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说明目录第一章 设计总说明 第二章建筑设计说明 第三章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第四章结构设计说明第五章 …………………………………电气设计说明第六章 ………………………………………… 电讯设计说明第七章 安防设计专篇第八章 给排水设计说明 第九章消防专篇第十章 环保卫生专篇第十一章 无障碍设计说明………………………………………………………………………………………………………………………………………… …………………………………………………………………………………………………………………………………………………………………………………第十二章………………………………………节能专篇第十三章………………………………………投资估算第一章设计总说明一.主要设计依据1.设计招标文件(闽建审岚[2012]招字第003号)。
2.建设用地红线图。
3.流水小城镇行政综合服务中心建筑设计任务书。
4.《福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5.《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89)。
6.《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
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8.《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9.《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
10.《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2009)。
11.《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 100-98)12.《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13.其它国家及地方相关规范、法规及规定。
二.设计背景随着“加快平潭综合实验区开放开发”写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获批,国家赋予了平潭比经济特区更加特殊、更加优惠的政策,平潭开放开发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2010年10月流水镇被列入全省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镇,更是给流水镇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新的挑战。
流水镇位于平潭岛东北突出部,陆域面积3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31公里,辖26个行政村72个自然村,总人口5.6万,是平潭最大的建制镇,澳口多达10多处,具备开发20万吨级以上深水港口的良好条件,更有着“君山晓岚”和“东海仙境”两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及深厚的旅游文化底蕴。
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决定着流水发展规划定位为:流水区域定位为海滨特色旅游为主,现代农业、商贸服务、轻型加工业也为辅,宜居、宜业、宜游的魅力名镇。
小城镇建设规划总用地面积38平方公里,镇区规划范围用地面积12.8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面积7.78平方公里,规划人口为8.5万人。
为加快流水镇综合试点镇的下一步规划和建设进度,暨总体规划评审完毕,试点镇建设指挥部拟在流水镇安置房一期东侧地块集中建设行政综合服务中心,以期在较短的时间内提升试点镇建设形象并带动周边土地的开发和升值,为能够实现以“高标准、高水平”建设,拟开展流水小城镇行政服务中心设计工作。
三.项目概况流水小城镇行政综合服务中心的用地位于流水中学南侧、流水镇安置房一期东侧, 城镇绿带中轴线中心位置,基地周边生态环境非常优美。
基地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200米,地势平坦,总用地约6.93公顷。
拟建行政综合服务中心是一幢集行政办公、市民服务、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后勤服务为一体的新时代的、生态的智能化大楼。
位于场地东北角拟为二期用地,作为商业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用地。
四.方案总体布局1、行政综合服务中心坐落于总体规划绿色视廊的中心位置,其所处空间位置异常重要,南面是宽阔的市民广场,背面是市民公园。
串联绿色地带的关键环节――中心区公园方案将整个中心通盘考虑,力求环境的整体感,从而体现中心的气势。
根据因势利导、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方案以椭圆形这一经典设计为母题设计了一个环路,并用周围的水池明确这一母题。
入口处的石球及喷水池更丰富了空间景观。
整个设计充分体现了反映历史面向未来的文化内涵,同时也是设计主旨中生态的、开放性、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思路的体现。
整个绿化环境采用方形母题,并以水面花丛点缀其间,即体现广场的严谨大气,却也不失柔美气质和时尚气息。
2、中心广场作为作为行政服务中心的礼仪入口,并为社会公共活动提供开放的公共空间环境,为政府与人民之间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提供建设和谐社会的良好氛围。
广场中心设计了浓缩城市精神的主题雕塑,入口处的大片柱廊及喷水池更丰富了空间景观。
3、市民公园设计充分体现“人性化”的原则,力求“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设计标准。
公园设置了步行道,休息凳、雕塑小品、运动器材等,使公园具备了行、坐、观赏和休闲运动等功能。
4、交通组织以适度的人车分流为原则,合理组织行政服务中心、商业服务中心、中心广场、市民公园之间的交通流线。
5、建筑造型强调现代与传统的融合,建筑单体设计充分考虑到滨海园林式建筑外观结合当地传统的石头厝风格,并融进现代建筑意识,采用新技术和新材料,使之既有传统的文化内涵,又有亮丽的时代气息,充分体现了行政服务中心大楼的端庄大气。
6、整个设计充分体现了反映历史面向未来的文化内涵,同时也是设计主旨中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思路的体现。
第二章建筑设计说明一. 建筑设计主导思想行政中心力求体现平潭特色石头厝“四扇厝”所渗透着独特的海洋文化底蕴,体现滨海园林式建筑外观,演绎“海岛新渔村”的特色风格。
平潭石头厝是平潭人历代渔牧、农耕文明的结晶。
“四扇厝”是平潭石头厝的主要类型,通常是不出檐的或只出半檐。
”“四扇厝”以单进四扇房为主,房内左右两侧为房,分前后房,中为厅堂,也分前厅与后厅,浅房、大窗。
二. 造型设计行政中心的基础形态为四扇型裙楼烘托主楼长方体块屹立。
建筑整体庄严雄伟,突破了传统行政中心的“堡垒”形象,体现了开放性行政中心建设思想的建立。
三. 平面功能设计根据因势利导、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建筑设计考虑自然通风采光,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创造良好的室内气候,平面各功能区的分区明确,方便使用。
本建筑群体是小城镇建设流水试点镇行政办公、行政管理部门对外服务及综合文化活动中心的综合体,三者要有所区分又要联系便捷。
以“一主两副”为主题。
主楼作为行政办公管理的场所:地下室主要设置设备用房及停车库,一层设置职工食堂宿舍及后勤用房和消防控制中心,二层设置为行政办公入口生态大厅,大厅内阳光充沛,绿意黯然,由大台阶和汽车坡道从地面引入。
从门厅经左右两侧连廊可分别通向会议与会展中心。
主楼二层至四层为少量办公,五层至十层为各级干部职员办公。
主楼顶层为绿色空间,实行浅土屋面绿化,屋面绿化能获得生态、景观、环保、节能和保护建筑屋面等多重效益。
主楼构架顶安装太阳能板,充分利用太阳能,做到节能低碳。
西边裙房副楼为综合文化活动中心:一层设置老人活动中心和规划展示厅二层设置青少年活动中心和培训活动中心,三层设置少儿图书阅览室及市民音乐厅,四层设置成人图书阅览室,文化办公。
东边裙房副楼为政务服务市民,用于相关职能部门对外服务平台:一层设办证大厅和派出所,二层设置民政武装及计生,三层设档案馆和报告厅,四层设多功能厅及会议厅。
四.立面造型设计建筑立面处理为经典三段式,群楼基座,主楼中段与顶部,通过现代化手法处理,单体立面的体量、风格、色彩设计,强调细部,突出简洁明快庄严的特色和风格,建筑造型强调现代与传统的融合,造型丰富而有特色。
底部是舒展的群楼,给人以稳重的感觉。
主楼以强烈的虑实对比,充分体现材料各自所独有的魅力。
特别是玻璃部分,展示出了结构的力量美。
而玻璃的支撑结构取意于竹节与竹枝,寓意着“竹子节节高”。
到了顶部为一大跨度的绿色空间,整个建筑逐渐溶合在空气中,体现建筑发展的无止境,建筑与环境产生了极佳的对话。
五、生态设计:方案处处注意生态设计,各个入口处错落有致各有特色,开阔的绿色视廊,有力地改善了中心区域的小气候环境。
建筑主体的入口生态大厅,门前遍植绿树,阳光明媚,令大楼充满生机,顶层为种植屋面,降低屋面温度,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外层玻璃也是生态设计的一个重点,使内外空间交溶,在冬天可引入大量阳光与热量,在夏天玻璃与内墙之间的空气流动,带走了大量的热量,有效地主决了大部分的热量。
种种措施有力的降低了大楼的能耗,降低运营成本,更使整个中心成为一个立体的、多方位的、多元的生态中心。
结合各功能区设计各自的景观,使每个功能区的景观都独具特色,争相斗研。
精心打造入口广场,在广场上运用规则式、几何式的景观布局。
在广场中心布置花坛和旗帜等重要景观元素,占据视线最集中点,突出广场主题。
广场上的树丛绿篱修剪整齐,树木排布成行成列,体现严肃、庄重的氛围。
利用广场不同的铺砌形式标志不同区域的性质以及活动的区别,暗示空间的划分。
建筑周围则采用大片绿化,运用自然式布局,植物疏密有致,空间开合有序。
广场和建筑周边用地上的绿化采用混合式布局,使布置即有人工之美,又有自然之美,与硬质铺地和俊朗的办公楼形成对比,又相互衬托。
六. 新技术和新材料的使用建筑方案设计充分考气候条件,使用了浅土屋面绿化、太阳能发电等,同时设计相应的节能措施。
对特殊的功能房间做了周全的技术处理。
第三章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分期建设建筑面积(一期)(二期)第四章结构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2006年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J13-07-2006)·建筑专业及设备专业提供的条件图。
二、设计基本条件:1.平潭县基本风压:按50年一遇风压:WO=1.30kN/㎡,按基本风压设计;地面粗糙度B类,风荷载体型系数取1.3。
2.根据《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的规定,本工程设计基准期为50年,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3.根据《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的规定,本工程抗震设防类别:均为丙类建筑。
4.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规定,平潭县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三、楼面均布活载(标准值)1.资料档案室: 5.0kN/㎡2. 入口门厅:3.5kN/㎡3.设备用房:10.0kN/㎡4.休息室: 2.5kN/㎡5.办公用房: 2.0kN/㎡6.停车场: 3.5kN/㎡7.指挥中心: 2.0kN/㎡8. 卫生间: 2.5kN/㎡9. 楼梯: 3.5kN/㎡10. 上人屋面: 2.0kN/㎡11. 不上人屋面:0.5kN/㎡12. 屋面花园: 3.0 kN/㎡13.灯光组荷载按实际情况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