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例教学
“范畴”一词是教育学术语,它表示“基本的 结构关系”,这种基本结构关系包括学习客体和 学习主体。
克拉夫基认为“范例”和“范畴”是同一事物 的两个方面,前者是指获取知识的途径,后者是 指所获得的结果和所打下的基础。他认为教学应 着力从范例入手,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知 识,即范畴性知识,以便帮助他们独立的进一步 学习新的知识。所以,“范畴教育”就是通过一 定教育内容使主客观同时得到开发的教育。
1.开端:《图宾根决议》 2.高潮: 瓦根舍因 3.衰落 4.高潮: 克拉夫基
总体来讲,范例教学是以《图宾根决 议》为开端,在以瓦根舍因为代表的教 育家从个别学科领域探索范例教学原理 应用的可能性的研究中逐渐形成,并在 以克拉夫基为代表的教育家从理论上总 结范例教学反而经验,探索范例教学本 质及其对教育的意义等研究中完善起来 的。
克拉夫基说过;“惟独符合在范畴教育概念 中统一标准的那些内容才允许在教育中占有中心 位置。”
3.强调从整体来说明教育
实质教育强调传授知识,形式教育强调发展 学生能力。克拉夫基认为这两者都没有把握教育 现象和教育过程的本质核心。克拉夫基强调教育 是一个整体,绝不是各教育部分的凑合。
4.教育过程的双重开发
3.范例教学的四个阶段
(1)范例性的阐明“个”的阶段 这一阶段,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整体的一个
或几个特性来说明这个整体,也就是通过个别的 典型特征说明其整体。
(2)范例性的阐明“类”归纳、推理,认识这一类事物的普遍特征。
(3)范例性的掌握规律和范畴的阶段
(1)“问题解决与系统学习的统一”
“问题解决与系统学习的统一”,就是一方面 要求针对学生存在的和提出的问题组织教学,从 一个课题出发组织教学;另一方面,一个个课题 又应当是系统的,每个课题都是学科知识系统中 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将反映与其他课题在该学科 整体中的相互关系,乃至反映整体本身。教学中 的每一个范例之内的联系,实质上也就反映了学 科内部的逻辑联系。
98-102. 7. 刘昕.M·瓦根舍因与范例教学[J].中国学校体育,1999(6): 60. 8.宋桂全,郑虹.范例教学思潮新论[J].当代教育论坛,2004(1): 32-35. 9.李涛.“范例教学”理论的现代教学特征[J].教学与管理,2007(20): 10-12. 10.高翔,张伟平.新课改背景下范例教学理论再审视[J].现代教育科学,2008(3):
2.范畴教育的内容和要求
克拉夫基非常强调教学内容的选择,认为只有 那些在一门学科中不仅有重要地位,而且具有代 表性,能够引发学生产生问题、促使他们进行积 极智力活动的内容;同时能触及学生生活的问题 与任务,对他们当前与未来具有意义,能促使他 们专心致志努力去获得的内容,才能起到范畴开 发的作用,也才能作为“范畴教育”的教学内容。
(2)智力作用的分析
分析有关内容或从这个问题中应当获得的经验、 认识、技能或技巧在学生的智力活动方面有什么 作用?通过这样的分析,以便教师在教学时突出 重点,强化学生的智力活动。
(3)未来意义的分析
分析这个课题对学生的未来有什么意义?具 体的说,就是分析教学内容对学生今后生活的意 义,与他们今后的前途有什么关系?
教学内容应适合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适应他 们的基本经验,切合他们的生活实际,即教学内 容对受教育者来说是最基础的东西。 (3)范例性
范例性就是要教给学生经过精选的“基本性” 和“基础性”的知识,而不是全部带有“基本性” 和“基础性”的知识材料。这些经过精选的知识 材料,应当是能够起示范作用的。
2.范例教学的三个统一
第三,范例教学既能培养学生能力,又 克服了“发现式学习”获得的知识零碎不 系统的弊病。
4.对长期困扰教育界的一些基本范畴之闻的 关系作了新的诠释
一是关于实质教育与形式教育的关系; 二是关于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三是关于教学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二)范例教学的缺点与不足
1.完全否定传统教学的非理性 2.教学实践的非实用性 3.对教师要求的非现实性
范例教学在德国的理论与实践探讨对德国的教 育改革起了明显的推动作用。
(二)范例教学对中国的影响
范例教学在我国的传播,始于80年代。有文章 和教材对其进行了评介,有人还尝试用范例教学 论作指导,进行了教学实验,并取得了很好的效 果。
六、对范例教学的评价
(一)范例教学的价值与启示
1.有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
(2)“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相统一”
“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相统一”,也称之为 “实质训练和形式训练相统一”。就是指在教学 过程中,把传授知识与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思想 方法、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结合起来。既要用知 识技能武装学生,又要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3)“主体与客体相统一”
主体是指受教育者,即学生,客体是指教材。 它们的所谓统一,就是要求教师既要熟悉和掌握 教材,又要了解和熟悉学生,特别是要熟悉学生 的智力水平和个性特征。
七、个人反思
(一)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 (二)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三)借鉴与创新的问题
八、参考文献
1.巨瑛梅,刘旭东.当代国外教学理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116-141. 2.陈基伟.西德“范例教学”评介[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1):
126-129. 3.上海教育学院历史教学研究班.历史课范例教学模式研究[J].历史教学,1995(2):
克拉夫基指出:“教育对于人来说就是物质 实在和精神实在的开发;同时,教育对于人的物 质实在与精神实在来说又是人的开发。”他认为 教育过程就是这种双重开发过程。
就是教育过程向受教育者阐明客观存在的物 质和精神两方面内容的同时,也就使受教育者本 身(包括能力、个性等的精神世界)得到了开发。 因此,教学活动中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属于同一 过程。教育过程是通过本身经验或理解别人经验 获得客观(实质的—知识的)和主观(形式的— 能力的)两方面统一过程。
(二)代表人物 ▪ 历史方面:
海姆佩尔《大学的自我批判》(1951年); 巴特尔《关于历史课程中的范例教学》(1951年); ▪ 地理方面:沃克《范例性的地理课程》(1958年); ▪ 数学方面:魏藤伯格《陶冶与数学》(1963年); ▪ 物理方面:瓦根舍因《范例教学原理》(1950、1951年) 与《物理的教育范围》(1962年)。
3.范例教学的五个分析
范例教学的五个分析就是克拉夫基提出的 “教学论分析”。他提出了“教学论作为备课中 心”的主张。 (1)基本原理的分析 (2)智力作用的分析 (3)未来意义的分析 (4)内容结构的分析 (5)内容特点的分析
(1)基本原理的分析
教师准备教的课题对于什么来说是具有范例 性、代表性和典型性的?靠这个课题获得的作为 整体的知识或是认识、价值观、方法等个别成分 与今后的教学有什么联系,对今后的教学有什么 作用?
克拉夫基对“范例教学“的基本思想曾有两次 代表性的表述。其一,克拉夫基说:“所有范例方 法的概念,都是以下列目标为前提的,即学校和校 外机构应帮助学习者获得独立能力、批判能力和认 识能力以及自我继续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学不再 被视为现有的知识和固定技巧的传递,而是对学生 主动学习的教育辅助。”
其二,克拉夫基说:“对于‘范例教学’的基 本思想,虽有种种解释,但可以作为总体思想动机 提出而做如下表述:组织教养性学习,促进学生的 独立性,即引向连续起作用的知识、能力和态度。 这种教养性的学习是不能通过再现性的接受尽可能 多的个别知识、能力、态度和熟练达到的,而只能 通过如下方法来达到:让学习者从选择出来的、有 限的例子中主动地获取一般的,更确切的说是或多 或少可作为广泛概括的知识、能力、态度。换言之, 让他们获得本质的、结构性的、原则性、典型性的 东西以及规律性、跨学科的关系等。借助这种一般 的知识、能力和态度,就多少能理解并解决一些结
这一阶段,要求在前两个阶段获得的知识的基 础上,进一步探究归纳出规律性的认识来。
(4)范例性的获得有关世界经验和生活经验 的阶段
这一阶段,就是要引导学生在前三段已有认识 的基础上,获得有关世界经验和生活经验。
案例展示
(三)范畴教育理论
1.范畴教育的概念 范畴教育就是把实质教育要求达到的教育目的
与形势教育要求达到的教育目的辩证统一起来的 教育。
(4)内容结构的分析
分析要教的内容其结构是什么?即教学内容 的要点、难点、层次、相互关系。组成整个内容 有哪些要素,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式什么样的?
(5)内容特点的分析
分析要教的内容有哪些特点、现象、状况、 任务、事件和形式等可以使处在该发展将诶段的 学生发生情趣、产生问题,以及了解、掌握它们?
“教学论分析”案例展示
三是根据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组织的范 例教学,把教学内容集中化和课题化,有助于学 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的内在逻辑结构,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和系统综合能力,有 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3.符合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首先,范例教学适应了当前素质教育的 发展趋势。
其次,范例教学符合学习者认识事物的 特点。
五、范例教学的影响
(一)范例教学对德国的影响
范例教学是针对20世纪50年代初联邦德国学 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教学内容过于复杂、臃肿, 学生负担重、能力低的问题提出来的。范例教学 提出和发展有效的减轻了学生的负担,缓解了科 技迅猛发展与新一代成长要求之间的矛盾,为解 决当时德国学校教育中存在的尖锐问题提供了正 确的途径和方法。
▪ 克拉夫基《基本的教育问题与范畴教育》(1959年)。
三、研究方法
(一)定性研究 (二)实验研究
四、范例教学的理论体系
(一)范例教学的内涵
1.“范例”
“范例”这个词的意思就是“例子”,更确 切的说是“好的例子”、“典型的例子”、“特 别清楚的(言简意赅)例子”。是那些“隐含着 本质因素、根本因素、基础因素的典型事例”。 由此可见,范例是为了实现一定目的,完成一定 的任务专门精选出来的典型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