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年级语文《日月潭》说课稿

二年级语文《日月潭》说课稿

《日月潭》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地位、作用:
首先,我从教材的地位、作用方面对本课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日月潭》是人教版第四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爱祖国、爱家乡”。

本文紧扣这一主题以优美的笔调描绘出了台湾著名景区日月潭的秀美风光。

作者是按照这样的游览顺序描写的:首先介绍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的优美风光;然后介绍了日月潭名称的来历;最后介绍日月潭清晨和中午各异的秀丽风光。

语言优美流畅、清新自然,是一篇供学生品读的好文章,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文中还配有一幅日月潭风景的照片,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还可以体会到作者对宝岛台湾以及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占主导,活泼好动对自然美景充满浓厚的兴趣。

1、从知识储备方面讲: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认识一些常用汉字、能识记字的基本笔画并且能准确地朗读课文。

2、从生活感知方面讲:大陆小朋友大多没有去过台湾,甚至一些二年级的小朋友很少知道台湾。

三、教学目标
1.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我确定本课的三维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a.会读写9个生字,并积累群山环绕、风光秀丽等部分词语。

b.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以读为本,在读中感悟文中的优美词句,边品、边想象那里的美丽景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日月潭的秀丽风光,培养学生热爱宝岛台湾以及热爱祖
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2.教材重点、难点:
基于对教材的这种理解,我设定本课的
教学重点为:感受日月潭的优美风光,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为: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之谓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并且本文所写的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富有表现力,根据文章这一特点,我将运用情景式教学法、朗读鉴赏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给予帮助、支持和引导,并且借助多媒体等电教手段,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深入体会日月潭的美。

在学法方面,为了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采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浓厚兴趣以及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本节课将去欣赏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日月潭,并且激发同学们的学习欲望。

我的导语是这样的: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从太空来看地球,你会发现在祖国大陆临海的一侧,镶嵌着许多宝石般的岛屿,其中有一个形状像树叶状的狭长岛屿,这儿就是美丽富饶的台湾岛。

美丽的日月潭就位于这个岛上,那么究竟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来寻找一下吧!
然后我会分别向同学们展示我国地图和台湾省的地图,并且一起和学生们找到台湾省,及日月潭所在城市—台中市的准确位置。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本环节老师通过范读,把同学们带入美丽的日月潭,学生在自读课文中找到不认识的字。

在这些生字当中,我会着重强调翘舌音“筑”和前鼻音“环”、“隐”,以及字的结构(如上下结构的“省”、左右结构的“纱”)。

最后根据二年级小学生的识记特点,用猜字游戏巩固识字、把字放入词语中读,使学生认识本课生字,从而为读课文做好铺垫。

(三)品读课文,感受美景
完成上个环节后我会问学生们“把字送回课文,你还认识吗?”从而导入第三环节。

在本环节我将设置三个目标:1.了解日月潭的位置和周围的优美风光 2.知道日月潭名字的由来 3.在读中感悟日月潭在不同时间、不同天气时的美景。

第一自然段主要通过学生欣赏图片、读课文了解日月潭的位置和周围的优美风光。

首先我会提出问题“日月潭在哪?它周围有哪些优美的风光?”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并且有目的的自读第一自然段。

本段中要求学生们掌握“群山环绕”一词的含义,通
过学习同学们会知道由于日月潭位于高山上,那里有山、有水,环境非常美。

第二自然段主要通过学生默读、找出日月潭名字的由来,并且大声读出这些句子。

然后,我出示填空题:湖的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

湖的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通过这个练习,学生对日月潭的形状就有了明确的了解。

但是我认为要让学生体会到日月潭形状之美,还要通过两组句子的比较。

于是我又出示了这样两组句子。

湖的南边像月亮,叫月潭。

湖的北边像太阳,叫日潭。

湖的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湖的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

在教学时,我会挑同学读这两组句子,并让学生说出两句话不同的地方。

接着我又问学生“把句子里圆圆的、弯弯的删去,句子还是通顺的。

那么,能不能删呢?为什么?”结合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湖南边的形状是弯弯的像月亮,所以叫月潭。

而月亮有时候是圆的有时候是弯的,如果删去“弯弯的”,人们就不知道湖南边的形状了,所以“弯弯的”不能删。

那么,“圆圆的”能不能删呢?我通过朗读让学生进行比较,究竟哪句话写的形象、读起来更亲切?学生一听自然就得倒答案了,我还告知学生用上“圆圆的”还能和“弯弯的”对应,读起来琅琅上口。

第三、四自然段主要讲的是日月谭在不同时间、不同气候时的美景。

在第三自然段里,难理解的是第二句话:“天边的星辰和山上的点点星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

”二年级学生对“倒映”、“隐隐约约”这两个词比较难以理解。

在授课时,我会利用简笔画画出景物在湖水中倒映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倒映”到意思。

结合“薄薄的雾”引导学生理解“隐隐约约”,再让学生用这两个词进行说话训练,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懂得了。

那么中午日月潭的风光怎样呢?带着这个问题读第四自然段。

在第四段中讲的是晴天和雨天时日月潭的景色。

我先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一边听一边划出描写景物特色的一对反义词,在经过老师的点拨后很快能通过“清晰”和“朦胧”这一对反义词理解晴天和雨天两种气象,显示出日月潭多彩多姿,是个俏丽的地方。

最后,齐读第五自然段,让学生用一个词概括出日月潭的景色,那就是“风光秀丽”。

(四)拓展情境,升华主旨
通过一个问题:日月潭很美,台湾还有很多美景,你们还想亲了解吗?从而使学生明白:我们的祖国有很多美丽景色,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在这一环节中我会向学生们介绍台中市的另一个著名的风景——阿里山。

阿里山
的森林、云海和日出,誉称三大奇观。

因此,在台湾有这样的说法“不到阿里山,不知台湾美,不到阿里山,不知道台湾的伟大!”
为了发散学生的思维,练习学生的口语能力,我会问大家“有没有什么话想对台湾小朋友说?或者向台湾的小朋友介绍自己家乡的风景名胜呢?”然后进行小组讨论。

(五)层次作业,放飞个性
1. 回忆一下你周围或你曾经游览过的一个地方,在不同时间、不同天气时的怡人景色,并且写下来。

2. 给爸爸妈妈讲一讲日月潭的美。

(六)板书设计,点明主题
人们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

那么,这节课的窗口就是我的板书设计,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容易掌握本节课的结构,为此,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环境美
名字美
风光秀丽清晨隐隐约约
景色美:晴天清晰
中午雨天朦胧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