的口径与药量
五、於干燥的地表状态施用饵剂,饵剂施放后12小时内并无下雨的状况
红火蚁
防治方法
蚁丘
•独立蚁丘处理法
在严重危害区域与中度危害区域以灌药或粉剂、粒剂直接处理可见的蚁丘,此种防治 方法可以有效的的防除98%以上的蚁丘。但其明显的缺点是在仅能防治可见的蚁丘,但许 多新建立的蚁巢是不会产生明显蚁丘,在一些防治管理措施较为密集的地点也较不易看 见蚁丘,而往往会造成处 理上的疏漏。大部分灌药的剂型产品每个蚁巢需要加入5~10公 升的药剂才有效果。
入侵红火蚁自然扩散中以生殖蚁的婚飞扩散较为持续和有规律。这种红火蚁没有特 定的婚飞时期(交配期),成熟蚁巢全年都可以有新的生殖蚁形成。雌、雄蚁飞到约90~ 300m高的空中进行婚飞配对与交配,雌蚁交尾后约飞行3~5km降落寻觅筑新巢的地点,
如有风力助飞则可扩散更远。
红火蚁
威胁
红火蚁入侵住房、学校、草坪等地,与人接触的机会较大,叮咬现象时有发生。其尾 刺排放的毒液可引起过敏反应,甚至导致人类死亡。入侵红火蚁同时也啃咬电线,经常 造成电线短路甚至引发小型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