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城市发展史
明清 城北工业区 拱宸桥 半山工业区 民国
工商业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
武林广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国 城西住宅区 改革开放 城西开发
点——轴线——面状——
工业介入
第四篇:三水共导篇(2000年到未来)
钱塘江
(点式)
运河
(轴线)
西湖
(面状)
三水
(圈层) 运河CBD
2001年,萧山、余杭撤市设区,大 杭州格局开始形成。 关键词:跨江多核心 融入长三角 圈层状发展 西湖发展:西湖西进,西溪湿地
钱塘江篇总结:杭州依靠钱塘江的天然港湾,呈点状发展。
秦代
山中小县
魏晋
柳浦
县址东进
灵隐 钱塘江
隋前期 修筑城垣
点状——
第二篇:运河篇(隋后期——元代)
钱塘江
(点式)
运河
(轴线)
西湖
(面状)
三水
(圈层)
关键词:修筑运河 两次建都 轴线发展
隋代后期:余杭郡——钱唐县
隋大业六年(610),隋炀帝修 筑江南运河。 唐代:江南东道(浙江西道)—— 杭州——钱塘县 ——运河与西湖,杭州腾飞的 真正契机。
隋唐
修筑运河
吴越
拓建城垣
南宋
定都临安
元代
运河定型
点状——轴线——
第三篇:西湖篇(明代——2000年)
钱塘江
(点式)
运河
(轴线)
西湖
(面状)
北京
三水
(圈层)
关键词:浙江省会 旅游 名城 面状发展 明代:浙江布政使司—— 杭州府——钱塘县、仁和 县
岳坟
白堤
杨公堤
苏堤
南京
湖心亭
明末杭州产生了资本主 义萌芽,但处于南京腹 地,有“灯影效应”。
六井
吴越:杭州第一次建都,钱氏保境安民, 拓建城垣,修筑海塘,功在千秋。
两套城垣: 罗城(外城):防御 子城(内城):皇城 南北展而东西缩,号 称腰鼓城。 北宋:两浙路——杭 州府——钱塘县、仁 和县 至北宋时,杭州有 通过长江水路, “东南第一州”之称。 人口达20余万,已是 远至武汉成都 东南的商业大郡。
关键词:修筑运河 两次建都 轴线发展
元代:江浙行省——杭州路—— 钱塘县、仁和县,杭州就此成为 浙江的省会 元代至正年间,大运河全线开 通,杭州水运可直达大都,成 为全国水运交通要津。
大都
元代禁天下修城,以示天下一 统。直到元末张士诚割据时才 重建城墙。
杭州
关键词:修筑运河 两次建都 轴线发展
运河篇总结: 城市沿运河轴线,南北向发展,保持“腰鼓城” 之态数百年。
沪杭铁路
1913年起,杭州开始 拆除城墙,修建道路, 开展基础设施建设。
钱塘江大桥
杭甬铁路
浙赣铁路
关键词:浙江省会 旅游名城 面状发展
建国后:浙江省——杭州市
新中国成立后,一五、 二五期间奠定了杭州的 工业基础。
拱宸桥 轻纺区 祥符桥 化工区 轻工业区 半山 重工区 重工业区
工业区的布局:河道、 铁路等交通要道左近。 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工 业的介入使得杭州的城 市职能和结构更加复杂。
改革开放后,杭州迈开 了快速发展的新步伐。
城西开发的原因: 1.城市开始向郊区疏解。 2.其他各个方向都不利于 房地产投资和城市扩张。 3.城西地价较低。
蔓延式的扩张与近郊密 集的建设活动也带来了 诸多问题,使城市的有 机拓展受到制约。
关键词:浙江省会 旅游名城 面状发展
西湖篇总结: 城市结构日趋复杂化,但仍呈现以西湖为中心 的单核心蔓延式扩张。
通过运河水路, 出镇江北通淮泗
市场 捍海塘
子 城
罗城
皇宫
通过钱塘江 海运贯通 台温闽广等地
关键词:修筑运河 两次建都 轴线发展
南宋:第二次建都,杭州成为全国的政治经 济文化中心。杭州府改名临安府,意为“临 时所安”之地。
中河
皇宫——背靠凤凰山 官署——御街西侧 格局严谨,礼制至上。
朝天门
中山路 御街 御街 (今中山路) 市场 小河 宫城 盐桥河(中河) 西 北 关键词:修筑运河 两次建都 轴线发展 东河 御街 贴沙河
御街——中轴线 集市——混杂布置 民居——打破里坊制 水系——贯通南北 因地制宜,格局灵活
大 内
中枢官署
南宋为止杭州地区人口数目图
据咸淳《临安志》记载,其时临安府人口已达 190.5万人,在北方移民中,除了有贵族外,还有 大批文人和从事农业、手工业、商业、饮食服务等 各种行业的能工巧匠,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商业 的繁荣创造了条件。
杭州
清代:浙江行省——杭州府——钱塘县、仁和县
清代城垣内筑驻防旗营城垣, 实行民族分治。
拱宸桥
清末甲午战争战败,杭州 在拱宸桥地区设立通商场 和日本租界。自此,杭州 走上了艰难的近代化之路。
江墅铁路
沪杭铁路
旗营 闸口
关键词:浙江省会 旅游名城 面状发展
民国:浙江省——杭县(杭州市)
1911年杭州全城光复,沪杭、杭甬、浙 赣铁路相继建成,钱塘江大桥通车。
临浦
点——轴线——面状——圈层
谢谢观看!
2009.4
留下 电子区 疗养区
生活商业区 望江门 食品区
关键词:浙江省会 旅游名城 面状发展
文革时,武林广场地区 初次开发。修建毛泽东 思想胜利万岁展览馆。 武林商业圈 湖滨商业圈 城市中心区沿延安路 向北转移: 1.政府机关北移 2.地理中心北移 3.中轴道路改变
河坊街商业圈
关键词:浙江省会 旅游名城 面状发展
主城区
杭州市区
——钱塘江、运河和西湖共同构成 了杭州的骨架和灵魂。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寻找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查找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结论 杭州城市的发展轨迹 钱塘江 主导时期
(点式)
运河 主导时期
(轴线)
西湖 主导时期
(面状)
三水 共导时期
(圈层)
隋炀帝开凿江南运河
京杭大运河南北定型
杭州
临安
省道和高速 富阳
桐庐 淳安
104国道
建德
320国道 铁路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 钱塘江是中国东南 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 最长的运河,经京、 沿海地区主要河流 市西面,风景秀丽, 津、冀、鲁、苏、浙 之一,是浙江省的 文化积淀深厚,是我 两市四省,贯通海河、 最大河流。由于河 国著名的旅游胜地, 黄河、淮河、长江、 道在杭州附近曲折 也被誉为人间天堂。 钱塘江五大水系,全 呈“之”形,故又 长约1774千米,开凿 名之江。 到现在已有785年的 历史。
钱塘自古繁华
——杭州记忆
何郡山最江 日亭寺忆南 更枕月是忆 重上中杭 游看寻州 潮桂 头子
制作:张蓉蓉 班级:城规061 指导教师:陈前虎
杭州是浙江省政治、 经济、文化中心,长三角 南翼的中心城市。距离上 海200公里,仅80分钟车 程。 下辖3市2县。交通便 捷,拥有2条国道、4条省 道、6条高速公路、4条铁 路线,还有良好的水运条 件。
灵隐
丘陵
钱塘江
两汉到魏晋:扬州——吴郡——钱唐县
江干沉积,钱塘江发育除良好的 天然港口,水路兴盛,促进商业 发展,导致县址东进。
隋代前期:杭州——余杭县
隋文帝开皇十一年(591), 在凤凰山依山筑城,“周三 十六里九十步”,这是最早 的杭州城。县治位于江干的 柳浦。
柳浦 丘陵
沉积平原
钱塘江
关键词:山中小县 良好港湾 点式发展
三水共导篇总结:以杭州主城区和钱江新城为中心, 呈圈层状发展。
新的机遇,新的挑 战,历尽千年沧桑 的杭州焕发出崭新 的笑容,正在迈开 大步,向着“一主 三副六组团”的蓝 图前进。
塘栖 良渚 临平 下沙 江南城 义蓬
主城 余杭
瓜沥
西湖,见证着杭州的繁华; 运河,见证着杭州的沧桑; 钱江,见证着杭州的发展。
杭州跨江发展
秦到隋前期
隋后期到元代
明代到2000年
2000年后
第一篇:钱塘江篇(秦——隋前期)
钱塘江
(点式)
运河
(轴线)
西湖
(面状)
三水
(圈层)
关键词:山中小县 良好港湾 点式发展 秦:会稽郡——钱唐县 海湾 “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 过丹阳,至钱唐,临浙江„„” ——《史记·秦始皇本纪》 选址于灵隐山中。原因:三 面环山,一面对海,潮汐复 杂,交通恶劣,只能局促发 展。
余杭区 小河直街 杭州 市区 萧山区
西溪 西湖
运河发展:运河CBD,文化历 史商业街区
随着杭州的城市中心将逐渐向钱 塘江偏移。而位于钱塘江畔,正 在建设中的钱江新城拥有着巨大 的发展潜力。
城东新城
武林商业圈
向东沿江发展 形成下沙片区 杭州湾大桥 钱江新城
向南跨江发展 形成滨江片区
关键词:跨江多核心 融入长三角 圈层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