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出境消费的支付方式和手段随着国人经济水平的提高,出境的人数每年都在高速增长,不管是境外旅游还是公干,总归要消费要花钱。
本文的目的不是指导你应该在什么地方花钱,而是指导你通过合理的支付手段来花钱从而达到省钱的目的。
这里说的境外,指流通使用非人民币的国家(地区),包括我国的三个特殊省级行政区。
因为这些地方都不能直接用人民币,所以我们来研究下什么样的支付途径最省人民币。
一、从境内带外币现金各国(地区)都有自己的法定流通货币,这是经济主权的象征,而我们都是国内赚人民币花人民币的主(拿外币工资的大鳄请走开),手头自然不会有外币,所以要向银行等机构购买(兑换)外币。
如果要兑换外币,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中国银行,没错,中国银行在国内经营国际结算业务上有相当优势,兑换的币种也很全面,柜员业务也相当熟练,唯一缺点就是汇率稍高(以下讨论中凡是用人民币购买外币花人民币较多的情况时称为汇率高,反正则低)。
而其他银行如工行、交行等相对会便宜那么一点点。
当然兑换金额不大时可以忽视这点差距。
外币除了柜台兑换外,绝大部分银行网银都支持网上兑换,也就是“购汇”,如果把外币卖给银行就是“结汇”。
你选择“购汇”时会有现汇和现钞的区别。
具体可以参考中国银行的汇率牌价页面,你能换到的币种上面都有列举,注意美元以外的很多币种网点不一定备有现钞,请提前预约。
现汇和现钞两者都可以存在银行里,也都可以把现金取出来带到国外用,现汇一般用来汇款到境外或者购买投资理财产品等。
现钞和现汇银行卖出价是一样的,但是现钞比现汇的银行买入价要低不少,所以就是现汇比现钞值钱。
按照银行说法就是银行买入的现钞要运到国外才能用掉,成本比较高,所以自然要压低买入价。
你拿外币现金存进去也是现钞,要变成现汇的话就要交差价手续费。
所以要记住外币现钞兑换了就最好用掉,千万别用不完带回国再卖给银行,这个差价很大。
银行卖出价和买入价之间的差价就是利润,也没有额外的手续费,所以大家千万别被一些免手续费兑换的宣传给迷惑,全世界所有的外币兑换机构都是不收手续费而是赚买卖差价的。
而这个买卖价格各家机构可以自主浮动,国内银行间差距相对还比较小,国外差距更大,例如机场里汇率往往会比市区高不少,所以务必货比三家。
我国目前实行外汇管制政策,每位境内公民每年最多可以用人民币购汇五万美元的等值外币,结汇也是五万美元的限制,所以银行兑换外币都要凭居民身份证。
对于不准备移民的绝大部分人来说五万美元是足够用了,就算实在不够家里人头都可以算上,反正钞票是不记名的。
哦对了,大额现金出境时是要向海关申报的(比如中国海关规定5000美元以上需银行外币携带证),很多国家入境对于大额现金也需要申报(比如美国海关规定10000美元以上需要申报),注意只是申报而已,不需要缴税,只要来源和用途合法,完全不会为难你。
而故意隐瞒则有可能导致罚款甚至没收。
另外一些小国家的货币境内无处可以兑换,只能带国际通用货币美元去当地兑换。
兑换点的英文名称就是EXCHANGE。
小王去大马旅游,中国银行不提供马来西亚林吉特现钞的兑换,于是小王从银行兑换了1000美元带在身上,在吉隆坡下了飞机,看到机场的兑换点是1美元兑换林吉特,小王算了算太贵于是只换了100美元先坐车。
到了市中心,找到一家兑换点1美元能换林吉特,继续找,最后找到一家是的,这样差不多等于比机场省了将近3%。
外币某些地区通常也使用邻近国家地区的货币,典型例子如香港很多商家也收取人民币,瑞士很多商家也收欧元。
但是这种汇率都非常坑人,比如100人民币在银行等处能兑换120港币,但是商家那里100人民币只能当110甚至100港币用。
因为商家一要把额外的兑换成本放在价格里,二要趁机赚点,所以万不得已不要使用。
这里有人会嘀咕了,带现金要申报啥的多麻烦,路上还怕丢,就没有简单点的方法吗很简单,用银行卡到境外当地取啊。
二、境外银行ATM取款境内携带大额现金长途旅行的情况已经越来越少了,因为大家都习惯使用各种银行卡在异地取款,哪怕交一些手续费也值得,因为这样更安全。
那有些人要问了,境外取手续费不更贵吗非也,这个不像国际长途比国内长途会贵个10倍,国内绝大部分银行卡通过境外银联网络取款都不会比境内异地取款贵多少,一般也就是按境内异地%到1%的标准外加每笔10~12元左右的境外手续费,也就是说比国内异地取款最多贵每笔10到12元而已。
而且下面我们会重点介绍一个神奇的银行。
前面提到一个神奇的银行,这就是华夏银行,该行的借记卡全球取款查询都免手续费,免的笔数不同地区分行不一样,有的分行是每天1笔,有的分行是10笔,可以打95577咨询。
虽然华夏银行网点不多,但为了省几十块一笔的手续费跑一趟也是值得的。
那我在的城市没有华夏银行肿么办还有很多小银行的卡,就是那些以你城市命名的银行,很有能他们的卡就是全球取款免费的,具体可以咨询当地银行。
除了取款,境外ATM查询通常也要收费,大银行平均4元一笔,小银行便宜点或者像华夏就是免费,所以建议开通短信提醒加手机国际漫游,这样便于知道余额而不需要花钱去查。
境外取款取出来自然就是当地的货币,好处是可以取到当地主流面额的钞票,有的取款机还可以选择取不同面额的钞票,如果在国内银行兑换经常只有大面额钞票,国外一般小店都不收。
小张到新加坡旅游一分钱没带,就带了华夏卡,下飞机找到华侨银行的ATM机,发现能选择50新元,于是点了50,结果吐出来2张20新元的,1张10新元的,非常方便。
小张逛完新加坡又去泰国,听说泰国入境要查验现金,不够要被遣返,好怕怕啊。
看到入境前面有个ATM机(此处属虚构,未经核实)赶紧先去取点,选择20000泰铢,怎么屏幕显示还要加收50泰铢权衡一下算了不就10块钱嘛。
小张怀揣现金顺利入境没人核查。
小张碰到的情况就是境外ATM会向你加收手续费,在泰国特别明显一次要50泰铢,这个就算华夏银行也没法给你免除,解决办法就是减少取款次数一次尽量多取点。
其他可能收取手续费的还有日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越南、菲律宾等国的部分银行,一般都会在界面上明显提示收费。
以上只是银联借记卡境外取款的情况,境外支持银联的ATM可以到中国银联官方网站查询。
如果某些地区支持银联的ATM甚至压根没有那么可以用国际VISA/MATER借记卡来取现,这个收费稍贵一般要3%外加百分之一点几的货币转换费(什么是转换费后面信用卡篇章会讲到),但比带现金去这些国家被抢了总好。
此外个别银行国际信用卡有免费取现功能。
这里推荐中国银行新推出的长城环球旅行卡,是带EMV芯片的VISA借记卡,免货币转换费,境外取款每笔中国银行只收3美元手续费,比如一次取个500美元那就手续费比国内异地还低了。
要注意的是,银联现在开始推广PBOC芯片卡,而境外的ATM/POS目前可能无法很好兼容银联芯片卡,存在银联芯片卡无法使用的可能,建议出国如果打算用银联则务必带个纯磁条卡作为备用。
但纯磁条卡境外存在被盗刷的可能,所以建议办一张卡专门用于境外取现,平时不放钱。
TIPS: 境外取款机很多是先吐卡再吐钞。
取现万一碰到机器故障没吐钞票等异常情况,最好打印凭条作为凭证,并联系银联(银联在主要旅游国家都有当地中文服务热线,可在网站查询)和发卡行以便及时跟进处理。
因为境外取款涉及环节较多,如不及时跟进可能会处理很慢。
就算到境外再取现金,但是旅行路上还是有风险啊,据说中国人最喜欢用现金,搞得外国小偷专门挑中国人下手,怎么办好办,国内咱不都刷卡嘛,境外一样刷。
三、银联信用卡支付中国银联紧随中国人民的脚步,网络已经铺到了七大洲的14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一般国人去的比较多的国家地区基本都有银联网络。
具体可以查询中国银联网站,注意可能有的国家支持银联卡ATM但不支持银联卡POS。
中国银联我没信用卡怎么办借记卡可以吗理论上银联标志的借记卡在境外银联网络也能使用,但是很多比较老的卡上可能会写着仅限中国使用等字样,导致境外商家拒绝使用。
另外像美国等很多商家没有密码键盘,因此只能用签名交易,而借记卡不支持签名交易,所以建议出国还是办个信用卡比较好,而且很多信用卡境外刷卡有差不多有5~10%的丰厚回馈,也就是等于给你境外消费额外打了9到95折,这是万万不可错过的。
至于哪个信用卡好这里已经有很多文章我就不重复了,境外信用卡使用推荐可以见此文第章。
境外商家刷卡过程中,可能会比境内更认真核对签名,要求出示护照等,所以请不要用他人的卡,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如果自己没有信用卡或者无法申请到信用卡,让有信用卡的家人给你申请一张附属卡也是不错的选择。
小李随单位考察团去欧洲考察,回国前最后一站是巴黎,大家都去老佛爷百货血拼,小李看中了一款包包,标价900欧,于是去结账,小李拿出银联信用卡,指着卡上的银联图标,说“Union-pay (由您赔)”,收银员法国大妈熟练的一刷而过。
同时小李手机收到短信“您尾号XXXX的信用卡X月X日消费人民币元”。
大妈还认真的查看了小李的护照,小李不由庆幸还好临时办了一张卡,没带老公的卡出来刷,否则被商家认为盗用卡片报警就麻烦了。
小李的例子中我们看到,银联信用卡消费后都是直接以人民币记账,还款只需还人民币即可,很方便。
同前面一样,而境外的ATM/POS目前可能无法很好兼容银联芯片卡,所以建议如果打算刷银联信用卡最好带个纯磁条卡备用。
银联网络虽然很大,但总是还有一些国家没普及银联网络,而就算国人去的多的地方也不是全面普及银联网络(就像香港也能碰到不支持银联的商家),那怎么办呢别急,请看第四种方法。
四、国际信用卡支付其实银联现在也已经是国际上响当当的巨头了,这里单列一个国际信用卡并不是说银联不够国际化。
本文称为国际信用卡的是VISA/MASTER/AE/JCB四大国际组织,因为他们都是从国外来的,所以称为国际卡。
VISAMasterJCBAE你的信用卡上如果有VISA/MASTER/AE/JCB这四家之一的标志,那就是属于我们讨论的范畴。
VISA/MASTER分别是国际卡组织的老大和老二,所以去那些银联不能用的地方最好用这两种,AE和JCB那里也未必能用。
一般商家都同时接受VISA和MASTER卡,但也有说法是亚太地区VISA覆盖率好于MASTER而欧美地区MASTER好于VISA,所以有条件建议两种卡都带上。
此外AE在美国覆盖较好,去美国可以带上,JCB是日本公司去日本可以考虑带上。
早年国内银行发行的这类卡片都是美元卡,消费非美元时会收取一个货币转换费,从%到2%不等。
这个收费也是导致广大中国游客怕被银行收手续费从而使用现金的原因之一。
而消费美元时则没有货币转换费,个别银行的卡除外(如华夏银行和民生银行的部分卡消费美元也有转换费)。
除美元卡外,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也有欧元信用卡,适合欧元地区使用,与下面全币种卡相比的最大优点是退税直接以欧元进账,不会因为被转换成美元而被退税机构薅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