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诗词朗诵技巧

古诗词朗诵技巧

古诗词朗诵技巧学习诗歌,朗诵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要朗诵好一首诗,就必须掌握朗诵技巧,如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有对比、有起伏、有变化,使整个朗诵犹如一曲优美的乐章。

下面举三个例子谈谈诗歌朗诵的技巧。

例 1《春晓》这是一首格律诗,朗诵这首诗时,应该注意每个字都要吐音清晰,淌出诗的节奏。

每行诗句都可处理为三处停顿: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念到“晓、鸟、少” 时,字音要适当延长,略带吟诵的味道,使听众能感觉出诗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前两句是写诗人早上醒来后看到的景物,朗诵时要用柔和、舒缓的语调,音量不要过大。

音可稍向上扬,表现出诗人见到的是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明朗景象。

后两句写诗人想起昨天夜里又刮风又下雨,不知园子里的花被打落了多少。

在读“花落知多少”时,要想象出落花满园的景象。

可重读再逐渐减轻“知多少”三个字的音量,表现出诗人对落花的惋惜心情。

“鸟”字的尾“落”字,例 2《我的“自白”书》这是陈然同志被捕以后在特务们逼迫他写自白书时写的。

这首诗既是一个共产党员崇高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又是对蒋家王朝必然灭亡的庄严宣判。

全诗感情真挚,充满了激情,充分表现了先烈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大义凛然的革命气节。

我们在朗诵这首诗的时候,要表现出作者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对敌人极端蔑视的口气,语调要高昂有力。

第一节,两个“任”字表现了革命先烈不怕敌人毒刑拷打的坚强意志,要读得重些:语气是坚定的:“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这个反问句,表示强调肯定的语气,长,并且往下降,表现出对敌人残酷屠杀的轻蔑。

“不需要”三个字的“血”字的尾音要稍微拖第二节,“人”和“怕死鬼”形成对比,要读得稍重:“自白”的尾音要拖长,表示出是所谓的自白的意思:“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一句要读出反问的语气。

第三节,是全诗的高潮,朗诵时要感情奔放,语调昂扬,要表现出共产党人誓与敌人斗争到底的英雄气概和坚信革命必胜的乐观主义精神。

如果我们能领会诗的意境,就能深刻感受作者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激起我们与诗的内容相应的感情,再恰当地掌握重音和停顿,朗诵时就会感情充沛,节奏鲜明,使听众受到强烈的感染。

例 3《向日葵》不知太阳上白天仰着脸——有啥秘密,瞧呀,瞅呀,引逗得你哟夜晚低着头——那么好奇?思来想去⋯⋯这是一首歌谣诗,这首诗的想象很新颖、奇特,能充分展现少年儿童聪慧敏捷的思维特点,因而充满纯真稚嫩的儿童情趣。

这首诗开始就把向日葵拟人化了。

由“我”向它提出一个十分有趣的问题,既是“我”的疑问,也会引起小听众认真地思索。

朗诵这两句时,速度不能太快,要注意自然停顿,以引起小听众的思考。

“不知/太阳上/有啥/秘密”,这一句重音应落在“不知”、“秘密”上,“知”和“啥”两个字的尾音可以适当拖长。

第二句要强调“好奇”,需加重语气,“奇”字的尾音要渐弱。

第三句可以结合儿童的天真、顽皮表现出来,语调轻快,头部、眼神可适当转动。

最后一句要和第三句形成鲜明对比,速度放慢,语调轻缓,注意停顿,给小听众留下联想和回味的余地。

总之,朗诵诗歌时,要注意节奏鲜明,并根据作品的基本节奏采取相应的速度。

该轻快的要朗诵得轻快些,该沉重的要朗诵得沉稳、稍慢些。

就一首诗来说,朗诵速度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要根据表现作品内容的需要来决定,并具有一定的变化。

朗诵1、朗诵的概况朗诵艺术有一个基本的概况。

它是一门新兴的艺术,虽然历史悠久,但是中间中断了很长时间。

它源于口头传诵,认真算起来,也就只有几十年的历史。

2、朗诵和朗读的区别和联系有相同之处,有不同之处。

因使用的范围各不相同,而要求也有不同。

朗诵,要求声音清晰、响亮,需要洪亮的嗓音来表达。

朗诵比朗读的要求更高一些。

朗诵要对作品的中心思想有理解,要和作者有强烈的共鸣,这是语言再创造的前提。

而女性受生理条件制约,要求柔美一些。

3、朗诵的要求朗诵是一门绘声绘色的语言艺术朗诵要有规范的语言的基本功。

要求口齿清晰、字正腔圆、声情并茂,朗诵要能够再现作品的思想内容,内心的事项要与作品和作者相同,必须要求内心所想到和看到的内心视像,能够有原始情景的再现和再有。

朗诵应该都是接近生活的艺术语言,而不要盲目地模仿腔调。

朗诵还要求有美感。

举例说明:用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来讲解。

此作品的思想是要热情赞扬祖国的壮丽河山,说明人民才是真正的主人。

作品比较大气,也相对比较好念。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首先要理解了作品,然后再加上感觉和处理,就可以表现出大气和气势来。

注意嗓音、用气、语言的理解、轻重缓急、停顿等朗诵的表达技巧的充分运用。

理解了以后就可以自己任意的选用各种技巧。

比如:有的朋友喜欢在韵脚“飘”“滔滔”“高”等字上用古韵,前面用现代的朗诵手法,而尾音加上古韵的拖音处理,显得更有意韵。

自“江山”句以后可以节奏快点。

而“弓”字要鼻音重些。

最后一句对“往”字梢加强调。

当然,每个人的理解和处理不同,朗诵方法不同。

再举例:《周总理你在哪里》。

这篇作品属于著名的抒情诗,和刚才的主席诗词风格不同,那么朗诵时的表现方式也就不同。

这篇作品的感情把握要深情一些。

“我们的好总理 / 你在哪里啊 / 你可知道 /你的人民想念你 /我们对着高山喊——周总理——”(重音强调)处理可以虚拟一点,太实了反而不好。

“山谷回音 / 他刚离去 /他刚离去”(处理较轻)。

所以说,各种诗的朗诵方法也有不同。

需要分别对待,分别做细致地分析。

首先要看体裁和内容,这些抓住了,然后才决定声调和方式怎样来表达。

再比方说:《猴子吃西瓜的故事》听故事的对象是孩子,那么朗诵的方式又有不同了。

(示范)“今天,我找到了一个大西瓜,我们怎么吃呢?我想,你们是全知道的。

”比方:《艳阳天》的处理就不能跟巴金的《日出》一样。

而要用评书的方式,用舞台演出的方式,用夸张的手法来演绎。

“话说:这天,只见太阳啊——小王庄的人都来听村长说事”这还带有北方说相声的方式。

另外还要看每个人不同的体会来定朗诵基本的调子。

所以说:抓住题材和内容是非常重要的。

脑子要清晰,不要拿来就读。

第三部分:朗诵中的常见问题1、先讲重音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重音又分词的重音、语法的重音、感情的重音。

要强调的词或者词组,我们称为重音。

重音又有双音节重音。

比如:嘟囔、萝卜,这是重轻格式。

还有一些联合词:如受用、还有:老鼠,都是重轻格式。

再比如打听、打算、益处、妙处,都是重轻格式困难、名字,还有一种中重格式:黄花、绿叶、大学、皮鞋还有三音节词:华尔兹、麦克风、冰激淋,是中轻重格式。

人名和地名也是这种格式,比如:邓小平江泽民黑龙江四川省营口市而不要念成重轻中。

而应是中轻重。

2、停顿:这又有逻辑的停顿、感情的停顿、语法的停顿和结构的停顿。

停顿就是说话的间隙是说话和朗诵生理的需要是根据人的心脏和呼吸来决定的,有时也是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举例:“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的例子。

不停顿就不行,不同的标点符号,不同的停顿,意思就会有很大的区别。

朗诵的时候可以经常做一下记号,遇到标点符号的时候要停顿。

另外,显示词组间关系(没有标点符号的情况下),也要停顿。

举例:“我代表中国国际旅行社/欢迎大家来上海旅行”。

3、接下来说说语调的问题语调,指全句抑扬变换,特别是语句末尾。

举例:“这样做,行吗?”“行!” 他“聪明?”“聪明!”再举例:《赵丹朗诵菜单》的故事。

赵丹用急缓顿挫、高低抑扬的语调读了个菜单,好多人都以为是发表过的作品。

4、再给大家说说速度:就是朗诵的节奏是快还是慢。

吐字的速度,是由作品的特点和思想内容所决定的。

比如韩乔生和宋世雄的播音速度比较快,这是体育竞争的要求所决定的。

总之,速度、重音、停顿的掌握都是朗诵所必须的。

今天主要说了作为一个非常好的朗诵者,首先要把普通话说的非常好,要苦练。

标准音要以北方方言为基础。

还讲了普通话的基本常识比如韵母声母、声调等等。

以及朗诵方面的基本要求、怎样把握主题、激情是必要条件、注意呼吸等等。

还有一个要特别说说的是:一个人的声音是天生的,好的嗓音是朗诵好的前提条件,朋友们都要注意嗓音保护。

要少吸烟、少喝酒、不要大声吵。

而如果声音条件不是太好的话,通过刻苦的训练,能够找好声音的共鸣点。

也是可以很好的朗诵的。

另外:要注意朗诵的仪表和仪态。

如果要登台的话,还要注意上台的步伐。

这里有个训练的问题。

脑袋斜对着观众,不要低着头,而要侧头,微笑着面对观众,鼓掌示意。

先自我介绍后,再开口来念“北国风光。

”这样感觉就对了。

因为你还要要给观众一个认识的时间。

还有,两条腿不要呈八字,而要微微收紧,面对观众。

朋友们平常可以在家里面对镜子或者家人来练习。

最后退场的时候别忘了向观众鞠躬。

退的时候,先将右脚向后退半步,侧着身子退场,而不要转身就走,这样对观众不够礼貌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