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15课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第15课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归纳:
国 际 社 会 主 义 运 动 的 发 展 史
理论
空想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一国实践: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实践 多国实践:欧亚社会主义国家建立
挫折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发展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巨大
课堂练习
1、 关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东欧剧变,下列表述与事实不符的 是 A. 剧变前东欧各国面临严重经济困难 B.东欧各国都先实行政治多元化,然后完成政权更迭 C. 德国结束了近半个世纪的分裂局面 D.波兰是最早发生剧变的国家 2、俄罗斯与其他宣布独立的10国于1991年 12月组成“独立国家 联合体”(简称“独联体”)。“独联体” 是 A. 国家的联合组织 B.欧洲的区域经济集团 C.冷战时期出现的军事集团 D.一个主权国家 3.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改革失败的相同原因是 A. 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 B.动荡的国内环境 C.西方“和平演变”的影响 D. 没有从根本上改革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二)匈牙利改革 1、时间: 从1968年元旦开始
2、内容: (1)改革计划管理体制
(2)改革价格和工资制度 (3)允许雇工五人以内的私人小企业发展 3、评价: 此次改革比较顺利,经济发展平稳,市场比较繁 荣,人民生活水平有显著提高,被称为稳健改革 的“匈牙利模式”。但改革几经反复,并未达到 预期的目的
B
A
D
4、下列有关国家统一与分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美国历史上为维护国家统一曾不惜一战 B.东欧剧变使多民族的南斯拉夫联邦一分为五 C .苏联解体后成立的“独联体”是国家的联合组织,而不是 一个统一的国家 D.德国历史上的两次统一都是通过战争实现的 5、苏联共产党决定放弃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是在 A.1985年 B.1989年 C.1990年 D.1991年
赫鲁晓夫参观肉联厂
赫鲁晓夫大力提倡种植玉米
减轻农民负担 大规模垦荒 推行“玉米”运动
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是从农业开始的。1958年,采取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提高农副产品的 收购价格,开展两项重大改革措施——大规模垦荒和推行“玉米运动”(指不顾苏联的自然条件, 强行扩大玉米种植面积的运动)等办法,力图改变苏联农业的落后状况。
9.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历史教训?
答: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本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 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建 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②建议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 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综合国力,以适应全球化 和国际竞争的形势; ③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不断深化改革,以解放生产力。同时在改革中必 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 动摇; ④必须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反对民族沙文主义。
市中心的斯大林像被拉倒 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匈牙利民众占领一辆苏军坦克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东欧各国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农业生产减产,市场供应 紧张,人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1956年10月23日,布达佩斯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群众示威游行,随后 演变为流血冲突。10月24日和11月4日,苏联两次派兵镇压,史称“、2001年,中国足球队在淘汰了阿联酋、卡塔尔、乌兹别克斯 坦等对手后,进入了世界杯决赛圈。假如时光倒流,回到1989年 第14届世界杯的亚洲区预选赛,在上述的球队中,我们与谁交手 的可能性一定为零。理由是什么?(4分) 答:乌兹别克斯坦(2分) 1989年苏联尚未解体,乌兹别克斯坦作为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 没有参加亚洲地区预选赛的可能。(2分)
(四)苏联解体的影响 首先,苏联的解体使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变化。 表明战 后美苏两极世界格局结束,世界格局进一步向多极化方 向发展。 其次,苏联解体加速了欧洲以民族为特征的联邦制国家 的分裂过程,如南斯拉夫的分裂。 再次,苏联的解体加速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为欧盟和 北约扩大创造了条件,也为欧洲摆脱美国而成为独立的 力量提供了前提。 最后,苏联的解体对欧洲科学社会主义事业是严重打击 ,使得欧洲的社会主义运动面临更大的困难。
⑤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搞霸权主义,反对强权政治。 ⑥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搞好执政党的自身建设,提高 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拒腐防变,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⑦必须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努 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东欧剧变 1、时间: 1989至1990年 2、实质: 东欧各国的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3、表现: (1)将国名中的“社会主义”和“人民”的字样去掉
(2)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捷克斯洛伐克一分 为二,南斯拉夫一分为五
(3)在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 (4)在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 (5)在军事上纷纷加入北约
(五)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认识
历史从来都是在曲折中前进的,是螺旋上升的。挫折是 暂时的。 ①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 不够成熟,大部分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基础薄弱,社会主义 建设缺乏经验。西方资本主义势力敌视、遏制甚至企图颠 覆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发展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 。 ②实践证明,社会主义需要通过不断的改革来逐步完善 。社会主义国家应走符合本国实际的道路,绝不能拘泥于 苏联模式。 ③苏东剧变仅说明苏联模式受挫,并不是整个社会主义 的失败,中国已探索到正确道路。
7.版图中的德意志
“我们德意志人是一个民族,因为我们经历了共同的历史,所以 我们感到休戚与共。”这段话反映了德意志民族对统一的渴望。 下图是德意志四个不同时期的版图。 问题:(6分) (1)以上图片反映德意志政治版图经历了怎样的变迁?(2分) (2)B图和D图的状况是通过什么方式实现的?(2分) (3)C图状况产生的原因是什么?(1分) (4)四张图片给你哪些启示?(1分) (1)由分裂到统一;由统一到分裂、再由分裂到统一。 (2)王朝战争或铁血政策;和平方式或非战争方式。 (3)二战后德国被分区占领或美苏冷战。 (4)德意志民族对统一的渴望;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和平 统一胜于武力统一等。
一、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一)赫鲁晓夫改革
1、目的: 克服斯大林时代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的弊端
2、内容: (1)思想方面,苏共“二十大”,克服斯大林个 人崇拜 (2)农业方面,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提高农 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开展大规模垦荒和推行“玉 米运动”等。 (3)工业方面,一度把管理权力由中央下放到地 方,后又陆续收回 3、评价: 改革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农业落后的状况, 也没有克服计划经济体制所存在的弊端。
4、原因: (1)历史原因:盲目照搬苏联模式, (2)内部原因:经济发展缓慢,民主和法制不完 善,改革成效不大, (3)外部原因:西方国家所采取的“和平演变” 战略;苏联的战略收缩,放松对东欧的控制;戈尔 巴乔夫的建设“民主社会主义”纲领加速了巨变
东欧剧变后的地图
三、苏联解体 (一)经过 1、戈尔巴乔夫改革 ---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1)经济改革: 没有明显成效 (2)政治改革: 以所谓“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 会主义,放弃宪法规定的苏共领导地位,模仿西 方资产阶级政治制度,实行多党制和政治多元化 2、“八一九”事件 -----加速了解体
1991年8月19日,苏联发生了试图夺取最高权力的“八一九”事件
3、“独联体”成立 ——标志着苏联的初步解体 4、《阿拉木图宣言》 ——标志着苏联的完全解体。
(二)时间: 1991年12月底
(三)解体的原因: 1、历史原因: 苏联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 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了许多社会 矛盾和民族矛盾 2、内部原因: 戈尔巴乔夫错误的改革路线和政策 3、外部原因: 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