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除冰扫雪教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除冰扫雪教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除冰扫雪教案的全部内容。
— 1 —2016/2017年度除冰扫雪培训教案第一部分:学习株北安(2016)123号关于发布《株洲北站2016—2017年除冰扫雪行动组织应急预案》的通知第二部分:除冰扫雪基础知识学习一、内锁闭、分动外锁闭道岔除冰扫雪关键部位(一)内锁闭道岔除冰扫雪关键部位1.基本轨与尖轨之间接触部分,由尖轨尖端至尖轨根部可移动部分积雪结冰,易造成尖轨转换不到位,特别尖轨底部的凹槽必须清理干净;动作杆象鼻铁左右的活动空间;滑床板;基本轨与尖轨间的顶铁处。
(如图1、图2)象鼻铁图1— 2 —— 3 —图22.尖轨非作用边上部积雪或结冰,易造成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3.尖轨尖端至尖轨根部非作用边下部与基本轨轨底及轨腰部分积雪结冰,易造成尖轨转换不到位。
4。
道岔密贴调整杆与表示杆底部积雪或结冰,易导致转换不良。
5。
道岔密贴调整杆与调整套间活动部分积雪或结冰,易造成转换不到位。
6。
动作杆与表示杆伸出和拉入活动部分积雪或结冰,易造成转换不到位。
7。
复式交分道岔尖轨非作用面与基本轨之间积雪或结冰,易造成转换不到位。
8。
道岔尖轨上固定的顶铁凸出部分积雪或结冰,易造成转换不到位。
9。
经现场多次清扫后,道岔仍转换不到位时,可用喷灯或棉纱浇汽(机)油后,在关键部位处烘烤,使隐蔽的冰雪熔化并擦干.彻底清扫后仍不能转换到位的道岔,车站值班员要及时在《行车设备检查登记簿》内进行登记,并通知电务人员处理。
(如图3)除雪槽动作杆 滑床板尖轨、基本轨间接触面喷灯图310. 交接班、天黑前必须彻底将站内所有道岔清扫一遍,防止道岔冻结或动作杆被冰雪卡住,不能正常转动。
(二)分动外锁闭道岔(含可动心道岔)除雪关键部位1.道岔尖轨与基本轨之间,由尖轨尖端至尖轨根部可移动部分积雪结冰,易造成尖轨转换不到位。
2。
尖轨非作用边上部积雪或结冰,易造成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
3.尖轨尖端至尖轨根部非作用边下部与基本轨轨底及轨腰部分积雪结冰,易造成尖轨转换不到位.4.道岔密贴调整杆与表示杆底部积雪或结冰,易导致转换不良。
5.道岔密贴调整杆与调整套间活动部分积雪或结冰,易造成转换不到位。
6.动作杆与表示杆伸出和拉入活动部分积雪或结冰,易造成转换不到位。
(如图4)— 4 —动作杆和表示杆活动部分且不易清扫部位图47.复式交分道岔尖轨非作用面与基本轨之间积雪或结冰,易造成转换不到位。
8。
道岔尖轨上固定的顶铁凸出部分积雪或结冰,易造成转换不到位。
(如图5)顶铁图59。
道岔锁板、锁钩、锁铁、锁板和锁铁活动部分、锁钩和锁铁活动部分有积雪结冰,易造成转换不到位。
— 5 —锁钩锁闭杆防跳导槽图610.锁板防跳导槽和限位块处积雪结冰,易导致转换不到位.(如图6)11。
可动心道岔心轨与翼轨活动部分积雪或结冰,造成转换不到位.12。
斥离尖轨防跳器处积雪或结冰,易造成转换不到位。
此外,对道岔固定型辙叉翼轨轮缘槽和护轨轮缘的积雪和结冰,也应清除干净。
二、清扫道岔积雪的方法在现场道岔除雪作业实际中,主要采取以下方式:扫—指用扫帚等工具对岔区积雪、积水进行清扫。
铲—指用除雪铲等工具对道岔上的冰块、冰屑进行清理。
刮—指用除雪铁钩、除雪铲等工具对道岔设备各接触面挤压的雪、冰渣进行清理。
烤-指用汽油喷灯等热源对道岔冻结部分进行加热,使隐蔽冰雪融化,并使用棉纱等将相关部位擦干,防止冻结。
盖—指用道岔篷布、塑料布等器物在特定情况下,对道岔在不使用的间隔时段进行覆盖处理,并进行固定和看护。
融—指用融雪剂、氯化钠(食盐)等药剂对道岔积雪进行喷洒(使用喷雾器),利用化学反应加速其融化,并使用棉纱等将相关部位擦干,防止冻结。
具体方法是:1。
应将基本轨与尖轨之间(包括道岔尖轨后部)及滑床板上的积雪、冰屑用扫把扫掉(包括基本轨、尖轨底面),并涂上油。
清扫时应将残雪冰渣清除到距道岔较远处的适当地点,以免化冰后又流回岔区。
(如图7)— 6 —尖轨基本轨凹槽滑床板图72. 将基本轨与尖轨间顶铁处积雪清除干净.(如图8)顶铁图83. 用除雪铲、除雪铁钩顺着尖轨底部靠基本轨一侧来回刮几遍,将尖轨尖端底部与基本轨底面接触处挤压的雪、冰渣、油泥彻底清除铲净。
(此处不容易被发现)(如图9)— 7 —— 8 —图94. 道岔动作杆处调整螺母与肘套接触面应使用除雪铁钩将两处(四面)接触面挤压的雪块、冰渣铲除刮掉,此处在大雪天或连续下雪天,因道岔来回转动将两接触面之间(大约60毫米)的雪挤压在作用面上,哪怕是1毫米都极有可能造成道岔“卡口"。
(如图10)图105。
将道岔除雪槽内的积雪和道岔内的积雪清除掉,还应将有风一侧尖轨积雪铲除掉,防止列车将雪刮带到尖轨与基本轨之间造成道岔不密贴。
(如图11)尖轨底部调整螺母调整螺母 调整螺母肘 套— 9 —图116. 特殊情况下还可采用苫盖的办法,对道岔不使用的间隔时段进行覆盖处理(但要采取固定、看守措施),防止积雪过多。
7。
对防护道岔和联动道岔及纳入联锁的电动脱轨器须一并清扫。
8.使用喷灯等工具清扫道岔冰雪后,须立即把冰块、积水清除干净,防止重新结冰;遇有尼龙配件、绝缘材料、胶垫、木枕等处,禁止使用喷灯。
9.对于复式交分道岔尖轨处,两曲尖轨中间处相邻的基本轨滑床板中间设有绝缘块,另外复式交分道岔后部两滑床板之间距离很近,在使用铁质除雪工具清扫积雪时,不准将除雪工具放置在这些地方,防止人为造成红光带,影响信号正常开放。
(如图12)图12三、道岔冻结或不转换时的处理方案道岔冻结或不转换,现场判定为:只听见转辙机内部机械转动声(吱吱响的声音),道岔不动,此时不是冻结,就是不转换。
处理方法为:除雪槽绝缘块 曲股尖轨曲股尖轨1. 应用脚轻轻踩下第一连结杆或使用小锤轻轻敲。
2. 可用撬棍轻轻撬动道岔尖轨,撬动处为尖轨前端与基本轨之间平行缝隙处,轻微撬动给尖轨一个启动的动力。
不能使用撬棍硬撬,因冬季尖轨较脆,容易撬伤损坏。
3。
也可用防冻棉丝洒上煤油,对着尖轨底部烘烤,或使用小锤轻轻敲,也可以烘烤、用小锤轻轻敲同步进行(切忌用开水浇)。
解冻后要立即将冰水擦干净,防止再冻结.同时注意对电务的连接导线等做好防护,以免烧坏。
4。
如使用上述方法道岔仍不转换时,应由电务、工务人员进行处理。
四、道岔转换不到位(卡口)挤岔铃响处理方案道岔转换不到位(卡口)挤岔铃响有两种原因,其一是道岔被冰雪、油泥或异物顶卡造成,另一种是道岔转辙机械部分受天气等原因造成机械卡口。
当操作进路发生挤岔铃响时,应防止由于时间过长烧坏转辙电机。
凡发现挤岔铃响,应立即派道岔清扫人员奔赴现场进行处理。
清扫人员应按清扫道岔方法对道岔进行清扫,并检查基本轨与尖轨间有无杂物(包括两轨底部缝隙间有无冰渣等异物)。
如果是联动道岔应同时对各组道岔进行清扫。
清扫检查完毕后通知信号楼单操一下,如果转换到位听到“咔嗒”一声,信号楼通过控制台确认道岔表示正确,方可正常使用;如果仍转换不到位则应由电务、工务人员进行处理。
第三部分:相关卡控措施— 10 —1.运转部门的调车人员作业点。
分驼峰调车和平面调车。
关键环节为:驼峰解体摘风管,处理车辆风闸、闸链,提钩环等;放风作业防护牌的摘挂。
平面调车作业上下车速度和地点的选择;进入车档、带风作业,高站台、专用线取送、车辆防溜等.2.货检部门的现车员作业点.关键环节为:列车未停稳就交接货票、打粉笔标记;翻越车钩、隔股道对车;身体侵入邻线检查车辆装载;横越股道接打手机,抢越车辆等。
3.设备检修部门的减速顶上道作业点。
关键环节为:上道作业中的安全防护;身体侵入邻线作业;横越股道接打手机,钻车底、以车代步,抢越机车车辆等。
4.车站道路交通安全汽车作业点.关键环节为:开车前的安全带系挂,车辆带病上路;行驶中不接打手机,不违章超速、超载行驶;不酒后驾车、疲劳驾车。
第四部分:天气不良时安全相关规定1.各车间在下雪冰冻期间,应及时组织人员重点把调车人员经常上— 11 —下车地点的积雪、冰块清除,各岗位职工应经常把自己作业点的积雪清除.2.冰雪期间,调车学徒不准登车;地面结冰时,调车人员必须停车上下;人力制动机闸台上积雪、结冰时,禁止进行人力制动溜放作业.3.严禁穿长雨衣调车。
4.视线不良时,行车室应加强与现场作业人员的联系,及时通报行车情况;调车作业应严格控制速度,停车上下。
5.在积雪、结冰期间,汽车车轮必须按规定绑好链子,路面严重结冰应停止使用一切机械车辆上路。
★非行车上道作业行车设备联合检查、清理白色污染、打冰扫雪、站场整治、清除除草等非行车上道作业时,执行下列规定:1.执行上道作业登销记制度.上道作业前安全联络员必须在行车室(作业楼)登记签认《上道作业登记本》,作业完毕及时进行销记。
2.上道必须由专人防护。
车站组织的非行车上道作业,安全防护工作由车站安全科、技术科专干担任;车间组织的非行车上道作业,由车间(安排胜任的管理人员进行防护。
信号楼(作业楼)必须设立安全联络员,作业现场设立安全防护员,担任安全联络、防护人员必须经过劳动安全培训,懂得劳动安全相关要求和规定,熟悉现场环境.3.凡上道作业都必须严格执行“一人作业,一人防护,成组作业,专人防护”的防护制度,严禁无防护上道作业.现场分组作业时,10人以上必须按每小组2名安全防护员配备,10人及以下必须保证1名防护人员。
4.作业人员和防护人员应穿戴防护服(带);防护人员并须佩戴专用电台和口笛等防护备品,站在有利瞭望并与作业人员保持有效监督距离的安全位置;遇弯道、天气不良等情况时,应增设防护人员。
防护人员应与行车室(作业楼)保持联系,遇联系中断或无线电台故障,必须立即通知作业人员下道.防护过程中,严禁做与防护无关的事情。
5.现场安全防护员必须提前与信号楼(作业楼)安全联络员进行联系,确认上道作业条件具备后,才能通知人员上道,没有得到许可,任何人严禁擅自上道作业。
作业过程中,现场防护员要勤瞭望,并随时向楼内联络员通报作业地点移动位置。
行车室(作业楼)应主动向防护人员通报— 12 —行车信息;防护人员收到行车信息后,须立即向作业人员鸣口笛警示下道,下道避车使用口笛的鸣笛方式为:“..。
”连续短声.6. 现场上道作业时,作业人员必须严格服从现场安全防护员指挥,听到下道避车口笛信号后,立即停止作业,迅速撤离到安全位置,在有列车通过的线路上作业时,应撤离到最外方线路路肩处;在到发线、编组场线路上作业时,必须撤离到两线路中间,严禁身体侵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