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结算支付方式的选择及运用目录摘要 (2)第1章绪论 (3)第2章国际贸易结算支付方式的主要种类 (3)2.1汇付结算方式 (3)2.2托收结算方式 (4)2.3信用证结算方式 (4)2.4 银行保函 (4)2.5 备用信用证 (4)第3章影响国际贸易支付方式选择及运用的因素 (4)3.1国际贸易支付方式本身的特点 (4)3.2选择国际结算支付方式时应考虑的实际因素 (5)3.2.1客户信用 (5)3.2.2经营意图 (5)3.2.3贸易术语 (5)3.2.4运输单据 (5)3.2.5财务成本 (5)第四章支付方式的实际应用 (5)4.1国际结算方式选择注意事项 (5)4.1.1在确定付款方式之前,尽量多做客户资信调查 (5)4.1.2不同地区的客户,采用不同的做法 (5)4.1.3视合同金额的大小和新、老客户区别对待,灵活采用结算方式 (5)4.1.4对客户资信实行动态掌握,连续考察,随时注意调整结算方式 (5)4.1.5运用灵活的T/T付款方式 (5)4.2支付方式的综合运用 (5)4.2.1信用证与汇付结合应用 (5)4.2.2信用证与托收结合应用 (5)4.2.3银行保函与汇付结合使用 (5)4.2.4银行保函与托收结合使用 (5)4.2.5信用证与银行保函的结合应用 (5)4.2.6汇付与托收相结合 (5)4.2.7汇付与备用信用证结合使用 (5)4.2.8托收与备用信用证或银行保函相结合 (5)结束语 (5)第五章·································参考文献·································致谢···································第1章绪论国际结算使各国的产品、服务和资金得以交换,从而让生产得到远比国内市场宽阔的发展空间,实现了更大规模的持续发展;使资金实现国际转移,实现跨国投资,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以便得到最大收益。
假如没有相应的国际结算业务,经济的全球一体化就根本无法进行,各国的经济发展也势必受到极大的损害。
第2章国际贸易结算支付方式的主要种类国际贸易结算支付方式的主要种类有如下五点:2.1 汇付结算方式汇付,又称汇款,是最简单的国际货款结算方式。
采用汇付方式结算货款时,卖方将货物发运给买方后,有关货运单据由卖方自行寄送买方;而买方则径自通过银行将货款汇交给卖方。
[1]这对银行来说,只涉及一笔汇款业务,并不处理单据,属于商业信用,采用顺汇法。
汇付业务涉及的当事人有四个:付款人(汇款人remmitter)、收款人(payee或beneficiary)、汇出行(remitting bank)和汇入行(paying bank)。
其中付款人(通常为进口人)与汇出行(委托汇出汇款的银行)之间订有合约关系,汇出行与汇入行(汇出行的代理行)之间订有代理合约关系。
在办理汇付业务时,需要由汇款人向汇出行填交汇款申请书,汇出行有义务根据汇款申请书的指示向汇入行发出付款书;汇入行收到会计委托书后,有义务向收款人(通常为出口人)解付货款。
但汇出行和汇入行对不属于自身过失造成的损失(如付款委托书在邮递途中遗失或延误等致使收款人无法或延期收到货款)不承担责任,而且汇出行对汇入行工作上的过失也不承担责任。
汇付的缺点是风险大,资金负担不平衡。
因为以汇付方式结算,可以是货到付款,也可以是预付货款。
如果是货到付款,卖方向买方提供信用并融通资金。
而预付货款则买方向卖方提供信用并融通资金。
在分期付款和延期付款的交易中,买方往往用汇付方式支付货款,但通常需辅以银行保函或备用信用证,所以又不是单纯的汇付方式了。
2.2 托收结算方式托收,出口人在货物装运后,开具以进口方为付款人的汇款人的汇票(随附或不随附货运单据),委托出口地银行通过它在进口地的分行或代理行代进口人收取货款的一种结算方式。
[2]属于商业信用,采用的是逆汇法。
托收方式的当事人有委托人、托收行、代收行和付款人。
委托人(principal),即开出汇票委托银行向国外付款人代收货款的人,也称为出票人(drawer),通常为出口人;托收行(remitting bank)即接受出口人的委托代为收款的出口地银行;代收行(collecting bank),即接受托收行的委托代付款人收取货款的进口地银行;付款人(payer或drawee),汇票上的付款人即托收的付款人,通常为进口人。
上述当事人中,委托人与托收行之间、托收行与代收行之间都是委托代理关系,付款人与代收行之间则不存在任何法律关系,付款人是根据买卖合同付款的。
所以,委托人能否收到货款,完全视进口人的信誉好坏,代收行与托收行均不承担责任。
在办理托收业务时,委托人要向托收行递交一份托收委托书,在该委托书中注明各种指示,托收行以至代收行均按照委托的指示向付款人代收货款。
2.3信用证结算方式信用证有光票和跟单之分,通常所说的信用证指跟单信用证,即银行根据买方的要求和指示,向卖方开立的,在一定的金额和规定的期限里,凭规定的货运单据付款的书面承诺。
[3]与汇款和托收方式相比,信用证由于银行的介入使得银行信用取代了商业信用,出口商只要提供符合条件的单据就能取得货款,而进口商只要付款就可取得代表货物所有权的单据,买卖双方的风险都大大降低。
长期以来,信用证一直是国际贸易结算中最为常用的方式。
但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推进,这种局面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
尽管信用证在我国和亚太地区的国际结算中依然保持着统治地位,但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受到新兴国际结算方式的冲击,信用证结算的比例已经大幅下降。
2.4 银行保函银行保函 (letter of guarantee) 又称“银行保证书” 、“银行信用保证书”或简称“保证书”。
银行作为保证人向受益人开立的保证文件。
银行保证被保证人未向受益人尽到某项义务时,则由银行承担保函中所规定的付款责任。
[4]保函内容根据具体交易的不同而多种多样;在形式上无一定的格式;对有关方面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处理手续等未形成一定的惯例。
遇有不同的解释时,只能就其文件本身内容所述来做具体解释。
2.5 备用信用证备用信用证是指开证行根据开证申请人的请求对受益人开立的承诺承担某项义务的凭证。
[5]开证行保证在开证申请人未履行其义务时,受益人只要凭备用信用证的规定向开证行开具汇票(或不开汇票),并提交开证申请人未履行义务的证明文件,即可取得开证行的偿付。
备用信用证属于银行信用,一般用于投标、还款或履约保证、预付货款和赊销业务中。
第3章影响国际贸易支付方式选择及运用的因素选择何种支付方式进行国际贸易结算,直接关系到贸易能否成交和货款的安全回收,直接影响双方的资金周转和融通,以及各种金融风险和费用的负担,所以这是关系到买、卖双方利益的问题。
因此,买卖双方在磋商交易时应尽可能争取对自己有利的支付条件。
3.1 国际贸易支付方式本身的特点以下为方便起见,仅以列表形式对三种基本的支付方式本身及其对买卖双方带来的利弊进行比较分析。
表一三种基本支付方式的利弊分析汇付托收信用证前T/T 后T/T D/P D/A 跟单L/C付款人进口商进口商开证行/付款行/保兑行操作程序简单较复杂复杂费用低中高对卖方有利点有利于资金周转无 1.操作不复杂 2.安全收汇有保证,如被拒付可适当授权托收行保全货物3.可通过托收出口押汇得到资金融通的便利1.安全收汇有保证,只要提交符合L/C 的单据,银行必须付款 2.可通过打包贷款或出口押汇得到资金融通的便利对卖方不利点如买方未按时付清约定款,卖方又不敢1.占用自有资金时间长,影响资金周转 2.1.收汇客观上存在较大风险,买方并不保证付款2.影响资金周转 3.可能遭到货币贬值带来的损1.占用资金且费用较高2.操作复杂,可能陷入“软条款”陷阱3.可能被假“信用证”欺诈而导致货款两放单或放货,须承担货物的储存和保险费可能在发货后收不到应得的货款失空对买方有利点1.体现对卖方的信任,有利于交易的达成2.较有效控制卖方的资源1.减少资金占用2.收到货物检验合格甚至销售后才付款1.免去开立信用证的手续,减少费用支出,有利于资金融通和周转 2.安全收货有保证1.付款后肯定能取得代表货物所有权的单据 2.可通过L/C条款促使卖方履行合同规定对买方不利点1.提前支付占用资金2.对合同所购货物没把握3.面对商品贬值或滞销的市场风险无 1.在D/P 方式下,卖方可能以假单据或残次货物骗取买方付款 2.如果拒付,商业信誉会受损1.操作复杂,占用资金 2.卖方可能变造单据使买方收到的货物与L/C 要求不符 3.卖方可能制作假单据从银行骗款从图表可以看出每一种付款方式对交易双方来说都是利弊兼备。
而且,作为在交易中既对立又同意的买方和卖方,一方的有利点(如收汇安全)往往是以另一方的不利点(如风险增大)来换取,而没有对方的参与任何一方的单边利益都不可能实现。
尽管每一方都希望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的利益,但任何合同的签订都是以双方的适度妥协为前提的,所一交易双方必须在保护自己与可以被对方接受之间寻求一种平衡。
3.2 选择国际结算支付方式时应考虑的实际因素在实际业务中,除了考虑基本国际计算方式自身特点外,选择具体的结算支付方式还应考虑以下五种因素:3.2.1客户信用具体地讲,如果客户的信用等级很一般或是贸易双方是首次进行交易,应该选用L/C的方式;如果客户的信用等级较高,可以选用托收的方式,特别是用D/P,就可以达到即节省开证费的目的,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把握物权凭证的安全性;如果客户的信用等级非常高,就可以选用D/A 甚至是直接T/T 的方式,这也是目前在西方国家的进出口贸易中大量使用T/T的根本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