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议论文阅读之论点课件

议论文阅读之论点课件


(4)区分论点和论题 • 论题是作者所要论述的问题, •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
《论读书》
论题 论点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 如何寻找或提炼文章的中心论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
科学不怕挑战
①挑战是针锋相对的竞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没有竞争, 生物不会进化,至今地球上就只有原始生物。 ②科学发展史是不断接受挑战的历史。 ③量子力学理论刚提出时,由于它的基本概念与传统观念根本不同, 有些科学家一时难以接受。爱因斯坦反对量子力学的几率解释,说:“我 不相信上帝在掷骰(tóu)子。”他还多次提出“理想实验”进行挑战。 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他奋起应战,据理反驳。爱因斯坦屡 败屡战,苦思冥想出一个特别刁钻的“理想实验”。玻尔彻夜未眠, 苦思不得其解,直到清晨才豁然开朗,利用相对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 人之身。但爱因斯坦仍然固执己见,以至另一位科学家厄伦费斯特都 忍不住说:“爱因斯坦,你真不像话!你简直在批判你自己的相对论了。” 爱因斯坦挑战量子力学,虽败犹荣,他提出的“理想实验”,促进了 量子力学的发展,还对量子密码、量子计算机等新技术起到了催生作 用。 ④进化论从诞生之日起就被挑战,从未停止过。创世说从信仰出发频 频发难,甚至采用行政手段禁止进化论的传播。结果怎样呢?进化论 身经百战,越战越勇,而创世说却破绽百出,只好以百万元大奖向科 学家频送秋波求援。 ⑤科学不怕挑战,怕挑战的不是科学。 ⑥至今为止,仍不断有人为躲避挑战而打出“科学”旗号,把它当作 挡箭牌。其实,这些人趁早收旗为好,否则,等到发现挡箭牌其实是 箭靶子时,悔之晚矣。 ⑦大浪淘沙,沙不除金不现。直面挑战,意在求真求是。
2014《读书与境遇》
2013《怎样让幸福来敲门》
10.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①段引用社科院的报告,是为了引出论述的话题;第②段引用尼 采的话,是为了论证“幸福感对个人的生活状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B.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这山望着那山高”,说明人们的心理 参照标准提高了,心理感觉就会发生变化,幸福感也会随之降低。 C.在赛场上,第三名的幸福感高于亚军和冠军,究其原因,是第三名 不苛求获得第一,对成功的期望值低于亚军和冠军。 D.本文告诉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不要一味争强好胜,平淡质朴地生活、 懂得为自己的付出喝彩,是获得幸福感的最重要途径。 12.结合全文,谈谈为什么“同样的生活水平,有的人会觉得甜蜜、幸福; 而有的人却会感到失落、痛苦”?(4分)
把握
教学目标
•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读懂议论文
• 2.学会如何寻找提炼议论文的论点
常见题型:
• 1、直接问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2、回避“论点”这个术语,问文章的写作 意图、写作目的等。 • 3.结合文章观点,谈对某个问题的看法。
近两年中考议论文阅读关于论点 的考题示例:
• 1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作者善于引用名言,如“非宁静无以致远”、“书籍是人类进步 的阶梯”等,这些名言既恰当地证明了观点,又增添了文采。 • B.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围绕“读书与境遇”的关系展开论 述,先提出问题,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 C.读书的境遇因人而异,只要我们在逆境中不消沉、不浮躁,坚持 不懈,潜心读书,就能成就伟业。 • D.文章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境遇,如果把读书学习作为一种追 求,就能不断拓展视野,更新观念,提升自我。
对文章观 点的把握
一.论点的相关概念
• 1.关于论点: • (1)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 是议论文的灵魂。 • (2)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 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中心论点往往是 一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 句子。
• (3)区别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 分论点对中心论点起支撑作用,结构上表现为总分 关系。分论点一般位于段首,或有标志性词语:首 先、其次、然后等论点的表述形式。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寻找提炼论点方法1:从位置上寻找。
重点关注文章的标题,开头,中间(过 渡句段),结尾。
2013中考议论文《怎样让幸福来敲门》
中心论点:拥有适当的心理参照系,本体安 全感和成就动机,更容易获得幸福感。
寻找提炼论点方法2:摘录法。(只有分论 点,没有中心论点)
④第一,心理参照系。人们常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其实反映的就是心 理参照系不同而产生的心理感觉差异。大到整个社会,小到社区、家庭,心理 参照系处处存在,影响着人们的幸福指数。就整个社会而言,开放型社会和相 对封闭的社会,其心理参照系必然不同。例如,在一个封闭社会中,由于缺乏 与其他社会的比照,尽管这个社会的物质发展水平不高,但由于心理守常和习 惯定势的作用,其成员便可能知足常乐,表现出不低的幸福感;而处在开放的 社会,由于受到发达社会的各种冲击,开始有了外在参照,其成员的幸福感便 可能呈现下降之势,因为此时他们原有的自尊受到了挫伤。 ⑤第二,本体安全感。本体安全感是指人们对外在世界的信任感。人们对外 在世界的信任感,既是个体安全感的基础,也是个体抵御焦虑并产生主观幸福 感的基础。本体安全感是获得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⑥第三,成就动机程度。所谓成就动机,就是人们对自己成功程度抱有的期望 值,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志向。志向能够通过不懈努力实现,我们说那是理想; 如果志向成为现实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那么,我们只能称其为幻想。人们如果 意识到自己获得的成就高于预期目标,便会产生强烈的幸福感;如果感到自己 根本无法达到预期目标,就不会有幸福感。虽说每个人都应该有崇高理想,有 远大抱负,但随着时间推移,当你发觉自己的目标似乎很难达成,甚至严重影 响了你对生活的感受和信心时,那就要反思一下,是否该调整奋斗目标或者是 行为模式了。
议论文阅读复习之---把握论点
周国平《论独处》第3题 有人认为独处是孤独无聊的,而作者却倡导独处,请结合自 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4分)
例1:我的看法是倡导独处,虽然独处是孤独无聊的, 当你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一些难题需要攻克的时候,你需要 一个安静的世界,别人的打扰只会对你的钻研造成一定影 响,所以我赞成独处。 例2: 我认为独处是正确的,一个人在思考的过程中, 如果在一个喧哗吵闹的地方思考,如何想得到呢?所以要 独处,才能更好地思考。比如,有时候我喜欢一个人安静 地呆着,因为这样可以想很多事情,思考学习的问题。 (鲜明表明自己的见解1分,联系生活体验阐明理由2分,语言 通顺连贯1分)答案示例:我不赞同独处是孤独无聊的,作者倡 导的独处是一种思想境界,是静心感受世界、思考人生、反省 自己的内化过程。在独处中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写作等得到内 心的充实,获得心灵的宁静。 对作者观点的
相关主题