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

安排四次阅读:
师:(示范)
1.播放配乐范读。
2.教师指导、示范。
生:(诵读法)
3.利用资源库中音乐素材,进行配乐诗歌朗诵的练习。
4.每组选派代表,进行诵读比赛,评选“最美男(女)声”。
师:用问题引导学生:
1.找出诗人笔下所描绘的景物、人物、环境。
2.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何种心境呢?引导学生找出全诗主旨。
【媒体资源】摄像机、照相机等信息技术教具的使用,让学生在校园学习资源库的丰富资源支撑下,以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来了解秋天。
【设计意图】听读、练读、比赛,感受诗歌音韵节奏之美,解决本课重点目标一。
【媒体资源】利用校园资源音乐库功能,自选音乐配乐朗读,实现助学助教功能。
【设计意图】由小组讨论完成诗歌大意的解读,教师点拨。小组讨论法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充分地表达,锻炼口头表达能力,活跃课堂气氛。
生:(自主探究法)
完成上周布置的任务,提交到教师校园邮箱。
师:(启发教学法)
以电子相册展示学生作品,激发学生兴趣,将学生引入情境性学习当中。
(引导语)秋季本来就是一个特别的季节,它由酷暑走向严寒,在文学作品中多是寂寥、清冷的伤秋、悲秋之作,王维的《山居秋暝》却被视为“乐秋”之作,现在让我们一起走入《山居秋暝》,看看这钟南山下、莲花池边、竹林深处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诵读品味诗歌,体会古诗音韵、节奏之美;掌握诗中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手段:采用音、视频、校园学习平台等信息化手段,将平淡的文字转化成音、色、意巨美的画卷,展现蕴含着丰富的“美”的资源的语文教材,实现助学助教功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从感受生活升华为思考生活,实现对审美情趣和心灵的塑造。
2.如果你在专业课上被要求以“秋韵”为主题设计居室,你打算如何表现情境呢?
生:从感悟生活到思考生活,完成知识的拓展迁移。
布置作业
作业1:晚自习时间,全班进行本单元六首的诵读综合练习,师生以qq群讨论组为交流平台进行互动、指导。
作业2:画出诗中意境,配合文字说明。发布到博客,互相交流。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特点和兴趣,让利用“山居秋暝资源库”查找资料,拍摄秋之景,描绘画面之意境,将教学延伸到课前。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以直观可感的秋景图片、视紧扣诗题,点出时间、地点、季节
景物:明月、松、清泉、石
人物:竹、莲、浣女、渔舟
主旨:田园生活的无限向往之情,理解作者寄托的理想精神追求。
写作手法:情景交融
师:(启发点拨法)
播放3D水墨动画。展现诗中有画、画中含情,诗情画意浑然一体就是诗中的世界——意境。
师:(启发点拨法)
【媒体资源】图片、音频等直观可感的多媒体手段,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解读诗意,理解作者情感寄托,解决重点目标二。
【设计意图】深邃的意境如古诗之魂魄触动人心,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创新地借助3D水墨动画展现跨越千年的意境,突破难点。
【媒体资源】通过教学广播系统讨论组可以实现全班同学同时点评作品,将有限的课堂时间无限丰富延展。
信息化教学设计
作者信息
姓名
电话
学科
语文
年级
六年级
邮件
单位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山居秋暝》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唐宋诗词单元。该单元共有4课,后课是唐诗两首。本课是唐诗两首中的一首,是大诗人王维的代表作,完美地体现其“诗中有画”艺术风格的作品。
二、学生分析
学生喜欢竞争、有好胜心理,也喜欢信息化媒体,乐于接受感性的、直观的学习方式。学生对古诗的认知规律是:
进一步深化,哪位同学的作品最传神的体现了诗中的意境?进入评价环节,评选“最美意境”。
生:(小组讨论法)
畅所欲言:残荷营造了秋之萧索的意境;缀满果实的枝条,营造了秋之丰硕的意境;湛蓝的天空营造了秋之高远的意境……
课程小结
师:(拓展迁移法)
请学生思考2个问题,将学生从诗中带回生活。
1.我们为什么在公园里漫步,而不在菜市场里?
问题设计
上课使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在各个教学环境中都使用,课前,教师将《山居秋暝》相关资源告诉学生“山居秋暝资源库”(网址:http//10.10.200.15)。资源库中设有五个部分,分别为:“课文解读与作者介绍”、“古诗常见意象”“古典音乐库”“王维山水田园画作欣赏”“名家点评”。既包括了课堂教学所用资源,也包括了供学生课后扩展性学习的资源。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理解的能力。
【设计意图】意境不但属于诗,也属于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对学习的意义的最好诠释。
【媒体资源】用图片营造情境,启发思索。
【设计意图】注重课后学习环境的营造,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学习兴趣。
【媒体资源】借助信息化平台进行互动交流,教师在家中也可实时掌握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教学重点:1.掌握诵读方法,在诵读中感受诗歌音韵美。
2.学习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理解作者寄托的理想精神追求。
教学难点:鉴赏诗歌意境,体会王维的诗歌风格。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1.不陌生:学生对古诗不陌生,小学大纲中要求必背诗歌篇目是80首,学生有古诗学习经历。
2.不喜欢:古诗语言高度凝练、意境传神,可以说,融大美与大雅于一体,但过往的古诗学习,不讲意境,一味要求背诵,使学生一听“古诗”二字,脑中马上浮现“背诵”二字,实在是头痛欲裂。
3.不了解:虽然不陌生但因为不喜欢,使很多学生始终没有走近古诗,深入了解过它。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3






15






10






10






7


一、“我的秋天我做主”
二、吟诵“诗之声”
三、品味“诗之意”
四、鉴赏“诗之魂”
五、“我的生活我创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