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方法

小学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方法

小学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方法一年级教研组语言学家研究成果表明,一个人的识字量与这个人的语文能力是成正比的。

识字是学生再学习的基础,是最基本的工具,这种基本工具的及早掌握,对学生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在“识字和写字”的第一、二学段目标中,首先提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众所周知,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

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以一节课为例,如果整节课只单纯地进行生字教学,往往是很难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

所以,识字教学必须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丰富学生对汉字的积累,巩固识字教学的成果。

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积累和近一个时期的听课学习,我把低年级的识字方法进行了梳理和归纳,仅供借鉴。

第一种:数笔画。

这种方法主要针对学生认识生字的需要。

如汉字“丁”,学生就利用数笔画的方法进行学习。

另外,一些简单的独体字也可以利用这种方法。

第二种:插图识字。

即利用插图创设情境。

低年级的课文大都配有大量的插图,教学时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来帮助学生学习汉字。

插图色彩鲜艳,生动有趣,加上教师语言的渲染,自然就能激发起孩子的学习兴趣。

例如:一年级(长春版教材)中“木”字家族这一课,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插图创设情境:小朋友,美丽的春天到了,植物园里的树木都抽出了嫩芽,有高大的杨树、挺拔的桦树、一年四季长青的柏树。

随着教师语言的渲染,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再现在孩子的眼前。

教师再相机出示对应的汉字“杨”(树)“桦”(树)等一系列与木有关的字。

孩子们的识字兴趣自然就被激发起来。

第三种:谜语识字。

根据字形的特点,编谜语。

如“校”(一个人打架八个人拉,六个人回家把门插。

)“碧”(王大娘,白大娘,一同坐在石头上。

)低年级的教材中有很多字都可以尝试着编谜语让孩子们来记忆。

第四种:儿歌识字。

对于低年级的儿童来讲,儿歌琅琅上口,一旦记住便永久难忘 . 所以,在平日的教学中要注意抓住字的特点编一些通俗易懂的儿歌。

例如:教学“坏”字,可以编成“地里不长草”“坏了”。

再比如教学“ 爱” 字,学生把它拆成“ 爫、冖、友” ,我配上儿歌“ 爪字头,秃宝盖,小朋友,真可爱” 。

这样学生很快就记住了生字。

第五种:联想识字。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说得好:“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却是无限的”。

所以,在识字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引导学生想象,借助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例如:教学“鼠”字,让学生想象这个“鼠”字像只小老鼠。

上面的“臼”字像小老鼠的脸,下面是小老鼠的牙齿。

再如“虎”字,学生书写时容易丢掉横钩。

告诉学生老虎有锋利的牙齿,没有了锋利的牙齿,老虎怎么能在林中称王呢?类似这样的字很多,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地让学生展开联想巧识汉字。

第六种:字配“画”识字。

可以借助书上的画面,教师也可以自己来画。

例如:教学“休”字,可以出示图片或教师简单画上几笔:一个人累了,靠着树干休息。

再如“洞”。

教学时,可先几笔画出“水”,让生猜猜是哪个字,学生猜出是水后在旁边画个大洞口,有洞门、洞壁。

画一出来,学生一下就会猜到是“洞”了。

第七种:象形、会意识字。

语文教材中很多生字都是古代的象形字演变而来的。

这些字都与实物有许多相似之处,所以让学生观察实物或实物图片后再识字就轻而易举了。

例如:学习“笔”告诉学生用竹毛制成的“笔”。

“田”一块大地上有许多小的田地。

通过具体形象的画面再加上教师的语言描述,达到了既认形,又明意的效果。

第八种:形声字识字。

如教形声字“马、妈、吗、蚂” 时,可先让学生掌握“ 马” 韵母是“a” 表声,然后在不同的时间教学“ 妈、吗、蚂” 时,教师则指导学生分清生字的哪一部分表形,哪一部分表声。

然后指导学生用换部首的方法识记生字。

“ 妈” 是跟女人有关,所以部首是“ 女” 字旁;“ 吗” 是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是助词,是用“ 口” 字旁;“ 蚂” 是跟虫类有关,所以部首是“ 虫” 字旁。

第九种:肢解字形识字。

有些字笔画繁多,学生一见认为难写难记。

如果我们动脑筋把这个字分开来记就显得简单明了,一目了然。

如“鼓”字,可分为“十、豆、十、又”。

再比如“赢”可分为“亡、口、月、贝、凡”。

第十种:选难认字。

在识字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最难认的字,打上“∨”。

然后鼓励学生争做“智慧星”开动脑筋想办法记难认字。

例如:记“警”字,学生说一个人违反了交通规则,一位警察走过去向他敬了个礼,说了一句话,提醒他以后不要这样了。

所以“警”是“敬”加上“言”。

再如“转”字,有学生说“转”字是“车”加上“专”,人开车时要专心,不然的话转弯时就可能撞到花台上,要赔钱的。

第十一种:加减法识字。

1. “加一加”加一加的方法就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来学习生字。

用学生以前学习过的生字加上偏旁变成新的生字。

这样记忆起来就比较简单。

同时在上课的时候还可以利用游戏的方法来加深印象。

让一些同学来扮演偏旁,一些同学来扮演学过的生字。

让他们通过找朋友的游戏来记忆生字。

如:学习“ 园” 字时,有的说是在“ 元” 字外面加上围墙“ 囗” 就是“ 园” ,从而明白“ 校园、公园” 是有围墙的,以区别“ 元、园” 的用法。

2. “减一减”减一减的方法就是把以前学过的生字去掉某一部分变成新的生字。

比如学习“ 晴” 就是“ 睛” 丢掉了一笔变成的,“ 宇” 没有了房盖就成了“ 于” 。

第十二种:多媒体识字。

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对身边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利用多媒体创设一定的情境,就能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尽快地融入到识字教学的过程中。

例如,教学《识字 1 》(以春天为主题)时,就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些春天的图片,让孩子们尽情地观赏春天美景的同时,高效地识字。

另外,多媒体还可以动态地演示字的结构、笔顺及书写规律,能加强学生记忆,提高识字效率。

第十三种:故事法识字。

根据字的音、形、义,想出一个故事情节,并作形象描述。

如识“ 疑” 字,可以编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一个人在山上遇到一只野兽,他心里想:我用匕首(匕)刺还是用箭(矢)来射,用短矛()来戳还是赶快逃走()?他疑虑不决,一时不知怎么办才好。

第十四种:游戏活动中识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识字教学在教学实施上提倡在游戏中学…… 以增强趣味性和可接受性。

” 游戏是孩子们的天堂。

针对孩子们天真活泼、好唱好跳、思维活跃的年龄特点,我们应不失时机地利用儿童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把游戏引入课堂,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获得快乐,获得成功。

我们可以采用丰富多彩的游戏创设快乐的识字游戏,如“ 汉字扑克” 游戏:两个学生合作,准备字卡,平均分。

游戏开始,一人出牌,一人读,读对了就把这张牌送给他,如果不会,就由出牌者当老师教,并作为礼物送给出牌者,直到牌都交换了,然后重头再来。

游戏结束后又可以寻找别的伙伴重新再玩一次。

类似的识字游戏很多,这样既增加了识字的乐趣,又激发了学生的思维。

其他的识字游戏还有“摘字宝宝”、“抢读生字卡片”、“ 开火车” 、“ 摘苹果” 、“ 汉字大考场” 、“ 翻字卡” 、“ 藏字” 、“ 邮差送信” 、“ 剪刀石头布” 、“ 字卡传传传” 、“ 找朋友”等等。

第十五种:生活中快乐识字。

“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当。

” 因此,识字教学应该紧密地联系生活,在生活中,充分开发和利用有利的教学资源,从生活中汲取营养,为我所用,多多识字。

1 、校园本身资源。

校园里,校名、校训、小学生守则、班级名、课程表、值日表、墙报、班规、宣传栏、标语、名人名言、花草树木的标签…… 如此都是学生识字的好素材和好途径。

教师应该做有心人,经常引导学生认认这些字,日子一久,学生就由无意识到有意识地把熟悉的环境与识字结合起来。

2 、电视和广告资源。

电视节目丰富多彩,如新闻、少儿节目、动画片、儿童故事片、小孩益智节目等,学生都能从中获得大量的信息。

所以,学生在看这些节目时,注意认读字幕,不懂的问家长。

一边听标准的发音,一边看出现的字,不知不觉中变的熟悉。

在孩子们上学、放学的路上到处都躲着汉字宝宝——广告栏里、店铺的墙上、商品的包装上、报纸上、说明书上…… 只要你留心,就会学到很多的生字。

第十六种:总结记录法识字。

许多老师都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学生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把同一个字写错,之所以会造成这种现象,是由于学生根本没有动脑思考写错的原因,也没有去想以后该注意什么。

我们可以给每个学生发一个新本子,要求学生把自己在每次作业中写错的字整理下来,自己分析字形,并写出注意点,还要经常复习,一来二去学生便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了。

第十七种:随文识字。

就是在感悟课文时认识生字。

创设温馨而富有情趣的识字环境,注重儿童学习过程中的愉悦心理体验,做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字义在课文语境中得到明确深入的挖掘。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识字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去寻找更好、更适合学生的识字方法,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