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勘探开发基础知识-学生
第一节石油勘探的基础方法与原 理
一、石油勘探的基本方法
1,地质法:是以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矿藏学等理 论为基础,分析地质资料,评价含油气远景。
2,物探法: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和地震 勘探。地震勘探是最主要的方法。
二、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
三、地震勘探的生产、工作程序
第一价段是野外采集工作; 第二阶段是室内资料处理; 第三阶段是地震资料的解释和绘图。
油气井分为探井和生产井两种; 探井:获取资料,评价油气状况; 石油和天然气是深埋在地下的流体矿藏,必须钻
井才能生产; 生产井:生产; 井分三种:直井、斜井和水平井。
第一节 钻井设备
一、钻机
❖ 动力系统:柴油机或电机,1490-4470千瓦; ❖ 提升系统由井架、天车、游车、大钩、吊环等组成。
提升速度最小为0.24米/秒; ❖ 旋转系统:由转盘、转盘变速器、水笼头、方钻杆
组成;功率:370-447千瓦(中型),745千瓦(大 型);
❖ 循环系统:
钻井液:水、粘土和化学处理剂配制。
泥浆泵:两台,2980千瓦,占钻机2/3功率。 ❖ 井控系统:由防喷器、储能器机组和防喷器遥控面
板、测试管汇和压井管汇组成;
第四章 油田开发
本章介绍油气田是如何进行开发和生产的: 油气田开发总体方案; 油是怎样采出的; 保持压力的措施-注水; 改造油层-酸化和压裂; 先进的增产技术。
第一节油气藏地质基础
一、油气藏分类
以圈闭的成因为基础, 将油气藏分为构造油气 藏、地层油气藏和岩性 油气藏三大类。 构造油气藏: 1,背斜油气藏。 2,断层圈闭油气藏。
震的震源。
3,海洋地震的检波器系统:航拖,浮到指定深度 (3-16m。)
第三节 石油勘探步骤
一、区域勘探 二、圈闭预探 三、油气藏评价勘探 四、滚动勘探
第四节 油气勘探的发展趋势
一、寻找大型油气田仍然是首要目标 二、加强海洋油气田勘探 三、加强天然气勘探 四、大力寻找非构造油气藏
第三章 钻井与完井
3,化学岩:是碳酸盐岩,石灰岩和白云岩。
三、沉积岩的形成环境
陆相:是指在大陆环境上形成的沉积相;
海相:即海洋沉积相,细分为滨海相、浅海相、半 深海相和深海相;
海陆过渡相:处于海陆过渡地带的各种沉积相。
四、沉积岩的沉积构造
层面构造:常见的有波痕、干裂、雨痕、雹痕、生 物钻孔和动物足迹等;
常见的有四种,即水平层理、波状层理、单向斜层 和交错层理。
4,方钻杆
方钻杆位于钻柱最上端,其主要作用是传递扭距。
5,井下动力钻具
螺杆钻具和涡轮钻具是两种主要的以钻井液的压 力为动力的钻具;
钻定向井、水平井和大斜度延伸井,能有效地控 制井眼轨迹;
螺杆钻具是靠钻井液流在螺杆钻具的定子和转子 间的容积挤压得到扭距和转数;转数低,扭距大, 可控转数,定子的合成橡胶,抗高温及抗油能力 差,适于浅井;
1-4个C是气体,5-16个C是液体,17个C以上 是固体;
石油的组分有油质、胶质、碳质和沥青质等;
天然气的组分有甲烷、乙烷、丙烷和丁烷等。
石油物理性质:相对密度:小于0.94为轻质油;
大于0.94为重质油;
地下粘度:大于50mPa.s为稠油;
天然气的相对密度在0.6-0.7之间。
干气:甲烷含量超过90%称干气。
1,地层油气藏:
2,岩性油气藏:
(三)复合油气藏:
五、油气藏分布规律
1,沉积岩厚度大、面积广的晚元古代以后的沉积盆 地都有希望发现油气藏。
2,生油凹陷内部及其周边的圈闭是油气藏分布的有 利地带。
第二章 石油勘探
石油勘探就是一个寻找油气田的过程。
钻前手段:地质、化探、物探,主要是物探; 钻后手段:钻井、录井、测井和试油;
五、沉积韵律和沉积旋回
剖面上呈周期重复的规律: 正韵律:自下而上由粗到细的沉积韵律; 沉积的韵律:是指相似岩性的岩石在地层垂直方
向上有规 律的重复变化
反韵律:自下而上由细到粗的沉积韵律; 沉积旋回:一个正韵律和一个反韵律组成一个 沉
积旋回。
六、地层单位和地质年龄
地层单元 对应的地质时期 地质年龄
一、地层测试原理和过程:
钻杆测试工具组成:井底测试阀、封隔器和压力 计。
工作原理:
二、测试管柱组成:
分类:裸眼测试管柱和套管测 试管柱。
三、地层测试资料的收集和初步解释
资料来源:返回地面的流体;取样器中流体;井下 压力计资料。
初步分析:
第三节 完井
完井,顾名思义,即井的完成。通常完井分探井完 井和开发井完井。
新生界
新生代 65百万年以内
中生界
中生代 230-65百万年
古生界
古生代 570-230百万年
元古界
元古代 2500-570百万年
太古界
太古代 4600-2500百万年
第二节 油气藏
在储集层中油气与水同时存在,由于油气的 密度比水低,油气在浮力、构成力和水动力的作 用下,由高压区(凹陷)向低压区(凸起)运移, 途中遇到遮挡场所就聚集起来。储集层中具有阻 止油气运移的条件、可以聚集油气的特定场所叫 圈闭,圈闭中聚集了一定规模的油气就叫油气藏。
(二)有效圈闭:
(三)运移通道:油气由源岩到圈闭的运移 途径叫运移通道;
三、油气藏中油气水 分布形式
四、油气藏类型
(一)构成按圈闭成因,油气藏可分为构造油气藏、 非构造油气藏及复合油气藏。
1,构造油气藏:
(二)非构造油气藏:
非构造油气藏的储油圈闭是由沉积作用或成岩 作用形成的,主要包括地层油气藏和岩性油气藏。
测试,裸眼井测井。 ❖ 钻井后使井孔固定-固井。 ❖ 井的完成-完井。 ❖ 怎样使地层中的油流到地面?-油井产出方法。 ❖ 怎样可以改善生产?-油层改造和保护。
第一章石油
石油的主要成分:碳(C) 80%-88% ; 含有少量氧 (O)、硫
氢(H) 10%-14% ; (S)和氮(N)。
石油中烃类主要是烷烃,分子通式为:CnH2n+2:
涡轮转具是靠钻井液流冲击装在涡轮轴上的转子 而得到扭距和转数;转数高扭距低,结构复杂, 适于硬地层;
三、钻井液
旋转钻井方法是利用钻井液清洗井底,携出井下 钻屑并控制井内压力;
水基钻井液:以水为连续相; 油基钻井液:以油为连续相; 泥浆(钻井液):液相:淡水或盐水,某种油品。
固相:重晶石,高岭土。 处理剂:有机或无机化学处理剂 污染物:岩屑等 。 钻井液的作用:清洗井底、携出岩屑、冷却钻头、 保护井壁、润滑钻具、破岩作用、平衡地层压力 和保护油层。
第二节 海洋石油勘探
一、海洋石油勘探范围
水深不到200m的大陆架地区:海洋潜在可采油气 的65%;
水深200-2500m的陆坡地区有30%; 更深水域,即陆隆地区只有4%; 我国大陆架面积:130万平方米,油气资源主要分
布在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一带。
二、海洋地震勘探特点:
1,海洋地震勘探施工特点:高效和低成本。 2,海洋地震勘探技术特点:导航定位技术、海洋地
有效圈闭;
运移通道;
(一)“生储盖”组合:
1,生油层:能够提供工业价值石油的生烃岩石叫生 油岩或油源岩。
2,储集层:孔隙性和渗透性较好、能够储存石油和 天然气,并且当开采时石油和天然气能够从里面 流出来的岩层叫储集层。
3,盖层:是一种致密的非渗透性岩层。多为泥质岩、 石膏岩和石灰岩;
4,“生储盖”组合:
四、钻井过程中的 监测
地质录井(钻时、岩心、岩屑、泥浆、井壁取芯); 气测(半自动气测、色谱气测); 中途测试:DST; 裸眼井测井。
第二节 钻井过程
一、准备工作 定井位; 修公路; 平井场; 打基础; 安装。
二、钻进
钻进(狭义); 洗井; 接单根; 起下钻; 其它作业。
三、固井
目的:加固井壁和隔离钻井的 油气 水层。
固井是钻井过程中的重 要作业。一般至少要有两次 固井(生产井),多至4-5 次固井(深探井);
固井过程分三步:
1,下套管 2,注水泥 3,井口安装和套管试压
第三节钻杆测试(DST)
石油钻探发现油气层后,除用电测手段取得油 气层的资料和样品外,还要用钻杆测试的方法, 直接取得油气层中油、气、水的静止和流动状态 下的资料。从钻杆测试中可以了解到测试地层产 量、地层损害、筛管堵塞、工具堵塞、断层、油 藏边界、测试半径等资料。
❖ 监视系统:录井和司钻操作台仪表监测大沟负荷、
二、钻进工 具
1,钻头
2,钻铤
是一种钢质厚壁的简型管材。接在钻头之上向钻 头施加钻压和传递扭距。
尺寸从33/8-11英寸; 最重的钻铤每米可达300千克;
3,钻杆
钢质厚壁管材。是钻井延伸、传递扭距和输送钻 井液的工具;
标准长度:8、10和12米(单根); 立根:2-3个单根(24-28米)组成一个立根。
石油勘探开发基础知识
(培训教材)
SPT
课程安排
第一章 石油 第二章 石油勘探 第三章 钻井与完井 第四章 油田开发 考试
---------------------
一学时 一学时 一学时 一学时 一学时
概要
本课程重点要学习什么?
❖ 什么是石油?-工业的血液。 ❖ 石油埋藏在沉积岩中。-沉积环境。 ❖ 油气藏是怎样形成的?-生油…运移…圈闭。 ❖ 寻找可能存在油气藏的地质构造-地震勘探。 ❖ 直接寻找油气藏的手段-钻井。 ❖ 钻井过程中的监测手段:-地质录井,气测,中途
地层油气藏: 岩性油气藏:
二、储层物理性质
储层是油气聚集的场所,其物理性质的好与 差,以其分布规律与特征,对于油田开发方式和 油井产量有直接关系。
探井完井:包括发现有价值的油气,开始下油层 套管,注水泥固井,射孔,试油气,直到弃井或 临时性弃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