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统与现代的智慧碰撞_中国传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传统与现代的智慧碰撞_中国传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4收稿日期:2009-07-03作者简介:陈晶淼(1983-),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校教师。

传统与现代的智慧碰撞———中国传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陈晶淼(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校,山西太原030006)摘要:在当代生活,室内环境中传统文化的融入不仅是人们的精神需求和生活实际的需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自身发展提高的要求。

室内文化艺术的继承与创新强调实际使用功能,但又往往和精神意识联系在一起,往往能折射出一个民族、一个区域的历史文化与人文情结。

在当代室内设计中,如何具体地传承、创新和发展传统文化呢?现代审美理念和方法如何融入到室内空间中去?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在现代空间设计中继承和体现?本文就这方面问题进行探析。

关键词:室内设计;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设计中图分类号:B83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8881(2009)04-0144-02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从席地而坐的生活起居方式到垂足而坐的生活起居方式的转变及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在它的长期发展过程中,由于人民群众社会实践的推动和思想家们的概括提炼,经历史沉积,大浪淘沙,逐渐形成了一系列优秀的文化传统,它们历经几千年,生生不息,只因为有着特有的精髓、文化特质、价值取向和心理审美哲学。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研究任何事物牢牢地抓住其本质,古人在传统的室内空间处理上的多样丰富的艺术表现有其内在的思维逻辑轨迹,而这些思维逻辑轨迹本质上是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即哲学美学密切相关。

一、传统文化设计基本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从室内空间的构成来分析,传统文化设计的基本元素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空间形制的转变现在由于人们社会关系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社会空间内容的多样化,对传统空间的形制提出了新的要求。

中国传统的空间形制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生活和工作各项内容的展开。

随着人口密度的增大,人均土地面积和空间容积相对减少,使得人们对空间实用效率要求相对提高。

等等这些,迫使现代的建筑空间形制发生变化。

现代的建造技术也赋予了建造空间的更大的自由、灵活的可能性。

中国现代的空间形制发生了与传统空间形制区别的本质性改变。

从传统角度来分析,如果是单体空间,一般还是强调对称与均衡性,如果是多个空间组合,一般也强调空间的序列展开。

但这些空间的处理,不再是静态的展开,而是更多的动态展开,人们还是倾向于内外空间的互相融合、渗透。

(2)材料及材质的延伸传统意境空间的营造必定离不开材料与材质。

在大多数空间中,部分传统的材料与材质仍是不可或缺的,比如说天然的石头、书法艺术等等。

一般在传统空间中特别是在园林空间,天然石头经常出现,将室外的天然石头引进内部空间的处理,除了是因为天然石头相对容易摄取,以及具有丰富的自然风貌的原因之外,在中国古代天然石头因为其形象的坚实、沉重及粗糙是人们常常与那些“刚正、质朴、安愚”等抽象概念产生稳定的联想。

所以,在现代传统意境空间中,天然石头因为人们约定俗成的审美习惯和心理往往是点睛之笔。

谈到书法艺术,这种传统的艺术文化形式一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中国的书法艺术深深地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及艺术,包含着丰富的情感、智慧、人文追求等,它们常常是居室主人寄托情感和人生哲理的所在。

随着新的科技的发展,市场的推动,新材料新材质不断涌现,但是从中国室内设计总体看,主要倾向还是推崇素雅、朴实和自然,装饰中有大量石雕、砖雕和不设色的木雕,偏爱材料的本色和自然纹理等等。

从总体上看,生态材料和环保材料将是室内空间的主要材料,对于竹材,国人历来就有很深的情节,如,竹制地板在室内铺设已被一部分群体所接受,今后将会大量的运用。

(3)色彩与光影的运用色彩通过视觉作用于心理,常常影响人的情感,左右人们的精神行为。

中国古代室内空间的用色有着很深的民族特色,这种特色表现在特别重视色彩的特征性。

色彩的规范和象征对中国古代建筑色彩的使用起着决定的影响作用。

色彩的象征是指特定的色彩意味着特定的内容,他通常通过历史、地理、宗教、制度、风俗等方面显示出来,比如由于黄色象征权利,故成为帝王的专用色,,而红的则象征革命、喜庆、吉祥、,这些色彩的象征一直延续在人们内心汇成传统,而在西方某些国家,由于红色的特殊象征意义,在室内空间色彩的选用上较为慎重。

从某种意义上说,光影是色彩的另一种呈现方式,光影的存在总是以具体的颜色载体而存在。

光影在室内空间中也是直接或辅助传达传统信息的有效元素与工具。

色彩有着改变环境气氛的显著作用,特别是在光影的共同作用下,可以创造出不同的空间情调与意境。

在很大的室内空间中,光与影斑驳错落的投影,我们可以隐约追寻到传统的闲适雅致。

同时,光影亦能修饰造型与材质,使本来的造型变得丰富而有韵味。

而光与影本身就是一对阴阳关系,两者互相依偎,互相映衬,互相比较。

光与影的存在与表现是构成传统丰富诗意空间的必要手段。

(4)家具及陈设是点睛之笔为了实现空间的某些功能目标,少不了家具,但客观上造成了家具往往是室内空间的视觉中心和主体。

中国传统文化在家具上的印记很深,所以中国传统家具很具有民族性特征,特别是中国明式家具,其文人气质和艺术造诣在世界家具史上独树一帜,至今仍无法攀越。

一组典型的中国传统风格家具往往能呼唤起主体的历史情感回归。

当然,随着人们对传统艺术品味的审美范畴的拓展,创新出了大量现代中式风格的家具及陈列艺术,使得现代144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4空间的形式内容更加广泛和多样,这些空间环境人们能隐约看见传统精神的教化和神韵。

二、现代审美理念、原则和方法的融入对传统文化与艺术的传承与创新问题,一直是艺术创作中的一个方向。

时代在发展,任何事物都不能因循守旧,否则,必定退出历史舞台。

时代有时代的脉搏,需要设计注人新的灵魂与血液。

因此,很有必要将现代美学理念、设计原则与方法融人到设计中去。

(1)生态美学理念与贯彻注重生态美学是美学的一个新发展,在传统审美内容中增加了生态因素。

生态美学是一种和谐有机的美。

在室内环境创造中,它强调自然生态美,欣赏质朴、简洁而下刻意雕凿;它同时强调人类在遵循生态规律和美的法则前提下,运用科技手段加工改造自然,创造人工生态美,它欣赏人工创造出的室内绿色景观和与自然的融合,它所带给人们的不是一时的视觉震惊而是持久的精神愉悦。

因此,生态美也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美。

室内生态设计是一个正在研究探索中的新课题。

把生态思想引人室内设计,扩展室内设计内涵,将把室内设计推向更高的层次和境界,这也必然会推动建筑业对地球资源的使用从消费型向可循环使用型的转化。

生态环保技术和工艺的发展比如对太阳能充分利用等,为实现室内生态设计的基本思想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技术手段。

室内生态设计把“创造舒适优美的人居环境”作为目标,但与以往不同的是,室内生态设计倡导适度消费思想,倡导节约型的生活方式,不赞成室内装饰中的豪华和奢侈铺张。

把生产和消费维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受能大范围之内,保证发展的持续性,这体现了一种崭新的生态文化观、价值观。

(2)非物质设计走进一个全新的室内空间,空间的形式和其他符号语言能激荡人们的灵魂,触发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感悟,并感悟到种种快感,这种空间与人主体之间的信息(非物质)交流,无疑,设计所表现的不只是符号,更是一种人类特有的文化。

所以,非物质设计的载体仍是物质,但所表达和传递的目标侧重于非物质的功能、情感及文化等。

这种设计,往往完全是追求满足一系列这种文化的语言、符号的认识、认知和认同,努力使设计在文化中展开,在心灵的感受和觉悟中展开,为感觉而设计,设计空间的优劣的判别标准可见一斑。

(3)消费文化与室内设计当社会把现代化视为自己发展的目标时,就意味着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在不断扩大再生产,不断地获得更多的利润,不断地进行消费,消费主义充斥在当今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在消费世界里,室内设计创新的超越本质逐渐被遗弃或忽略,其中所蕴涵着的精神也成为人们消费的对象,抹杀了设计创新的最初含义,创新只是作为风格或观念符号的产生和消费而加以特别地强调,更是一种昧俗行为,而冠以设计的市场化的面具。

但是,消费文化客观上作为一种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已经勿庸置疑地成为当代大众生活的一个重要特征。

室内设计不可避免地受到消费文化的影响,这种影响和支配就会直接和间接地反映到设计作品中,成为新的价值观和精神取向,也必将推动室内设计的向前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哲学及审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是“道”的形而上的意识形态。

像世界其他民族一样,传统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时代的不同,出现很多新的社会要求及社会条件,人们都是很有必要思考、研究和探索具体传承与发扬传统的具体方法。

我个人认为,传统本身不是静态的传统,它也应该发展的。

而这种发展,除了它自身保留了大量的传统特征的前提下发生演变更新成新的艺术形式及风貌之外,它也应该能融会外来文化中善意及精华的内容。

所以,对于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坚持传承与创新的同时,还应该是动态地丰富与发展的。

我们应该从这种战略高度去对待传统文化,去处理好传统文化对外来文化冲击的回应及互动。

任何文化内容和文化形式,都必定具有时代局限性,它必定有其植根的土壤和存在的社会条件。

在相应的历史阶段,这些传统文化内容及文化形式,解决了人们的实际问题和要求,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

但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和历史条件下,传统文化中的必定有相当的一部分像长江中的淤泥一样,沉积下去而只能成为历史和过去。

对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去其糟粕,保留精华,保留于当今社会有积极意义的部分。

《周易》、儒、道、释(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

古代先贤对自身的生活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及人性自身的思考及探索从没间断过。

秉承和发展一切优秀的传统文化,是设计创新的前提。

而脱出美学传统的物化表现,将传统的艺术精神注入到设计师的头脑里并与现代意识相结合,其本身就是一种室内设计理念的创新。

不可否认,中国古代建筑及装饰文化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很重要的内容,其一贯的历史继承性使其具有显著的民族特征。

这些具体文化形成的民族性,不仅是前人经验的沉积,也是前人智慧的积累。

这种古代建筑及装饰文化,其思想基础,其空间型制,其装饰原理,对于我们今天的室内设计具有深远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1]黄艳丽.中国当代室内设计中对传统文化传承方式的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5.[2]崔世昌.现代建筑与民族文化[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3]王建华.设计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更替[J].装饰,2003,(05).[4]于浩.创造性思维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07).14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