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评秦始皇和汉武帝教学设计 川教版(精美教案)

我评秦始皇和汉武帝教学设计 川教版(精美教案)

《我评秦始皇和汉武帝》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总体思路:
、理论来源:年,湖北大学育心理学教授黎世法教开始进行现代教育理论与教学方式的实验研究并提出了“异步教学法”。

对老师来说,这是“五步指导法”,即指导学生提出问题,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学生解决问题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根据不同的学情对学生进行指导,指导学生进行强化总结。

对学生来说,这是“六步学习法”:即自学-启发-复习-作业-改错-小结。

该方法已经在全国实验推行了多年了,全国有万多所中小学在实验和实践,我却是今年才在网上看到了相应的理论,觉得比较有可操作性,于是准备自己也来实验一下。

、该理论的特点:完全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方法。

从学生自学开始,老师根据学生的学情进行适度的指导,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在独自自学,或三两人交流合作学习中解决问题,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进一步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基础进而提升所有学生的学习成绩。

按照此理论组织教学,则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主导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完全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课堂表现出来的教学特色:学生自行收集资料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合作学习,学会尊重别人的不同观点。

具体的教学法有体现老师指导作用的讲述法,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讨论法,合作学习法,辩论法。

、本课对于“异步教学法”的实践:《我评秦始皇和汉武帝》本身也是一个活动课,需要学生的参与,更能激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收集资料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在其中也会学到许多与人合作,与人沟通的能力和方法,在课堂辩论中,老师也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情给予指导,课后也需要一个评价和小结,这些正好来实践“异步教学法”的几个步骤,基于以上考虑,设计了此课。

二、教材分析
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上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形成和不断巩固的时期,正是这一时期初步奠定了中华民族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轮廓,也草成了后来影响中国两千多年的中央集权专制体制,所以本阶段在本期教学内容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这之前学生已经接触到了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但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方法的技巧非常缺乏,而正确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也是学生应具备的一种基本素养,所以本课的学习还有很高的现实意义。

三、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年幼无知,看待问题比较片面,也没有掌握正确的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往往对历史人物的看法比较主观,而且不善于用历史史实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有的学生不善于处理与自己不同观点者的争论,容易发生吵架的现象;还有一部分学生人云亦云,不能发表自己的见解。

所以此次课应该注意引导学生()能用史实证明自己的观点;()学会倾听,理智的对待不同观点;()学会理直气壮的发表自己的观点。

四、活动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主题活动巩固和拓展有关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历史知识;
()巩固关于统一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脉络的知识。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初步学习收集、整理相关历史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材料说明观点的能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敢于独立发表个人见解、勇于探讨争论的个性,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通过本主题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和运用评价历史人物的一般原则和基本方法,并树立初步的评价历史人物的唯物史观。

()在评价历史人物的同时,也学会评价自己和自己身边的人,进而形成自己正确的观念。

()能初步营造和体验学术讨论的氛围。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评价历史人物的第一标准是是否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对于持不同意见者要理智对待,要有既能勇敢发表个人见解的勇气,也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尊重别人的想法的基本素养。

五、活动重点和难点
、重点:()课前准备和课堂活动。

()学生对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的掌握。

、难点:()确定主题活动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活动所采取的形式。

()用史实来证明自己观点的能力。

六、活动过程的设计
、课前准备:学生选择观点,提出问题。

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并写出提纲。

、课堂活动:老师讲解评价人物的原则和方法以及辩论的技巧,学生辩论。

、课后活动:整理成果,填评价表。

七、板书设计:
评价表每个学生一张,在辩论结束时候发下去,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当堂完成,交与老师,老师完成评价后,带回去给家长完成。

然后老师收上来总体评分并将分数和折合成分制,计入期末成绩。

九、流程图:我评秦始皇和汉武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