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中的叙例
存在问题
• 事例中的许多内容与论点无关,如 莫扎特的出身、小时候的情况等, “叙例”时须毫不可惜地舍去; • 对莫扎特与海顿言行的生动形象的 描述,也不符合简明扼要的要求, 也宜简练概括。
修改参考
剪裁舍弃法
莫扎特儿时从师于著名的作曲家海顿。 一次,他拿出自己写的一段曲子请老 师弹奏。当两手分别弹响两端时,海 顿竟被键盘中间出现的一个音符难住。 海顿断言任何人也弹不出这样的曲子。 莫扎特接着弹奏,当遇到键盘中间的 那个音符时,打破用手弹奏的常规, 灵活地用鼻子奏响了那个音符。莫扎 特的做法,让海顿赞叹不已。
小结
引述事例一般只需要几句话, 内容要围绕分论点,交代人物的 基本状况、行动和行动的结果。 强调:须围绕观点/扣题,论 述什么就概述什么.
用下面的事例证明“打破常规的重要性” ,叙例 时存在什么问题?
• “打破常规的重要性”: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出身于 宫廷乐师家庭,从小就显示出很高的音乐才能,被誉为 “神童”。他儿时曾从师于著名的作曲家海顿。有一次, 他与老师半开玩笑地说:“我写了一段曲子,老师您也 不一定弹奏得了。”海顿不以为然,心想:我有什么复 杂的曲子不能弹奏呢?莫扎特将自己写好的曲子递给了 老师。海顿弹奏了一阵后惊呼起来:“这是什么样的曲 子呀,当两手分别弹响两端时,怎么会有一个音符出现 在键盘中间呢?看来任何人也无法弹奏这样的曲子。” 莫扎特接过乐谱说:“我来试试看。”于是,他坐上琴 椅弹奏起来,当遇到那个在键盘中间的音符时,他便埋 头,用鼻子弹出了那个音符。莫扎特的这个动作令海顿 惊叹不已。
叙例精准
作文高分
---议论文如何叙例
正视我们的问题
• • • • 叙述的语言过于繁多,以叙代议 叙述的角度不够明确,无侧重点 叙述的事例杂乱无章,缺乏层次感 叙例时扣题意识不强
下面的文段在论据的使用上有何问题?
分数的高低并不等于能力的大小,古今中外 的事实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远的如古时的赵括, 军事理论说得头头是道,带兵打仗,却一败涂地。 近的如留苏的王明,马克思主义的书本背得滚瓜 烂熟,但他的脱离实际给革命造成了巨大损失。 在国外,美国二战时期的巴顿将军,在西点军校 考试成绩很差,而且不守校规校纪,曾被关过禁 闭,受过警告处分,可后来却成为屡建奇功的名 将。而他那些成绩优秀的同学,毕业后虽多工作 于国防部,却大都没有干成什么大事。种种事实 证明,分数与能力并非成正比。
修改展示:
分数的高低并不等于能力的大小, 古今中外的 事实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远的如古时的赵括,军 事理论说得头头是道,带兵打仗,却一败涂地。 近的如留苏的王明,马克思主义的书本背得滚瓜 烂熟,但他的脱离实际给革命造成了巨大损失。 【假如让他们参加考试,肯定能够得高分,但得 高分并不能掩盖他们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不足。】 在国外,美国二战时期的巴顿将军,在西点军校 考试成绩很差,可后来却成为屡建奇功的名将。 而他那些成绩优秀的同学,毕业后虽多工作于国 防部,却大都没有干成什么大事。种种事实证明, 分数与能力并非成正比。
练习
• 用概括排比法叙述如下三个事例,来证明“成材当立志 不移”这个观点。 • 1、立志多在少年,但宋朝文学家苏洵27岁
开始发愤,立志就读,昼夜不息,结果大器晚成, 终于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 2、我国明代画家王冕,少年放牛时,立志 要把荷花佳景惟妙惟肖地画出来。他不分昼夜地 绘画,立志不移,后来成为当时著名的画家。 • 3、越王勾践被吴国军队打败,忍受奇耻大 辱,给吴王夫差当奴仆。三年后,他被释放回国, 立志洗雪国耻。他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终于打 败了吴国。
• 思考提示:关注论点的关键词,寻找论 据之间的相似点 • 修改展示: • 成才当立志不移。勾践立志复仇,卧薪 尝胆三年,发愤图强最终打败吴国;27 岁的苏洵立志成才,昼夜不息地苦读, 终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冕立志传神 画荷,不分昼夜地绘画,终成为当时著 名的画家。古往今来的成功人士,他们 能成就辉煌业绩,全在于他们立志不移。
提示
• 关注论点的关键词,寻找论 据与论点之间的内在逻辑关 系
修改展示
法国科幻小说家凡尔纳,就是一个善于 抓住机遇的典型。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参 加了一个上流社会的晚会。当时,凡尔纳 从楼梯上往下滑,正好碰在法国大作家大 仲马的身上。这个偶然的机会让他兴奋不 已,他觉得这是个难得的机会,是命运之 神的安排,必须抓住它。于是,凡尔纳主 动结识大仲马,并在大仲马的影响下,走 上了文学创作之路,成为一代著名科幻小 说家。凡尔纳终生庆幸自己能抓住那次机 遇。
方法导航三:概括排比法
概括排比法就是将一组同类事 实论据进行高度概括,一个事 例简练至一句话,以排比形式 出现。这种概括排比“叙例”, 不仅使语言气势磅礴,更能让 论据充分,论证有力。
例如
论证“逆境可以成材”:
逆境可以成材。仲尼厄而作《春秋》,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 《国语》,孙膑膑脚《兵法》修列,司马 迁宫刑著成《史记》。 论证“坚持是成功的条件” 则可如下排比概 述 坚持是成功的条件。司马光写用了19 年终于完成《资治通鉴》;马克思花了40 年终于写成《资本论》;托尔斯泰历时37
• 修改展示: • 细小的事,决定成败。诸葛亮就是 一个典型。他早早摸清司马懿生性 多疑这一细节,摆下空城计,仅用 几千兵力就逼退了司马懿的四万大 兵。诸葛亮就是因为抓住了细小的 事,才不费一兵一卒赢得了胜利。 可见,细小的事可以决定成败啊!
2、依据论点,叙述下面的事例
论点:具有民族气节,敌人也会向你致敬。(注意:精 练及补充一些材料) • 民族抗日英雄杨靖宇曾担任“南满抗日联军”司 令,从1934年一直到1940年沙场献身为止。在艰苦征 战的六年中,他身先士卒地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里 打击日寇。面对敌人的重兵围剿,杨靖宇率部顽强战 斗,使敌人坐卧不安,惶惶不可终日。日酋对他又怕 又恨,调集重兵围困。有人劝杨靖宇投降,他斩钉截 铁地说:“不,我有我的信念。”最后,弹尽粮绝, 杨靖宇在打完最后一颗子弹后壮烈牺牲。敌人残忍地 用刺刀剖开他的肚子,杨靖宇肚里没有一粒米,有的 只是树皮、草根和棉絮。
讨论3:如用以下事例证明“要善于抓住机遇” 的论点该增补哪些内容?
•
被誉为“科学幻想之父”的法国著名科 学幻想小说家凡尔纳,十八岁时在巴黎学 法律。有一次,他参加了一个上流社会的 晚会。当他从楼上走下来的时候,童心未 泯的凡尔纳像孩子一般从楼梯扶手上往下 滑,结果撞在一个胖胖的绅士身上。此人 正是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从此,凡尔纳 结识了大仲马,并在大仲马的影响下,走 上了文学创作之路。
• 修改展示:
• 具有民族气节,敌人也会向你致敬。民族 抗日英雄杨靖宇,在艰难的征战中顽强打 击敌人。在最后的时刻,有人劝其投降, 他言词拒绝,最后壮烈牺牲,敌人剖开他 的肚子,里面除了树皮、草根、棉絮,没 有一粒米,这一幕震撼了敌人,敌人头目 岸谷隆一郎为其隆重举行“慰灵祭”,并 亲自下葬。杨靖宇将军宁可战死,也不投 降,正是崇高的民族气节的体现,正是这 一气节,感动了中国人,也赢得了敌人的 敬佩。
• 剪裁舍弃法,就是根据论点的需要, 裁剪资料,变具体记叙为概括叙述, 舍弃与论点无关的内容。如果叙事 过于详尽,以至于从头到尾,原原 本本,就会犯以叙代议、以事代理 的错误 。
思考:论据部分共3句话,这3句话分别叙述了什么内容?
•
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适合自己依 附的枝头,生命才能达到极致。①世 界首富比尔•盖茨,本是哈佛大学的一 名学生。②然而当他感觉到大学所教 的内容并不适合自己时,便毅然离开 学校,从事自己喜爱的电脑设计工作。 ③盖茨在适合自己的位置上创建了世 界著名的微软公司,引领世界电脑行 业的发展,并积累了世界上无人能比 的巨额财富。
巩固提高:
1、运用本节课所学方法,修改下列文段,使叙例 更切合论点。 • 细小的事,决定成败。古代征战连绵,士兵死伤 无数,可是历史上也有不费一兵一卒却将四万大 兵逼退的事例。这就是诸葛亮的空城计!诸葛亮 城内只有寥寥几千兵力,但却因为他知道司马懿 生性多疑,于是大开城门,并亲自带上书童上城 楼抚琴,使得司马懿因而在城外不敢进入,并草 草收兵,恐有埋伏。诸葛亮因早早摸清对方性格, 才布下此局,从而不难看出,细小的事却决定了 成败啊!
方法导航二:挖掘增补法 • 有的材料不能直接证明论点,论据与 论点之间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有间接的 联系,挖掘增补法就是根据论点的需 要,将事例中隐藏的东西挖掘出来, 增补一些与论点相近甚至相同的词句, 使论据与论点发生内在的联系,从而 直接证明论点。
讨论1:
分数的高低并不等于能力的大小,古今中外的事 实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远的如古时的赵括,军事 理论说得头头是道,带兵打仗,却一败涂地。近 的如留苏的王明,马克思主义的书本背得滚瓜烂 熟,但他的脱离实际给革命造成了巨大损失。在 国外,美国二战时期的巴顿将军,在西点军校考 试成绩很差,而且不守校规校纪,曾被关过禁闭, 受过警告处分,可后来却成为屡建奇功的名将。 而他那些成绩优秀的同学,毕业后虽多工作于国 防部,却大都没有干成什么大事。种种事实证明, 分数与能力并非成正比。
归纳
• ①赵括、王明的例子使用不当; • ②巴顿将军被关过禁闭,受过 警告处分与论点无关
温馨提示
• 记叙是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它叙 述事件讲究生动、具体,以情动 人,以形象感人。 • 叙例是议论文写作运用例证法时 的一种方法,重在事实的列举, 讲究以理服人,虽不排除生动形 象,但更要求简练概括。
方法导航一:剪裁舍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