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肉鸡肠毒综合征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摘要:肉鸡肠毒综合征属于养鸡业中常见疾病之一,给养殖户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该病的发生主要针对幼雏,传染快速,而且一经发生很难彻底消除,因此要对其保持足够的警惕,做好常用的预防措施。
本文对肉鸡肠毒综合征的诊断方式以及防治措施进行了简要分析,希望能为养殖户提供一些指导。
关键词:肉鸡肠毒综合征;诊断;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养鸡业的不断发展与繁荣,2010年全国白羽肉鸡出栏量为40亿只,2011年达到44亿只,年增幅超过5%;2011年黄羽肉鸡的出栏量达到43亿只。
肉鸡合同化、一体化养殖快速提高,产业集中度提高。
目前在山东、辽宁和河南部分省份白羽肉鸡合同养殖出栏量占全省出栏总量的80%以上。
全国前50家肉鸡企业的出栏量占全国出栏总量比例为40%左右。
但是,在高速发展的养鸡业下,各种疾病也随之而来,给养殖户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这些疾病多种多样,每一种都应该严肃对待。
肉鸡肠毒综合征便是引起肉鸡伤亡的重大疾病之一。
肉鸡肠毒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致病菌对肉鸡肠道的损害,出现消化不良或者炎症,轻者出现采食量明显下降,消化不完全,从而影响到肉鸡的生长速度,严重者则会出现死亡。
需要注意的是,此病因为症状不是特别明显,容易与寄生虫病相混淆,而是由小肠球虫感染、肠道菌群失调、肠道病毒感染(如
腺病毒、呼肠弧病毒、杯状病毒、细小病毒等)、饲料营养丰富或氨基酸结构不合理等多种病因导致的一种临床综合症候群,对肉鸡健康养殖造成了严重威胁。
1 病因
近年来不断的研究发现,导致肉鸡肠毒综合征出现的因素很多,并非仅仅是细菌或者病毒感染所造成,包括饲料、环境等因素都有可能造成该病的发生。
本文将这些因素概括如下:
1.1小肠球虫
肠道病毒或肠道致病菌损伤肠黏膜,引起肠黏膜脱落和肠道出血,使饲料不能被完全消化吸收,同时大量的体液渗漏到肠管中,水分吸收减少,最终导致机体出现腹泻、脱水,粪中含未消化的饲料,或粪便呈烂西红柿样等现象。
1.2肠道菌群失衡所致
当外界气温温差较大或者饲料变质又或者大规模的抗生素使用时,病原微生物会乘机大量繁殖,造成肠道的有益菌减少而有害菌增多,菌群失去平衡,导致消化不良。
1.3饲料中的蛋白
脂肪、维生素等含量过高也会导致或者加重该病的发生。
2 诊断方法
2.1 流行特点
肉鸡肠毒综合征的发病对象以30~40日龄的商品肉鸡群为主,处于此日龄阶段之外的肉鸡则很少有感染该病的情况,即便发生也
很少会出现大规模的传播。
此病发生的最早时间为7~10日龄,需要与一般的肠道疾病进行区分。
发生该病的原因较多,目前不论是采用地面平养还是网上饲养的饲养方式都有该病的出现,相对来说地面平养发病的时间要更早一些,发病的情况也稍微严重一些。
此病对环境因素较为敏感,湿度比较大而通风不良的鸡舍最容易发生,卫生条件不好的鸡舍也易发此病,而且较难治疗,而且此病也与饲料配比有关,往往高蛋白、高能量等全价饲料容易发生此病。
鸡群发病率在30%,严重时高达80%,单独发生本病的死亡率为5%~10%。
蛋鸡也可发生本病。
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以高温潮湿和炎热的梅雨季节多发。
2.2 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大群精神、食欲均正常,排黄色粪便,粪便中含有未消化的饲料颗粒。
随着病情发展,2~3d后部分鸡开始腹泻,粪便稀薄,颜色呈西红柿样或呈浅黄色,鸡群饮水量增加,采食量下降,瘫痪鸡、软脖子鸡增多。
发病中后期部分鸡只尖叫、头部震颤、兴奋不安、到处乱窜、共济失调,而后瘫痪、衰竭死亡。
部分发病鸡只出现鸡冠苍白、爪子白,类似猝死鸡明显增多。
如转为慢性鸡只采食量低,生长缓慢,有的鸡群外观变化不大,只是生长缓慢。
2.3 病理变化
剖检病鸡主要表现肠道异常。
发病初期,可见病鸡十二指肠及小肠前段肠壁增厚,肠黏膜有大量针尖大小的出血点,或表面呈灰白色,附着一层厚厚的麸皮样物质,极易剥离;肠腔空虚,内容物较
少,有的肠腔内没有内容物,有的内容物为尚未消化的饲料。
有的病鸡还可见肌胃内充满黄绿色的饲料,胆囊变小,胰腺萎缩,肾脏及法氏囊有不同程度的肿胀。
通过对病因分析,结合发病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综合分析可以对本病做出判断。
3 防治措施
3.1 平时预防措施
3.1.1 改善饲养环境
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密度、通风,保持饲槽的干净卫生,防止垫料霉变。
3.1.2 定期用抗球虫药
在疾病的高发季节可定期用抗球虫药预防球虫病。
饲料中加入足量维生素a、维生素d3、维生素c和微量元素硒等,减少应激,增强抗病力。
同时要注意饲料转换时的合理过渡。
3.1.3饮水
提供充足的饮水,水质要好,而且可以在里面添加一定量的益生菌或者微生态制剂,调整肠道菌群。
3.2 发病时的控制措施
由于该病因复杂,在治疗上要按照多病因的治疗原则,采取抗球虫、抗菌、抗病毒、调节肠道内环境、补充电解质和维生素等综合治疗方法,方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3.2.1 抗球虫
交替使用马杜拉霉素、盐霉素、氨丙啉、地克珠利等抗球虫药。
3.2.2 抗菌
使用硫酸新霉素、安普霉素联合用药,增强药效,抑制肠道有害菌群的滋生,同时可用甲硝唑或替硝唑拌料以杀灭肠道厌氧菌,或用利福平和甲硝唑联合用药,效果也较好。
3.2.3 调理肠道菌群
停药后选用益生素或微生态制剂,连用1周。
3.2.4 抗病毒
饲料、饮水中添加黄芪多糖及病毒唑等抗病毒药,防止病毒感染。
3.2.5 使用肠道收敛剂
如次碳酸铋、活性炭等,以利保护肠黏膜。
3.2.6 多饮水
发病后每天用电解多维2倍量饮水,以恢复机体电解质平衡,增加抵抗力。
4 结束语
肉鸡肠毒综合征属于常见疾病之一,给养殖户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要想杜绝此病的发生,必须要做好防疫工作,养殖户也应该多学习必要知识,及时预防,即使该病发生,也能尽可能地降低损失,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和提高我国养鸡业的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 齐晓艳,王彦.肉鸡肠毒综合征的诊治[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0(08).
[2] 韩记用.肉鸡肠毒综合征的病因及防治措施[j].养禽与禽病防治,2010(09).
[3] 李长强.夏初谨防肉鸡肠毒综合征[j].农家参谋,2010(05).
[4] 史晔华.引起鸡肠毒综合征发生的6点原因[j].北方牧业,2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